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1页
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2页
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3页
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4页
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国粹 中医 2012级中医班 茆 春 阳 201203105017 中医起源 中医产生于 原始社会 , 春秋战国中医理论 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 已经采用 “四诊 ”,治疗法有 砭石 、针刺、 汤药、 艾灸 、导引、 布气 、 祝由 等 中医的发展 西汉 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 “ 医工 ” , 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 出现了著名医学家 张仲景 ,他已经对 “ 八纲 ” (阴阳、表里、 虚实 、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 “ 八法 ” 。 华佗 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 操 “ 五禽戏 ” 。 唐代孙思邈 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 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 辨证 治疗,因 医德 最高,被人尊为 “ 药 王 ” 。唐朝以后, 中国医学 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 高丽 、 日本 、 中亚 、 西亚 等地。两 宋 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 医学院 ,医学 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 穴位 紊乱 ,出版 图经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明清 以后,出现 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 经方派 中医。在 明朝 后期成书的 李时珍 的 本草纲目 标志着 中药药理学 没落。同一时期, 蒙 医 、 藏医 受到中医的影响。 自 清朝 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 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 西医 )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 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 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 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 中医主要治疗方法 中药 针灸 拔火罐 望闻问切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 战国时期。 黄帝八十一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旧题秦越人撰,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 汉以前。 伤寒杂病论 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已 佚。后世根据该书佚文,分别整理成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中医十大名医 一、针灸之祖 黄帝 二、 脉学 介导者 扁鹊 三、外科之祖 华佗 四、 医圣 张仲景 五、 预防医学 的介导者 葛洪 六、药王 孙思邈 七、儿科之祖 钱乙 八、 法医 之祖 宋慈 九、 药圣 李时珍 十、 医宗金鉴 总修官 吴谦 中医与养生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 经络养生 、体质养生、 气功养生 、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 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 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 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 瑜伽养生等内容。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 。 中医治未病 中文名称:治未病 英文名称: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定义: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 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 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起源 “ 治未病 ” 词语见于 内经 多篇论文,指采取 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 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 基础和准则。国家提出了从 “ 治疗疾 病 ” 向 “ 预防疾病 ” 重点转变的 “ 前移战略 ” ,这种健 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 息相关。继承发扬 内经 “ 治未病 ” 理论与 “ 摄生 ” 法则,创新出现代的 “ 中医预防(医 )学 ” 与 “ 中医保健(医学 ” 。 KY3H健康保障 模式是 “ 治未病 ” 工作开展的落地平台 中医治未病 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 “ 未病先防 ” ,预防疾病发生。如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篇 : “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 类经 注释 “ 此承前 篇而言圣人 预防 之道 ” 。 灵枢 逆顺篇 : “ 上工,刺 其 未生 者也 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 二是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 刺热篇 : “ 肾 热病者,顾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 脏气热于内,必先见于色,病虽未 发,见其色而即刺之,名曰治未病。 ” 八正神明论 : “ 上 工救其 萌芽 ,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 曰上工。 ” 集注 : “ 萌芽,始发,见其洒淅动形而即治之 ,不使有伤三部九候之气。 ” 三是 “ 既病防变 ” ,防止疾病发展。 难经 七十七难 : “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 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 相同语句又见 金匮要略 脏腑经 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篇首 “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根据五脏(五行)之间生理、病理相关原理,从整体出发, 预测原发脏的病变发展趋势,采取非针对 “ 现脏病 ” 的 “ 隔二 、隔三脏 ” 预防性治疗,防止继发脏病的产生,杜绝疾病发展 和传变。 治未病 -基本原则 1.定期体检,见微知著结合国家劳动保险制度, 建立突出中医特色的体质辨识中心或体检站,组 织广大人民群众定期体检, “辨病 ”与 “辨体 ”相结 合。开发 “体检 -预防 -保健 -诊断 -治疗 -体检 -康复 ” 为一体的环式治未病保健诊疗链,建立完善的体 检资料数据库,动态观察和规范管理,定期开展 随访和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内容不但包括身体疾 病、心理疾病、中医体质类型和亚健康状态,及 时发现 “疾病微征 ”或 “隐态 ”,且利于早期逆转, 恢复健康。通过体检,及早发现并防止疾病传变 。 2.重视先兆截断逆转先兆症状是疾病早期发现、早期 诊断及早期治疗的关键,如对 中风 的潜证 “ 无者求之 ” 的早期治疗,如出现 肢体麻木 、沉滞者为脉络阻滞 ,予活血通络之丹参、红花、川芎、赤芍、鸡血藤, 若见眩晕则予平 肝熄风之钩藤、天麻、石决明、菊花 等,从而预防中风的发生,治中风于未发之时。对一 些反复发作,发病有规律的疑难痼疾,如现代医学中 的免疫性、过敏性及内分泌、神经系统或者一些病因 尚未明了的疾病,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注意缓解期 的扶正固本,结合情绪调摄、体育锻炼,疗效确切。 研究表明,将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干预组和 对照组,中药干预组具有延缓患者糖耐量降低发展到 糖尿病,从而进一步延缓 糖尿病并发症 及糖尿病相关 终点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延长其生命。 3.安其未病防其所传未病,指尚未患病的肮脏 或部位,与 “ 已病 ” 和 “ 成病 ” 相对而言。如 , 糖尿病 ,其特征是持续高血糖,其病理基础 是胰岛细胞功能损伤,若血糖控制不良,久之 则引起心、脑、肾、眼等脏器的损伤和病变。 因此,对糖尿病,则在十分重视早期治疗的达 标和胰岛功能的修复的同时,选用中药重点养 阴,活血通络中药目前,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 增多,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 至肝硬化,可以认为脂肪肝不断发展是肝纤维 化的前期病变,如能在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阻 止其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共逆转,因此其治疗 日益受到重视 。 4.掌握规律先时而治对于有明显季节性的疾病 ,常可先时而治,预防为主,往往能事半功倍 ,如 哮喘病 ,往往秋冬 常发 ,在夏季就积极预 防,即所谓中医学的 “ 冬病夏治 ” ,疗效确切 。对流感,过敏性鼻炎等春季多发病,则通过 建议患者增强体质,适当锻炼,积极预防,采 取了 “ 春病冬防 ” 的原则。 5.三因制宜,各司法度三因制宜,就是因人 因地 因时制宜。人有老幼、男女、胖瘦以及 九种体质分别,地有东、西、南、北、中之分 ,时有一年四季之分,这些不同特点,决定了 治未病时的 “ 同中存异 ” 、 “ 异中存同 ” 的必 然性。因此,治未病工作的开展,也必须遵循 这一原则。 五禽 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 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 “ 五禽操 ” 、 “ 五禽 气功 ” 、 “ 百步汗戏 ” 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 佗创制。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 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 养 生家 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 而达到百岁高龄。 1982年 6月 28日,中国卫生部 、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 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 “ 保健体育课 ” 的内容之一。 2003年中国 国家体育 总局 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 “ 健身 气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