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渔业工作要点_第1页
某年渔业工作要点_第2页
某年渔业工作要点_第3页
某年渔业工作要点_第4页
某年渔业工作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渔业工作要点 XX 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 半岛蓝色经济区、海上粮仓建设等战略部署,抓住 “一带一路” 、中韩自贸区建设等契机,突出改革、 创新、规范,积极适应新常态,推进转型升级、跨 越突破,争取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生 态良好、布局合理、管理高效的海洋与渔业发展格 局,为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水产品产量 245 万吨;渔业 经济总产值突破 1000 亿元,增长 9%以上。 一、强化转型升级 (一)做强远洋渔业,专业远洋渔船超过 350 艘,实现产量 25 万吨、产值 30 亿元,分别增长 25%和 20%。一是提升基地保障能力。印尼马老奇、 斯里兰卡科伦坡海外综合基地投入运营,加纳阿克 拉等基地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 的海外基地保障体系。二是提升资源获取能力。新 增所罗门、苏丹和尼日利亚等渔场,扩大过洋性渔 业;实施探捕项目,扩充大洋性渔业;支持企业购 建大型捕捞加工船,为开发磷虾资源、发展极地渔 业做好准备。三是提升加工增值能力。加大远洋水 产品回运力度,新增运输船 6 艘,回运水产品 20 万吨。强化远洋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宣传推介,全力 打造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与物流基地。四是提升支 撑服务能力。成立远洋渔业促进会,与省海洋与渔 业厅共建远洋渔业研究中心,探索组建远洋渔业企 业集团,支持黄海造船和远通船业争创省级远洋渔 船关键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支持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创建省级远洋船员实训基地, 推动外籍船员引进取得突破。 (二)做精高效增养殖,养殖产量达到 160 万 吨,产值达到 220 亿元。一是提高良种覆盖率。集 中建设威海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推进水产原良 种场、渔业种业示范场建设,培育 20 家“育繁推” 一体化企业,提高海参、海藻、贝类、鱼类等养殖 的良种供应能力。二是推广养殖新模式。加大标准 化池塘、立体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改造力度,改 进海带机械化收割技术,积极发展大型抗风浪养殖 网箱,探索可移动平台“养殖工船”综合养殖。三 是建设海洋牧场。实施海洋经济生物底播增殖示范 工程,争取增加圆斑星鲽、太平洋鲱鱼等适宜放流 品种,放流品种 10 个以上,放流数量 14 亿单位以 上。加强“3 带 12 群”人工鱼礁场建设,创建海 洋牧场示范区。 (三)做优海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420 亿元,增长%。一是打造集群。以海藻、海参、 金枪鱼、鱿鱼制品等为重点,打造海洋食品产业集 群;以胶原蛋白、深海鱼油、海参多肽等为重点, 打造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集群;加快研发新型海洋药 品和材料,打造海洋医药产业集群。二是龙头带动。 依托 30 家海洋渔业龙头企业和 100 家海洋渔业成 长性企业,打造一批重点海产品加工企业。XX 年, 年产值 10 亿元加工企业发展到 10 个。三是实施项 目。重点支持 32 个海洋食品、生物制品、海洋医 药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新建扩建项目建设,提高海产 品加工增值能力。 (四)做大休闲渔业,休闲渔业实现产值 50 亿元,增长 35%。一是优化环境。进一步完善休闲 渔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重点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现代休闲渔业产业集群。二是重点突破。继续实施 “五个十”工程,创建 10 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 基地、11 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带动全市休 闲渔业高点起步、快速发展。三是宣传推介。借助 高铁开通等有利时机,通过举办展会论坛、放鱼节、 钓鱼比赛等活动,广泛吸引游客,提高知名度,争 创“中国休闲渔业之都” 。 二、强化创新驱动 (一)强化科技支撑。一是打造科研平台。依 托国家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海洋生物与碳汇研究 基地、海洋科技产业项目孵化基地等平台,集聚创 新要素,加快项目研发、转化、推广。积极争取更 多国字号、省字号科研平台落户我市。二是开展示 范试点。依托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和国家海 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 进行对接,推进水产种业与高效养殖、海洋生物制 品、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完善 渔技推广体系。加强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充实 人员,搭建平台,更好地发挥科研组织协调、项目 承接、成果集成、技术推广等作用,构建层次分明、 双向互动的渔业技术推广机制。 (二)强化园区集聚。集中支持建设 10 处 “一园多主体” 、全产业链、立体生态循环型现代 海洋渔业综合性园区和 10 处休闲渔业、10 处海洋 生物产业、5 处海洋牧场、5 处工厂化精品养殖、 5 处标准化池塘养殖、5 处渔港经济等特色园区。 