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探索[J].pdf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探索[J].pdf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探索[J].pdf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探索[J].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学2008年,第5期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张英武1,郑启昌2(1.福建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2.福建德化一中,福建德化362500)摘要:通过对三十多所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况、实验开展情况、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比例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尝试,提出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关键词:有效教学;课程改革;化学教学;教学现状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5-0020-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为了更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从04年开始,曾先后几次对福建省某些地区的部分中学(主要是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主要从课堂教学、实验的开展情况、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情况、快班(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比例及教师的关注程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看法等几方面进行。先后共发出问卷2570份,收回的有效卷共2430份,调查的学校共33所。从几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和对某些师生的访谈,反映出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来探讨。结合这几年的一些教学尝试,提出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1中学化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1课堂教学情况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和对学生的访谈都反映出多数教师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在一次教学模式调查统计中,学生认为教师只按自己的思路讲授,学生机械接受加练习(占24.8%);及教师演示、配合讲解加练习(占53.3%)共占了78.1%,只有22%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共同讨论或动手实践,得出结论。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仍然有10.2%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从不与学生交流,68.7%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偶尔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有21.2%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数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与“尖子生”进行交流,忽视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需要。几次的调查都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化学老师讲课所占时间太长。1.2中学化学实验开展情况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占89%)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实验。但统计结果显示,一学期有动手做过7次以上实验的学生只占8.3%,只做1-3次的占35.9%,有25%的学生没有自己动手做过实验。在访谈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反映“老师安排的实验实在太少,而且大部分是由老师在上面演示,自己动和皮肤健康,保护夜间视力正常。发育中的儿童缺锌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性成熟受抑制、智力低下等症状3。所以人们称之为“生命元素”。从表3中可看出藜的含锌量较高,比其他蔬菜有较好的补锌效果。(4)铜在人体中起着极其有效的生物催化作用,与铁的功能相似,也参与造血过程。铜可以促进铁在肠道中的吸收,促进铁合成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生成2。日常生活中可食用苦荬菜、山莴苣等野菜加强铜的摄入量。(5)从整体上讲各种蔬菜都含有人体所需的元素,只是不同的品种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野菜在生产无公害蔬菜中的独特优势,开发利用野菜资源。一方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以野菜丰富日常蔬菜的花样,使人们全面的摄取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保证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朱立新主编.中国野菜开发与利用M:金盾出版社,1996.2孔祥瑞.需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及临床意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74.3吴法先.微量元素与食物J.山西食品发酵,1986:(1):20.!20教师论坛2008年,第5期手的机会太少。”在访谈中还发现虽然新教材不再单列学生实验,而且探索性增强,增加了趣味性实验,实验更加生活化和绿色化。但许多教师实验教学及组织形式并没改变,仍然是教完相关章节让学生到实验室做验证性的学生实验。删减了认为对考试不重要的趣味性实验。11%左右的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害怕实验的危险性。1.3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情况调查显示,非常喜欢化学(7.3%)和喜欢化学(54.3%)的学生共占61.6%,大大低于趣味化学实验学生的比例。不喜欢化学(31.9%)和讨厌(6.5%)的学生占了38.4%。访谈中,较多的学生表示:开始觉得化学挺有趣的,但越学越枯燥无味,希望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多讲一些与生活、社会相关的化学知识,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1.4分班及教师的关注情况我们了解到,有较多的中学存在分快班(这两年多数学校称实验班)与普通班情况,而且普通班所占比例较大(大多占到2/3以上)。访谈中,多数学生表示,学校和教师比较关注快班,普通班比较不受重视。2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教学”的思考通过访谈和对调研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我们调研的这些学校,绝大部分的化学老师工作认真,爱岗敬业。他们的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和学习压力大。他们也在努力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关注他们的学生在高考时各级大学的入学率。绝大多数的老师认为,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提高他们高考的得分是最重要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多数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我们不难理解出现以上的调研情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认为这种教学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已逐渐突显出来,而且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某些教学行为已越来越不适应,大大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但老师的良好愿望得不到很好实现,按照现在的教育价值取向,会出现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随着课改的深入,“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关注。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高效或无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思索和长期探讨。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对教学效益评判的核心是看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根据这一标准再来分析以上的调研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老师的教学行为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进行新的教学探索。首先,新的化学课程要求老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许多老师由于诸多原因只比较关注一些“尖子生”,而且只关注他们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因而课程目标不能全面完成。其次,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的中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一些老师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虽然他们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很多学生仍然逐渐失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教学的效益大打折扣。3“有效教学”的探索3.1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压力和大班化教学,很多老师把主要精力花在一小部分“尖子生”身上,而且出于对学生的“负责”,老师和学生都加班加点抓考试要点。