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研究 _第1页
关于我国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研究 _第2页
关于我国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研究 _第3页
关于我国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研究 _第4页
关于我国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研究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的运用研究 又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小编为大家送上我国 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研究,希望可以帮助 大家写出好的论文!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端于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领 域中有着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而在行政诉讼中应用非 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美国为代表的强制 排除加例外模式和英国为代表的利益衡量排除模式为我国 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借鉴,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构建、完善非 法证据排除规则乃基本趋势,充分厘清行政诉讼非法证据 排除的内涵,并设置符合我国现实的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 除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起源于美国,是通过一系列 判例确立起来的,是对美国宪法权利法案中规定的人权保 护精神的张扬。1914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审理 Weeks States 一案,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 在我国 立法实践上,虽然行政诉讼法中没有非法证据排除的 直接规定,但在行政诉讼相关司法解释中已有不少关于违 法证据不应采纳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 30 条、第 31 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 问题的规定第 55 条、第 57 条、第 58 条、第 6O 条、第 6l 条、第 62 条等条文都涉及到了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 除。可以说,在行政诉讼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 着一定的法律基础。 一、逻辑起点: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内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 度来界定。狭义的行政诉讼非法证据仅指违反法律 规定的 程序、方式或者手段取得的证据。而广义的行政诉讼非法 证据指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证据的内容,证据的表现 形式,取得证据的程序、方式或手段之一不合法的证据。 主要包括收集证据的主体违法;证人证言或鉴定人没有证据 主体资格;获取证据的方式违法;手续不合法(如对域外证据 没有办理相关的公证及认证手续);形式违法(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各种证据提交的 形式作了明确要求);提交时限违法(即不在法律规定的时间 提交证据)等情形。2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在非法证据的判定 之上,是指在行政诉讼中对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 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搜查、扣押或以其他非法方式取得 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也就是对行政案件待证事实有证 明作用的证据材料,因缺乏合法性而被排除在行政诉讼证 据外或者被排除在定案证据之外,这需要法律特殊规定, 被称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3 该规则是一项司法适用规则, 是在行政诉讼中由人民法院适用的证据规则。对于非法证 据,只有人民法院有权予以排除。至于当事人在自己所掌 握的证据中进行挑选、排除以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提供, 并不属于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 二、域外视野:国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 对于非法证据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排除,各国价值 选择的不同决定了非法证据的范围界定、举证责任、排除 模式的不同,主要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强制排除加例外模 式和英国为代表的利益衡量排除模式。 1、强制排除加例外模式 强制排除是指一切违法取得的证据即应排除,法官 没有裁量的余地。强制排除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取证行为 比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更可怕,行政权力的滥用对 社会安全的威胁较一般违法行为更可怕。强制排除最能达 到阻止违法取证的效果,最能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原告 有权要求公平审判,乃法治国之最低限度要求,就非法证 据排除规则而言,其最低限度要求应将国家机关怒意或蓄 意以违法方法取得之证据,一律加以排除。 早在 1897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曾认为用体罚或 威胁方式获得的自白或陈述违反宪法第 5 修正案。各州并 没有被要求一定遵守联邦最高法院的规定。但是,它们却 规定了对强制所得的供述予以排除的规则,这与最高法院 的规定相比不很严格。1914 年,美国最高法院曾下令对以 非法搜查、逮捕途径取得的证据都予以排除。但是,许多 州仍然实行传统的做法,不因证据是非法取得而一概排除。 