发育性髋发育不良ppt课件_第1页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ppt课件_第2页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ppt课件_第3页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ppt课件_第4页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1 命 名 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 ( POSNA ) 于 1992年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 CDH ) 更名为发育性髋发育不良 ( DDH) 。 1 分 类 1、 髋臼发育不良:又称髋关节不稳定, X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征。 2、髋关节半脱位; 3、髋关节脱位; 4、先天性髋脱位,又称畸胎型髋脱位。 1 1、 不同国家、地区、人种差异很大。 国外统计:美国 9.1 13.3 ;意大利北 部 9 12 ;英国南安普敦 2.3 ; 美国白种人 1 2 ;黑人罕见。 我国:上海 0.91 ;北京地区 3.8 ;香 港 0.07 ; 我院统计资料: 0.87 。 发 病 率 ( 1) 1 2、 家族遗传因素: 约有 20的 DDH病人具有家族史。 3、 性别因素: 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 之比为 1:5。 发 病 率 ( 2) 1 4、 地区与种族之间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与 遗传因素、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活习惯等有关。 如南非、中非有的民族以及我国南方人民习 惯背婴儿,这样婴儿的髋关节经常保持在屈曲 、外展外旋位, DDH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发 病 率 ( 3) 1 相反如意大利北方、德国有的民族 及我国北方习惯用捆绑方式,使新生儿 髋关节固定于伸直内收位,其 DDH 的 发病率明显增高。 发 病 率 (3) 1 5、 季节因素: 冬季出生的婴儿,发病率明显增高。 可能因为天气寒冷,婴儿被紧紧包裹, 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位,使得不稳定 的髋关节发生了脱位。 6、 胎位与发病率: 临床统计臀位产婴儿 DDH发病率较 高,国外报道约 23 ,上海 26 。臀位 产较之头位产 DDH的发病率高达 10倍。 发 病 率 ( 4) 1 尚不明确。以多基因与多因素解释较合乎逻辑。 多基因指双亲中一方或双方存在几个 异常活跃的基因,虽在家族中无特殊分布模 式,但可遗传,也可能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多因素指胎位、季节、关节松弛。 臀位产发病率约为 16 30 ,秋冬季 发病率高;吴守义统计 DDH及正常儿童各 200例, DDH关节松弛占 34 45 ,正常 只有 8 12 。 病 因 1 1、 骨骼的变化: A、 髋臼:正常呈拱形球窝状, DDH患儿随生 长发育逐渐变浅、呈三角形,髋臼外上方发育 最差、呈斜坡形,承受的压力超过正常一倍多 ,久之造成关节软骨面磨损、发生退行性变。 B、 股骨头:正常呈球形,脱位后由于受压变 为不整的椭圆形,头臼不称可造成复位困难。 关节软骨面一般光滑。 脱位可使得股骨头骺发育迟缓、二次骨化 中心出现延迟。 DDH 的病理变化 ( 1) 1 DDH的病理变化 ( 2) C、 股骨颈:可变短变粗。 颈干角: DDH可合并发生髋内、外翻。 前倾角:正常新生儿 25 35度,随年龄逐渐减小。 脱位后肌肉收缩使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变大,可达 60度以上。 前倾角增大或颈干角加大(髋外翻),均造成 DDH复位后不稳定性增加。 1 DDH的病理变化 ( 3) D、 骨盆与脊柱:脱位侧骨盆常伴发育异常 ,如:假臼形成、髋臼基底增厚、坐骨结节 分开、耻骨联合增宽等。 单侧脱位后骨盆发生倾斜、代偿性脊柱 侧弯出现,并随年龄加重。 双侧脱位腰椎前凸显著增加、臀部后翘 、骨盆较为垂直。 1 DDH的病理变化 ( 4) 2、 软组织变化:严重程度与年龄、脱位高度 成正比。 A、 盂唇 :胚六周,髋臼和股骨头之间由间 质细胞连接而出现间隙,中间的间质细胞逐渐 吸收,形成关节腔。任何刺激使间质细胞停止 吸收,即出现盂唇。