这就出现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那些“中等生”和“后进生”成绩不够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人是不是人才?第二,老师勤勤恳恳辛苦工作,学生得到了哪些发展?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中等生”和“后进生”头脑聪明、思维灵活。他们有的偏科、有的厌学、有的顽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大多数学生(也许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我们的基本任务是确认怎样才算“掌握了我们这门学科”并且探求能使最大部分学生达到这种掌握的方法与材料。我们在这几年指导学生教育实习中,曾选择普通班作为“汇报课”的班级,而且让中学生进行随堂实验。科任老师总是为我们担心效果不好。因为以前没在普通班上过公开课,而且平时学生很少做实验,第一次在课堂进行随堂实验就作为汇报课难免担心。但出乎很多老师意料,汇报课效果非常好。许多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同学,表现异常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大增,学习成绩也明显上升。我们分析这些同学化学成绩明显提高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一是他们认为实习21化学教学2008年,第5期老师关注他们,二是增加实验使他们兴趣提高。如果我们考查现在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以发现他们中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并非“尖子生”。用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非常容易解释这一现象。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维的,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由几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所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智力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可以发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在校的“尖子生”一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具有优势,但“中等生”或“后进生”具有其它的智力强项。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校里没有“差生”存在,只有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是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大家知道,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是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因素。如果老师只是埋头苦干,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老师重点培养出来的“精英”不但难于成为当今社会的栋梁之才,在择业和胜任岗位工作方面也处于劣势。3.2挖掘各种资源,形式多样开展实验教学“以实验为基础”,既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是化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特征。新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体验式教学,更是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而我们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与要求相差悬殊。我们认为这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学校的实验条件较差,二是老师对化学实验的功能认识不足。化学实验具有诸多功能。有的老师只考虑中考、高考实验题如何得分,在黑板上画图讲解代替实验,又有许多老师只重视其检验与验证、实验技能训练、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忽视或没认识到实验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对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忽视化学实验对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认识不全面,新课程化学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安排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当然不多,许多学生更加喜欢的趣味实验和自己设计实验也就成为奢望。如果老师对实验充分重视,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些实验并不难。发动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材料,学生既乐意又可得到多方面发展。把矿泉水瓶、可乐瓶截成适应高度,用量筒矫正,用胶布或其它材料贴上有刻度标尺,既可当烧杯又可当量筒;用空墨水瓶或药瓶、废罐头铁皮、棉线等可制作酒精灯;用糖浆瓶作试管、用滴眼液或注射器作滴管废导线里的铜丝、生活中的铁钉、废电池外壳的金属锌皮及碳棒等、易拉罐皮代替铝片、口香糖包装纸作为铝箔、蓄电池中的废硫酸、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为CaCl2)、自然界中的石灰石和贝壳容易收集也容易处理。新的化学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的界限。我们认为,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危险性不大、占时不长的实验可让学生进行随堂实验,改变“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适当增加一些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兴趣实验。如用pH试纸测各种水果、饮料、雨水、土壤等的酸碱度,用红桑、紫草等植物的叶子和各种花卉及水果皮制作酸碱指示剂,制作叶脉书签等。可组织有关实验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有条件的利用节日举办化学晚会,可很好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增加趣味性、生活化的实验,可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但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初三到高三依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探究实验的比例和难度。3.3致力教学实践,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仍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运用启发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多数老师讲课方式仍是讲解、演示加练习。但使用讲授法要善于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因为讲授法有它明显的不足。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合作能力、对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单一的教学22教师论坛2008年,第5期方法,又会使学生逐渐感到化学枯燥、乏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优选。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关键在于老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的风格、学校的条件等综合考虑,有计划、大胆地把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尝试或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一教学模式。我们05年曾在泉州市郊一所初中校的初三年普通班,尝试以小组竞赛为主的形式复习初三化学的化学用语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全班同学以4人为一个小组,分小组进行讨论、竞赛、总结,最后评选出第一、二名,奖励自制的树叶书签。第一环节:让同学完成老师设计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表格,然后各小组交换批改评分,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归纳总结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第二环节:让各小组填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或物质名称,然后各小组交换批改评分,老师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化学式进行分类,总结出它们的书写规律。第三环节:让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几个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每个小组不同),然后由别的成员来进行修改、点评。课后让学生把常见元素和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自己制成卡片并对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归纳整理成表格。由于是普通班,学生平时学习兴趣不高。但改变学习方式后,全班学生整节课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状态,通过自己的回忆思考、小组讨论、改其他小组和别人的错误,再听同学或老师的归纳总结,记忆深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也曾在农村中学使用探究式教学,同样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有效地全面完成课程目标,保持化学课程的永久魅力,应该有计划地根据每学年的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才能确实落实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1):37-40.2陈晓端,StephenKeith.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8):56-60.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