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卫生ppt课件_第1页
饮用水卫生ppt课件_第2页
饮用水卫生ppt课件_第3页
饮用水卫生ppt课件_第4页
饮用水卫生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求 【 掌握 】 饮用水生物学污染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知识、饮用水化学污染 与中毒的相关知识;饮用水氯化消毒以及消毒副产物与健康的相关知 识;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制定原则和依据、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各 项指标的卫生学意义;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和卫生防护、集中 式给水水质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 熟悉 】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的相关知识;集中式给水的卫生 调查、监测和监督的基本方法;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事件的调查处理 原则;氯化消毒技术以外的水质消毒技术;水质的特殊处理和深度处 理方法。 【 了解 】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水硬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以及对 人体健康产生的其它影响;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的历史沿革;分 散式给水的卫生学要求;农村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的基本方 法。 第四节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集中式给水 集中式给水 ( central water supply ) 通常称为自来水,由水源 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 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n特点 利于水源的选择和防护 易于采取改善水质的措施,保证水质良好 用水方便,便于卫生监督和管理 一旦水质被污染,危害范围广 一、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选择的原则 二、 水源卫生防护水源卫生防护 三、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四、水的净化和消毒 五、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六、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集中式给水 一、水源选择的原则 水量充足 水质良好 便于防护 技术经济合理 1、水量充足 n应能满足城镇或居民点的设计总用水量,并考 虑到 近期和远期的 发展 n地面水为水源时,要求 95%保证率的 枯水流量( 最小流量) 大于设计总用水量 2、水质良好 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应符合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选择地下水为水源时,应符合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源水 放射性指标应符合要求 水源水不符合要求时,不宜作为供水水源。 若限于条 件要加以利用时,水源水 超标项目经自来水厂净化处 理后,应达到标准要求 3 便于防护 保证水源水水质不受污染 宜优先考虑地下水 选用 地面水时 ,应将取水点设在城镇和工 业企业的 上游 4 技术经济合理 选用基本建设投资费用最 小方案 一、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选择的原则 二、 水源卫生防护水源卫生防护 三、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四、水的净化和消毒 五、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六、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集中式给水 二、水源卫生防护二、水源卫生防护 1.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 2.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 1.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 取水点 100米半径 水域内, 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 取水点 上游 1000米和下游 100米 水域内, 不得排入污水, 不准设污染源,不得进行污水灌田、施用 危害大的农药及 放牧等 取水点上游 1000米以外的地区, 确定为水源保护区, 应严 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湖泊,应据不同情况将 取水点周 围水域及沿岸 划为水源保护区 , 并按照 规定进行 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 输水明渠、暗渠,应重点保护 ,严 防污染和水量流失 受潮汐影响的河流, 其生活饮用水取水点上游及其沿岸 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相应扩大 2.