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与青山同在——杨善洲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_第1页
永远与青山同在——杨善洲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_第2页
永远与青山同在——杨善洲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_第3页
永远与青山同在——杨善洲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_第4页
永远与青山同在——杨善洲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远与青山同在杨善洲事迹报告 会演讲稿 报告人:原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场长、 退休职工 自学洪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自学洪,是原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 场长、退休职工,我与杨善洲老书记在林场朝夕相 处了 17 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平时,我们都视 他为长辈,亲切地称呼他“老书记” 。我报告的题 目是:永远与青山同在 。 在我 65 年的人生经历中,曾有过许多难忘的 记忆,然而,与老书记一起植树造林的那段日子, 使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生命感动。老书记清廉、正 直、奉献的一生,在我们林场职工和林区老百姓心 中树立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 大亮山距 XX 县城约 50 公里,位于旧城、姚关、 酒房三个乡镇的交界处,从南到北绵延 40 多公里, 平均海拔 2200 多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 当地农民少粮,因此,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原本翠 绿的大亮山,变得山光水枯、山石裸露,山间的溪 流逐年减少,甚至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周边 十几个村陷入了“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困 难境地。 1988 年 3 月,老书记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 记的普朝柱同志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 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老书 记婉言谢绝了,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 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 当时,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老书记 深思熟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 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 3 月 3 日,老书记来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 沟村,把群众代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在成立大会上,老书 记开宗明义,道出了创办大亮山林场的目的:“大 亮山的林木多年来只砍不种,毁坏严重,长期下去 就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 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过去我当地委书记, 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成为寻常百姓了,有时间了, 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绿化我们共同的家园。 ”从此,老书记带领着县里抽调的 17 个同志,开 始了他 20 多年的造林生涯。我,当时作为县里抽 调的林业职工之一,初次认识了老书记。 林场成立之初,没有钱购买农具,老书记带领 我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办公桌、板凳、床 铺,晚上照明没电,每人配备一盏马灯;请来 帮忙的工人没有房子住,我们就一边造林一边修建 了 24 间油毛毡房,解决了办公和住宿用房;没有 育苗的肥料,老书记和工人们就提着粪箕,到山上 捡畜粪做底肥,无论做什么事,老书记都抢在最前 面。 为摸清大亮山的底子,有计划的开展植树造林。 