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风征文精选(10篇)_第1页
(推荐)家风征文精选(10篇)_第2页
(推荐)家风征文精选(10篇)_第3页
(推荐)家风征文精选(10篇)_第4页
(推荐)家风征文精选(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家风征文精选(10 篇) 【篇一】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良好的家风 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它可以约束自身行 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梦想。 我的家风是:讲究道德,诚实守信;重视学习,崇尚知识;勤俭持家,尊 重劳动;尊老爱幼,和睦互助。 讲究道德,诚实守信 道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家风的核心。诚实守信是人的名片。 我和妻子双方祖辈均为庄户人家。我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门下常 聚徒唱诗祷告传道,舒缓心理郁积,倡导和睦行善。岳父李丁匀为高中教师, 家学渊源(其外祖父为清末举人、民国洛阳名士周维新,一生教书育人),古 文根底深厚,潜心教书育人,耄耋之年仍手不释卷,撰写方志家谱,惠及乡里, 泽被后世,老人一生淡泊名利、与人为善、与世无争。身处这样的家庭氛围, 从小我受到的教育是做人要正派、正道、正直,善良、随和、谦让,诚实守信。 为人要本分,办事要实在,不搞花言巧语、投机取巧、歪门邪道、坑蒙拐骗。 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勤勤恳恳工作;谋求自由身、牢记手莫伸,淡 泊名利、安守本分、不贪不占、不虚不媚。岳父、妻子、女儿三代从教,耿直 基因,一脉相承,尚德重教,辈辈相传。 重视学习,崇尚知识 我的父母目不识丁,深知没有文化的苦,因此对教育后代格外重视(以至 于到二十世纪末,母亲还曾说:盖楼瓦雪片,不如供好孩子上学。育人理念, . 可见一斑。),坚持节衣缩食,多方筹措学费,克服困难供我上学。我小时候 父母常说没有文化之难之害,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立志上好学,掌握更多的 文化知识,便成为我的自觉行动。终经统考我上了中专,改变了自身和家庭的 命运,圆了父母的文化梦。更有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位知音、人生伴侣-我的 妻子。妻子是一位教师,对女儿教育重视多多。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女儿从小 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认真刻苦,力争上游,品学兼优。上大学、研 究生期间一直是学生干部,硕士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怀孕期间奔波考博,儿 子刚满月即去读博,凭着顽强的执著、拼搏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勤俭持家,尊重劳动 勤俭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劳动是 创造一切幸福的源泉。 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量力而为,物尽其用,是我家的传家宝,不 能丢,也从未丢。过去生活困难,不得不节俭,现在条件虽然好了,仍不忘当 初,传承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持家风尚。 时至今日,社会上羡慕“富二代”“官二代”者大有人在。作为平民之家, 我们自幼受熏陶要崇尚劳动,靠自食其力生存,自我奋斗发展,坚韧不拔,积 极进取,力争有所作为,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汗水付出,赢得尊重,自得其所。 我们秉承这样的理念并践行着。 尊老爱幼、和睦互助 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母亲在世时,对后辈关怀备至:邻里添丁,喜上眉梢,遇见顽童,略表心 意,关爱之心,见微知著。岳母侍奉奶奶,并为其养老送终;抚育儿女们长大 . 成人,大家庭事务管理的有条不紊;对有困难的邻居,乐于帮助。妻子传承家 风,尊敬老人,关爱女儿,和睦邻里。女儿婆媳关系亲如母女,亲朋邻里竞夸。 尊老爱幼,和睦互助,蔚然成风。良好家风,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篇二】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向来重视家教、家训,从而形成了每 个家庭的家风。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感受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导,也深 深地体会到自己的家风,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不贪不占,与人为善!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国营电厂干部,曾在司务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 年。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骑着一辆后面带着两个大大竹篮子的自行车, 穿梭在拥挤的菜市场,采买厂职工食堂一天所需的肉菜副食。 一些商户为了能拉住这个“大客户”,常常往父亲的菜篮子里多塞上一块 肉或一把菜,说是一点“小意思”;有的还提出在开票时可以多写点,“批发 和零售本来就有差额嘛,反正别人也看不出来”。每当这个时候,父亲都是非 常生气地予以拒绝。他总是说:“吃了嘴软,拿了手短,如果你这样做了,在 他们面前你就永远挺不直腰杆了!” 父亲一直都是不厌其烦的做到货比三家,采买到的东西都是市场上最好最 便宜的。时间长了,许多商户都认识了父亲,知道了他的脾气和秉性,在他面 前再也没有人敢动什么“歪心眼”了。 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单位领导才放心地把这项工作一直交由父亲来办。