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 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及影响半径,应 据水源地地理 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 的分布, 由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 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 不得使用污水灌溉和施用 难降解或剧毒农药 ;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 ;不得堆放 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 ;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严禁排入渗坑或渗井 人工 回灌的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 一、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选择的原则 二、 水源卫生防护水源卫生防护 三、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四、水的净化和消毒 五、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六、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集中式给水 三、三、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一)地表水的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取水点位于城镇和工业 企业的上游;水深在 2.5-3m的地段 (二)地下水的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深层地下水选用不透水 层较厚的地点 ;浅层地下水 应选在城镇工业企业污染源的 上游 一、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选择的原则 二、 水源卫生防护水源卫生防护 三、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四、 水的净化和消毒 五、 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六、 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集中式给水 常规净化常规净化 深度净化深度净化 特殊净化特殊净化 ( Fe、 F、 Mn) 四、水的净化和消毒 1.常规净化常规净化 目的:目的: 去除天然水中难以自然沉降的细小 颗粒,如悬浮物质、胶体颗粒和细菌等 混凝沉淀澄清 过滤 消毒 地下水如水质较好,仅需消毒处理 混凝沉淀澄清混凝沉淀澄清 化学品混合地 絮凝池 沉淀池 过滤过滤 快速砂滤 消毒消毒 用氯消毒 洁净水储藏池 泵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 ( 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天然水中 难以自然沉降 的细小颗粒,特别是胶体颗粒, 是水浑浊的主要根源,故 需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 ,才能 加以除去的过程 n 混凝原理 n 混凝剂的种类和特性 n 影响混凝沉淀的因素 n 混凝、沉淀、 澄清 设备(自学) n混凝原理 电中和作用 压缩双电层作用 吸附架桥作用 I.电中和作用 水中许多细小胶粒带 负电荷 , 因负电荷之间静 电排斥作用,使得胶粒能长期悬浮在水里不沉 淀, 往水里加各种 带阳电荷的混凝剂 ,使胶粒 被混凝剂吸附, 形成大颗粒的绒体或矾花, 吸 附水中的悬浮性物质、溶解性物质和细菌 II.压缩双电层作用 水中粘土胶团有吸附层和扩散层,合称 双电层。 双电层 中 正离子浓度由内向外逐渐降低,最后与水中的正离子 浓度大致相等,如向水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则正离子浓 度就会挤入双电层, 使双电层变薄,称为压缩双电层作 用 双电层被压缩后,颗粒间静电斥能降低,颗粒间迅速相 互吸附凝聚 形成絮状体。絮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吸 附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性物质和细菌。 III.吸附架桥作用 某些 混凝剂 在水中形成线形高聚物,均有 很强吸附胶粒 的能力 ,随着吸附微粒增多,线形高聚物会弯曲变形成 网状结构,使微粒间的距离缩短而相互粘结,形成絮凝 体,这些混凝剂起到 胶粒与胶粒间相互结合的桥梁作用 ,称为吸附架桥作用。 絮凝体还能进一步吸附水里的溶 解性物质和细菌。