支持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公共科技平台,辐射带动 中小企业发展。结合园区建设,支持捕捞、养殖等 渔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 度。 (三)强化品牌引领。一是打造集散中心。支 持威海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半岛海洋商城等建 设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海洋食品交易平台,打造区 域性海产品集散中心,探索建立海产品价格形成中 心。二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组织企业参加展会,进 驻半岛同城网、中国水产商务网等,推介“威海刺 参” 、 “荣成海带” 、 “乳山牡蛎”等区域品牌和企业 品牌,提高威海海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提 升产品质量。结合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 安全示 XX 县创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行 标准化生产,探索建立产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开展 20 家水产品产地 准出、原产地质量追溯企业试点。创新水产品质量 监管机制,整合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三、强化海洋管理 (一)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一是 强化规划用海。公布实施海洋功能区划 、 海域 使用规划 、 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 ,严格 按照区划规划审批用海项目,保障重点开发区域和 重点建设项目的用海需求。二是推行市场化配置。 开展海域本底调查和海域使用权招拍挂,规范海域 转让出租,盘活海域二级市场,促进海域资源的市 场化配置。三是规范养殖用海管理。制定实施市 区养殖用海整治规范工作方案 ,清理非法养殖、 压缩近海养殖、规范养殖行为,实施浮标管理。力 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市区养殖规范管理。四是强化 管理手段。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完善 服务功能,加快海岸带视频监控系统、海洋综合信 息管理系统、海洋与渔业数据库等项目建设,提高 海洋管控和监察执法的成效。 (二)提高环境保护的精细化水平。一是实施 修复整治。建立海洋生态修复整治项目库,编制区 域性海洋生态修复整治规划,对东部滨海新城等重 点开发区域岸线和褚岛等海岛进行修复整治。继续 开展水产育苗场养殖场渔港码头环境卫生治理,全 面推行环境评级,促进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 展。二是加强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 7 处国家级海 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保护海洋环境、资源和典型生 态系统。三是加强沙滩管护。进一步细化标准、强 化责任、加强考核,推进“执法巡查常态化、管护 队伍专业化、管理工作规范化” ,创建沙滩管护示 范区。四是做好防灾减灾。建设小石岛国家海洋标 准站,完善监测预报网络,及时发布监测预报信息 和质量公报。加强海洋灾害、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 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做好浒苔预报、打捞和资源 化利用。 (三)提高渔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化水平。一是 强化管理措施。出台细化管理办法,加强渔业船舶 分类管理,强化捕捞渔船、养殖渔船、休闲海钓船、 渔业辅助船等渔业船舶的审批、建造、生产、过户、 拆解等全环节的监管。开展海洋捕捞渔船“百千万” 更新改造工程试点,实施渔船、渔机、渔具标准化 改造,推进老旧渔船报废,近海捕捞渔船只减不增。 二是严格执法。开展“护渔” 、伏季休渔、打击非 法网具、涉外渔业管理等执法行动,保护渔业资源, 规范渔业生产秩序。开展“渔业安全管理攻坚年” 活动,查堵监管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推进诚 信经营。落实“黑名单”制度,将渔船经营者遵守 法律法规情况与惠渔政策、项目申报等挂钩,增强 管理刚性。四是探索管理创新。严格行业准入,提 高渔业从业者素质。加快标准化渔港建设,提高渔 港综合服务能力,探索“以港管船” ,强化港务监 督。打造中国北方渔船交易中心,规范渔船交易, 支持在石岛区域建立公益性船员派遣中心。 四、强化服务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和 廉政承诺书制度,规范执法流程,严密执法程序, 强化执法监督,树立执法公信力。加强执法人员教 育培训,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围绕岗位职责,开展 “机关干部上讲堂”活动,系统学习海洋与渔业相 关法律法规和知识,全面提升队伍法制意识和能力 素质。 (二)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十三五”海洋与 渔业发展研究、海上粮仓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渔船管理等重大课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参 考。加快海洋与渔业规划的编制实施,为下步发展 提供科学指导。提前入手,争取支持,做好海洋与 渔业地方立法的准备工作。 (三)创新行业服务。加强 XX 市渔业协会、 休闲渔业协会等协会组织建设,引进高水平中介机 构,服务海洋与渔业发展。