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1页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2页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3页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4页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在讲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之前, 先了解人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哪些营养? 人体所需要的每一种 营养成分营养成分 被称作为 营养素 。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营养素 营养素: 指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分,它 对机体具有生理功能,为正常的生理活动所必需 的营养成分。 目前已知的人体必需营养素有 40多种, 常把它们分为 七个大类 :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 也称为糖类,如 淀粉、蔗糖、葡萄糖 、乳糖、纤维素 等 。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营养素的功能分类 功 能 供 给 热 能 调节生理机能 营 养 素 蛋白质 脂 肪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多肽 /氨 基酸 矿 物 质 维 生 素 水: 宏量营养素: 构成机体组织构成机体组织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一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以碳水化合物为例。 消化 : 指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除从外界吸入 氧气 外,还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 各种营养物质 。主要的营养 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 它们不能直接为人体所利用,而是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 解,变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再透过消化道粘膜的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再供人体组织利用这样一 种 分解过程 ,被叫作 消化 。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两种方式 :机械 性消化、化学性 消化 . 1)机械性消化: 是通过牙齿首先 将食物咬、磨碎 经过消化道肌肉 的收缩活动并使 食物与消化液充 分混合,再将食 物不断地向消化 道下方推送。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内的运输过程(蠕动),神经反 射过程。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2)化学性消化: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来完成 ( 消化液:唾液,胃液 、胰液、肠液 ) 。 消化液中包含各 种 消化酶, 分别 对蛋白质、脂肪 和糖类等物质进 行化学分解, 成为 可被吸收的小分子 物质。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消化液的成分 唾 液 胃 液 胰 液 肠 液 日分泌量 1 1.5升 2 3升 0.5 0.8升 1 3升 pH 6.35 6.85 0.92 1.85 7.3 8.7 7.1 7.6 水 99.4% 99.4% 98.4% 98.4% 固体物 0.6% 0.6% 1.6% 1.6% 有机物 0.32% 0.41% 0.6% 0.6% 蛋白质 0.30% 0.38% / / 无机盐 0.28% 0.14% 1.0% 1.0% 包含酶 淀粉酶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糜蛋白酶、 肽酶 肠淀粉酶、 肠肽酶、 肠脂肪酶、 二糖酶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在正常的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这两 种消化作用同时进行、互相配合、协同作用,最 终完成整个消化过程。 吸收: 指食物经过消化 透过消化道的粘膜 进入血液循环, 再经吸收后为人体利用。 整个过程叫 吸收 。 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3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淀粉在口腔经牙齿磨碎 与唾液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生作用 (因淀粉在口腔内时间短,只一部分被消化成了麦芽糖 ) 入胃并在胃酸未全部浸透食物团前,唾液淀粉酶会 继续作用一段时间。食物团一旦浸透,胃的酸性环境就 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入十二指肠,由胰液中 NaHCO3中和胃酸,开始为小 肠中酶提供合适 pH环境, 消化成的麦芽糖和没有消化的 淀粉开始由胰液分泌的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 糖酶等的相继作用,最终成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单糖, 最后被小肠吸收,与细胞壁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后 转运到细胞内。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4 碳水化合物 的代谢和利用 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等经 门静脉进入肝脏 -下腔静脉 -心脏 -全身器 官 。 在体内,糖代谢主要有以下几类代谢途径: 1.无氧酵解: 是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的代谢途径, (肌肉)最后生成丙酮酸和乳酸。 2.