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 ( 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n混凝原理 n混凝剂的种类和特性 n影响混凝沉淀的因素 n混凝、沉淀、 澄清 设备 n混凝剂的种类和特性 混凝剂: 用化学物质来澄清浑水称为混凝,所 加入的物质为 混凝剂 金属盐类混凝剂 :铝盐和铁盐 高分子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 助凝剂 铝盐: 最常用的混凝剂,如:明矾 Al2 ( SO4 ) 3 .K2SO4 .24H2O、 硫酸铝 Al2 ( SO4 ) 3 .18H2O 、 铝酸钠 Na3AlO3 优点: 腐蚀性小,使用方便,混凝效果好,对 水质无不良影响 缺点:水温低时,絮凝体形成慢且松散 ,效果 不如铁盐 金属盐类混凝剂 铁盐: 如三氯化铁 (FeCl3 6H2O)、 硫酸亚铁 (FeSO4 7H2O) 优点: 适应的 PH范围广( 59),形成的絮状体大 而紧密; 对低温低浑浊水的效果比铝盐好 缺点: 腐蚀性强,易潮湿,处理后的水铁盐含量高 聚合氯化铝 优点: 对各种污水都有良好的混凝效果 用量比硫酸铝少 适用的 PH范围宽 ( 59) 混凝速度快,效果好 腐蚀性小成本低 缺点: 该种产品多为土法生产,质量不易保证 高分子混凝剂 聚丙烯酰胺 既是 一种混凝剂也是一种 助凝剂 优点: 对低浊、高浊的效果均很好 缺点: 价格比较高,产品中常含有少量 未 聚合的丙烯单体, 毒性很高 助凝剂 助凝剂是 促进混凝沉淀 的物质; 为提高混凝效果,使 用混凝剂时,需加入某些 助凝剂 ,作用,作用 是: 调节水 PH值,改善混凝条件 如:碱度不足,可加氢氧 化钙 改善絮凝体结构, 如:铝盐产生的絮凝体小而松散,可 使用聚丙烯酰胺、活化硅胶、骨胶等高分子助凝剂,使 絮凝体变粗且紧密,改善絮凝体结构,促进混凝沉淀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 ( 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n混凝原理 n混凝剂的种类和特性 n影响混凝沉淀的因素 n混凝、沉淀、 澄清 设备 n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水温 水 PH 水中有机物和溶解盐的含量 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投加方法、搅拌强度和反应时间 由于影响因素多,故需通过混凝实验确定混剂 的品种、最佳 PH和投药量。 1.常规净化常规净化 目的:目的: 去除天然水中难以自然沉降的细小 颗粒,如悬浮物质、胶体颗粒和细菌等 混凝沉淀 过滤 消毒 过 滤 (Filtration) 水通过有孔隙的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杂质而使水获澄清 的工艺过程。其功效有: n 使水的浊度达到标准要求 n 去除水中大部分病原体: 阿米巴包囊和隐孢子虫卵囊主 要靠过滤去除,因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 n 使残留微生物失去悬浮物保护,为滤后消毒创造条件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净化中, 过滤是不可缺少的 I.过滤原理 n 筛除作用 水中悬浮物粒子大于滤料空隙者 ,不能通层而被阻隔。 n 接触凝聚(吸附作用) 细小的絮状物及悬浮微粒 , 通过滤料时与滤料碰撞 接触而被 吸附于滤料表层 , 一段时间后在滤料表面 形成滤膜 , 净水效果大大提高 滤水过久 ,水中悬浮物使滤料微孔阻塞,滤料阻力越来越大 II.滤池的类型和工作周期 n滤池类型 n滤池工作分三期 n成熟期 n过滤期 n清洗期 滤料:滤料: 石英砂、无烟煤、木炭、活性炭等 滤料的卫生学要求:滤料的卫生学要求: 本身无毒,性质稳定,不与水中任何化学物结合 而产生有毒物 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 良好的机械强度, 不易磨损和碎裂 滤料颗粒粒度要较均匀 III.滤料的卫生学要求滤料的卫生学要求 IV.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滤层厚度和粒径 滤速 进水水质 滤池类型:因慢滤池滤料粒径小,去除微 生物的效果一般在 99%以上。 城市生活废水,沉渣泛起,泡沫横流 通过混凝沉淀和 过滤后 变 为净 水 1.常规净化常规净化 目的:目的: 去除天然水中难以自然沉降的细小 颗粒,如悬浮物质、胶体颗粒和细菌等 混凝沉淀(或澄清) 过滤 消毒 消毒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目的:切断传染 病的传播途径,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饮用水消毒 方法有: 氯化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 紫外线消毒 臭氧消毒 碘消毒 I.氯化消毒 (chlorination) n 用 氯或氯制剂 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 n 氯制剂: 液氯、漂白粉 Ca(OCl)Cl、漂白粉精 Ca(OCl)2等 液氯:饮用水大多用液氯消毒 有效氯 : 含氯化合物中氯 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 , 即 氯化物分子团中 氯的价数大于 -1者均为有效氯。 漂白粉 有效氯约 28-33%,漂白粉精 60-70%, 漂白粉(精)遇到 光、热、湿易分解,有效氯含量降低 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氯化消毒方法 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 I.