会同民生银行成立海洋 渔业支行,创新海洋金融服务。完善海洋与渔业风 险保障制度,支持发展互助保险,鼓励发展商业保 险,积极开展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及远洋渔业保 险。会同电视台做好海洋频道建设,提高全社会的 海洋国土意识。 (四)加强协调对接。把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 提前入手,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争取上级政 策、资金、项目支持。先行先试,争取省海洋与渔 业厅与我市签订合作协议和对接任务书,加大支持 力度,在我市开展休闲渔业发展、渔业环境卫生整 治规范、水产品质量监管、海洋捕捞渔船“百千万” 更新改造、 “以港管船”等示范试点,积极探索管 理新路径、新模式。 (五)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 机遇,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来谋划海洋与渔业发展, 以更广的视角来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按照“一个 行业一个策略,一个企业一个对策,一个环节一个 方法”的要求,全产业链、全方位、全环节研究, 树立问题导向,细化任务、分解责任、狠抓落实, 努力使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XX 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 半岛蓝色经济区、海上粮仓建设等战略部署,抓住 “一带一路” 、中韩自贸区建设等契机,突出改革、 创新、规范,积极适应新常态,推进转型升级、跨 越突破,争取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生 态良好、布局合理、管理高效的海洋与渔业发展格 局,为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水产品产量 245 万吨;渔业 经济总产值突破 1000 亿元,增长 9%以上。 一、强化转型升级 (一)做强远洋渔业,专业远洋渔船超过 350 艘,实现产量 25 万吨、产值 30 亿元,分别增长 25%和 20%。一是提升基地保障能力。印尼马老奇、 斯里兰卡科伦坡海外综合基地投入运营,加纳阿克 拉等基地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 的海外基地保障体系。二是提升资源获取能力。新 增所罗门、苏丹和尼日利亚等渔场,扩大过洋性渔 业;实施探捕项目,扩充大洋性渔业;支持企业购 建大型捕捞加工船,为开发磷虾资源、发展极地渔 业做好准备。三是提升加工增值能力。加大远洋水 产品回运力度,新增运输船 6 艘,回运水产品 20 万吨。强化远洋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宣传推介,全力 打造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与物流基地。四是提升支 撑服务能力。成立远洋渔业促进会,与省海洋与渔 业厅共建远洋渔业研究中心,探索组建远洋渔业企 业集团,支持黄海造船和远通船业争创省级远洋渔 船关键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支持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创建省级远洋船员实训基地, 推动外籍船员引进取得突破。 (二)做精高效增养殖,养殖产量达到 160 万 吨,产值达到 220 亿元。一是提高良种覆盖率。集 中建设威海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推进水产原良 种场、渔业种业示范场建设,培育 20 家“育繁推” 一体化企业,提高海参、海藻、贝类、鱼类等养殖 的良种供应能力。二是推广养殖新模式。加大标准 化池塘、立体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改造力度,改 进海带机械化收割技术,积极发展大型抗风浪养殖 网箱,探索可移动平台“养殖工船”综合养殖。三 是建设海洋牧场。实施海洋经济生物底播增殖示范 工程,争取增加圆斑星鲽、太平洋鲱鱼等适宜放流 品种,放流品种 10 个以上,放流数量 14 亿单位以 上。加强“3 带 12 群”人工鱼礁场建设,创建海 洋牧场示范区。 (三)做优海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420 亿元,增长%。一是打造集群。以海藻、海参、 金枪鱼、鱿鱼制品等为重点,打造海洋食品产业集 群;以胶原蛋白、深海鱼油、海参多肽等为重点, 打造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集群;加快研发新型海洋药 品和材料,打造海洋医药产业集群。二是龙头带动。 依托 30 家海洋渔业龙头企业和 100 家海洋渔业成 长性企业,打造一批重点海产品加工企业。XX 年, 年产值 10 亿元加工企业发展到 10 个。三是实施项 目。重点支持 32 个海洋食品、生物制品、海洋医 药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新建扩建项目建设,提高海产 品加工增值能力。 (四)做大休闲渔业,休闲渔业实现产值 50 亿元,增长 35%。一是优化环境。进一步完善休闲 渔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重点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现代休闲渔业产业集群。二是重点突破。继续实施 “五个十”工程,创建 10 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 基地、11 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带动全市休 闲渔业高点起步、快速发展。三是宣传推介。借助 高铁开通等有利时机,通过举办展会论坛、放鱼节、 钓鱼比赛等活动,广泛吸引游客,提高知名度,争 创“中国休闲渔业之都” 。 