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xx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xx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xx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xx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 近年来,xx 村为加快贫困村改革步伐,大力推广“资 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实践经验,依托 省、市、县的倾力支持和帮助,以脱贫攻坚助推“三变” 改革,探索推进深度贫困村改革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 村位于 xx 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 12 公里,距 县城所在地 110 公里,海拔 2300 米。全村总面积 11.87 平 方公里,耕地面积 1780 亩,林地面积 13400 亩。辖 5 个村 民组 259 户 974 人,其中苗族 249 户 922 人,彝族 10 户 52 人,贫困户 68 户 232 人,属少数民族村。其中党员 27 人, 长期外出务工 130 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人员 59 人,大专 以上 7 人,高中学历 12 人,初中学历 21 人。村境内山高 坡陡,土地破碎,25 度以上陡坡耕地占 90%,xx 人民在 “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乌蒙贫困山区,探索出一 条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相协调的和谐发展新路 子,铸就了“中国反贫困的典范”。 二、主要做法 榜样带动强化示范引领。一是强化精神引领,发挥模 范作用。xx 是 xx 村原党支部书记,彝族,因积劳成疾医治 无效去世,享年 72 岁。他几十年来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决 战贫困,植树造林 1200 余亩、种植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 兴修学校等。改变了“风一刮黄沙漫天,雨一来泥沙俱下” 的现状,森林覆盖率从原来不到 5%飙升为现在的 70.4%, 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 4000 多万元,人均近 4 万元,为村民 们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让 xx 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 赢”。把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彻底改变了模样,被人 们誉为挖掉贫穷大山的“当代愚公”。铸就了“中国反贫 困的典范”,先后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 员”、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树立了“艰苦奋 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文朝荣 “群众工作六法”被评为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 100 例 优秀案例之一。在 xx 村组建了文朝荣精神绿化队、文朝荣 精神服务队等,全力打造文朝荣精神干部教育实践基地, 形成“家家是文朝荣精神实训地、人人是文朝荣精神宣讲 者”的氛围。二是强化支部引领,发挥“领头雁”作用。 在走村串户、摸底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前提下, 将 xx 村、老街村、花泥村组建为 xx 村党委。组建后的 xx 村党委辖 1150 户 4847 人,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 片区经济拉动作用。以第十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政 治素质、经济条件、工作能力、群众基础、廉洁自律“五 过硬”标准选优配强“领头雁”,4 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 “两委”班子。三是强化返乡农民致富引领,发挥带动作 用。利用返乡农民工的技术等优势,由 xx 生态农业专业合 作社垫资近 3 万元对 xx 村老年公寓近 200 平方房屋略加改 造作为加工用房,另投入扶贫资金 6 万元,购进平车缝纫 机 8 台,绷缝锁边机和熨烫机各 1 台,购进原材料一批, 并从 xx 县民族文化有限公司调配三个师傅进行指导,xx 村 安排 7 名手工艺人参加培训,展厅布置完工,办公室布置 完毕,已投入试生产,截止目前,已加工 60 套苗族服饰产 品。 扶贫带动抢占发展高地。一是坚持将产业化扶贫作为 推进“三变”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产业化扶贫,切实增 加农民收入。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引进 公司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高群众经营土地理念。采 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村级合作社,发展 种养植业,其中,种植大蒜 300 亩、脱毒马铃薯种薯 5000 亩,新增黄牛养殖 200 头、蜜蜂养殖 100 桶;已建成 100 亩绿化苗木基地一个;建成 20 万羽蛋鸡养殖场,切实推进 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二是坚持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 进“三变”的重要支撑。认真执行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 政府 XX 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以道路交通、水利 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通组路硬化建设 6 公里; 立面改造工程覆盖所有农户;完成 xx 水库主体工程量 20%;三是坚持将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作为推进“三变” 工作的重要原则。对全村 25 度以上坡耕地全部规划实施退 耕还林,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等工程,启动生态补偿项目建 设工作,招募护林员 4 名,人均年工资收益 10000 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村林地面积已达 13450 亩,森林覆盖率上升 至 70.4%,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 xx 村的重要后发优势之 一。曾经“苦甲天下”的 xx 村创造了“党政主导、社会参 与、群众主体、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科学发展”的“xx 扶贫模式”,被评为“全省生态文化村”“贵州生态文明 教育基地”,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双赢”。 产业带动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发展种植业。采取“合 作社+”的模式建成脱毒马铃薯种薯种植基地,XX 年共种植 1000 亩,由 xx 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负责管理销售及培 训,占 10%,政府负责购买种子,农户具体负责实施,占 90%。XX 年由农户自行提供种子种植 1000 亩,由合作社收 回销售,共销售 1000 余吨,实现了产值翻番,农民人均收 入达 7360,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 17.7 万元。争取项目资金 55 万元,建成 100 亩的绿化苗木基地一个;二是发展养植 业。引进 xx 生态养殖公司建成 20 万羽的生态蛋鸡养殖场, 通过流转土地、争取扶贫资金与养鸡场合作,每年可分到 20 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争取扶贫资金 600 万元代贫困户 入股到公司,到年底全村进行利益分红,每户可分红 2727 元,本金由公司五年归还给村。新增能繁母牛养殖 200 头, 覆盖贫困户 84 户,与农户签订协议,由合作社争取项目购 买牛犊分给农户养殖,产子后收益合作社占 2%,2 年后收 回牛本;争取资金 20 万养殖蜜蜂 60 桶,覆盖 30 户贫困户, 每户 2 桶,村集体每年进行 5%的利益分红。由合作社管理, 即第 1、2 年农户学习养蜂技术,收入归合作社;第 3 年农 户自行养殖,收入归农户自己所有。三是发展民族服饰加 工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将原木材加工厂改扩建为民族服装 加工厂,村委会用厂房及厂房用地参与入股,占 10%的股份, 产权归村委会,解决当地农户 40 余人的就近就业问题。 三、取得的成效 村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从原来的仅获得土地种植收 入转变到土地流转、务工收入、股份分红兼得的效果,引 导农民变成了股东,全村人均纯收入从 1985 年的 33 元增 长到现在的 7360,增长了 200 多倍,贫困人口从 XX 年的 600 余减少到现在的 232 人。 村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从村规民约、村组干部示范 带动、卫生评比等措施,改变了“人畜共居”“脏乱差” 现状。结合“五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民居改造全 覆盖。 村级实力明显增强。通过三变改革,盘活了大量闲置 的资源、资金,全面消除了“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17.7 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 xx 村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贫穷落后的面 貌仍未彻底改变,在新阶段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 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还较为落后,再加上历史 原因,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