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docx_第1页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docx_第2页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docx_第3页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docx_第4页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 支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 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 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 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 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一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建 设,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 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 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目标、为归宿。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 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没有社会文明的全 面协调发展,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不可 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我国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新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结束了阶级压 迫、阶级剥削的历史,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人民生 活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构建和 谐社会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 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 会。这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 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适 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 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还不高。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 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 长远,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地而且坚持不懈地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 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 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 的精神支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 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 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担负 着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 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 民,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 的历史使命。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的 精神支撑。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还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阵地,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然会去 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人们的思想,腐蚀人们的 灵魂,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 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 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的精神支撑。 二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 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着全体 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共同的奋斗目标, 反映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它结合着坚定的信 心、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情感,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坚强团 结,为着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而百折不挠地奋斗。因此, 共同的理想信念既是联系各种社会群体、使之超越具体利 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又 是鼓舞人们万众一心、无私奉献、迸发出无尽的创造活力, 向着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的精神旗帜。它是实现和发展和 谐社会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共同 的理想信念,是社会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之所系。没 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信念,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的人民有着共同 的理想信念。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 索和不断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深入人心,我国人民为着实 现共同的根本利益、为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 满怀信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但是, 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古 今中外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它的建立、发展和不 断完善,需要我们进行艰辛的探索。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 深刻变革,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 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 人们个人境遇和命运的差异性、多样性、偶然性明显增强,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也明显增强,更 加关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体社会 成员共同理想的关注。而且,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要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要闯过许 多难关,还要经历许多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 一段时间内,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化、 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原有体制的深层次 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触及,社会利益关系将更趋复杂,统 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将会加大,不同利益群体差距的 扩大已经对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提出挑战。而西方敌对势 力从未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正通过各 种手段,包括利用和挑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以削弱、动摇 共同理想信念,加紧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面对国 际国内种种矛盾、困难和挑战,我们能不能始终坚定全体 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巩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 执政地位的重大考验,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系到十三亿人民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就是在革命、建 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教育和引导群众深刻认识 中国最广大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 治优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理想信 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理论的武装, 对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巩固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全面落 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 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着力 回答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 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染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 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要密切结合历史和现实的生动实 际,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 经验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社会 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要通过理论武装和先 进典型的示范、感召、带动作用,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 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 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在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 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三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体社会 成员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 属于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明,它通过一定的善恶价值标 准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约束个人行为,从 而调节社会关系。道德建设见之于社会,是道德教化,是 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 悟,赋予人们以道德自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道德建 设见之于个人,则是道德修养,是通过学习、实践去认知 和确立自己的社会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并使之成为一种发 自内心的自觉要求。道德修养,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 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崇高境界。因而,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 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德治因此成为一 种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有了良 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也就有利于建 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沦 丧,就必然会陷入社会失范、欺诈成风、正不压邪的混乱 境地,就根本谈不上社会和谐。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 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 德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应当看到,建国以来特别 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有了很大 提高。但是,决不可低估我们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面临 的严峻挑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经济社会发 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给社会主义道德发展赋予了新的时 代内容。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很容易发生过于偏重物质利益、见利忘义、不讲理 想、不讲道德的倾向。事实上,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 负面影响,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与之相 联系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地方,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市场上制假售 假、欺诈逐利有所蔓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冲击着公平 竞争、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等高尚的道德风尚,金钱关系 腐蚀着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已经严重地影响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我们党早就充分估计到在我国实行 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存在着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 式乘机渗入、腐蚀我们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严重风险。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情况下,人 们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 这种风险的严峻性将更加强烈。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加快 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批农村富余 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者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性 大大加强,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急剧变化,势必对社会、 家庭原有的秩序和结构带来冲击,在人和人之间产生各种 各样的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深刻的社会变动中,各种 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能不能和谐相处、同舟共济,互助友 爱、安居乐业?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面临的尖锐挑战和严峻考验。因此,为构建和 谐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将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城 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成败,关系着整个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的兴衰。 面对严峻的历史性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巩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合,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 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针对当前道德建设 的现状和问题,重点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公民 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尊重道德建设的层次性、群体 性、普遍性、全面性特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 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爱岗敬 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 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 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高度重视新形势下 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 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 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以理服人、 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 实际困难。要充分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群众性,始终 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 种多样的、为群众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形式,广泛开展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 倡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 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 系。 四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 想道德素质,而且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 素质。在人的全面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的地位, 科学文化素质则是重要的基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 辩证统一。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并巩固共同理想和精神 支柱,必须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科 学文化教育,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 化落后、愚昧无知,是根本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建 设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 化道路、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等等。而这些,都要求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 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的基础工程,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 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效性的战略意义。 毫无疑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文 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全面素质有了 巨大的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公民的道德素养、 法律意识、科学知识水平等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在科学文化教育上还很不平衡,不同社会阶 层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农 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镇平均水平低年;农村初 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个百 分点。特别是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加快推 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而我国劳动力素 质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现在,已经出现 了一方面就业压力增加而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 术工人大量缺乏的现象,同时,大量进城农民工由于科学 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 这一类突出的矛盾和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瓶颈。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 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