二、强化创新驱动 (一)强化科技支撑。一是打造科研平台。依 托国家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海洋生物与碳汇研究 基地、海洋科技产业项目孵化基地等平台,集聚创 新要素,加快项目研发、转化、推广。积极争取更 多国字号、省字号科研平台落户我市。二是开展示 范试点。依托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和国家海 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 进行对接,推进水产种业与高效养殖、海洋生物制 品、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完善 渔技推广体系。加强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充实 人员,搭建平台,更好地发挥科研组织协调、项目 承接、成果集成、技术推广等作用,构建层次分明、 双向互动的渔业技术推广机制。 (二)强化园区集聚。集中支持建设 10 处 “一园多主体” 、全产业链、立体生态循环型现代 海洋渔业综合性园区和 10 处休闲渔业、10 处海洋 生物产业、5 处海洋牧场、5 处工厂化精品养殖、 5 处标准化池塘养殖、5 处渔港经济等特色园区。 支持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公共科技平台,辐射带动 中小企业发展。结合园区建设,支持捕捞、养殖等 渔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 度。 (三)强化品牌引领。一是打造集散中心。支 持威海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半岛海洋商城等建 设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海洋食品交易平台,打造区 域性海产品集散中心,探索建立海产品价格形成中 心。二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组织企业参加展会,进 驻半岛同城网、中国水产商务网等,推介“威海刺 参” 、 “荣成海带” 、 “乳山牡蛎”等区域品牌和企业 品牌,提高威海海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提 升产品质量。结合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 安全示 XX 县创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行 标准化生产,探索建立产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开展 20 家水产品产地 准出、原产地质量追溯企业试点。创新水产品质量 监管机制,整合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三、强化海洋管理 (一)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一是 强化规划用海。公布实施海洋功能区划 、 海域 使用规划 、 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 ,严格 按照区划规划审批用海项目,保障重点开发区域和 重点建设项目的用海需求。二是推行市场化配置。 开展海域本底调查和海域使用权招拍挂,规范海域 转让出租,盘活海域二级市场,促进海域资源的市 场化配置。三是规范养殖用海管理。制定实施市 区养殖用海整治规范工作方案 ,清理非法养殖、 压缩近海养殖、规范养殖行为,实施浮标管理。力 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市区养殖规范管理。四是强化 管理手段。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完善 服务功能,加快海岸带视频监控系统、海洋综合信 息管理系统、海洋与渔业数据库等项目建设,提高 海洋管控和监察执法的成效。 (二)提高环境保护的精细化水平。一是实施 修复整治。建立海洋生态修复整治项目库,编制区 域性海洋生态修复整治规划,对东部滨海新城等重 点开发区域岸线和褚岛等海岛进行修复整治。继续 开展水产育苗场养殖场渔港码头环境卫生治理,全 面推行环境评级,促进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 展。二是加强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 7 处国家级海 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保护海洋环境、资源和典型生 态系统。三是加强沙滩管护。进一步细化标准、强 化责任、加强考核,推进“执法巡查常态化、管护 队伍专业化、管理工作规范化” ,创建沙滩管护示 范区。四是做好防灾减灾。建设小石岛国家海洋标 准站,完善监测预报网络,及时发布监测预报信息 和质量公报。加强海洋灾害、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 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做好浒苔预报、打捞和资源 化利用。 (三)提高渔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化水平。一是 强化管理措施。出台细化管理办法,加强渔业船舶 分类管理,强化捕捞渔船、养殖渔船、休闲海钓船、 渔业辅助船等渔业船舶的审批、建造、生产、过户、 拆解等全环节的监管。开展海洋捕捞渔船“百千万” 更新改造工程试点,实施渔船、渔机、渔具标准化 改造,推进老旧渔船报废,近海捕捞渔船只减不增。 二是严格执法。开展“护渔” 、伏季休渔、打击非 法网具、涉外渔业管理等执法行动,保护渔业资源, 规范渔业生产秩序。开展“渔业安全管理攻坚年” 活动,查堵监管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推进诚 信经营。落实“黑名单”制度,将渔船经营者遵守 法律法规情况与惠渔政策、项目申报等挂钩,增强 管理刚性。四是探索管理创新。严格行业准入,提 高渔业从业者素质。加快标准化渔港建设,提高渔 港综合服务能力,探索“以港管船” ,强化港务监 督。