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的建设.pdf_第1页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的建设.pdf_第2页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的建设.pdf_第3页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的建设.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号的精神#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教育部自#$年开始#每年评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计划建设&#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人类对传播与学习的研究作为主要理论基础并包括其他相关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成果为依据#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和诸要素#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能力结构体系中#教学设计的能力因素是其重要部分#其他的能力因素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建设#目前已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回顾本课程的建设过程#总结经验#对进一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课程概况&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是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年谢幼如教授和李克东教授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在全国率先开设&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并在教学大纲%课程教材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建设$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教学设计方法的实践性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正式出版了一系列教材#不但充实和完善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还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同时#本课程吸收了国际上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最新成果#追踪教学设计研究的前沿领域#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在国内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课程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的专家评审#被评为广东省#*年度高校精品课程#并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本课程还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审#成为该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两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之一#参加#*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目前#本课程已被评为#*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建设谢幼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摘要#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课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建设#被评为#*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本文主要论述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方法与步骤%主要措施和建设成果#以期对精品课程建设和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教学设计(精品课程(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2#.0#)0#*专业建设!#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主要功能表现在%!%满足学生对专题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的设计实践提供大量的典型案例和有关的设计工具&!$形成师生共建共享机制促进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该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为本精品课程的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课程教改试验在网络时代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是信息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些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改善高校网络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和方法(而目前高等学校拥有的网络教室)校园网和)*+,-*,+等能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供范性课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开发优质资源为基础以开展教学改革为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核心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开发优质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开发优质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包括教材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两个层面(我们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设计教材系列开发专题网站提供各种教学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和实用性强的工具软件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开展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的手段开展教学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手段(为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开展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探索*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推进课程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提高教学效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的效果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及时将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努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人才素质培养(三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步骤本课程是按照*教材建设+网站开发+试验研究+推广应用,等方法与步骤开展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课程教材建设%.年李克东教授和谢幼如教授根据当时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以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为手段开展课程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改革与试验并主持编写与出版-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多次再版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年在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的面向!%世纪教育技术学的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编写中谢幼如教授参与编写-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谢幼如教授承担全国*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立项研究项目*/教学设计0立体教材的研究与开发,!高社总字%!$&/%号(这批教材的出版发行为本精品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网站开发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建设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探索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是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核心(!年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第一个*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0+1234555()67*89*,:;7#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系统框架结构图!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本课程依托所建设的#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开展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与实践历时一年多%通过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我们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学习目标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围绕特定的专题)%(学习环境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过程重视自主与协作的结合)(学习效果注重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电子作品的制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索形成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基于资源利用的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教学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师生对网站资源的共建共享%&)成果推广应用我们积极将课程建设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提高课程的示范性和辐射面%一方面依托本课程负责人所主持的多项重点研究课题将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推向大*中*小学等教育教学领域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分别在各种学习培训班*经验交流会议和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介绍课程的建设成果与经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四!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为加强本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采取重视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评价手段等三项主要措施%现分述如下&$)重视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结合第一项措施是重视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结合即一方面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将课程教学的实践凝练为理论成果体现科研与教学的相辅相成%依托本课程负责人所主持的多项重点研究课题如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中央电教馆#十五$重点研究专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教电馆研$.%0号#&#广东省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教学研究项目简称教育技术($工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等系统而深入地围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系统问题从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开发技术*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与探索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我们又将课程教学的实践提升到理论层次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1加强实践教学第二项措施是加强实践教学就是以大*中*小学实验学校作为实验基地通过对各种类型实验学校的指导和研究实践将理论*技术和资源建设成果在实验学校推广应用从而推动实验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由本课程负责人所主持的研究课题拥有大量的实验学校覆盖大*中*小学等不同层次类型%我们根据研究需要长期深入这些实验学校开展教学试验研究参与指导实践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此外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收集*整理了大量优秀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并将其编写*出版成系列培训教材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版,.$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和+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等%这些多媒体培训教材由于具有内容新颖*表现形式多媒体化*实用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1改革评价手段第三项措施是改革评价手段指在本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考试测验的单一考核方式采用测试*小组成果*个人学习文件夹等多元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真实性*发展性评价%为检测学生对教学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测验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测试与反馈功能进行在线自我检测%为检验学生对教学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其中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设计方案的撰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软件完成实践项目并将小组的设计作品上传到网站供师生共同评价%为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指导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建立个人学习文件夹收集个人的设计作业和学习!#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年第期总第期!参考文献#%$谢幼如%马秀芳%余红(&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中国电化教育%!$%!#,-.(%(#!$谢幼如%余红%尹睿(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电化教育研究%!&%!%,#!(#-(反思)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式%不仅科学*客观*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不断地充实与丰富网站内容%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五#课程建设的成果与影响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课程在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在此期间%+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获%/$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高校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与课程教改的研究与实践,获!&年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评比)这些成果对进一步加强+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品课程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课程建设的成果!%理论研究成果创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构建出新的教学设计体系%并形成新的内容结构%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反映了当前教学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实现了基础性与先进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这些理论*方法还在全国近!多所中小学和全省$多所高校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资源建设成果优秀%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它作为+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化学习环境)网站资源既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又是学生的设计成果%有效地实现师生对网站的共建共享)结合实践教学需要%我们出版了一系列的多媒体培训教材%其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还被制作成网络课程%于!$年.月通过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的网络课程质量认证%发布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网站!0112,34555(*6789:;上%成为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的高质量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供全国教师共享)!$教改试验成果显著%推动基于网上资源应用的课程教学改革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不断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依托+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探索形成+基于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