父 亲年年都会拿回来一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这是他最为珍惜的荣誉。小时 候,我时常听到街坊邻居议论父亲:“邹师傅真傻,守着这么好的一个差事, 愣是没发财!”对这些议论,父亲往往是一笑了之。他时常教导我说:“什么 . 时候都不能有贪占之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吃的香、睡的着啊!” 我的母亲是一所县重点高中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同志,同时还兼任学校工 会主席、妇联主任等职务。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是 一个“不着家”的人。有时一家人正吃着饭,隐隐约约听到周围的同事家传来 争吵摔打声,她就会立马放下碗筷,急急忙忙赶过去一探究竟。不管多晚多忙, 只要有人登门述说家长里短,她都会热情接待,一说就是大半天,有时还会陪 着来人潸然泪下 学校里有一位老同志,每年过年都让孩子到我家给母亲拜年。文革初期, 她被造反派打倒,在一次被批斗后关在小黑屋里两天两夜不让出来。同样被列 为“审查”对象的母亲,冒着巨大的风险,半夜里偷偷摸摸地给她塞进去两个 馒头。后来,她多次对母亲说:“那两个馒头救了我一条命啊!不单单是身体 上的,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还有真情,不然的话,绝望中的我真会 选择自我了断啊!” 一次,母亲到学生宿舍巡查,看到一对衣着褴褛的农村夫妻蹲在一间女生 寝室门前哭啼,忙上前询问。在得知是因为家境贫寒交不出学费,不得已来接 孩子准备退学回家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这学不能退,以后你们的孩子我 管了!”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没有断过贫困学生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我家吃饭, 有的干脆就寄宿在我家。父母每月的工资有近一半是用在了他们身上。而对于 自己的孩子,母亲却近乎到了“吝啬”的地步。 记得在我五岁左右的时候,一次在街上,我想让母亲给我买个烧饼解解馋, 她都不答应,还对哭闹的我狠狠打了一巴掌。这个巴掌母亲记了一辈子,也愧 疚了一辈子。每每提起这件事,母亲都忍不住泪水涟涟。就连她因病去世前还 . 在病床上跟父亲念叨:“不就是一个烧饼嘛,我这当妈的却舍不得给孩子买, 还让他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论何时,总把别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事情还 重要。她总是说:“对有难处的人能帮就帮一把吧,对我来说也就是举手之劳, 可对困难中的人来说,或许就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啊!” 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他们身体力行的“不贪不占、洁身自好,与人为 善、大爱无疆”的良好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对我和姐姐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 毕业后,我自愿投笔从戎,来到位于南疆的荒漠戈壁,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 月,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从普通一兵到副团 职军官,再到市政府机关的科室负责人,不论身处何方,不论从事什么职业, 家风都无时无刻的伴随着我,提醒着我,也激励着我一步步向前走去。一身正 气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满腔热情待人,成为了我的座右铭。转业到地方工作 以来,我一直战斗在机关后勤战线上。我能始终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尽己所能的为他们服务,曾因工作业绩突出荣立了个 人三等功。身为电力工程师的姐姐,不但是单位的技术骨干,还尽心尽力地照 顾身患癌症的婆婆和中风偏瘫的公公,做了很多连他们亲生儿女都做不到的事 情,成为了远近闻名、人人称赞的“好儿媳”。我也时常给自己的孩子讲起爷 爷奶奶。女儿虽然才十岁,但已经有了一颗善良的心,听到“流浪狗的故事” 都会流下眼泪;就算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她都舍得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我的家风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断规范着 我们全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 护好她、传承好她,使她能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 【篇三】 先锋街是条老街。能称得上老街的都不简单,自古就是繁华之地,也是鱼 龙混杂之地,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如今虽然商业慢慢往新城发展,但老街一 如既往的热闹,尤其是乡下老百姓进城,都爱往老街钻。老街卖什么呢?农具 店、化肥店、种子店、杂货店、理发店、便宜的服装店、文具店等等。老街两 边的房子外观一模一样,不看店的名称,你想找出哪家店是哪家店,难。 但在安太平那就不难了。安太平是先锋街的社区民警,在这摸爬滚打了二 十多年,哪家店子有多大哪个老板有什么爱好哪家有几口人都是干什么的,都 装在他心里,闭上眼都能找过去。 吃过晚饭,妻子要拉安太平回娘家,快过年了,看娘家需要买些什么东西。 安太平回绝了,他的理由是,要散步。妻子气过头,横着脸,边说边嚷,今天 周未,姓安的,你一个晚上不逛街,会死啊。天天不分白天黑夜地逛,你能逛 出个官帽来?同你一起进公安的,早就什么所长、副局长了,你呢?一个片儿 警。妻子越气越没好话。 妻子这人,刀子嘴豆腐心。妻子对他横脸,他知道,埋怨的后面,更多的 是理解体贴关心。 安太平不温不火,刚要出门。老婆拿着个药瓶子追过了来,太平,你忘了 把速效救心丸带上,记得别回得太晚。 老婆,你对我可真好啊。安太平对老婆歉意地笑了笑说,谢谢老婆大人。 说是散步,不如说是巡逻更好。