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探析犯罪构成问题.docx_第1页
再次探析犯罪构成问题.docx_第2页
再次探析犯罪构成问题.docx_第3页
再次探析犯罪构成问题.docx_第4页
再次探析犯罪构成问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次探析犯罪构成问题 摘 要 构成要件是我国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理论研 究过程的基本词汇。该词源于资产阶级刑法学,曾被前苏联 和我国学者深刻批判过,但在构筑社会主义国家犯罪构成体 系上又被广泛使用,以致于批驳与立论相当混乱。本文对怎 样正确理解构成要件,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标准,构成要件 与犯罪形态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构成要件 标准 犯罪形态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的核心,历来为学术界关注。经过学 者和实际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为刑法学的繁荣和指导司法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 当我们静下来理智思考这一问题时就会发现有关犯罪构成 问题的研究说法或观点固然很多,甚至有许多已被普遍承认 和接受,成为我们去评价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模式。但 也不能忽视有些问题用这一模式去衡量又有些牵强,或不尽 人意,争论很大。任何一种理论或科学当它不能圆满解决相 关的问题时,修正或完善就在所难免。持此态度,本文欲从 什么是构成要件,衡量构成要件的标准,研究犯罪构成所应 坚持的态度以及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的关系发表一己之见, 以求同仁指正。 一、犯罪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一词对我国刑法学界来说是舶来品 1。在 资产阶级刑法学里,犯罪构成的理论是把构成要件分为一般 构成要件与特别构成要件两部分。前者是指总则要件,也称 犯罪的成立要件,后者是指各种犯罪所具有的特别构成要件,亦 即各具体构成要件,一般称为构成要件 2。因此,构成要件一 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即用以表示刑法分则上各个抽象构成犯 罪事实(即法定构成事实)。某种行为符合构成要件是犯罪 成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即行为符 合构成要件与犯罪并不是同等的更不是同一概念。要成立 犯罪还必须具有违法性和有责性。正如我国刑法学界对资 产阶级的犯罪构成学说评论的一样,其在认定犯罪和适用刑 罚等问题上都犯有以行为或行为人为中心的主客观相分离 的倾向 1。但有一点是特别肯定的,构成要件仅指刑法分则 条文上规定的各种犯罪的特别构成要件。 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学者们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社会主义的 犯罪构成体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又为此作出实质性贡献的 首推 A.H.特拉伊宁,在其名著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首 次明确提出了犯罪构成是负刑事责任的唯一基础,犯罪构成 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等观点。他将犯罪构成的因素分 为四类:(1)表明犯罪客体的构成因素;(2)表明犯罪客观方 面的构成因素;(3)表明犯罪主体的构成因素;(4)表明犯罪 主观方面的构成因素 2。犯罪构成的因素能不能像我们今天 简称为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及主观方面是值得推敲 的,特拉伊宁对此有过明确的论述。客体、客观方面,主体、 主观方面绝不是犯罪构成的因素,其实构成并没有这些因素,因 此他们不能“组成”构成;事实上可以而且应当在犯罪中划 分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不过这是在犯罪中而 不是在构成中划分,犯罪构成的使用是揭示犯罪的具体内容,因 此在构成中可以而且应当划分的是表明犯罪的客体及客观 方面,犯罪的主体及主观方面的因素 3。显然特拉伊宁在这 里区分了犯罪要件与构成要件,但遗憾的是在诸如表示犯罪 构成因素的时候,如犯罪客体与犯罪客体的构成因素,仍把 部分和整体等同起来,使其先前的立论并没有贯彻下去,这 也已是被学术界同仁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再者,特拉伊 宁的论述中对构成要件是有所限制的,认为罪状规定犯罪构 成,即刑法典中的罪状可以说是每个构成的住所,4 构成永远 是具体的,永远是现实的 5。由于特拉伊宁的观点有些内容 存在矛盾,随后一些学者们将刑法总则规定的要件与刑法分 则规定的要件统一纳入到犯罪构成要件之中去 6。因此,在 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研究过程中构成要件有一个变化过程,从 具体的刑法分则规定到包括刑法总则的规定,将犯罪构成的 四个方面的因素简称为四个方面的要件,这一说法广泛地流 传下来,直至今天。 如果从学术研究角度去评价资产阶级犯罪构成与刑事 责任的关系和前苏联学者对此问题的探讨就会发现它们没 有实质意义上的差别,都是通过探讨犯罪构成来论证与刑事 责任的关系。没有犯罪构成在资产阶级刑法学里要让行为 人负刑事责任恐怕也难讲通。如果认为在资产阶级刑法学 研究过程中定罪不讲犯罪构成,那么犯罪构成的提出针对封 建司法擅断的说法也就失去了进步意义的内容。笔者看来, 资产阶级犯罪构成理论与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二者最大 的不同是对构成要件含义的理解不同,构成要件的符合在犯 罪构成中的地位不同,前者的构成要件通常意义上仅指刑法 分则里的具体规定。