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_第1页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_第2页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_第3页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_第4页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山东工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 文章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企业 技术能力的四大指标,即潜在技术创新投 入指标、技术创 新活动评价指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和技术创新环境 指标,并提出了三 大评价方法。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XX)10003002 1 概述 所谓“创新”,最早是由熊彼特提出来的。在熊彼特 看来,“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就是把生产要素 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 在的利润。技术 创新理论在初期并不为主流经济学家认可, 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很难测度,人们不知道创新对 经济体系 产生作用的具体方式。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索罗等 经济学家研究了技术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纳尔逊和 温特对技术创新的过程以及经济产出做了开创性的理论与 实证研究,打开了创新这一“黑箱”,技术创新才得以登 入经济学的大雅之堂。本文重点研 究企业创新能力的测评。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国外的柏格曼和曼迪 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 持企业技术创新战 略的企业一系列综合特征。对于企业技术能力的结构方面 的研究,巴顿认 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由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 的技能、技术系统的能力、管理能力、价值观等内 容组成; 拉里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 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 力的综合;麦耶和乌贝克认为创 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术能力、储备能力、 组 织能力的综合;柏格曼认为创新能力由可利用的资源、 对行业竞争对手的理解、对环境的了 解能力、公司的组织 文化和结构、开拓性战略等组成。 国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宏观科技 政策的研究中,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有研究者把这一 概念引入到微观企业中。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认为,可以 从产品创新能力和 工艺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来探讨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的概念。国内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等认为对 于技 术创新能力应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 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 也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能 力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开发与 转化的 条件与力量。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客观地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 体系是基础也是关键。而建立合理的评 价指标的标准是: 明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可实现性以及有一定的时限。 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明确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影 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确立起这些因素 之于创新能力的作 用准则。经过长期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理论界从技术活动 的投入产出、知 识的产生和交流、商业实现、技术创新类 型的差异化、技术创新的过程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不 同的评 价指标体系,一般认为,基于创新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更 加贴近企业实际,因而易被 更大程度地接受。企业技术创 新的线性过程可划分为调研决策阶段、R&D 阶段、生产制造 阶 段、市场营销阶段。然而,早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传统的“接力 式”的“线性模型” 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销 售部门间因缺 乏信息交流而产生的不协调。 到了 20 世纪 8090 年代,技术创新就逐渐发展成系 统集成模式和网络模式。对内,企业需建 立有效的创新机 制并依据创新战略对各环节进行资源配置;对外,企业还 要建立与研发机构 、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联系网络,这 就使得从 整体上、战略上安排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创新 管理成为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用 来衡量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 系比较完善,值得 借鉴,该体系包括以下四项指标:潜在技术创新投入指标、 技术创新活动 评价指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和技术创 新环境指标。本文在借鉴分析报告中的四大方面 指标的基 础上,进一步提出细分化的指标。 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 源存量,它主要反映企业潜在的技术创 新能力,包括,企 业全体员工中高学历员工的比重,高技能员工的比重,企 业的利润水平等 指标。 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企业的研发、技术 改造、技术引进及技术推广等活动,该 指标可用企业在技 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经费投入来衡量。本文从人力投入 和财力投入方面 进行考察。人力投入即人员配置,最具代 表性的指标 RD 人员占全体人员的比例;财力投入 ,最 具代表性的指标是 R&D 经费总额及其占企业利润的百分比,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其 一直是技术创新投入方面的主 要代表性指标,其细分化的指标还包括,直接研发经费投 入, 设备投入。 技术创新产出指标,本文选用发明专利数、专利申请 数、成果转化数,以及成果转化带来的 直接经济效益等方 面来衡量。其中,专利申请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RD 项目的数量 及达到的层次;拥有发明专利数则体现了 企业实际拥有的技术垄断力量,体现了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 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是指把研发活动的成果引入生产系统进 行批量生产,实现经济效 益的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决 定了自主创新的实施能力。 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包括企业所处地域的信息化水平、 市场竞争程度、政府部门投入力度与金 融机构的支持等四 个方面。该指标具体是指政府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 的比重、金融机 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的比重等指 标。因为受到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只采用科技活 动经费 筹集中政府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政府资金在科技活动经 费筹集中的比重、金融机构 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的 比重这四个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环境。 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目前在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一些数 学方法。常用评价数学方法包括以下 3 种: 3.1 线性加权和法 该方法的评价程序包括:统计指标的标准化。确 定权重值。在实际计算中,可以采 用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法 确定权重值,既考虑了人们主观上对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 又考虑了 各项指标原始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它们对总体 评价指标的影响;也可以采用德尔菲法进行 权衡确定,等 等。计算各项、各类指标值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值。 3.2 模糊评判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成其谦、汪虹昱和武汉理工大 学管理学院的张国政、杨瑞海、梅志敏 等 人,在应用模 糊数学方法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和评价方面进行了 一些研究。事物往往 具有多种属性,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 需要考 虑的因素很多,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兼顾各 个方 面。当因素较多且其权重各不相同时,不妨将其划分为若 干层次逐一加以考虑,在分 项考虑后再进行综合,最后作 出整体评价,这就是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基本思路。 3.3 综合评价方法 确定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之后,选取科学 客观的方法来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水平显 示的尤为重要。综 合评价就是根据指标体系,运用综合集成方法和技术,对 数据加权处理和 分析,计算出综合效果,最常用的综合评 价方法是综合指数法。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出各主层 次指标 及各次级指标的权重,运用加权求和的计算方法建立综合 评价模型进行分析。 4 结束语 与传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相关方面的研究相 比,呈现出如下特点:充分考虑到 创新管理能力之于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摈弃了传统的将其无差 别列为一个 独立的影响因素的做法,而使其上升到具有全 局性意义的高度。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 要引起我们 的注意,具体表现在: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仅选取了 静态评价指标,无 法动态地模拟时间变化、竞争环境变化、 政策变化及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导致的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 的变化,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和 研究。为了完善这方面的不 足,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还有 待进一步展开,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原理将是新的突 破口 ;在创新能力评价各种方法中,确定各个因素和指 标权值、确定定性指标的评估值都 有赖于专家们的主观判 断,因此,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为了减少这 种不利因素 的影响以增强评价结果的代表性和权威性,需 通过一定的程序严格选择调查专家以及加强判 断过程的规 范性。 另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 进行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应考虑管 理、人才、信息、 资金、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 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