老街虽然只有一条街,但地盘可不小,街 里有巷,巷里有弄,住着几千户两万多人,要当好这个社区民警可不容易啊。 自从安太平当了老街的社区民警后,老街没有发生一起邻里纠纷,更没有 . 打架斗殴偷摸扒窃赌博的事,成了县里的治安模范街。老街的人说,全靠了安 太平。 孩子弄丢了,老人走失了,老街的人都会找安太平。嗨,还真的全找回来 了。街里住着不少孤寡老人,这些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交水电费搬煤气罐 这些事,老人们喜欢给安太平打电话,太平啊,家里没电了;太平啊,煤气罐 要换了 亲切的好像是招呼自己的儿子。 十点多,安太平接到老婆的电话,催他早点回家。安太平给老婆说刚在 “百姓餐馆”喝茶呢,表侄还没睡,看到我,非拉我进来喝杯。 最早,安太平的表侄要在渔王巷开的不是“百姓餐馆”,而是麻将馆,安 太平知道了,找过去,问,侄啊,你要开麻将馆? 表侄笑嘻嘻地说,叔,这不找点事做,不做啃老一族嘛,你可要多关照侄 儿哦。 开麻将馆你靠啥赚钱?夏太平说,不就是想抽水子钱,打的钱少了你抽不 起水子钱,打的大了那可是赌博,叔是警察,可不能让你开这样的店,害人害 已。 叔,不开麻将馆我干什么,真要我做啃老族啊。 瞧你这脑子,不会换个思路。安太平拍拍表侄的肩说,渔王巷缺家店,你 要做了就是独此一家。 什么店子?表侄迫不及待地问。 渔王巷几千人,大都是上班和做生意的人,这些人都不自己弄早餐的,乡 下人来太平街,一大清早也都先到渔王巷逛逛。你要是开家快餐店,早餐下米 粉,中午和晚上搞快餐盒饭,保你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安太平笑呵呵地说。 . 表侄的“百姓餐馆”就这样开起来了,因为是独此一家,加上干净卫生实 惠口味合众,生意出奇地好,喜得表侄隔三差五叫安太平过来坐坐。 喝了几杯茶,安太平要走,表侄留他再坐坐。安太平说,你忙了一天,也 该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呢。我呢,也再走走看看。年关了,小偷也多了起 来。 叔啊,你可别累着了自己,你那心脏可是安了三根支架呢。表侄送他出门 时,心疼地说。 就在先锋街的口子上,安太平发现新华南路上有一个人鬼鬼祟祟地推着电 动摩托车。凭警察的直觉,安太平断定这人有问题。 停下,安太平喝了一声,直奔那人而去。 那人丢下车要逃,却被安太平追上了,经过一番搏斗,安太平在随后赶来 的公安局治安巡逻队的帮助下,抓住了偷车人。押解偷车人上车时,他趁着安 太平不备,狠狠地踢了一脚,正踢在安太平的胸口,安太平“哎哟”一声,抚 着胸口摔倒在地。 这个晚上安太平再也没能回到温暖的家,再也看不到客厅里老婆为他留着 的灯。安太平牺牲了。 安太平牺牲后,先锋街的人跑了几趟民政局,在街头街尾各竖了一块街牌, 上书三个醒目而耀眼的大字:太平街。 一年后,一个身穿藏蓝色制服,头顶着国微的年轻小伙子,来到“太平街” 街牌面前,深深地敬了个礼,爸,儿子来了,来替您继续守护这条街,守护百 姓安居乐业。 【篇四】 . (一) 每一次走近龙家大院,都会步履轻盈,我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生怕自己俗世的噪音会将这里的静谧和自然打破。 云淡风轻的日子,我会把自己掏空,虔诚地走向这块土地。这时,俯下身 来,我能聆听到龙家大院均匀的呼吸,甚至听得见这里的一砖一瓦的倾诉,感 受到每一块青石板在自由而欢畅的低吟,感受到千年家风那些幸福的心跳。 龙家大院就像是一本书,每一次细心的品读,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触和收 获。 而龙家大院恬淡平和、谦约节俭、质朴厚道的品格和家风,像此时路边一 片片熟透的树叶,只须轻轻落下,就可将深秋的门扉重重地叩响。 我捡拾一片深秋的落叶,像捡拾一枚心灵的钥匙,再一次走近龙家大院的 内心,试图解读她潜藏于千年的家风 (二) 沿着龙家大院的青石板,我信步而走,只见村口那张老月塘仍 然丰盈,塘面的水仍旧泛着粼粼波光,两只鸭子轻戏水面,见了外人,不惊恐、 不慌乱,像是见了相识多年的老友般从容和淡定。 也许是与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性相默契,与他们甘于守住田园的青山绿水、 守住这份自然恬淡相融相通,以至于从宋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在走过 930 多年 的历史风雨中,龙家大院到今天,才渐渐被外界知晓,被人们认识。 翻开历史记忆的大门,龙家大院的脉络便清晰起来。据龙氏宗谱记载, 这里的村民都是东汉时期零陵太守龙伯高的后裔,其始祖为龙伯高的守墓人, 大约宋神宗元丰年间从零陵迁徙而来,在此落地生根。近千年来,祖祖辈辈在 此繁衍生息,他们信守“敬祖宗、敦孝友、睦乡邻”的先志和祖训,把继承和 发扬“太守遗风”的高贵品格当作人生的底线,心无旁鹜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 . 从此,龙氏始祖千年来,在这里平静地过着农耕生活,与清风明月为伴,与青 山绿水为伴,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一种崇尚恬淡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景象浮出尘世。直到清道光年间龙云 沧以两亩薄田起家,在龙家大院大兴土木,基本建成现今规模。从一小家,到 一大家,从一大家繁衍成一个大家族,从草屋一间到青砖黛瓦、楼台阁榭 60 栋, 到现在近 800 人的纭纭众生,他们传承先祖遗训,恪守与世无争、淡泊宁静, 与自然和谐相处、蔚然成风。 (三) 有人说,文物其实是会说话的。 从宏观上看,这里的建筑 结构非常精妙,精在 48 栋建筑栋栋相连,又各成特色;妙在所有建筑的屋檐设 计精巧,可把 24 条巷道过廊里的风雨遮挡。同时整个村落依山而建,雨污水的 排放上却做到了完美。家家户户不管雨雪,还是炎炎酷暑,这里的人们可在每 条巷道里自由穿梭,做到晴不曝日,雨不湿鞋。村里的人们出进,鲜有撑伞具, 就像穿梭于一家人似的。 如果时光返回从前,这里没有电灯,趁着蒙胧月色,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巷 道拾阶而上,路人们就不难发现,每家每户都会在黄昏时分,把自家的一盏油 灯纷纷掌亮,放置在巷道里的墙壁上,一豆晶莹的灯火就会把主人的屋里和外 面的整条巷道打亮。 一个小小的路灯口的精巧设计,见证了龙氏族人心胸豁达,与人为善的一 面。是的,时常把别人装在心里的人,无疑是感到最温暖的,没有任何距离感。 一古建筑专家考察龙家大院后,认为这是中国所看到的第一个有路灯的古村。 这是对龙家大院路灯口的最高评价,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更温馨感动的情景。 