氯化消毒 2 Ca(OCl)Cl 2H2O Ca(OH)2 2HOCl CaCl2 Ca(OCl)2 2H2O a)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n氯溶于水后水解生成 次氯酸和次氯酸根 Cl2 H2O HOCl H+ Cl H+ OClHOCl Ca(OH)2 2HOCl n漂白粉和漂白粉精 在水中均能水解成 次氯酸 主因氯制剂溶于水后生成的 次氯酸 ( hypochlorous acid) 所致。 次氯酸 体积小,电荷中性 , 易于穿过细 胞壁 次氯酸是 强氧化剂, 能 损害细胞膜;并影响多种酶系 统(病毒抗氯力较强) 而使 细菌死亡; 氯对病毒的作 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此外氯加入水可产生 氯胺, 也有杀菌作用 n氯制剂的杀菌作用机制 水中含氨时,氨与次氯酸反应生成 氯胺 ( 一氯胺 NH2Cl, 二氯胺 NHCl2 , 三氯胺 NCl3 ) NH2Cl H2ONH3 HOCl NHCl2 H2ONH2Cl HOCl NHCl2 HOCl NCl3 H2O 杀菌原理仍是次氯酸作用, 氯胺是弱氧化剂, 杀菌作用 没 HOCL强, 需要较高浓度和较长接触时间 消毒 剂 名称 与水接触 时间 出厂 水 中限 值 出厂水 中余量 管网末梢 水中余量 氯 气及游离 氯 制 剂 ( 游离 氯 ,mg/L) 至少 30min 4 0.3 0.05 一 氯 胺( 总氯 , mg/L ) 至少 120min 3 0.5 0.05 臭氧( O3, mg/L) 至少 12min 0.3 0.02如加 氯 , 总氯 0.05 二氧化 氯 ( ClO2, mg/L ) 至少 30min 0.8 0.1 0.02 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 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氯消毒方法 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 I.氯化消毒 b)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水的 pH值 水温、水的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 和数量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加氯量 :加入水中的总氯量。它除了满足需氯量外, 尚应有一定的剩余氯量 加氯量 = 需氯量 + 余氯量 需氯量 : 杀灭细菌 和 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 需要的氯的总量 余氯: 为 保证持续的消毒效果, 加氯量必须超过需氯 量,使 氧化有机物和杀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 余氯 游离性余氯即自由性余氯 (HOCl和 OCl) : 要求接触 30分钟后有 0.3 0.5mg/L的余氯 化合性余氯 (NH2Cl、 NHCl2): 要求接触 1 2小时后, 有 12mg/L的余氯 消毒 剂 名称 与水接触 时间 出厂 水 中限 值 出厂水 中余量 管网末梢 水中余量 氯 气及游离 氯 制 剂 (游 离 氯 ,mg/L) 至少 30min 4 0.3 0.05 一 氯 胺( 总氯 , mg/L) 至少 120min 3 0.5 0.05 加氯量和余氯的关系 O M A B 余 氯 量 mg L 加氯量( mg/L) 加入 氯先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 随着加氯量 增加,余氯量逐渐上升。 水中 HOCL HCL O2 水中有机物较少,且无游 离氨时 : 如 M-B示 水 需氯量为零,加氯量等 于余氯量: 如 O-A示 水中有氨时: M-C段为化合 性余氯, 达 C点,化合性余 氯开始下降, 因为氯与氨已 全部形成氯胺,而氯胺在过 量氯作用下逐渐分解, 达 D 点, 分解结束,继续加氯余 氯 重新 上升, 此时余氯为游 离性余氯( D-B)。 D点: 称为折点。 O B C M 余 氯 量 mg L D 加氯量( mg/L) D: 折点 A 原水游离氨 0.5mg/L时,产 生的 化合性余氯已够消毒,加 氯量可控制在 C点前 原水游离氨 10%或水中 30%时 ,具有 爆炸性 . 灭菌原理:强氧化剂 ,对细菌、病毒及真菌孢子的杀 灭力很强。 破坏病毒衣壳 ;控制蛋白质合成 ,使膜渗 透性增高 ; 可氧化细胞内巯基酶 优点:(高效低毒)优点:(高效低毒) 减少水中 THMs等的形成 不与水氨 反应,消毒及氧化作用不受影响 杀灭 病原菌 不受 PH的影响 消毒后 余氯稳定持久,防止再污染的能力强 等 . 具有 除色、除臭、除酚 的作用,对 有机物、铁、锰的去除效果 较氯 强,是氯制剂的理想替代品 缺点:缺点: 具爆炸性,须现场制备,不易储存运输;制备 ClO2成本 高 消毒 剂 名称 与水接触 时间 出厂 水 中限 值 出厂水 中余量 管网末梢 水中余量 氯 气及游离 氯 制 剂 ( 游离 氯 ,mg/L) 至少 30min 4 0.3 0.05 一 氯 胺( 总氯 , mg/L ) 至少 120min 3 0.5 0.05 臭氧( O3, mg/L) 至少 12min 0.3 0.02如加 氯 , 总氯 0.05 二氧化 氯 ( ClO2, mg/L ) 至少 30min 0.8 0.1 0.02 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 消毒消毒 disinfection 氯化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 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 碘消毒 n优点:优点: 极强氧化剂: 氧化 细胞膜使通透性增加; 影响 病毒衣壳蛋白 ;故能 杀死藻类和细菌,对病毒和芽胞也有强大杀伤力 消毒效果 较 ClO2和 Cl2好, 用量少,一般 不大于 1mg/L 接触时间短: 1015分钟 PH在 68.5范围内均有效 不影响水的感官性状 不产生三卤甲烷,氧化多种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如腐殖质、氨 氮、铁、锰、硫等,故有除色臭铁锰酚作用 III.