打造中国北方渔船交易中心,规范渔船交易, 支持在石岛区域建立公益性船员派遣中心。 四、强化服务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和 廉政承诺书制度,规范执法流程,严密执法程序, 强化执法监督,树立执法公信力。加强执法人员教 育培训,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围绕岗位职责,开展 “机关干部上讲堂”活动,系统学习海洋与渔业相 关法律法规和知识,全面提升队伍法制意识和能力 素质。 (二)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十三五”海洋与 渔业发展研究、海上粮仓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渔船管理等重大课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参 考。加快海洋与渔业规划的编制实施,为下步发展 提供科学指导。提前入手,争取支持,做好海洋与 渔业地方立法的准备工作。 (三)创新行业服务。加强 XX 市渔业协会、 休闲渔业协会等协会组织建设,引进高水平中介机 构,服务海洋与渔业发展。会同民生银行成立海洋 渔业支行,创新海洋金融服务。完善海洋与渔业风 险保障制度,支持发展互助保险,鼓励发展商业保 险,积极开展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及远洋渔业保 险。会同电视台做好海洋频道建设,提高全社会的 海洋国土意识。 (四)加强协调对接。把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 提前入手,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争取上级政 策、资金、项目支持。先行先试,争取省海洋与渔 业厅与我市签订合作协议和对接任务书,加大支持 力度,在我市开展休闲渔业发展、渔业环境卫生整 治规范、水产品质量监管、海洋捕捞渔船“百千万” 更新改造、 “以港管船”等示范试点,积极探索管 理新路径、新模式。 (五)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 机遇,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来谋划海洋与渔业发展, 以更广的视角来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按照“一个 行业一个策略,一个企业一个对策,一个环节一个 方法”的要求,全产业链、全方位、全环节研究, 树立问题导向,细化任务、分解责任、狠抓落实, 努力使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XX 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 半岛蓝色经济区、海上粮仓建设等战略部署,抓住 “一带一路” 、中韩自贸区建设等契机,突出改革、 创新、规范,积极适应新常态,推进转型升级、跨 越突破,争取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生 态良好、布局合理、管理高效的海洋与渔业发展格 局,为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水产品产量 245 万吨;渔业 经济总产值突破 1000 亿元,增长 9%以上。 一、强化转型升级 (一)做强远洋渔业,专业远洋渔船超过 350 艘,实现产量 25 万吨、产值 30 亿元,分别增长 25%和 20%。一是提升基地保障能力。印尼马老奇、 斯里兰卡科伦坡海外综合基地投入运营,加纳阿克 拉等基地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 的海外基地保障体系。二是提升资源获取能力。新 增所罗门、苏丹和尼日利亚等渔场,扩大过洋性渔 业;实施探捕项目,扩充大洋性渔业;支持企业购 建大型捕捞加工船,为开发磷虾资源、发展极地渔 业做好准备。三是提升加工增值能力。加大远洋水 产品回运力度,新增运输船 6 艘,回运水产品 20 万吨。强化远洋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宣传推介,全力 打造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与物流基地。四是提升支 撑服务能力。成立远洋渔业促进会,与省海洋与渔 业厅共建远洋渔业研究中心,探索组建远洋渔业企 业集团,支持黄海造船和远通船业争创省级远洋渔 船关键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支持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创建省级远洋船员实训基地, 推动外籍船员引进取得突破。 (二)做精高效增养殖,养殖产量达到 160 万 吨,产值达到 220 亿元。一是提高良种覆盖率。集 中建设威海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推进水产原良 种场、渔业种业示范场建设,培育 20 家“育繁推” 一体化企业,提高海参、海藻、贝类、鱼类等养殖 的良种供应能力。二是推广养殖新模式。加大标准 化池塘、立体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改造力度,改 进海带机械化收割技术,积极发展大型抗风浪养殖 网箱,探索可移动平台“养殖工船”综合养殖。三 是建设海洋牧场。实施海洋经济生物底播增殖示范 工程,争取增加圆斑星鲽、太平洋鲱鱼等适宜放流 品种,放流品种 10 个以上,放流数量 14 亿单位以 上。加强“3 带 12 群”人工鱼礁场建设,创建海 洋牧场示范区。 (三)做优海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420 亿元,增长%。一是打造集群。以海藻、海参、 金枪鱼、鱿鱼制品等为重点,打造海洋食品产业集 群;以胶原蛋白、深海鱼油、海参多肽等为重点, 打造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集群;加快研发新型海洋药 品和材料,打造海洋医药产业集群。二是龙头带动。 