在理论上出现了银盘理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 1914 年确 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适用于各州的刑事程序,在 各州非法搜查扣押的证据仍可作为论罪科刑的根据,甚至 各州的违法证据也可为法院所采用,此即所谓银盘理论。), 联邦法院对各州呈报的案件中违法取得的证据,可以酌情 采用。1960 年银盘理论被推翻。1961 年各州开始采用排除 违法取得的刑事证据原则。这样就使有高度证明力而违法 取得的证据在某些时候失去了证据效力。与此同时,还出 现了毒树之果理论,即指违法收集的刑事证据均为毒树, 从毒树中的线索获得的证据,被称为毒树之果,应予以排 除。 强制排除的不足之处在于:对轻微的违法行为与严 重犯罪行为不加区别、对警察应受谴责的程度与对非法取 证的受害者造成损害的程度不加区别,一切违法取得的证 据均予排除,法官完全没有裁量权,其可能造成民众对司 法制度的反感和不解。4 针对该模式的不足,1984 年美国 联邦最高法院根据众多提议,对于适用这一原则增加了两 项例外情况:其一,最终或必然发现的例外,即当政府官 员不采用违反宪法途径收集证据,证明行政相对人违法的 这种证据最终或必然也能被发现,只要起诉方能够以优势 证据证明这一点,法庭对这种证据不应当排除。其二,善 意的例外,即当政府官员合乎逻辑地依一位公正、中立的 有签发权官员签发的搜查证进行搜查,最终发现搜查证是 无效的。5 这些例外原则的创立,实际上松动了非法证据排 除规则的绝对性效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法证据排除 规则的适用范围。它反映的实际上是立法者对人权保障价 值目标的某种衡平。 2、利益衡量排除模式 利益衡量排除模式,是指在任何违反取证规定的案 件中,都需要经个案衡量,才能终局决定证据应否禁止使 用。法官在就非法证据排除与否,需要平衡两方面的利益: 一是有关证据的证据价值,二是侦查行为的违法程度和危 害后果,尤其是对公正审判、司法正义所造成的损害。即 在非法证据之不利作用与其本身证据价值之间进行衡量, 以决定取舍。6 两害相比择其轻,两利相较选其重。每个个 案都需要具体衡量,权衡国家追诉利益和个人权利保护之 必要性。 在英国,证据本身的非法性对证据的可承认性不存 在必然和直接的影响,法官所关注的是证据本身的证明价 值和它对诉讼的正面意义,故对非法证据的处理实际倾向 于适用或总体上适用的原则。在这一总的原则下,又通过 设置非法证据应具有真实性和其适用不损害实质意义的程 序正义的两个限制性条件,确保非法证据适用的安全性。7 这种利益衡量排除模式目前主要存在于英国的判例法之中, 成文法没有明确规定普遍适用的原则。8 利益衡量排除模式 实际上使最终采信的非法证据经过了两道工序的过滤:第 一,这一非法证据以具有真实性或证明价值为前提,确保 了对行政相对人最终审判的结果符合实体正义的要求;第二, 该非法证据的最终采用又须坚持不损害实质意义的程序正 义为原则。因此,某一非法证据如果既保证了实体正义的 实现,又维护了实质意义上程序正义的精神,那么,仅仅 因证据采集方法上的非法性,即有违形式上的程序正义的 要求,是没有任何理由将其拒之于法庭之外的。 三、完善路径:我国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的适用建议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比 较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迫使行政机关不得不严格按 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行政行为,这有利于我国的 法治建设,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9 强制排除加例外 模式是美国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控 制违法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种价值观,但是由于例外只限 于有限的几种,范围相当狭小,绝大多数的非法证据,不 论其违法程度的强弱,最终还是被排除。建立如此的行政 诉讼非法证据排除模式必须依托于相应的法制环境,在我 国现阶段显然尚缺乏这种司法背景。因此,我国在建构非 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必须坚持利益权衡原则,确立一个多 元化的程序价值体系,在具备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同时, 还应尽可能地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笔者主张对非法证据的取舍,应实施一种例外加利 益衡量排除模式,即有限制的利益衡量,将排除的例外情 形结合利益权衡原则对非法证据进行综合评价,即通过立 法,先对一些重大的问题确定处理的原则,并根据司法实 践对成熟的例外情形予以立法或司法解释确认,以尽可能 保持国家法制的统一。10 而对一些相对次要的问题,可交 由法官自由裁量,确定对非法证据是否予以排除。第一, 对非法口供采用强制排除加例外模式。以非法方法获取口 供对基本人权损害极大,违法获取的口供其虚假可能性较 大。同时,对仅有某些调查询问方式不妥(如某些询问具有 不适当的诱导性),但具有的可靠性,并符合自由和自愿精 神的,作为例外不予排除。第二,对非法物证采用利益衡 量排除模式。在我国,行政执法手段十分灵活,要求贯彻 非法物证排除制度是不现实的。对明显违法,情节严重而 案情较轻的,基于利益衡量可以考虑排除某些违法取得的 物证。当然,非法证据处理规则强调非法证据的采用以不 损害实质意义的程序正义为前提,使最终被法庭所采纳的 非法证据既体现了实体正义的要求,又符合程序正义的精 神。11 四、结语 总之,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正是适应了法治 的要求,因为非法收集和取得证据超出了法制的轨道,侵 害了权利,必然应当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所以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基于人权和法治的要求,一方面强调依法行政, 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强调对对权利的保护 和救济。故,针对非法证据采取强制排除加例外和利益衡 量排除的混合模式,应当是我国当下一种合理的行政诉讼 制度选择。 注释 1 宋英辉、汤维建。证据法学研究评述 M,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出版社,XX:252. 2 胡图。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证明制度 J,吉林工 商学院学报,XX(05):54. 3 郜尔彬。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 J, 贵州警官 职业学院学报 ,XX(02):76. 4 台王兆鹏。证据排除法则的相关问题 J,刑事法杂 志,1996(03):96. 5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版社,XX:72-74. 6 台朱朝金等。 刑事诉讼之运作M,五南出版社, 1986:33-34. 7 牟军。英国非法证据的处理规则与我国非法证据取 舍的理性思考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