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doc_第1页
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doc_第2页
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doc_第3页
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doc_第4页
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上传:admin浏览次数:983时间:2009-1-815:44:33李霄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由学校本位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过渡,面临一些问题。参考德国工学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尝试从课程开发角度对我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即由校企共同制订培养大纲、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双方合作水平和质量。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岗位分析;学材近几年,以中职学校为主,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机构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试点和探索,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如把职业技能作为培养目标,制定弹性学分制;1与企业签订合同,实施“订单培养”,建立校企共同管理机制;实施工学结合“2+1”模式等。同时,在双方合作中,也暴露出合作思路差异较大,培养目标不统一,企业参与性差等问题。2作为一个正处在过渡时期的职业教育模式,成效和问题并存是正常的和意料之中的。而如何调动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加强校企合作意识,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则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找到一个落脚点或切入点。职业教育模式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和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平台,而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职业课程开发可以视作启动这一实践平台运作的“软件系统”,或者说职业课程开发是改革基础和检验职业教育模式的“试金石”。通过对近30年国内外职业教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分析,作者认为德国“双元制”课程开发模式并没有“过时”,借鉴“双元制”课程开发对我国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职业教育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所以,作者以德国工学结合“双元制”课程开发模式为参考,从课程开发理论层面对目前我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提出几点建议。一、以职业为本,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同制订职业教育培养大纲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不是以学校或企业为主导,职业岗位才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流程、工作设备,也就是说明确一个岗位的工作到底是干什么对校企制订职业教育目标和内容起到基础导向作用。明确职业岗位最有效的方法是工作分析。目前,我国缺乏对各行各业明确具体的职业岗位分析,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虽然对不同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要求作出了一定的说明和规定,但仍缺乏职业岗位的具体内容和直观印象。职业学校对职业岗位分析也缺乏兴趣和关注,认为职业岗位分析是企业的事情。这种观念使校企合作起始阶段就存在认识偏差和误解,企业语言难以被学校理解,结果造成职业定位不明确,制订教学大纲与职业内容差异较大,极大影响了双方合作的水平。德国职业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工作岗位分析对职业教育的作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大纲的制订有严格的流程:由行业协会对职业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做出能反映该行业普遍生产方式的职业岗位分析,再由政府、企业、学校代表共同商讨,制定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大纲,之后再由州联邦政府和联邦校长联席会根据各州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修改,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德国“双元制”下的职业岗位分析对校企合作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产业权威机构行会发挥自身的优势,提炼出某一职业岗位的内容,节约成本,结果准确,帮助校企合作明确指导思想。第二,各地方以此为模板,根据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特点,作出合理的修改,成为适合区域的职业教育大纲,方便地方校企合作切入,为双方进一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提供职业基础。我国可以借鉴“双元制”经验,从国情出发,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生产方式差别较大的特点,以区域和地方为单位,由各地方政府组织并支持,挑选当地信誉度高、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学校以及聘请职业教育专家组成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应包括地方政府人员、企业岗位能手或专家、有实际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以及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参与进行职业岗位分析。以专家主持和引导,企业能手和学校教师通过参与调查问卷、座谈、“头脑风暴”等具体方法保证职业岗位分析的效果和质量。通过职业岗位分析,使学校真正明白企业岗位内容,实现企业语言和学校语言的互通,为校企共同制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供指导和职业岗位认识基础。二、求同存异,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寻求专业化和综合化的统一作为工学结合的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有明确的分工、责任以及各自的优势,由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目的、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扮演的社会角色都存在明显的差别:职业学校是根据国家需要,以培养适合某职业岗位的技能型或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机构,在职业教育中更多地表现为以让学生能够做好企业工作、带来价值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功利性岗位培训。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双方在合作中的角色和地位,以便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双赢的效果。德国“双元制”的教学计划一般是由企业和学校各自制定的,但为了保证公益性,企业教学计划由联邦政府制定,学校的教学计划由联邦校长联席会制定,并实现教学计划相互沟通、商讨,同时,制定教学计划中贯穿着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指导思想,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知识平衡全面发展的目标。从我国国情看,由于多年来我国政府对参与职业教育的学校与企业缺乏补贴,同时缺少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中国企业还无法实现德国式的企业教育者的角色。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加大投入与支持,加强管理和指导。在此大好形势下,积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正当时。笔者建议,在实施学校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时,要避免职业教育变成单纯的职业培训,同时,也要使企业“有利可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合作中,学校需要承担更多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师生到企业工作实习之外,还应充分利用职业实训基地,锻炼学生职业技能;在企业实施边工作、边教学,把工厂作为教室,在现场传授专业理论知识;3充分把握在企业获得工作过程性经验的机会,学校以企业工作任务为项目,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做项目,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锻炼综合能力与工作能力相结合;把德育教育与感受企业文化、体会企业工作氛围以及参与企业工作相结合,让学生耳濡目染,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三、校企合作,以引导学生参与为主,开发专业“学材”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保障。