缺少了分则规定的事实特征就无犯罪 构成,具备了分则的具体规定即构成要件的该当性符合,就 有了犯罪构成,但是否成立犯罪还需看其他条件,而后者构 成要件既包括刑法分则里具体规定,也包括刑法总则里的具 体规定,缺少了任何一个要件犯罪就不能成立,构成要件的 符合即有了犯罪构成,犯罪就应成立。 我国的犯罪构成问题的研究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和借鉴 前苏联的犯罪构成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总的说来在许多问题 上与前苏联对此问题的探讨结果有雷同之处,如对构成要件 理解为总则规定的要件和分则规定的要件。犯罪构成分类 上将犯罪构成分为基本的犯罪与修正的犯罪构成或截断的 犯罪构成,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视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 为等。我们不否认这些说法有合理的一面,但确实也存在着 问题。如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及其他的犯罪构 成,我们的研究过程中都承认有完整的犯罪构成,是构成要 件的有机统一,但在具体论述上又称为修正的犯罪构成或截 断了的犯罪构成,认为犯罪构成要件齐备与否是区分犯罪既 遂与未遂的标准。我认为在这些说法上与资产阶级的犯罪 构成关于未完成形态下的故意犯罪及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 已形成了概念上的混乱。造成这一结果的发生正是我们没 有把握住构成要件这一概念的内涵变化,这正是前苏联学者 和我国刑法学者研究过程中矛盾症结所在。因此构成要件 一词作为犯罪构成的内容,有必要给予重视。 二、构成要件的标准 既然按照刑法学通常的标准,认为构成要件的有机统一 就是犯罪构成,那么确定哪些因素能成为这些要件,有没有 标准呢? 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能成为构成要件的是对行为的社会 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必需的 那些事实特征 1。怎样评价这种说法,我认为能否成为构成 要件可从两方面去考察:一是立法上要将哪些事实特征纳入 某种具体犯罪的成立要件,确实存在着一个取舍的问题。只 有那些能体现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且这种危害性达到应 受惩罚的程度才能规定在刑法分则里,在这个意义上讲构成 要件的标准通行的说法是成立的。此标准应对立法者在具 体的立法过程中有约束。但从另一方面即司法角度去考察,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危害程度还能否成为衡量构成要件 的标准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构成要件是由刑法 的条文明确规定的,只要立法上表述出来就说明此种行为的 本身已达到惩罚的程度或者已具备犯罪成立的不可缺少的 要件,这不是我们怎样取舍的问题,而是我们应用法律的问 题。在衡量构成要件的标准上我们应坚持的是后者,唯其如 此,才能使我们的学术研究有针对性。如小偷小摸行为,不 能认为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因为盗窃罪的构成要件里有一 个数额问题,数额较大是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如不具备此要 件犯罪根本不成立,这个事实特征确实是对行为社会危害性 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但是 这种评价并不是来自法律的外部,而是法律条文本身就具备 的,不以司法人员及他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严格按罪刑法 定原则办事就解决了。因此,评价某个因素是否能成为构成 要件,不能从法律规定之外去考察,必须依据法律本身。构 成要件的标准只能是成为某种犯罪的法律规定的那些事实 特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能认为是构成要件。 依据本文的标准,犯罪客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 的因果关系能否认定为构成要件就值得思考。因为犯罪客 体从刑法规定上看有许多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规定,需学 者们抽象概括。如果说构成要件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不允许 任意曲解,那么犯罪客体的认定是与此不相符的。如受贿罪 的侵犯客体是什么,恐怕任何不同版本的刑法学教材都有自 己的说法。这与构成要件的法律性不符。实际上司法解释 并没有受犯罪客体是构成要件通常模式的限制,如以盗窃方 式破坏通讯设备,如果盗窃数额特别巨大,司法解释规定不 能按破坏通讯设备罪处罚,而是按盗窃罪认定 1,那么同一行 为侵犯的客体又怎样认定呢?犯罪客体不是构成要件,但并 不妨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放在 构成之外作为一个其它问题去探讨。同样因果关系问题也 不宜作为构成要件去研究,因为一般法条规定可能为某种行 为模式或结果或其它方面,但决不会将因果关系并列出来。 需要探明的是我们依据一定原则实事求是找出行为与结果 之间存在着的关系,但是因果关系在这里不是犯罪成立与否 的要件。 三、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 我们已往对犯罪形态的研究往往是与故意犯罪联系一 起的,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中止。本文认为犯罪形态 应理解为犯罪的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在刑事立法上有犯罪的 预备、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的主犯、从犯、胁从犯及教唆 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累犯以及危害较大或情节较重的 犯罪等。