是的,一个路灯,会让我想得更远,更远。 . 我想像着,那些跋山涉水的路人,于漆黑雨夜行至龙家大院时,也许他们 正饱受着疲惫和饥饿,突然巷子里的有一只火苗在眼前,扑闪扑闪欢快地跳动 着,会从心里顿时升腾起久违的温暖,仿佛已闻着煮熟的酒香,脚下的路便有 了前进的力量。 一盏黄豆大小的灯火,照亮家里,也照亮了整条巷道,温暖的是全村人的 心。从一豆火苗的燃烧,我看到了龙家大院幸福和谐的炊烟,听见了后龙山鸟 啁啁的鸣叫。 油灯下燃烧的火焰,诠释的正是乡情和睦、亲情融融的情怀,凝聚着团结 向上的家风的力量。 (四) 那么,一个封闭千年的龙家大院,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农家村落,是如何践行自己的先祖遗训和高贵品格?如何千年来和睦共处、其 乐融融的? 这里离不开耕读文化的传承,更离不开能龙伯高“敦厚周慎, 谦约节俭”的八德文化精髓的传播和弘扬。文化的积淀就是家风家训家规的文 化沉淀。 是的,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根基于他们的内心,才会弹奏出生生不息的 生命乐章。 这也许就是家风家训的力量! “居同靖节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风”、“诗礼相传端本务,耕桑以外不 关心” 128 幅对联,没有一幅劝人做官,也没有一字求人发财。朴实的字里行间 流溢的是对农耕生活的满足,对自然恬淡生活的追求,对质朴生活的向往。 “顺聚”“含和”这些门联横批上的堂号又与当今的和谐、友善的社会主 . 义核心价值观是何其契合呀。 对联文化的底色就是他们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就是他们千年 来传承的诗礼相传的家风家训。 风格各异的 128 幅对联,仿佛不是写在 128 扇门头上,而是像篆刻于人们 内心,长在了他们的身体里,像村旁那棵默默成长的古树。 128 幅对联其实就是 128 条家训,钉在村落的时间和空间的深度里,钉在 了纵横的田畴和炊烟里,是那么苍劲有力,是那么风范自成,叫人铭记于心。 置身龙家大院,太守遗风扑面而来,像一场行走千年的家风,是那么厚重, 那么庄严肃穆。 这里“重农耕,轻商贾”的思想和“敬祖宗、敦孝友、睦乡邻”的家风家 训融会贯通,把儒家思想“天地人和谐”的精髓解读得唯妙唯美。 走进龙家大院,聆听千年的家风,是最好的文化阵地,是最美的文化坚守。 【篇五】 “做敦厚人,行周慎事,谦约节俭过一生”这是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 龙家大院村里一首口口相传的歌谣,里面唱的内容正是根据村里的祖训改编而 来的。 龙家大院因全村姓龙而得名,村民为东汉初期零陵太守龙伯高的后人。在 这里,村民继承先祖龙伯高“重谱牒、敬祖宗、敦孝友、亲师友、睦相邻”等 “八德”祖训,在村里形成了崇德重礼的文化氛围。 太守遗风千秋范 龙家大院坐落在半山腰,三面环山,现存古民居 60 余 栋,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成。前不久,记者来到这里,看到村里户户相通,家 家相连,青砖黛瓦、飞檐斗拱,虽有沧桑之感,却与绿树成荫的自然环境相得 . 益彰。 据龙氏宗谱记载,龙家大院的村民都是东汉刘秀时期零陵太守龙伯高 的后裔,其始祖龙自修作为龙伯高的守墓人,大约在宋神宗元丰年间从零陵迁 徙而来,至今有 930 年的历史。“龙伯高,名述,京兆(今西安市)人,汉光 武帝 25 年敕封为零陵太守,在郡(指零陵郡)四年,甚有治效,葬于零陵司马 塘”。在龙伯高的墓碑前,村主任龙加学打开话匣子:“为了祭扫先祖龙伯高, 先辈们徒步从千里之外的西安来到零陵蛮荒之地,子子孙孙践行约定,几百年 不间断。后来,族人为减少劳累奔波,便扎根村里。” 龙伯高为人敦厚周慎、谦约节俭,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村民们中传为美谈。 据说,东汉时期,龙伯高刚到零陵郡任职,当时该地贫困,军队和地方建设到 处需要银子支出,入不敷出的窘迫很快显露出来。这时,龙伯高毅然将夫人的 金簪首饰及老家全部田产变卖,充作军饷,支援战事和发展生产,使将士们感 激不已,更赢得群众的爱戴。此外,在任期间,他两次平定了郡内骚乱,坚持 大公无私、广施仁政、法德兼治的治理方针,并以身作则倡导“谦约、节俭”, 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支持,社会经济得到了明显改善。 数百年来,“八德”精神在龙氏家族中传承,村里保留下的 128 副对联, 就是这一传承的生动写照。“诗礼相传端本务,耕桑以外不关心”“居同靖节 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风”这些刻在建筑门壁上的对联,反映了村里人质 朴的精神品格。前一副是数百年来龙家大院居民恬淡自然的生活写照,后一副 则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村主任介绍,村里家家户户门外基本都有这样的 对联,“一门一对联”已成为这里的文化特色。 此外,村民家的厅堂里挂着的“萱花益寿”等牌匾也格外引人注目。村主 . 任介绍,村里总共有十多块牌匾,都是清光绪时期地方官府对屋主人的褒奖。 这也是村民们在“八德”文化的影响下,在“重谱牒、敬祖宗、敦孝友、亲师 友、睦相邻”上表现优良的体现。 “八德”精神润山乡 在太守遗风的感染下,龙家后人敦厚周慎、勤俭 持家蔚然成风。清道光年间,龙云沧以两亩薄田起家,经过三个儿子及后辈们 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建成龙家大院现今规模,形成了“三堂九井二十四巷四十 八栋”的建筑格局。 民国时期的龙启葆善做善成,不图做官、不贪名利,发扬“八德”精神, 成为新田县首个慈善家。他年轻时勤奋学习,成为全县首位考进名校的高材生。 1929 年,龙启葆学成回乡后,为了改善村里的办学条件,带头捐献所有积蓄, 积极修建了至今保存完好的龙山学校,并聘请教师 6 名,吸引周边百余名学生 在此就读,造福一方百姓。后来,他还担任县救济院院长,并捐出自家良田供 救济院开支费用,自己却不领院长薪饷。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资助勤学上进的 读书人,一时之间,闻名乡里,人人称颂。 先辈们“做敦厚人,行周慎事”的人生态度,也成了后人们学习的榜样。 如今,村里把“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写进了村规民约,提醒后辈不忘祖训的 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八德”变成了他们自觉遵德守礼的日常行为和为人处 世的准则。 “因为村里民风淳朴,加上地理位置偏僻,我们村基本没有偷盗现象发生。 ”龙加学介绍说,在村里,人们出远门从不落锁,只随手插半截木棍,从来不 用担心家里财物的安全。 在村里采访期间,笔者看到一位老奶奶一手挽着竹篮子,一手提着热水壶, . 在村头热情地吆喝大家坐下来喝茶。“今天村里有什么聚会活动吗?”“这是 我们这里的一个习俗,大家下午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面对记者的疑问, 龙加学解释说,“有时大家轮流来做东,有时大伙随便凑些好吃的,什么咸菜、 酸萝卜、花生和糕点呀,或者是哪家走了远处的亲戚,买些大家没有尝过的吃 食,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感情,别提多开心了!”龙加学说,村里邻里和睦, 其乐融融,很少发生争斗的事件,这也与村里的祖训分不开。 村民互助谱新篇 “八德”祖训带给这里的不仅有和睦淳朴的民风,还 有互帮互助的精神。 “村里你家 500 元,他家 1000 元地帮忙筹集医疗费,这才保住了我的命。 ”在村民龙秀的家里,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2014 年与丈夫同在广东务工的龙 秀在一次体检时被查出了肺癌早期,这对于原本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全家顿时陷入困境。走投无路,一家人回到村里,准备放弃治疗。谁知第二天, 龙秀的病情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自发组织捐款,最终筹集了医疗费 22 万元。 “那年,村民龙华军从广东回来盖房子,得知我的病情后,二话不说,就 把自己准备建房子的 10 万元拿了出来。还安慰我们说,房子可以慢慢建,但病 要立马治!”龙秀擦着眼睛,动情地说。 在村里的养猪场里,养殖大户龙秋生与记者攀谈起来。“去年自己从广东 返乡创业,说要开办养猪场,村民们纷纷主动帮忙,原本半年才能建好的养猪 场,一个月就建好了,现在第一批猪已经出栏,恰好又赶上了好行情。” 原来,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哪家人要“搞建设”,村民都会主动扔下 自己的事去义务帮忙。龙加学说:“村民出义务工从来不讲条件,包括集体山 林植树,修建水渠、山塘,每个村民每年至少投入 50 个工作日。” . 龙加学补充说,在村里,大伙总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近年来,村 民们先后为环村公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建设筹集资金 200 多万元,村容 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如今,干净整洁的龙家大院,“敦厚周慎、谦约节俭”之风盛行,休闲旅 游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村民邻里团结、其乐融融。“八德”文化的传承和弘 扬,成了村里最美的文化积淀,也成了他们执着前行的动力。 【篇六】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时间定格在 2016 年 8 月 31 日。上天好像在为耄耋之年的外婆流泪。外婆 在最后看了一眼那张牛皮摇椅,告别她所眷恋的世界,永远地走了。 我的外婆生活在沙发之乡知市坪,一条玉带似的小溪向南流去,流经 最宽阔最肥沃之地,那就是外婆家小明路。说起牛皮摇椅,其实珍藏着许 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 据说,牛皮摇椅是从太姥爷手中传下来的。太姥爷是位能工巧 匠,在乡里远近闻名。他所造出来家具,雕龙画凤,图案精美,栩栩如生,并 且经久耐用。太姥爷生有七个儿子,人口多,难糊口。一年,家中唯一的一头 老黄牛累死在田野上,太姥爷伤心极了,想留下牛皮作纪念。把牛皮挂起来, 毕竟不好看,于是他决定造一张牛皮摇椅作为传家宝。太姥爷精挑上等楠木, 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把牛皮摇椅做好了。 牛皮摇椅顶部的龙凤呈祥图案最惹人注目。龙鳞凤羽,涂上了石青,闪闪 发光。中间镶嵌着一颗精雕玉珠。右边龙腾祥云,龙爪飞扬。左边凤舞九天, 双翼展翅。左右扶手雕刻者着狮头,威猛霸气。摇椅的四只脚呈现祥云状,如 . 腾云驾雾一般。摇椅中间恰到好处的利用了黄牛皮。这张摇椅,流光溢彩,羡 煞旁人。夏天,人躺到摇椅上既凉爽又舒服。只要略微用力前后一摇,可以自 动晃动十来下。摇椅的精美实用,引起了全村人的关注,太姥爷的儿子们也想 坐上去“享福”。 太姥爷于是郑重立下规矩:老者,客人可享用;最勤劳,最孝顺者可继承。 从此,外公和六个弟弟,从不敢偷懒,鸡鸣三遍就起床耕种。太姥爷家中 虽人口多,但个个勤劳家境还比较好。 正是“摇椅家训立家业,勤劳致富把名扬”。 (二) 外公兄弟们的勤劳,成为了当时的佳话,七兄弟先后成了家。 娇小的外婆嫁给了体弱的外公。外公虽有一手好手艺,但性格暴躁。据说有一 次,外公割草挣工分,因为路滑,挑着草回家,滑了一跤,暴跳而起,拿着镰 刀把草筐劈得粉碎,把扁担丢在一边,以致一点工分也没有。外婆遇上这样的 外公,受气是难免的,但一直默默忍受着。后来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掀起 大跃进运动,加上自然灾害,家家都过着极艰难的日子。没有吃的“瓜菜代”, 用麦秸,谷壳,玉米根,制成“杂粮王”。村里很多老人都饿死了,外公也在 这种苦日子里病倒了。听说观音土能吃,外公也开始吃观音土。三口两口吞下, 过了几天,却拉不出大便,外婆看到外公很难受,用手指帮外公从屁股眼一点 一点的抠出来。外婆寻思着,那摇椅不是牛皮做的吗?也许还有点营养,于是 瞒着太姥爷,外婆给牛皮摇椅瘦身,小心翼翼地用刀从两边刮了一厘米左右的 牛皮。然后用刀切成碎末,用一大锅汤熬了整整一天,外公吃了这牛肉汤,感 觉好些了。后来太姥爷知道了原委,也没有责罚外婆。可牛肉汤只能解决一时 的困难,苦日子仍是很难熬。外公身体实在太虚弱,最终没能挺过来,四十岁 . 就离开了人世。孤身一人的外婆便担负起了抚养六个子女的重任。外婆每天披 星戴月,忙里忙外。烈日当空,热得像闷罐,像蒸笼,也从不休息半刻;冰冻 三尺,冷得像冰窖,寒风刺骨,也从不放下手中的活。外婆用她那双勤劳的双 手艰难地将六个孩子拉扯大。 这真可谓“温顺坚忍事夫君,含辛茹苦养儿 女”。 (三) 一晃又是八年的光景,太姥爷因为中风瘫痪在床,家中的弟兄 开始还轮流着照顾。