糖醛酸途径: 主要生成葡萄糖醛酸,是粘多糖的重要组成成分, 对肝脏起解毒。 (肝脏) 3.磷酸己糖旁路: 是需要氧的代谢途径。 4.三羧酸循环: 使糖完全氧化,需氧参与,产生 ATP为生 理活动 提供能量,也是 糖、脂肪和蛋白质 等不同物质代谢的共同连接点 。(多数器官,尤其是大脑) 5.糖原异生作用: 从非糖物质形成葡萄糖或糖原称为糖原异生作用 。(肝脏,物质的转化) 6.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这些作用在肝脏和肌肉内进行 。 (糖的储存 与分解的平衡)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酵解( 无氧条件下): 是葡萄糖或糖原在 无氧条件 下的代谢途径。 1克分子葡萄糖产生 4个克分子 ATP,用去 2个, 剩余 2个 ATP,和丙酮酸和乳酸。 (酿酒过程就是无氧条件下的发酵过程) 在 激烈运动 /暂时缺氧 /循环机制障碍 等引起氧气 供应不足时,酵解作用就会加强。 特点 :以极少的能量来应急所需能量的要求。 这途径有十七个酶参与反应。 见图 2.4 糖酵解途径。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2)糖醛酸途径( 生成 葡糖醛酸 ): 葡萄糖 经代谢产生葡糖醛酸。 葡糖醛酸是 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肝素 等的组 成部分,是肝脏解毒作用的重要物质。 毒物或药物能与 葡糖醛酸 结合随尿液排出体外, 起解毒作用。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3)磷酸己糖旁路(途径): 需氧 的代谢途径。 在 肝脏、骨髓、脂肪组织,泌乳期的乳腺、肾上 腺皮质、性腺及红细胞 等组织中,这一代谢途径 进行得比较旺盛。 代谢中生成的 辅酶 II(NADPH+H+),提供各种生物 代谢所需要的氢,还能使红细胞中的谷胱甘肽保 持还原状态,稳定红细胞以及使血红蛋白处于还 原状态。代谢途径中产生合成核酸的原料, 也是使戊糖途径和己糖途径相联系的一条途径。 见 图 2.6磷酸 己糖途径。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4) 三羧酸循环 (有氧条件下 ): 每分子葡萄糖产生两分子丙酮酸, 有氧气条件,最终分解为 CO2和 H2O,产生大 量的能量( ATP),是一条主要的产能途径, 由十一个酶参与。 这条途径的特点: a)产 ATP多, 1个克分子葡萄糖产 30克分子 ATP ; b)有氧条件下,三羧酸循环是脂肪、蛋白质等 代谢最终氧化成 CO2和 H2O的共同途径。 c)三羧酸循环不仅起氧化反应,还生成草酰乙 酸、琥珀酸等前体,提供其它代谢途径所需 要的原料。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三羧酸循环 在有氧代谢后,产生水 (H2O)、 二氧化碳 (CO2)、能量( ATP)。 淀粉(糖类 ) 其他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等) 葡萄糖 1.酵解(无氧) 2.醛酸途径(生成葡糖醛酸) 3.磷酸己糖旁路 4.三羧酸循环 (有氧 ) 肝糖原 、肌糖 原储藏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5).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a) 糖原 : 当 血液中糖浓度过高血液中糖浓度过高 时,机体可把葡萄糖合成为多糖, 由肝脏合成糖原。糖原在肝脏和肌肉中储存,是糖的储 存形式。糖原储存在肝脏为肝糖原,糖原存在肌肉中为 肌糖原。 在肝脏中有丰富的酶,能够起到 调节血糖水平 。 肌肉中没有这类酶,肌糖原只能提供 肌肉组织本身氧化 供能的需要 。 b) 糖的异生作用: 指从非糖类物质(如蛋白质或脂肪)生成葡萄糖或 糖原的过程,以补充没有糖或不足时对能量的补充。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体内糖的来去全过程: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食物中的糖类 CO2+H2O+ATP 分解 合成 肝 糖 原 肝糖原、肌糖原 其他物质 糖异生 转变 (甘油、氨基酸、 脂肪、氨基酸等 乳酸等 ) 160mg%,尿 糖 血糖血糖 80 120mg%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5糖代谢的调节 人体就要对 血糖浓度进行调节 , 使人能够在一个 正常的环境下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糖类消化吸收以后 ,血糖浓度就会引起变化) 。 糖代谢是如何调节血糖浓度在一个正常水平的呢 ? 1).血糖浓度随机体活动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血糖浓度在 80 120mg%为正常值; 3).血糖可以控制。由物理因素、神经、体液控制,使 血糖的收、支达到相对平衡。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具体调节是: 1)当血糖高于正常值时 a 葡萄糖加速合成糖原并储藏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太慢 ,血糖会升高到 160 180mg%的水平。 b 一旦血糖达到 160 180mg%的同时,肾脏开始排糖,人 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所以,血糖浓度 160 180mg%是 肾脏的排糖阀值,目的是通过肾脏排糖使血糖浓度维持 在一个正常水平上。 2)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 a肾小管重新吸收肾小球中的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b肝糖原加速分解,及时补充葡萄糖而提高血糖浓度; c脂肪或者蛋白质通过糖原异生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使血糖浓度达到正常值。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化学作用 :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糖 超过正常值 物理作用 :开启肾排 糖阀值( 160 180mg%) 的 肾小球重新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 调 低于正常值 肝糖原加速分解 糖原异生 节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特别指出 : 从 蛋白质合成葡萄糖 ,使血糖得以提高,满足生 理活动的需要,从生物学代谢途径看完全可行。 