这些具体形态的犯罪是在其基本行为已构成犯罪 的前提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当然它们也都具有犯罪构成,这 些形态的犯罪构成与犯罪既遂形态下的犯罪构成有何区别, 尤其是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与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历来是 争论的焦点。我国刑法学的研究与前苏联的研究有相似之 处,即都认为具备犯罪构成,但在表述上又有自相矛盾之处, 如认为犯罪未遂就是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具备刑法分则规定 的某一犯罪构成的要件 2。只要稍加分析,这种说法就很难 站得住。既然犯罪构成是一系列要件的有机统一,缺少任何 一个要件,其它要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犯罪也就不能 成立,犯罪未遂等犯罪形态缺少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行 为的要件,那么缺少的这个要件是犯罪成立的要件还是某种 犯罪形态所应满足的条件呢?不言而喻,只能是后者。实际 上在犯罪构成研究过程中有一种误解,认为各种形态犯罪之 区别是犯罪构成的不同,这种认识的方法与我们研究构成的 意义是不相符的,犯罪构成的意义一般认为有三点,一是为 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提供合法的依据,二是为划清罪与非 罪,此罪与彼罪界限提供标准,三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非法 追究 3。从这些意义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犯罪构成只是为我 们研究犯罪的成立确立了一个规格或标准,有了这个规格, 至于怎样去认定属于何种形态下的犯罪,怎样去量刑,这不 是规格或标准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如某人拦路抢劫,却被别 人制服,押送到公安机关,对这一行为我们首先需认定的是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备了抢劫罪成立的要件,至于未遂还是 既遂仅是作为量刑的情节去考虑,对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没有 影响。因此犯罪既遂状态下的犯罪成立要件与其他未处于 既遂状态下的犯罪成立要件应是一致的,如果说有区别的仅 是同一种性质下的犯罪不同表现形式,区别它们不应该从犯 罪构成上着手。基于上述想法,理论上将犯罪构成分为基本 构成、减轻或加重构成是不妥的。因为减轻或加重的事实 特征不是构成因素,不能用哲学意义上量变与质变的道理去 理解这个问题。量变的因素在立法时已被这一具体质的内 容所包含,量变的因素仅对量刑有一些影响。 再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的刑事立法在对待犯罪 未遂这类犯罪形态采取的是从刑法分则中单列出来安排在 总则里。我们在探讨这些形态的犯罪构成过程中不应忽视 这一立法现象,即这些带有共性的内容是从刑法分则所规定 的具体犯罪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在立法上为了表达的简洁, 把它们统一规定在总则里,既然如此,也可以把它们放到分 则中去。司法实践中就是把这些总则中规定的内容要具体 地还原回分则中去才能正确地定罪量刑,没有什么一般的共 同要件和具体的犯罪要件。在此前提下,又可能表现为各种 形态,它们的区别不是构成的区别,那是在具备了构成前提 下若干非构成要件的不同。 四、研究犯罪构成应坚持的原则 1.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犯罪构成必须遵循的原则。 犯罪构成这一概念源于资产阶级国家,尤其是大陆法系 的德国、日本等国,其从诉讼意义引入到刑法实体中对罪刑 法定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时至今日,资产阶级学者研究犯 罪构成形成的几大流派,如德国贝林格和麦耶尔的构成要件 论,梅兹格为代表的新构成要件论,日本小野清一郎的构成 要件理论 1。不否认这些刑法学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资 产阶级服务的,我们应从本质上予以批判,但在具体的研究 方法上以及犯罪构成体系上可供我们参考借鉴的东西很多, 不能一概否定。如资产阶级犯罪构成研究在逻辑上具有同 一性。犯罪成立与构成要件的符合的有别性,以及构成要件 为核心建立犯罪构成大厦等具体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不失为 有意义的探讨。相比较前苏联学者虽然提出过建立社会主 义国家犯罪构成体系的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但其内容并没 有严密的逻辑同一性,许多方面存在着混乱,在批判资产阶 级犯罪构成过程中具体问题上又有不自觉陷入被批判的东 西中去之嫌。因此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研究从总体上并没有 真正推翻资产阶级的这一理论体系,自己建立起来的体系有 些地方又不能贯彻到底。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根据当时 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雷同于前苏联,尽管这些年刑法学者力 求完善,但因包袱沉重,步履维艰。如何建立符合我国立法 体系的犯罪构成,还需广大刑法学工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 立场,实事求是科学评价资产阶级的以及前苏联的有关理论。 2.犯罪构成的研究对象对犯罪构成的研究应有必要的制约。 犯罪构成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在人们已经形成的 观念里,既然犯罪构成是刑法学的核心,那么所有的犯罪问 题都应与犯罪构成有关,理所当然成为其研究对象。但是当 我们从犯罪构成意义上考察,我们会发现这种认识未必科学。 首先,犯罪构成是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合法依据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