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xx 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尚兴村为 示范点,逐步推广扩大创建面,始终坚持把创新转变为恒 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 景变成为生动的现实,不断顺应农民求富、求学、求乐、 求美的新期待,在推动发展、提升素质、纯朴民风、改善 环境上狠下功夫,引导农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引领农 民冲出经济洼地,构建精神高地,引领农村、农民与全国 齐奔小康。 一、基本做法 党政重视抓创建 重规划,抓推进。认真制定中长期规划,使创建工作 目标逐步变为现实。严格按照省、市、区“四在农家美 丽乡村”创建要求的目标,围绕目标,结合实际、规划和 分解创建任务,确保创建重点突出,扎实推进,巩固提升。 重成效,抓落实。根据工作推进情况,每年都要召开 党政办公专题会、推进会、现场会等,及时明确创建任务, 调度工作进展、解决突出问题,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合理安排创建资金,保障“四在 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帮助群众出点 子、解难题,保证了创建工作任务、措施、资金及时到位, 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在我镇得到深入推进。 重特色,抓精品。结合本地经济条件,重点打造高水 平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结合地域特 色,提高群众受益面,扩大创建覆盖率,开展支柱产业型、 乡村旅游型、民族文化型的内涵丰富、品位较高、特色突 出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 活条件。 顺应群众需求抓创建 坚持“富”字当头,推进富民工程,强化落实“多予、 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同时围绕“学在农 家”,培育学习型农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 根本,扎实开展农村政治思想教育,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等 阵地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科学文 化素质,涌现了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成为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围绕“乐在农家”,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 程”,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每 年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费中拨出专款,扶持、 组建农民文体协会和文艺宣传队伍,深入挖掘农村花灯、 傩戏、等民间艺术,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展现了新农村 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围绕“美在农家”,构建和谐家园, 以整治农村“五乱”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 件。 用好机制抓创建 坚持“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入户、群众自主” 的推进机制。实行责任、工作、任务、目标四捆绑。建立 了“干部工作在村、生活在村、考核在村”的“三在村” 机制,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 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财政补助、单位帮助、群众 自助、社会资助”的投入机制。创建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 作用,以群众投入为主,采取各级财政投入、单位帮扶、 社会捐助、政策优惠等办法筹措资金,为创建活动提供了 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主要工作成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已成为普惠于民, 社会认可的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 载体。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通过创建活 动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实施,培育了新产业,促进了 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 丰富。 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文明风尚形成。“四 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革除了农村多年陋习,农村“五 乱”现象明显减少,“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追求 新生活的热情不断激发,农民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技术 咨询等,培育了自我,增强了致富本领,提高了科技文化 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群众性文化丰富多彩,文艺演出、 体育健身、竞赛活动在农村蓬勃兴起,“文化墙”、“美 术街”等成为农村新的文化景观,形成互帮互助、邻里和 谐、家庭和睦、自我提升的良好社会风尚。 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执政基础。“四在农 家美丽乡村”创建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着 力点,推动一批干部深入一线,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 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解决问题,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党 委政府在真心为民办事、为民执政,巩固了基层执政基础。 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创新了社会管理。按照统筹城乡 发展的思路,对新村建设本着“聚散相宜”的原则,使城 镇基础设施、公益服务向农村延伸。结合“平安村寨”的 创建,推动了个人自愿服务向有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化, 实现了镇村干部服务为主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化,使农 村社会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几点体会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 要载体,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使创建工作卓有 成效。 坚持把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与发挥党政引导作用相结合。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 性和创造性。整个创建既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又要规范 和提升,既不脱离于现实的经济社会基础,又要科学发展、 适度引领,形成农民意愿与政府引导的良好互动。依靠群 众的力量和智慧开展创建,避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创 建中充分发挥好党政引导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注重实效、民主商议、相互借鉴的原则,推动农村良性发 展。 坚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结 合起来。乡村的现代化,实质是农民的现代化,是农民的 全面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民主法治理念 的牢固树立、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 和谐上进社会秩序的建立,作为提升农民素质、构建农村 “精神高地”的必备条件。坚持推动富学乐美四位一体协 调发展,构建起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使各 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适应推 动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全面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坚持把大处着眼与小处入手结合起来。创建活动立足 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又突出阶段性工作重 点,解决当前主要矛盾。以村镇规划为指导,从一家一户, 一村一寨抓起,切实解决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实 利益问题。同时,根据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深化创建内 涵、丰富创建内容,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坚持把激发农村内部潜力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结合起 来。创建工作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建设新农村显然远 远不够,必须充分调动党政群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各类 经济组织、工矿企业及一切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和 个人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资源投向新农村,努力形成以 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良好局面。 坚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与基层组织建设 结合起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涵盖了农村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农村 基层党组织的全部工作内容和主要抓手。实践中,我们坚 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过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同 规划、同部署、同调度、同检查,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 载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基层党组织真正成 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坚 强战斗堡垒;“四在农家“创建的成效又充分体现了基层 党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果,成为检验基层党组织 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创建资金投入不足。“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 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 力作支撑。创建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四在农家美丽 乡村”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和推广的瓶颈问题,主要 表现在:一是新民居建设投入不足。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 足。三是产业形不成规模,发挥不了更好更大的示范带动 作用。 村庄治理规划滞后。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村寨属自 然村寨,村寨布局不合理,很多村民分散居住、不集中连 片,没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整体规划,特别是 没有具体的村庄整治整体布局规划,对美好家园建设缺乏 有效引导,创建工作没有综合考虑排水、美化绿化、杂物 堆放,垃圾处理、家禽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由于没有规 划指导、也没有附属设施资金扶持,一方面导致新居建成 后,厕所圈舍随意依附新居乱搭乱建;另一方面生产、生 活垃圾无法实现集中处理,给美好家园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五、下一步工作 加强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当前 “四在农家美丽乡 村”建设,既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上级 部门的重视和帮扶,面临加快建设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加 强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的引导与协调,高度重 视该项工作,将之纳入重要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确保“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成 效。 整合资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 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帮 扶合力。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与民族文化建设、 与旅游经济开发等结合起来,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建设为载体,统筹安排、积极推进,集中财力办大事,并 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共同努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注重实效,促进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