但 从营养学和健康角度看,不但不合适,而且只 吃蛋白质食物来提供机体对糖的需要,虽可满足 能量需要,但过多消耗蛋白质 会产生较多的蛋白 质代谢产物(有毒的氨), 人容易氨中毒。 为防止中毒,肝脏就要增加排毒效率,也就同时 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一旦解毒功能发生问题,严 重时就会产生血氨水平过高,甚至引起肝昏迷。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神经对血糖的调节 : 当血糖低于 70 80mg%时,或激动,过度兴奋, 会刺激脑 “糖中枢 ”的反射性兴奋。 这种兴奋沿着中枢神经系统传到肝脏,糖原迅速 分解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增高到正常值,达到 正常值后,神经系统发出的冲动就会减弱,糖原 分解停止。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 各激素的具体作用如下: 。 只有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只有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其它激素都使血糖浓度升高。其它激素都使血糖浓度升高。 胰 岛 素 降低血糖 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提高血糖浓度 生长激素 抑制糖原分解进入组织及氧化作用,血糖升高 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 促进糖原异生 ,减少胰岛素作用,抑制葡萄糖氧化 高血糖素 促进糖原分解 ,促进氨基酸合成 ,葡萄糖入血 甲状腺素 既 促进糖的氧化 ,又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元异生。 后者 前者,最终血糖升高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a)先天性缺陷造成: 即由于糖代谢中酶出现先天 性缺陷而使糖的代谢调节失常,导致糖代谢紊乱 糖原病 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合成或者分解糖所 需要的酶出现问题,在代谢途径中有 8个酶,其 中酶 1 7出现问题,会使糖原在肌肉、肝脏和肾 脏中大量堆积,引起脏器的肥大和机能障碍。而 酶 8却使肌肉、肝脏中的糖原显著减少。 还有, 半乳糖血症、戊糖尿症 等都是一类先天性 糖代谢出现问题的疾病。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b).低血糖症 : 是一种血糖浓度 60 70mg%水平的病。 1)主要是胰岛素分泌过多; 2)治疗用胰岛素过量; 出现 3)肾上腺皮质等机能减退; 低血糖 4)长期不进食、严重肝病患者等。 因 脑组织对低血糖非常敏感,严重时出现 “低血糖昏迷 ”、 “低血糖休克 ”,故应重视低血糖现象, 一些不正确减肥方法也可能引起低血糖,需特别引起重视 。 一旦有此类情况,常用注射葡萄糖方式及时缓解,再去医 院就疹。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c).高血糖和糖尿病 : 当空腹血糖浓度超过 120mg%水平为高血糖, 血糖浓度超过肾脏阀值 (160 180mg%)就出现 糖尿。出现三多一少的特征: 多饮、多尿、多 食、体重下降 等症状最为常见。 多种原因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 除了高血糖的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了高血糖、糖 尿以外, 糖尿病的本质是血糖的来源和去 路失去动态平衡,来源多,消耗少,收入 大于支出造成。而病因包括多种基因参与 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或者代谢综合征 。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从生化代谢分析,可以 得出如下结果 : A:糖原合成减少,分解加速,糖浓度增加。 B: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大量的其它物质在代谢中转化 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 A、 B二点是血糖生成过多。) C:葡萄糖转变成 6-磷酸 -葡萄糖的途径减弱,即无法 进入 代谢途径继续代谢下去,葡萄糖就会增加。 D: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减弱,同样增加了葡萄糖浓度。 E: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葡萄糖进入细胞膜减弱。 ( C、 D、 E三点表明糖的利用减弱) 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血糖过高、糖尿。 第二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糖尿病患者的 并发症问题 : 因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减弱,产能量少,乙酰 CoA在 CoI、 CoII还原下转化为酮体。 一旦患了糖尿病,常同时并发 酮血症、酮 尿症等并发症 。 而且有些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以 前 ,有的已经有心血管病变存在。 如有发生这些 体症,必须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糖尿病非单一性疾病,由多种病因和致病机制 构成。糖尿病的特征是血糖升高,胰岛素缺乏或 胰岛素作用 下降;或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代 谢异常,但往往伴有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 瘙痒症:神经末梢 眼底病: 肾功能不全: 高血糖昏迷: 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后三者往往与营养的失衡关系密切 。 针对糖尿病病人食品 低糖奶粉 低糖麦片 高纤维素食品 无糖食品 糖尿病病人食谱 其他糖代谢紊乱问题 糖摄入不足: 减肥、节食等,无力、低血糖、蛋白质消耗、 脂肪消耗。蛋白质、脂类、核酸的合成也需要 ,与机体的发育有关。 糖与其他营养素的比例平衡: 早餐要摄入糖和蛋白,有益于保持血糖稳定 。 糖过多,其他成分减少,糖会转化为脂肪 。 糖过少,其他成分会转化为糖(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