臭氧消毒臭氧消毒 n 缺点: 投资大, 费用较氯化消毒高 水中 O3不稳定, 控制和检测 O3均需要一定技术 出厂水无剩余 O3( O3对水管腐蚀作用强,也不允许有剩余 O3), 无持续杀菌作用, 故 需使用第二消毒剂 ,以防止 二次污染 与有机物、铁和锰反应,可产生微絮凝,使水浑浊度升 高消毒 剂 名称 与水接触 时 间 出厂水 中限 值 管网末梢水中余量 臭氧( O3, mg/L ) 至少 12min 0.3 0.02 如加 氯 , 总氯 0.05 臭氧替代氯进行消毒也可能产生一些有害副产 物,直接影响饮水的化学安全性。其中 有机物 以醛类(甲醛最常见)为代表 , IRAC将其列为 确证致癌物。无机物以 溴酸盐为代表, IRAC也 将其列为可能致癌物。 WHO采用溴酸盐和甲醛作 为臭氧副产物的指标,并以溴酸盐最受关注 消毒消毒 disinfection 氯化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 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 碘消毒 IV.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 n UV-C具有较强杀菌能力,以 253nm的紫外线杀菌能力最强 n 原理: 紫外线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内的核酸、蛋白及酶 n 要求: 水浊度和色度要低,水深最好不超过 12cm. (因 穿透力弱) n 优点 : 杀菌效率高,接触时间短,处理后的水无色无味 n 缺点 :消毒后的水 不能持续杀菌 , 价格高 。 仅用于小型 供水量不大的单位或家庭 V.碘消毒 碘可以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使之变性 碘酒 :碘 +碘化钾直接容于 75%乙醇中 ,刺激性强 ,但杀菌效果好 有机碘: 常规净化常规净化 深度净化深度净化 特殊净化特殊净化 ( Fe、 F、 Mn) 四、 水的净化和消毒 2.深度净化深度净化 n常规净化处理的基础上,对水质再进行净化处理 n目的: 获得优质饮用水 n方法: 活性炭吸附法 膜过滤法 臭氧氧化 n深度净化的水 最好用优质管道输送或桶装供应来 保证水质 常规净化常规净化 深度净化深度净化 特殊净化特殊净化 四、 水的净化和消毒 3.特殊净化特殊净化 n海水与苦咸水淡化 n除氟 n除铁和除锰 n除藻和除臭 n海水与苦咸水淡化 海水与苦咸水中含有大量的盐份,通常不适于 饮用。 硫酸根是水质苦味的主要成分,氯离子 是构成水质咸味的主要成分 主要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和离 子交换法等 n除氟 活性氧化铝法 :白色颗粒状多孔吸附剂,酸性溶液中, 是阴离子交换剂, 对氟有很强的选择吸附性 磷酸钙法 : 羟基磷酸钙与氟 反应可以生成氟磷酸钙,起 到除氟的作用 电渗析法: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可溶性离子迁移 ,通过离子交换膜而得到分离 n除铁除锰 水的 Fe+2: 曝气过滤法 去除,曝气是利用空气压缩机将 空气通入水中, 使水中的 DO含量增加 , 同时可驱除水中 CO2,使 PH值升高,这 二点都有利于 Fe+2氧化为 Fe+3,过 滤的作用则是滤掉 Fe+3形成的絮凝体 除锰的作用机理相同 ,曝气使 Mn+2氧化成 Mn+3 Mn+4,然 后被滤掉 n除藻和除臭 挥发性物质如 H2S:活性污泥法去除 有机污染:臭氧和 CLO2 氯酚臭: CLO2 原因不明: 活性炭吸附处理 除藻采用物理法(水网藻)、化学法 (硫酸铜可 控制藻类生长, 铁盐可提高藻类的去除率 ) 、生 物法 一、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选择的原则 二、 水源卫生防护水源卫生防护 三、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四、 水的净化和消毒 五、 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六、 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集中式给水 n配水管网配水管网 分 树枝状管网 和 环 状管网 树枝状管网投资少,但 末梢 水经常停滞 ,使水质恶化 环状管网克服上述缺点,但 投资大 n配水管网的材料、机械部件 等 均应符合卫生要求 五、五、 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n 管道的埋设尽量避免穿过垃圾堆和毒物污染区 与污水管 垂直距离 0.5m,水平距离 1.53m, 供水管 设在污水管上方 给水管埋设深度应在 当地冻结线以下 生活饮用水管网 不应同非饮用水管网连接 经常检查送水管, 定期冲洗积垢和死水管段 管线过长应采用中途加氯 ;管道检修后,应充分消毒 维持 一定水压 保证用户给水龙头取水 一、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选择的原则 二、 水源卫生防护水源卫生防护 