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迁徙影响农业贷款投放与管理的探析与建议.docx_第1页
农村人口迁徙影响农业贷款投放与管理的探析与建议.docx_第2页
农村人口迁徙影响农业贷款投放与管理的探析与建议.docx_第3页
农村人口迁徙影响农业贷款投放与管理的探析与建议.docx_第4页
农村人口迁徙影响农业贷款投放与管理的探析与建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人口迁徙影响农业贷款投放与管理的 探析与建议 人口迁徙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 起,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提速,农村经济裂变引发的 农村人口迁徙和信贷需求逐渐萎缩、农村人口结构和农村 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人口迁徙对农村信用社农 业贷款管理产生较大的挑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困难。 针对这一现状,邻水联社组织有关人员就此开展了本次专 题调查。 一、农村人口迁徙的社会背景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 还草、城市带动战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系列惠民富民 政策的推行,使农村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弱势 的农业受到了最大的冲击,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种植农业 逐渐丧失了其在农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随着第一批先富 起来的农村富裕阶层的兴起,“富即离农、富即离乡”的 潮流席卷广大的西部农村,形成我国农村人口的第一次大 迁徙;紧随其后的农民打工潮的兴起,产生了中国农村社 会特有的“农民工”阶层,与其相伴再次出现“贫亦离农、 富亦离农”的农村人口第二次大转移。进入 90 年代后期, 又产生了另一种因子女上学而举家离乡进城的伴读农民家 庭,形成中小城市中以小商小贩、人力运输、各种临工勤 杂及以拾荒为业等以流动职业为特色的“城市农家”族, 使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和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减弱。以上便 是农村出现大量“空壳村”的现象。在此背景下,除影响 农村金融市场出现需求不旺盛局面外,对农业贷款的管理 带来较大冲击。在我们所调查的 100 户共 420 人中就有外 出务工 40 户,102 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 40%和 24.29%。 表 1 柑子管理组 XX 村村民所从事职业情况表 项 目 务农 个体工商户 企业职工 运 输 外出务工 其他 合 计 户数 11 33 2 10 40 4 100 比例 11 33 2 10 40 4 人数 65 188 30 25 102 10 420 比例 15.48 44.76 7.14 5.95 24.29 2.38 二、农村人口迁徙影响农业贷款投放与管理探析 对农业贷款投放的影响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宗旨,三农客户依然是 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客户群并且是贷款需求量最大的客户群。 伴随户籍制度的重大改革,农村人口迁徙致使农民居住地 变动频繁,由此带来了传统“农村”概念的较大变化,客 观上已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居住格局。农民虽然未改变 “农村”户籍与“农民”职业身份,但实质上已经改变了 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者的性质,离村、离农的农民已经从 农民阶层中分离出来,蜕变为“非农非城”的边缘阶层, 成为“移民”,引发了农业贷款需求新变化。一方面迁徙 中的农民大都是农村中的能人,过去曾是农村的主要贷户, 大部分属经商户,贷款投向非农产业,资金需求量较大; 与此相反农村种养业农户偶尔经营需要少量贷款外,山区 农民基本不贷款或较少贷款。另一方面过去的贷款需求青 壮年农户如今大都离农离乡,农村留守人口构成以“三、 六、九”为主即妇女、儿童和老人,绝大多数仍以农 业为主首为种植、次为养殖。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 因自然条件、生产技术诸多因素制约而难以形成规模农业, 基本或极少有贷款需求;养殖业也因市场变化、防疫能力、 品种换代的局限等原因难以形成产业,而小规模养殖业的 贷款需求并不很大。也正是在农业自然风险不可规避、养 殖业市场风险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农民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外出打工赚辛苦钱,农民居住地的变迁、农民生产经营 性质的变化必然带来农村经济非农化,也必然引起以农村 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信贷营运空间的快速萎缩,并最 终导致农业贷款的非农化,农村金融市场需求不旺,信贷 支农的范围逐渐狭窄。调查中显示:一是农业贷款整体风 险分散,但个体风险在加大;二是农业贷款整体投放规模 较小,但乡镇信用社贷款投向仍以农业贷款为主;三是农 村乡镇信贷存量以农贷为主,但新放贷款投向非农化趋向 明显。下面仅以小额农贷为例: 邻水县农村信用社 XX-XX 年小额农贷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项目及时间 04 年 05 年 06 年 07 年 08 年 小额农贷余额 23496 23802 26698 24863 22294 每年净增额 306 2896 -1835 -2569 占各项贷款比重 36.88 34.8 29.41 23.5 19.42 不良贷款余额 12122 11754 11951 19630 23918 小额农贷不良贷款余额 1292 1341 1419 3812 5384 其中 逾期贷款余额 393 203 320 2068 834 呆滞贷款余额 804 1043 1099 1744 4550 呆帐贷款余额 95 95 0 0 0 小额农贷不良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比重 10.66 11.41 11.87 19.42 22.51 对农业贷款质量与日常管理产生的影响 由于农村人口迁徙,流动频繁,获取信息不对称,致 使农业贷款管理成本升高,给农村信用社实施贷后管理带 来严重挑战,形成农业贷款不良化程度明显高于非农业贷 款。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调查中了解:平坝村 贷款质量高于山区村;非农类贷款质量高于农业类。非农 类贷款大部分是新发放贷款,农业类贷款大都属已沉淀的 老贷款。山区村贷款存量中转贷比重较大,新投放较少; 平坝村贷款存量则新贷较多,转贷比重较小。老贷款形成 原因较为复杂,从形成不良贷款的时间上大体可划分为两 个时期: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发放的口粮贷款、农业贷 款和乡镇企业贷款。该类不良贷款虽经清非攻坚“复活”, 但一直以“借新还旧”维持其不死不活状态;二是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中投向种果、育苗、养猪、养羊、养牛等种养 业贷款。上述不良贷款在金融机构统计报表中很难真实反 映。在信贷管理中靠“借新还旧”、“收旧贷新”维持着 很大部分沉淀贷款表面上的正常形态,是农村金融机构帐 面反映的贷款质量较高之主要原因。这种情形尤以农户小 额信用贷款更具典型性。仅以城区信用社为例,农户小额 信用贷款余额 2900 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10%。小额农 户信用贷款余额中不良贷款占 2300 万元,占比高达 79%。 三、建议与措施 一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风险大,收益低, 建议国家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实行免税或利息补 贴的财政支持,建立农业贷款利益补偿机制。 二是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整治信用环境,努力 促使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各级党委政府、村支两委与农 村信用社共同形成合力,积极推进以信用村、信用乡镇为 载体的信用环境建设,借助公安全国户籍联网平台,查询 逃债户、来债户的去向,并予以公开曝光,让逃债、赖债 者无处藏身;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法院、公安、司法等职能 部门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的打击力度,加快受理案件的执 行,从源头上杜绝贷款诉讼执法不到位、搞地方保护主义 等不良现象。 三是人民银行要加快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出面主持金 融联系会,对进入征信“黑名单”客户实施就业、子女上 学、购房、社会养老、保险的限制和停放贷款等联合制裁 手段,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高压态势,震慑大批失 信户、赖帐户和钉子户,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四是农村信用社要针对农村人口迁徙带来的农村新需 求,顺势而为,推陈出新,竭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各 层次需求。 五是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