胚 7 8周,关节囊、髋臼 盂缘形成。 盂唇过度增大、内翻可阻碍复位,尤其合 并头臼不称时,常常复位失败。 1 DDH的病理变化 ( 5) B、 关节囊 :正常关节囊起于髋臼缘、止于大 小转子间嵴,新生儿关节囊厚度约 0.5 1mm。 脱位使关节囊拉长,其前方由于髂腰肌压迫而 出现压迹,造成挛缩,甚至呈现葫芦状,阻碍 股骨头复位。 有时拉长的关节囊与髂骨翼产生粘连,关 节囊前方完全覆盖髋臼缘,形成类似皮鼓臼, 造成复位不能。 随年龄增长及负重的影响,关节囊顶部的 持重部位可显著增厚,达 3 8mm。 1 DDH的病理变化 ( 6) C、 圆韧带 :脱位后圆韧带改变不一,部分 病例拉长、增宽和肥厚。部分病例可局部消 失或完全消失。 正常小儿圆韧带内血管在不同时期发生 变化,脱位者多数栓塞,但这与治疗后的缺 血坏死等合并症多无关联。 1 D 、 肌肉 :脱位后髋周肌肉均相应发生挛缩、 肌腱纤维变性,其严重程度与年龄和脱位高度 成正比。治疗时应重视松解,以防止复位后髋 臼和股骨头之间压力急剧增加,导致股骨头缺 血坏死。尤其要重视内收肌和髂腰肌的处理, 特别是髂腰肌切断,极有利于提高难复性病例 的复位成功率。 DDH的病理变化 ( 7) 1 E、 髋臼横韧带 :脱位后髋臼横韧带 比正常更为突出、硬韧和增宽,甚而 影响股骨头中心复位,因此手术中必 须切断。 DDH的病理变化 ( 8) 1 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充分应用解剖发育知识,尤以股骨头 二次骨化中心未出现前更为重要,认 真发现异常体征及 X线的异常,方能 及早正确地诊断。 诊 断 ( 1) 1 诊 断 ( 2) 1、 早期诊断:新生儿普查极为重要。 大腿内侧皮纹不对称、腹股沟不 对称、臀纹不对称、脱位侧髋部增 宽、股三角空虚、大转子上移、双下肢不等长,蛙式试 验()、 Allis征() 1 诊 断 (2) 有家长叙述病史时讲到:给患儿把尿 时可感觉髋部弹响,这就是 Barlow征(弹 出试验)、 Ortolani征()。 DDH患儿的站立、行走均比正常婴 幼儿晚, Trendelenberg征()。 1 诊 断 ( 3) 2、 X光片: 髋臼指数: 髋臼外缘向髋臼中点连线与 H线 ( Hilgenereiner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 Perkin方格: 自髋臼外缘向 Y-Y线划一垂线, 将髋臼分成四个象限。 1 诊 断 ( 4) CE角 : 股骨头骺中心到髋臼外缘 的连线,与股骨头骺中心和 Y Y线 垂线之间的夹角。 正常人的最小值为 20度。 1 诊 断 ( 5) 二次骨化中心未出现前的 DDH诊断依据 : 髋臼指数大、 Shenton线不连、股骨 颈内侧缘距泪点的距离不等、股骨近端 距离 Y-Y线的垂直距离小(正常 9.5mm) 。 1 治 疗 ( 1) 一、 治疗原则: 1、 早诊断、早治疗; 2、 方法因年龄而异,其结果亦因年龄而不同; 3、 保守治疗方法甚多,失败后应及早手术治疗 ; 4、 不能期望某种手术方法可以解决 DDH中存在的 广泛病理变化,而是依据每一例具体情况,恰当选 择、合理应用、取长补短,加以发挥和改进,才能 保证预期效果。 5、 术后有计划的关节功能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 对治疗结果甚为重要。 1 治 疗 ( 2) 二、 治疗年龄与预后: 1、 年龄与效果的关系: 10岁 不满意, 60不同程度残疾 1 治 疗 (2) 2、 年龄与治疗方法选择: 六月龄内 宽尿布、连衣輓具 一岁半内 内收肌、髂腰肌切断,闭合复位 两岁以上 切开复位,髋关节重建手术 十岁以上 挽救性手术 1 治 疗 ( 3) 三、 保守治疗:方式多样。不论何种均应手法 轻柔,防止头骺分离;还应避免过多的复位 脱出试验,以免缺血坏死。 1、 新生儿婴儿:宽尿布、连衣輓具,髋 关节维持在屈曲、外展位,可逐渐复位。 1 治 疗 ( 4) 2.一岁半以内:麻醉下闭合复位,常规行双侧内收 肌松解、患侧髂腰肌腱切断。复位后髋关节处于外 展 70度、屈曲 90度、外旋 60度固定,若稳定则采取 简易方式、不稳定则以传统蛙式石膏固定。 A、 固定时间:蛙式位三个月(外展 50度不适宜。 1 女, 4岁。 Pemberton手术 55 术后三个月 术后半年 56 术后 13个月 57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7) 二、 Salter截骨术: (一)、概述: 1958年 Salter首先描述,依据臼 发育不良造成头前外侧覆盖不佳,而设计的反方向 骨盆截骨术。属完全性截骨,远截骨端以耻骨联合 为轴心,向前、下、外旋转,矫正臼的方向。取同 样大小髂骨翼楔形骨块嵌入截骨开口区,克氏针固 定于满意位置。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8) (二)、适应症: 1、年龄: 1.5 7岁;青少年半脱位。 