可“久病床前无孝子”,慢慢地,外公的其他兄弟开始互 相推委,并有些嫌弃太姥爷。甚至有几次,几个弟兄当着太姥爷的面大吵了起 来。为了照顾太姥爷,外婆主动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对瘫痪的公公照顾可谓尽 心尽力,无微不至。除了洗脸喂饭,洗衣服等日常工作外,在寒冬,还想方设 法,烧热水装入吊水瓶取暖。在酷暑,拿着蒲葵扇子扇风。有时太姥爷大小便 失禁,外婆总是不厌其烦的为太姥爷清理。太姥爷一躺就是四年,外婆从来没 有抱怨过。在最艰难的岁月,外婆让太姥爷愉快地走完了人生最后历程。村里 人常夸外婆:“王小姣(外婆的名字)对公公的照顾比亲生子女还细心。”村 里人都以外婆为榜样,效仿她的孝顺。太姥爷临死前为褒奖外婆的孝顺,决定 把这张摇椅传承给外婆。 赞曰“扇枕温衾似黄香,涤亲溺器胜庭坚”。 (四) 岁月流逝着,有关摇椅的故事还在继续。一次,外地人知道摇 椅精美,想来打主意。问外婆这张摇椅 120 元卖否。当时五分钱一个鸡蛋,能 卖 120 元也够贵的了。但外婆一口拒绝,外地人怎么说都没打动外婆的心。在 一个大雨磅礴之夜,外地人偷偷地潜入小明路,深更半夜撬开大门,想偷摇椅。 外婆听到动静,发现了情况,面对三名男子毫不畏惧。随手拿着棍棒,一边朝 他们劈来,一边大声喊抓贼。三名男子看见一名弱女子,以为很容易对付,想 . 制服外婆。他们躲过外婆的棍棒,一个人对付外婆,另两个人抬着摇椅准备走。 外婆抡圆了棍棒直冲向抬摇椅的人。谁知另外一个人拿着长刀,刺向外婆的大 腿,“咝”外婆的大腿被划出长长的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外婆顾不得这么 多,一边扑向摇椅,一边大声喊抓贼。外婆的无所畏惧使外地人胆怯了,哪里 见过如此舍命的女子?打斗声,叫喊声惊动了邻居。三名外地人见势不对,夺 命而逃。摇椅只是挪动了一点位置,安然无恙。 可叹“舍身护椅勇无敌,巾帼不输伟丈夫。” (五) 在历经了近百年的沧桑岁月后,外婆的身体日渐消瘦。在一个 漆黑的夜晚,外婆安祥地躺在摇椅上,面带微笑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外 婆走了,带着我们对她的敬重,爱戴与依恋永远地走了。 别了,牛皮摇椅!别了,我的亲人们! 【篇七】 秋风和煦,树叶唦唦。公园一角,几株银杏樟柏庇荫,环境优雅,惬意凉 爽。我和老顽童在楚河汉界鏖战正酣。老顽童纵马过河,一箭双雕,掣住我的 车和炮。炮在当头,一目了然;车在卒侧,为卒所遮,不细心则易忽略。我说, 踩炮呢,美的你!将炮移动一格,架起中心炮,目标直指对方老帅。老顽童激 动万分,纵马踩车,哈哈大笑。我佯作大悟:还踩车?在老顽童贪吃之际,我 跳马挂角成倚角之势“将”军。老顽童欲叉士护帅,无奈被中心炮看紧, 挪动不得,只好将帅移出。我再将炮左移一步成“马后炮”,活活将其老帅憋 死。老顽童拍胸顿足,曰:“贪也!贪也!悔不当初,猪肉好吃,无奈猪骨卡 喉!”在老顽童忿忿不平,恋恋不舍的目光里我三步并作两步向学校疾走。接 孙子放学,唯此为大。 . 我整整迟到 10 分钟,幸好孙子小虎在操场上玩的不亦乐乎,没有怪罪爷爷 的意思。小虎满头大汗跑过来,喊道“:爷爷!爷爷!”我提着书包感觉些许 异样。 “小虎,今天发新书了?” “没有。” “你书包里装了石头还是砖头?” “没有啊!” “怎么这么沉呢?” 小虎看看四周,神秘而小声地告诉我:“爷爷, 今天老师叫我发牛奶饼干。有几个同学在操场上疯,这是他们的。” 听到这,我心房“咯噔”了一下。远远地闻到厨房美味佳肴飘香。小虎说, 奶奶又做好吃的!说着蹦蹦跳跳喊着“奶奶”跑进屋。 我坐在院里沉思。回想几十年前,物资极度匮乏,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 活艰难。我利用职务之便,将手伸得老长老长。终于东窗事发,我被遣送回乡。 后来阳光普照,春风再度。上级下达给我的红头文件:“错误俱在,处理过重, 恢复公职。”我迎来了人生第二个春天。 “爷爷,作业做完了,咱们玩去吧!”孙子的话将我的思绪打断。我果断 地说:“咱们钓虾去!”“喔喔,钓虾去啰!”孙子边走边嚷。 钓虾极简单,随便一根竹杆,随便一根细麻线,线端系上肉丝,往河汊里 一放,虾一口咬着就不放,手到擒来。不一会儿,爷孙俩收获颇丰。孙子说: “虾真傻!”我答:“小虎你只说对了一半,是贪,贪是万恶之源!”我顿了 顿,说:“爷爷讲故事好吗?”小虎说:“我最喜欢听爷爷讲故事!”于是, 我把俺祖籍山东淄博,清道光年间,我的太爷几经辗转,最后来到湘南任知县。 太爷是清官,颇得百姓口碑,县志尚有记载的轶事说给孙子听。太爷立了家规: “敬祖宗清白二字,教子孙耕读两行。”我们家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始终平 . 平安安,衣食丰足。小虎听得津津有味,忘了钓虾。看火候到了,我话锋一转, 问:“小虎啊,你书包里同学的牛奶和饼干?” 小虎沉默了,憋红了脸。终于,孙子憋出了一句话:“爷爷,我知道了! ” 翌日,我接过孙子的书包。 孙子将手里的塑料袋扬了扬说:“爷爷,同学的牛奶饼干应该发给他们,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探视日,我带着老伴的重托,走进大院。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树 扶疏,如果不是蓝盾高墙,这里应该是一所得天时地利,再好不过的疗养院。 隔着厚重的玻璃,我看到儿子精神状态很好,脸色比在职时红润、健康、精神。 我对着话筒说:“儿子,妈给你做了好吃的,小虎很乖,又考了双百分。 我们都很好,你放心。我们等你回家!” 儿子哽咽道:“爸,你不说我也知道,我会记住你的话:人生没有白走 的路!” 我分明看到儿子的眼眶红了,蓄满晶莹。 【篇八】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读过书,只约略识得几个字。其实我的祖上 几辈都是读书人,父亲也算出生在耕读之家,但在他小时候恰逢土改运动,加 之爷爷不善理家,渐渐家道败落,父亲也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终日与土地为 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度过了他苦难的一生。 父亲虽识字不多,但大概是从小受爷爷熏陶的缘故吧,他对我国一些传统 文化知识以及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将相、朝代更替等,都颇为知晓一些。平日教 . 导我们时,父亲总习惯于运用一些言简意赅的格言俗语。在我们兄妹成长中, 那些格言一路伴随着我们,其中蕴含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血脉,滋 养着我们的灵魂。 