上山 10 多天后,老书记一方面安排部分职工在林 区内挖塘、建苗圃,一方面带领我在山上连续考察 了 12 天,把能造林的山头都走了个遍,摸清了情 况,确定了当年要造一万亩林,建 20 亩苗圃,以 后的五年内,平均每年要种树一万亩以上。1988 年底,大亮山林场造林万亩,超过原计划 XX 多亩。 大面积造林,苗木紧缺是一件难事。为解决苗 木紧缺问题,老书记经常穿梭于有苗木的县市去购 买,而且把他在保山地委宿舍栽种的雪松、玉兰花 等盆景也搬到了山上。有一次,老书记打听到龙陵 有树苗,就到了龙陵,可是树苗已经卖完了;听说 昌宁可能有,他又到了昌宁,树苗买好后,他又连 夜赶回了施甸。这一天跑下来,足足有 300 多公里, 我们认为老书记太累了,估计他第二天才会上山。 可是,老书记赶回摆田后,因为公路不通,运苗的 车子上不去,他干脆叫上自己的孙子,连夜赶着马 帮,把树苗驮运上山。当他们把树苗驮到大亮山时, 已经是夜里三点钟,林场职工看到满身泥水的爷孙 俩,都傻了。老书记却轻松地对大家说:“天亮就 可以栽树了,这树苗多耽搁一天,就会影响成活率。 ” 能多育一棵苗,多栽一棵树,老书记常常做出 令我们想不到的举动。有一次,老书记叫我戴上竹 叶帽,提着塑料口袋,跟他一起到 XX 县城去。我 不知道他要去买什么,也没有问。那天中午,当我 们来到 XX 县城水果摊旁时,只见他拿出口袋,兴 奋地把人们扔下的果核一一捡起。我连忙走上前去 劝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 彩,让我来吧!”没想到,老书记一脸严肃:“我 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种了,有什么不光彩的, 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一时,我无话可 说。在大街上,他的一位老部下无意中碰上了老书 记,对他说:“老书记,你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捡果 核?”老书记坦然地回答:“来街上捡一点果核去 育苗,节约开支嘛” 。 为解决林场资金短缺的困难,老书记提出了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1989 年, 林场开始办起了茶叶基地。种下了茶苗,长势喜人, 就在这时,茶叶基地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鼠患,林场 买来了大量老鼠药投放,但可恶的老鼠还是在短短 几夜之间,把近 400 亩的茶苗大多啃死了。眼看自 己的心血瞬间毁于一旦,职工非常气馁。老书记安 慰大家:“茶苗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面貌 不能垮。 ” 在困难面前,老书记总是鼓励大家,不能泄气。 记得林场刚建起的前三年,好不容易种下近 3 万亩 华山松,但是,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植物,把松苗侵 扰死了 5000 多亩。老书记鼓励大家,振奋精神, 重新再干。在他的鼓励下,林场职工没有在困难面 前低头。经过 20 多年的共同奋斗,林场人工造林 万亩,发展水果 300 多亩,茶园 700 多亩,保护水 源 316 处,修建林区公路 26 公里,架设高压线路 15 公里,建立茶叶初制所、红砖厂和木材加工厂 各 1 个,林场职工发展到 40 多人,并出资帮助 8 个村通了电,林区群众种植的粮食亩产从原来的 100 多公斤,提高到 400 多公斤,周边 80 多个自 然村解决了人畜饮水、烧柴等问题,3 个村委会解 决了道路通畅问题。 在大亮山林场,大家都知道老书记有两个“三 宝”:一个是蓑衣、竹叶帽和砍刀,一个是收音机、 嫁接刀和常备药。每次出门,他都要带上。由于长 期劳累,老书记患上了严重的肺病、风湿。为了不 让大家担心,他好久都不让人知道,有时犯病实在 忍不住,就偷偷地吃几片药。好几次,被我无意中 发现,他拍拍我的肩说:“小自啊,要为我保密。 ” 1992 年,林场建起了几间砖瓦房。房子建好 后,大家心疼老书记的身体,想让老书记搬进去住, 可老书记不肯。他说:“你们住吧,我一个老头子, 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最后,他把房子让给了 新来的技术员,自己仍住在原来的油毛毡窝棚里。 他睡的床是我们一起用木桩和树枝搭建的,门是用 木板钉制的,夏天热,冬天冷,碰上下雨天,被子 往往被淋的湿漉漉的。老书记在潮湿的棚子里住了 9 年多,是最后一个从窝棚里搬出来的。 老书记不仅平时对林场职工非常关心,当职工 有困难时,他总会给予特别的关爱。1988 年以来, 每逢林场职工退休,老书记都要亲自送到家里。 1997 年,林场职工朱家兴不幸患上了肝硬化,在 施甸住院几天仍不见好转。老书记知道后,亲自把 朱家兴送往保山地区医院接受治疗,并在医院陪护 了一天一夜。他还找到院长,嘱咐说:“一定要尽 全力把他治好。 ”朱家兴病愈出院时,他家没钱结 账,老书记借了 3 万元钱替他付了医药费。 1999 年 11 月,老书记在给树木修枝时,不幸 滑倒,造成左腿粉碎性骨折。大家担心老书记的身 体,都争着去医院护理。老书记说:“大家的心意 我领了,林场有好多事要做,我一定配合好医治, 争取早日回来!”几天后,我去医院看望老书记, 他焦急地说:“小自啊,快给我讲讲山里的情况。 ”我在他的病床前汇报完林场的情况后,他拉着我 的手,哽咽着说:“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山了,看不 到亲手栽的树了。 ”半年后,老书记出院了,他又 回到了他挚爱的大亮山,只是手里比以前多了一根 拐杖。 老书记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20 多年 来,他先后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 900 多万元。 按当时的规定,可以按争取资金奖励 5%,个人可 得 40 多万元,买幢房子不成问题。可是,老书记 一分也没有要。他说:“共产党员拿着工资,就是 为人民服务的,去上面争取资金,是自己工作范围 内的事,那是国家的钱,是为老百姓解决困难的钱, 我坚决不要!” 老书记有个习惯,每次出差吃饭,总是自己付 伙食费,从来不到林场财务室报账。有一次,我们 出差,中途在姚关街上吃午饭,三人共花了 15 元。 我去付账后,老书记立即掏出 5 元钱给我,并让驾 驶员把他那份也给我。20 多年来,老书记一直坚 持这么做。他常对我们说:“场上的资金本来就很 紧,吃饭的钱应当自己掏。 ” 老书记住院期间,我在医院陪护了 50 天,他 仍然放不下林场的事,牵挂着林区老百姓。临终前, 老书记把我叫到病床前,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 地交代给我:“林区群众的林权证,要建议有关部 门尽快办理;林场水果实验基地的土地纠纷,要正 确处理好,不能让群众受损失。 ” 老书记走了,他走得是那样匆忙;老书记走了, 他的高尚品质永远地留给了大亮山! 报告人:原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场长、 退休职工 自学洪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自学洪,是原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 场长、退休职工,我与杨善洲老书记在林场朝夕相 处了 17 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平时,我们都视 他为长辈,亲切地称呼他“老书记” 。我报告的题 目是:永远与青山同在 。 在我 65 年的人生经历中,曾有过许多难忘的 记忆,然而,与老书记一起植树造林的那段日子, 使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生命感动。老书记清廉、正 直、奉献的一生,在我们林场职工和林区老百姓心 中树立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 大亮山距 XX 县城约 50 公里,位于旧城、姚关、 酒房三个乡镇的交界处,从南到北绵延 40 多公里, 平均海拔 2200 多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 当地农民少粮,因此,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原本翠 绿的大亮山,变得山光水枯、山石裸露,山间的溪 流逐年减少,甚至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周边 十几个村陷入了“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困 难境地。 1988 年 3 月,老书记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 记的普朝柱同志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 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老书 记婉言谢绝了,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 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 当时,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老书记 深思熟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 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 3 月 3 日,老书记来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 沟村,把群众代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在成立大会上,老书 记开宗明义,道出了创办大亮山林场的目的:“大 亮山的林木多年来只砍不种,毁坏严重,长期下去 就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 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过去我当地委书记, 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成为寻常百姓了,有时间了, 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绿化我们共同的家园。 ”从此,老书记带领着县里抽调的 17 个同志,开 始了他 20 多年的造林生涯。