Salter于 1981年提出 12 15岁或更大。 2、髋臼指数少于 40度( Salter截骨只能矫正 15度) 。 3、关节活动正常,尤其屈曲活动。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9) (三)、手术技巧: 1、切口: Smith-Peterson; 2、剥离髂骨翼骨膜时将其骨骺一同推向内侧 ; 3、截骨线自坐骨切迹到髂前上、下棘之间; 4、 注意: 巾钳夹住截骨远端向外提拉出 0.5cm ,然后向前向下向外旋转,可避免截骨端分离而影 响髋臼指数矫正的效果。 5、截骨端嵌入一块楔形髂骨,固定克氏针勿 穿入关节内。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0) (四)、术后处理: 1、单髋人字石膏固定,髋关节于外展 20 30 度中立位; 2、固定时间 3 6周,依年龄及是否行切开复 位而定; 3、功能训练: 3个月内主要训练关节活动, 3 6个月在关节活动训练的同时,可行肌肉力 量训练; 4、负重指征:切开复位后半年、囊外 3月,髋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股骨头无缺血情况。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1) (五)、并发症: 1、坐骨神经、臀上动脉损伤。 2、功能受限:尤以屈髋受限更明显 。 3、植骨吸收。 4、股骨头缺血坏死。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2) (六)、优缺点: 优点: 1、手术不复杂; 2、髋臼上方结构未改变,不破坏关节软骨 ,术后关节僵硬者少; 3、年龄限制少。 缺点: 1、截骨不稳定,需要内固定; 2、髋臼指数的改善受一定限制; 3、髋臼后方发育不良者不宜行此手术,否 则易造成后脱位。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3) 三、 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一)、概述:通过髋臼上缘骨盆内移截骨,使 髋臼面积扩大,达到充分覆盖和包容股骨头,减少 了股骨头单位面积的负荷应力;其次由于股骨头相 应的重心内移,增加了臀肌的相对长度,使其杠杆 力矩相对增长,减小关节内压力,改善臀肌步态。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4) (二)、适应症: 1、适应于大龄、髋臼指数较大的髋脱位。 2、其它术式失败者。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5) (三)、手术技巧: 1、切口: Smith-Peterson; 2、截骨线起点尽量靠近髋臼的上缘,切勿过 高以避免出现台阶,也不能过低而损伤头臼; 3、截骨线要有向下 10度的倾斜,这样内移后 截骨近端形成屋檐状,增加股骨头的覆盖; 4、 注意: 截骨宜用骨刀,以呈现弧形。不能 用线锯。 5、坐骨切迹的内外侧均应以骨膜启子保护, 否则会损伤血管神经。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6) (四)、术后处理: 1、髋关节于外展位固定六周; 2、固定 6周后去石膏,禁负重功能训练; 3、术后 3个月拍片复查股骨头有无缺血及截骨 端的愈合情况,决定是否负重; 4、术后半年、一年各复查一次。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7) (五)、优缺点: 优点: 1、操作简单; 2、重心内移,增加了臀肌力量及股骨头的 覆盖、改善步态; 缺点:骨盆变形严重,同时由于年龄偏大、可塑性 小, 10的病人会影响分娩。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8) (六)、并发症: 1、坐骨神经损伤,因截骨远端内移 而受到牵拉。 2、臀上动静脉损伤。 3、髂外动脉损伤。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19) 四、 我院改良 Pemberton手术: (一)、概述:每一术式均有其局限性,一种术 式不能解决 DDH的所有问题。 改良 Pemberton术式,其旋转中心不在 Y形软骨 ,而是在髋臼顶部,适应症年龄加大,髋臼指数不 局限于 50度以下。 1 治 疗 手术方法介绍 ( 20) (二)、手术技巧: 1、切口: Smith-Peterson; 2、剥离髂骨翼前 1 2至坐骨切迹; 3、关节内清理彻底; 4、截骨: 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