三、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四、 水的净化和消毒 五、 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六、 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集中式给水 六、 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直接从事供水、管水人员 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 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 肤病等传染病的, 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 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 未经卫生知识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集中式供水单位从业人员 不得进行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活动 经健康检查确诊的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由卫生监督机构向患者 所在单位发出 “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 ”,供水单位应将患者立即 调离直接供、管水工作岗位,并于 接到 “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 ” 之日起十日内,将患者原 “健康合格证 ”及调离通知书回执送交卫生 监督机构 第五节第五节 分散式给水分散式给水 指居民分散地直接从水源取水 井水卫生( 自学) 泉水卫生 ( 自学) 地表水卫生 ( 自学) 新型饮用水 新型饮用水 n桶装水桶装水 n直饮水直饮水 n淡化水淡化水 n桶装水桶装水 以自来水为原水经深度净化 后供居民 饮用的一种分散式给水 桶装 纯水 净水 矿泉水 纯水 自来水经电渗析、蒸馏法等使水中溶解矿物质及其它有害 物质全部去除,即除水分子外,基本上没有其它成分。如 太空水、蒸馏水、纯净水 等 纯水除去有害物质的同时也 去除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必须元 素, 长期饮用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净水 :以自来水为原水通过吸附、超滤以 去除水中有害物 质 而保留原水的化学特征, 即原水中的溶解性矿物质。 矿泉水 天然矿泉水 某些 深层地下水中 偏硅酸、锶、锌、溴等 元素到达限量值的泉水 人工矿化水 纯净水中 加入某些元素制成 。 理想饮用水应保留天然化学特性,即含有适量矿物质和 微量元素,特别是钙、镁不宜太高,否则容易引起结石 。研究认为, 硬度 170mg/L、总溶解性固体 300mg/L、偏 碱性的水最适宜于饮用 桶装水的主要卫生问题 桶装水水质(浊度、细菌学 指标、微量有机物等)指标 都 必须优于 生活饮用水水 质卫生标准 。造成桶装水 污染的原因: 生产过程消毒 不严;水桶消毒不彻底;灌 装过程受污染 新型饮用水 n桶装水桶装水 n直饮水直饮水 n淡化水淡化水 n直饮水(分质供水)直饮水(分质供水) 分质供水 系统指一栋楼房、一个小区或一个城市内,除 设有供生活用水的供水系统外, 还设有供人直接饮用的 净水系统 直饮水 :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将符合直接饮用 标准的自来水通过优质输水管送入用户 优点:无需对所有的水进行深度净化 ,因此处理费用大 大降低,从而保证饮用水的质量 城市分质供水问题 现有供水方式: 不问用途,一视同仁,等质供应 ,一管到底 城市分质供水: 对部分供水进行 深度深度 处理,另设 管网直通住户,实现 饮用水饮用水 和 生活用水生活用水 分质分质 、 分分 流流 ,以满足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要求 分质供水工程投资巨大 /web/html/80/n- 2280.html /a/20080326/00394 0.htm 厦门今年将推广分质供水 新型饮用水 n桶装水桶装水 n直饮水直饮水 n淡化水淡化水 n淡化水淡化水 海水的 咸味主由水中含大量的氯离子引起来的, 水 苦味 儿主要是由于水中的 SO42+造成的 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 目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苦咸水淡化将成为某些地区 居民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资源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第六节第六节 涉水产品的卫生学要涉水产品的卫生学要 求求 涉水产品 ( products related to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 饮用水生产和供应过程 中 与饮用水接触的有关产品 :管材、管件、防护涂料、 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学制 剂等。 