我,当时作为县里抽 调的林业职工之一,初次认识了老书记。 林场成立之初,没有钱购买农具,老书记带领 我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办公桌、板凳、床 铺,晚上照明没电,每人配备一盏马灯;请来 帮忙的工人没有房子住,我们就一边造林一边修建 了 24 间油毛毡房,解决了办公和住宿用房;没有 育苗的肥料,老书记和工人们就提着粪箕,到山上 捡畜粪做底肥,无论做什么事,老书记都抢在最前 面。 为摸清大亮山的底子,有计划的开展植树造林。 上山 10 多天后,老书记一方面安排部分职工在林 区内挖塘、建苗圃,一方面带领我在山上连续考察 了 12 天,把能造林的山头都走了个遍,摸清了情 况,确定了当年要造一万亩林,建 20 亩苗圃,以 后的五年内,平均每年要种树一万亩以上。1988 年底,大亮山林场造林万亩,超过原计划 XX 多亩。 大面积造林,苗木紧缺是一件难事。为解决苗 木紧缺问题,老书记经常穿梭于有苗木的县市去购 买,而且把他在保山地委宿舍栽种的雪松、玉兰花 等盆景也搬到了山上。有一次,老书记打听到龙陵 有树苗,就到了龙陵,可是树苗已经卖完了;听说 昌宁可能有,他又到了昌宁,树苗买好后,他又连 夜赶回了施甸。这一天跑下来,足足有 300 多公里, 我们认为老书记太累了,估计他第二天才会上山。 可是,老书记赶回摆田后,因为公路不通,运苗的 车子上不去,他干脆叫上自己的孙子,连夜赶着马 帮,把树苗驮运上山。当他们把树苗驮到大亮山时, 已经是夜里三点钟,林场职工看到满身泥水的爷孙 俩,都傻了。老书记却轻松地对大家说:“天亮就 可以栽树了,这树苗多耽搁一天,就会影响成活率。 ” 能多育一棵苗,多栽一棵树,老书记常常做出 令我们想不到的举动。有一次,老书记叫我戴上竹 叶帽,提着塑料口袋,跟他一起到 XX 县城去。我 不知道他要去买什么,也没有问。那天中午,当我 们来到 XX 县城水果摊旁时,只见他拿出口袋,兴 奋地把人们扔下的果核一一捡起。我连忙走上前去 劝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 彩,让我来吧!”没想到,老书记一脸严肃:“我 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种了,有什么不光彩的, 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一时,我无话可 说。在大街上,他的一位老部下无意中碰上了老书 记,对他说:“老书记,你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捡果 核?”老书记坦然地回答:“来街上捡一点果核去 育苗,节约开支嘛” 。 为解决林场资金短缺的困难,老书记提出了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1989 年, 林场开始办起了茶叶基地。种下了茶苗,长势喜人, 就在这时,茶叶基地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鼠患,林场 买来了大量老鼠药投放,但可恶的老鼠还是在短短 几夜之间,把近 400 亩的茶苗大多啃死了。眼看自 己的心血瞬间毁于一旦,职工非常气馁。老书记安 慰大家:“茶苗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面貌 不能垮。 ” 在困难面前,老书记总是鼓励大家,不能泄气。 记得林场刚建起的前三年,好不容易种下近 3 万亩 华山松,但是,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植物,把松苗侵 扰死了 5000 多亩。老书记鼓励大家,振奋精神, 重新再干。在他的鼓励下,林场职工没有在困难面 前低头。经过 20 多年的共同奋斗,林场人工造林 万亩,发展水果 300 多亩,茶园 700 多亩,保护水 源 316 处,修建林区公路 26 公里,架设高压线路 15 公里,建立茶叶初制所、红砖厂和木材加工厂 各 1 个,林场职工发展到 40 多人,并出资帮助 8 个村通了电,林区群众种植的粮食亩产从原来的 100 多公斤,提高到 400 多公斤,周边 80 多个自 然村解决了人畜饮水、烧柴等问题,3 个村委会解 决了道路通畅问题。 在大亮山林场,大家都知道老书记有两个“三 宝”:一个是蓑衣、竹叶帽和砍刀,一个是收音机、 嫁接刀和常备药。每次出门,他都要带上。由于长 期劳累,老书记患上了严重的肺病、风湿。为了不 让大家担心,他好久都不让人知道,有时犯病实在 忍不住,就偷偷地吃几片药。好几次,被我无意中 发现,他拍拍我的肩说:“小自啊,要为我保密。 ” 1992 年,林场建起了几间砖瓦房。房子建好 后,大家心疼老书记的身体,想让老书记搬进去住, 可老书记不肯。他说:“你们住吧,我一个老头子, 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最后,他把房子让给了 新来的技术员,自己仍住在原来的油毛毡窝棚里。 他睡的床是我们一起用木桩和树枝搭建的,门是用 木板钉制的,夏天热,冬天冷,碰上下雨天,被子 往往被淋的湿漉漉的。老书记在潮湿的棚子里住了 9 年多,是最后一个从窝棚里搬出来的。 老书记不仅平时对林场职工非常关心,当职工 有困难时,他总会给予特别的关爱。1988 年以来, 每逢林场职工退休,老书记都要亲自送到家里。 1997 年,林场职工朱家兴不幸患上了肝硬化,在 施甸住院几天仍不见好转。老书记知道后,亲自把 朱家兴送往保山地区医院接受治疗,并在医院陪护 了一天一夜。他还找到院长,嘱咐说:“一定要尽 全力把他治好。 ”朱家兴病愈出院时,他家没钱结 账,老书记借了 3 万元钱替他付了医药费。 1999 年 11 月,老书记在给树木修枝时,不幸 滑倒,造成左腿粉碎性骨折。大家担心老书记的身 体,都争着去医院护理。老书记说:“大家的心意 我领了,林场有好多事要做,我一定配合好医治, 争取早日回来!”几天后,我去医院看望老书记, 他焦急地说:“小自啊,快给我讲讲山里的情况。 ”我在他的病床前汇报完林场的情况后,他拉着我 的手,哽咽着说:“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山了,看不 到亲手栽的树了。 ”半年后,老书记出院了,他又 回到了他挚爱的大亮山,只是手里比以前多了一根 拐杖。 老书记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20 多年 来,他先后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 900 多万元。 按当时的规定,可以按争取资金奖励 5%,个人可 得 40 多万元,买幢房子不成问题。可是,老书记 一分也没有要。他说:“共产党员拿着工资,就是 为人民服务的,去上面争取资金,是自己工作范围 内的事,那是国家的钱,是为老百姓解决困难的钱, 我坚决不要!” 老书记有个习惯,每次出差吃饭,总是自己付 伙食费,从来不到林场财务室报账。有一次,我们 出差,中途在姚关街上吃午饭,三人共花了 15 元。 我去付账后,老书记立即掏出 5 元钱给我,并让驾 驶员把他那份也给我。20 多年来,老书记一直坚 持这么做。他常对我们说:“场上的资金本来就很 紧,吃饭的钱应当自己掏。 ” 老书记住院期间,我在医院陪护了 50 天,他 仍然放不下林场的事,牵挂着林区老百姓。临终前, 老书记把我叫到病床前,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 地交代给我:“林区群众的林权证,要建议有关部 门尽快办理;林场水果实验基地的土地纠纷,要正 确处理好,不能让群众受损失。 ” 老书记走了,他走得是那样匆忙;老书记走了, 他的高尚品质永远地留给了大亮山! 报告人:原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场长、 退休职工 自学洪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自学洪,是原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 场长、退休职工,我与杨善洲老书记在林场朝夕相 处了 17 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平时,我们都视 他为长辈,亲切地称呼他“老书记” 。我报告的题 目是:永远与青山同在 。 在我 65 年的人生经历中,曾有过许多难忘的 记忆,然而,与老书记一起植树造林的那段日子, 使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生命感动。老书记清廉、正 直、奉献的一生,在我们林场职工和林区老百姓心 中树立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 大亮山距 XX 县城约 50 公里,位于旧城、姚关、 酒房三个乡镇的交界处,从南到北绵延 40 多公里, 平均海拔 2200 多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 当地农民少粮,因此,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原本翠 绿的大亮山,变得山光水枯、山石裸露,山间的溪 流逐年减少,甚至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周边 十几个村陷入了“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困 难境地。 1988 年 3 月,老书记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 记的普朝柱同志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 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老书 记婉言谢绝了,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 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 当时,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老书记 深思熟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 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 3 月 3 日,老书记来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 沟村,把群众代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 XX 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在成立大会上,老书 记开宗明义,道出了创办大亮山林场的目的:“大 亮山的林木多年来只砍不种,毁坏严重,长期下去 就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 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过去我当地委书记, 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成为寻常百姓了,有时间了, 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绿化我们共同的家园。 ”从此,老书记带领着县里抽调的 17 个同志,开 始了他 20 多年的造林生涯。我,当时作为县里抽 调的林业职工之一,初次认识了老书记。 林场成立之初,没有钱购买农具,老书记带领 我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办公桌、板凳、床 铺,晚上照明没电,每人配备一盏马灯;请来 帮忙的工人没有房子住,我们就一边造林一边修建 了 24 间油毛毡房,解决了办公和住宿用房;没有 育苗的肥料,老书记和工人们就提着粪箕,到山上 捡畜粪做底肥,无论做什么事,老书记都抢在最前 面。 为摸清大亮山的底子,有计划的开展植树造林。 上山 10 多天后,老书记一方面安排部分职工在林 区内挖塘、建苗圃,一方面带领我在山上连续考察 了 12 天,把能造林的山头都走了个遍,摸清了情 况,确定了当年要造一万亩林,建 20 亩苗圃,以 后的五年内,平均每年要种树一万亩以上。1988 年底,大亮山林场造林万亩,超过原计划 XX 多亩。 大面积造林,苗木紧缺是一件难事。为解决苗 木紧缺问题,老书记经常穿梭于有苗木的县市去购 买,而且把他在保山地委宿舍栽种的雪松、玉兰花 等盆景也搬到了山上。有一次,老书记打听到龙陵 有树苗,就到了龙陵,可是树苗已经卖完了;听说 昌宁可能有,他又到了昌宁,树苗买好后,他又连 夜赶回了施甸。这一天跑下来,足足有 300 多公里, 我们认为老书记太累了,估计他第二天才会上山。 可是,老书记赶回摆田后,因为公路不通,运苗的 车子上不去,他干脆叫上自己的孙子,连夜赶着马 帮,把树苗驮运上山。当他们把树苗驮到大亮山时, 已经是夜里三点钟,林场职工看到满身泥水的爷孙 俩,都傻了。老书记却轻松地对大家说:“天亮就 可以栽树了,这树苗多耽搁一天,就会影响成活率。 ” 能多育一棵苗,多栽一棵树,老书记常常做出 令我们想不到的举动。有一次,老书记叫我戴上竹 叶帽,提着塑料口袋,跟他一起到 XX 县城去。我 不知道他要去买什么,也没有问。那天中午,当我 们来到 XX 县城水果摊旁时,只见他拿出口袋,兴 奋地把人们扔下的果核一一捡起。我连忙走上前去 劝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 彩,让我来吧!”没想到,老书记一脸严肃:“我 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种了,有什么不光彩的, 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一时,我无话可 说。在大街上,他的一位老部下无意中碰上了老书 记,对他说:“老书记,你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捡果 核?”老书记坦然地回答:“来街上捡一点果核去 育苗,节约开支嘛” 。 为解决林场资金短缺的困难,老书记提出了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1989 年, 林场开始办起了茶叶基地。种下了茶苗,长势喜人, 就在这时,茶叶基地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鼠患,林场 买来了大量老鼠药投放,但可恶的老鼠还是在短短 几夜之间,把近 400 亩的茶苗大多啃死了。眼看自 己的心血瞬间毁于一旦,职工非常气馁。老书记安 慰大家:“茶苗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面貌 不能垮。 ” 在困难面前,老书记总是鼓励大家,不能泄气。 记得林场刚建起的前三年,好不容易种下近 3 万亩 华山松,但是,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植物,把松苗侵 扰死了 5000 多亩。老书记鼓励大家,振奋精神, 重新再干。在他的鼓励下,林场职工没有在困难面 前低头。经过 20 多年的共同奋斗,林场人工造林 万亩,发展水果 300 多亩,茶园 700 多亩,保护水 源 316 处,修建林区公路 26 公里,架设高压线路 15 公里,建立茶叶初制所、红砖厂和木材加工厂 各 1 个,林场职工发展到 40 多人,并出资帮助 8 个村通了电,林区群众种植的粮食亩产从原来的 100 多公斤,提高到 400 多公斤,周边 80 多个自 然村解决了人畜饮水、烧柴等问题,3 个村委会解 决了道路通畅问题。 在大亮山林场,大家都知道老书记有两个“三 宝”:一个是蓑衣、竹叶帽和砍刀,一个是收音机、 嫁接刀和常备药。每次出门,他都要带上。由于长 期劳累,老书记患上了严重的肺病、风湿。为了不 让大家担心,他好久都不让人知道,有时犯病实在 忍不住,就偷偷地吃几片药。好几次,被我无意中 发现,他拍拍我的肩说:“小自啊,要为我保密。 ” 1992 年,林场建起了几间砖瓦房。房子建好 后,大家心疼老书记的身体,想让老书记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