在此摘录几则,以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大概在我五六岁的那一年,一天中午,来了一个走村串户收鸡的小贩。二 十多岁的样子,挑着两只沉甸甸的大竹筐,满头大汗,一边走一边吆喝:“收鸡 儿噢,收鸡儿噢”那人在我家大门口路过时,父亲把他请到家里,让母亲 给他端来水和馍馍要知道,那时候,馍馍可是稀缺物品啊那人自然非 常感激,吃完以后,父亲把我家的一只大公鸡卖给那人,价钱是五元。我心里 埋怨那小贩太抠了,这么肥大的公鸡才五元钱!那人走后不久,我在门口玩耍 时,突然在草垛旁边发现了一个塑料钱夹,里面有厚厚的一叠钱。我兴奋极了, 立刻拿给父亲看,父亲问我在哪儿捡到的,我如实说了,父亲立刻果断地说: “糟糕,这肯定是那小伙子丢的!要赶快去还给他!”我心里老大不乐意,带 着哭腔小声嘀咕道:“我不给,这钱是我捡到的,应该归我”父子摸着我 的头说:“瓜(傻)女子,这不是咱们应得的钱,常言说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你看那小伙子大热天的,辛辛苦苦挣几个钱多不容易,就这样丢了,他该 多着急呀!”我无言以对。父亲就赶紧跑出门去追赶那买鸡人,过了好半天才 气喘吁吁地回来,愉快地说:“哎呀,总算追上了,那小伙子真粗心,竟然还 没发现把钱包丢了!” 当时尚不谙世事的我,虽然在心里很舍不得那个钱包,但“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这句格言,却从此深深地烙在我心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 . 越深刻地体会到此话的意义。在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各种不良诱惑无处不在, 而每当面对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时,这句朴素的格言总是如警钟般在耳边响起, 让我能及时远离贪婪和诱惑的陷阱。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妆衣” 我初中毕业那年,我们那个一度热热闹闹的大家庭终于要分开了。微薄的 家产如何能公平分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毕竟人都有私心,更何 况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都穷怕了,生怕家里的财产和土地给自己分得 少了,因此相互之间难免有些意见和纷争。一天,当大家又为此事争论的时候, 只听见父亲长叹一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唉,都是自家的亲弟兄,何 必太计较?老年人有句俗谚说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妆衣,你们若 是有出息的,今后就要靠自个儿的本事把日子过到人前头,不要指望老先人的 那点财产!”一句话,说得大家都不吭声了。父亲接着举了一些例子,说谁谁 以前家里穷得几乎揭不开锅,孩子都饿得面黄肌瘦的,可人家经过这几年的辛 苦劳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谁谁刚从外地迁到我村时,连个住处都没有,从 老家带来的所有财产仅是一张破席子,一床旧棉被,一口铁锅,一袋子糜子而 已,而人家的现在的日子,可算咱村上数一数二的呢。经过父亲一番语重心长 的开导,大家渐渐拨开了眼前的迷雾,重新意识到了亲情的珍贵,于是能心平 气和、甚至互相谦让着商议分家的事了。最后,终于能在比较和谐的氛围中完 成分家事宜。这件事,也使得“自强、自立、自尊”的观念,深深根植在我们 兄妹心中。 就这样,在处理一些日常琐事时,父亲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知道了许多 有益的格言,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 当有人帮助了我们时,父亲总不忘教导我们说:“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 泉相报”。 当听到我们议论某些人的是非时,父亲总会严厉地对我们说:“静坐常思 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当我们想做某些事又怕不被人理解而说风凉话时,父亲就会坦荡地说: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诸如“要知天下理,先从自己身上比”、“妻 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好言一 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等,都是父亲教导我们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而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八年多了,但他说过的这些话语一路伴随着我们, 这些朴素的格言俗语,都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些闪光的句子,如同 人生路上的一个个醒目的路标,指引我们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把父亲留给我 们的这些良好家风家训一代代流传下去。 【篇九】 亲爱的女儿: 当你告诉我这个周末你们要开家长会,班主任让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时, 妈妈的心中一阵窃喜:我的女儿就要成人,即将步入人生另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了。但随之而来的却又是一丝淡淡的忧伤。孩子,十八岁是一个长大了的年龄, 是开始有担当、有责任的年龄。十八岁,你应该有自己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 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十八岁,意味着你已经不 单单只属于爸爸妈妈了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孩子,你记得跟着老妈在一年级教室里学读古诗的情景吗?你也记得拉着 . 我的手在商店里说要花我的钱的一幕吗?你还记得老妈背着你在泥泞的路上站 着休息时问你是否舒服时的回答吗?