加强对涉水产品的监测管理,对提高水质和保障人体建 康有重要意义 涉水产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 涉水产品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 1涉水产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水质处理器: 与饮水接触的成型部件和过滤材料 ( 活性炭、碘树脂等) 饮用水输配水设备 :输配水管道、蓄水池、供水设 备等 水处理剂: 饮水净化处理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化学处 理剂 涂料 二 .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规定: “ 涉及 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必须进行卫生安全性 评价 n由卫生部审批的产品 n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审批的产品 1.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 必须进行 浸泡试验 , 浸泡水的检验结果必须符合 P123表 5-5和表 5-6的规定 2.饮用水化学处理剂 :须采样检验和安全性评价, 处理后 的水符合 GB5749-2006 3.水质处理器 :须进行 浸泡试验 和检验鉴定,符合要求方 可使用。参见课本表 5-5 、 5-7和 5-8 三 .涉水产品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 (自学) 1.水平 I 有害物质在饮用水中的 浓度 10g/L 。进行 毒理学试验 2.水平 II 有害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浓度 10g/L 50g/L 。 毒理学试验包括水平 I全部试验和大鼠 90天经口毒性试验。 3.水平 III 有害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浓度 50g/L 1000g/L 毒理学试验包括水平 II全部试验和大鼠致畸试验。 4.水平 IV 有害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浓度 1000g/L 毒理学试验包括水平 III全部试验和大鼠慢性毒性试验。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第七节第七节 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 和监督和监督 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农村饮水水质及水性疾病的监测 应急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1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 督 1、水源卫生调查 2、水厂调查 3、水质监测 1、水源卫生调查:、水源卫生调查: 选择水源时,有关部门对候选水源行 较长时间 卫生调查和水质监测 ,并确定 水源卫生防护方 案 对已使用的水源 主要调查取水点及水源卫生防 护 的执行情况, 必要时检测水源水质 ,水源水 质恶化,应查明原因 2、水厂调查、水厂调查 : 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了解取水、净化、消毒等供水 整个过程的管理 及执行情况 检查整个供水过程所用的 各种材料是否符合卫 生要求 水厂 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以免带菌者污染水体 3.水质监测水质监测 n我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规定:卫 生部门根据需要应对各供水系统的 水质进 行定期抽查 ,并负责 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 n 监测内容: 采样点、采样次数、监测项目 采样点: 城镇集中式给水,按 供水人口 计算,每 2万人设一个采样 点 ,超过 100万 可酌情减少采样点数目;当供水人口 少于 20万 时,需适当增加采样点数目 采样点分别设在 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及居民经常取水点 处 所有采样点中应有一定点数选在 水质易受污染的地点和管 网系统陈旧部分 采样次数: 每采样点 每月采样不少于 2次 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细菌学指标,感官指标 选测项目 :据当地水质情况和需要而定 对水源水、出厂水和部分有代表性的末梢 水的监测 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测定项目及检验频率 水质类型 测定项目 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 50 50-10 10 检验频率 检验频率 检验频率 水源水 浑浊度、色度、肉眼可见物、 CODMn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 大肠菌群 每周一次 每周一次 每二周一次 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 ( 2001)中表 1全部常规检验项 目及其表 2非常规检验项目、 附录 A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半年一次 出厂水 浑浊度、色度、肉眼可见、CODMn、细菌总数、总大肠菌 群、粪大肠菌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