依托 30 家海洋渔业龙头企业和 100 家海洋渔业成 长性企业,打造一批重点海产品加工企业。XX 年, 年产值 10 亿元加工企业发展到 10 个。三是实施项 目。重点支持 32 个海洋食品、生物制品、海洋医 药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新建扩建项目建设,提高海产 品加工增值能力。 (四)做大休闲渔业,休闲渔业实现产值 50 亿元,增长 35%。一是优化环境。进一步完善休闲 渔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重点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现代休闲渔业产业集群。二是重点突破。继续实施 “五个十”工程,创建 10 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 基地、11 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带动全市休 闲渔业高点起步、快速发展。三是宣传推介。借助 高铁开通等有利时机,通过举办展会论坛、放鱼节、 钓鱼比赛等活动,广泛吸引游客,提高知名度,争 创“中国休闲渔业之都” 。 二、强化创新驱动 (一)强化科技支撑。一是打造科研平台。依 托国家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海洋生物与碳汇研究 基地、海洋科技产业项目孵化基地等平台,集聚创 新要素,加快项目研发、转化、推广。积极争取更 多国字号、省字号科研平台落户我市。二是开展示 范试点。依托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和国家海 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 进行对接,推进水产种业与高效养殖、海洋生物制 品、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完善 渔技推广体系。加强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充实 人员,搭建平台,更好地发挥科研组织协调、项目 承接、成果集成、技术推广等作用,构建层次分明、 双向互动的渔业技术推广机制。 (二)强化园区集聚。集中支持建设 10 处 “一园多主体” 、全产业链、立体生态循环型现代 海洋渔业综合性园区和 10 处休闲渔业、10 处海洋 生物产业、5 处海洋牧场、5 处工厂化精品养殖、 5 处标准化池塘养殖、5 处渔港经济等特色园区。 支持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公共科技平台,辐射带动 中小企业发展。结合园区建设,支持捕捞、养殖等 渔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 度。 (三)强化品牌引领。一是打造集散中心。支 持威海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半岛海洋商城等建 设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海洋食品交易平台,打造区 域性海产品集散中心,探索建立海产品价格形成中 心。二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组织企业参加展会,进 驻半岛同城网、中国水产商务网等,推介“威海刺 参” 、 “荣成海带” 、 “乳山牡蛎”等区域品牌和企业 品牌,提高威海海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提 升产品质量。结合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 安全示 XX 县创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行 标准化生产,探索建立产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开展 20 家水产品产地 准出、原产地质量追溯企业试点。创新水产品质量 监管机制,整合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三、强化海洋管理 (一)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一是 强化规划用海。公布实施海洋功能区划 、 海域 使用规划 、 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 ,严格 按照区划规划审批用海项目,保障重点开发区域和 重点建设项目的用海需求。二是推行市场化配置。 开展海域本底调查和海域使用权招拍挂,规范海域 转让出租,盘活海域二级市场,促进海域资源的市 场化配置。三是规范养殖用海管理。制定实施市 区养殖用海整治规范工作方案 ,清理非法养殖、 压缩近海养殖、规范养殖行为,实施浮标管理。力 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市区养殖规范管理。四是强化 管理手段。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完善 服务功能,加快海岸带视频监控系统、海洋综合信 息管理系统、海洋与渔业数据库等项目建设,提高 海洋管控和监察执法的成效。 (二)提高环境保护的精细化水平。一是实施 修复整治。建立海洋生态修复整治项目库,编制区 域性海洋生态修复整治规划,对东部滨海新城等重 点开发区域岸线和褚岛等海岛进行修复整治。继续 开展水产育苗场养殖场渔港码头环境卫生治理,全 面推行环境评级,促进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 展。二是加强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 7 处国家级海 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保护海洋环境、资源和典型生 态系统。三是加强沙滩管护。进一步细化标准、强 化责任、加强考核,推进“执法巡查常态化、管护 队伍专业化、管理工作规范化” ,创建沙滩管护示 范区。四是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