而今天,你已经长大了,即将离开陪伴你 十八年的父母,飞向远方。孩子,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活,你做好准备了吗? 眼下,妈妈希望你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高考的准备中去。高三的生活 虽然是紧张而痛苦的,但如果你虚度了高三生活,痛苦的将是你的一生。有人 说,没有经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高三的经历也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如何面对高考,妈妈将看到的这一段话赠予你,希望能给你紧张而繁忙的生活 多一点信心: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 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大地之间找到你 真正的位置。 孩子,不能气馁,越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你应该更加冷静。距离高考也仅 仅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最后的拼搏时刻,你必须明白:现在拼的不 是你进步了多少,而是拼你的意志、心理和耐力。事实上,在这最后的时刻, 每个高三老师和学生的心里都一样紧张,因为各种压力随着时间的临近而不断 叠加。在这紧要的关头,你要学会放松自己,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 有爸妈在你身边,你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孩子,坚持住,明天的太阳会更灿 烂。 孩子,人生之路漫长而又曲折。从明天起,你就算长大了,你将独立面对 生活,但是妈妈还是放心不下,总想能为你做些什么。妈妈就你以后的生活提 几点建议,希望能对你有用: 热情拥抱生活,你的未来会充满阳光 . 孩子,生活是一个万花筒,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而个人生活的色彩,完 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热情拥抱生活,生活将回馈你热情。遇事别太情绪化, 先静下来仔细地想一想其中的是非、曲直,千万莫意气用事,因为你对生活的 的态度就是生活对你的态度。 多读书,丰厚你的生活底蕴 “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以 滋养心灵,开阔视野,明晓事理,益于人生。孩子,在新的时代,你在学好自 己的专业课程的同时,一定要多读书,读一些经典著作。因为经典的意义是对 人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训练。其他的书读的多一点少一点不会影响总体格局和 主要框架,但如果这些东西在阅读中缺席了,就会影响基本的理解和判断,是 所谓的“丢了西瓜捡芝麻”。对经典的要求不仅是通读,读透,而且还应当做 枕边书反复读。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基本东西都是有限的和稳态 的,如果对这些东西没有读透、没有下够功夫,就不可能做到“入门须正”, 更不用说登堂入室了。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 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没有捷径,如果一定有的话,那就是坚持。孩 子,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又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保持好这种态度,你才能够心如静水,平淡且坚定,才能够在忙碌的生活 中保持好生活的方向,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坚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你的生活才能渐变渐好,你的工作才能一步步地迈向一个又一个高度。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生活添彩 今后,你的生活一定是五彩斑斓的。而在这五彩斑斓的社会里,个人的见 . 解,知识,阅历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你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别人 的见解、做法、行为中获得灵感,学会处理事务的能力,与人相处的秘籍,待 人接物的智慧。人生是以社会为舞台的,而多变的社会与我们平时所学到的知 识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注意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扬长避短、去粗取精, 学会用别人的色彩装饰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添彩。 做一个聪明、理智而又不缺乏生活情趣的人 孩子,学做一个聪明、理智的人。这里的“聪明”“理智”,已经远远超 出了聪明的本意,属于生活的范畴。现实生活中,很多场合的一句话,都需要 你理性判断,作出决定。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见什么样的人 说什么样的话,这不是书本上所能学到的知识。孩子,人的一生少不了磕磕碰 碰,但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老妈更希望你能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懂得在 简单的物质生活中营造丰盈的内心世界,用自然、艺术丰富人生,用爱心、善 良关照心灵,不让自己在追名逐利中迷失。情趣,能使平淡生活开出绚丽的花 朵,而懂得采撷,你才会拥有灿烂美丽的人生。 孩子,虽然你已近成年,但你的阅历还不够丰富,翅膀还不够有力。在以 后的生活中,请你记住,爸妈的臂膀永远是你最安全的港湾。 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篇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