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新形势、新思路下,传统的注重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学校本位教材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无法达到现代经济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开发适合职业岗位,能够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学材”是发展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材”是学生用于学习的材料或参考。“学材”与传统的教材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二者在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两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学材”把学习的主体定位于学生,而不是教师,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材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把教材的内容教给学生,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第二,“学材”是学生通过参考资料学习职业内容,“学材”的对象是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或任务;而教材是教师教学生,教学对象是学生。职业教育不是对客观知识和理论的总结,而注重亲身的工作体验和获取工作过程性经验,即“做中学”。职业教育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有很高的要求,“学材”更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参与“学材”的开发。“学材”由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开发团队,并在企业人员的支持下共同完成。“学材”的内容是以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或工作情景为主,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步骤、一定的提示、参考资料以及具体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等。在“学材”的帮助下,学生分成小组,明确分工,从制定任务的计划、设计方案、查阅资料、实施和完成任务以及最后的评价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参与主体。教师的作用更多体现为引导和帮助,并对学生实施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学生通过完成“学材”指定的内容培养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团队合作和学习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德国以项目教学为主的“学材”开发思路对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我国职业学校在设计新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借鉴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为主的思路。学校结合合作企业的实际任务,以目前硬件设备和教师能力等软件条件以及经济成本为基础,设计和开发一些难度适中,能够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实际任务或模拟工作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岗位能手共同合作引导和监督,并给出相应的评价,保证学生能亲身体验从获得任务、了解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到评价成果的完整过程。实现依托任务,帮助学生达到“学到技术、锻炼能力、创造价值”的效果。参考文献:1张树海,王彦辉,祁翠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03,104.2梁乃锋.推行工学结合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惠州商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56-58.3广东省教育厅.抓好工学结合试点工作加快广东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7):11,12.Discussion实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教资料2007年11期本文献来源中国知网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正确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实用技能人才。企业具有资金、设备的优势,高职院校具有人才技术的优势,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作者单位】: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XJK06CZ006)【分类号】:G718.5【DOI】:CNKI:ISSN:1004-8359.0.2007-11-014【正文快照】: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有效途径。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的选择是学校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联合,才能实现与经济共同发展;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才能不断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高.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问题及其对策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悬赏点数10该提问已被关闭3个回答匿名提问2009-04-0118:02:20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问题及其对策最佳答案dase5915212009-04-0122:28:23摘要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育形式是“双赢”的,对二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问题对策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高校须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高校须依靠企业的专家、社会的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招收来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急需人才,所以企业愿意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学院办学,如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实训设备,派出技术人员讲学,设立奖学金等。这使高等教育由学校单方办学,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二、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1.政策与法规不健全。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使院校与企业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监控,没有足够的保障。因此,“政府呼声高、促进措施滞后”是影响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2.有些企业观念与认识不到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学者提出当前的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形式是一种“认识性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同时“学而优则仕”等观念还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企业和学校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给“校企合作”蒙上一层阴影,具有“学校一厢情愿,企业无意参与”的特点。同时,尽管国家有文件规定,要求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或经营(利润)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教育培训经费,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提取此项经费或将此项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上。3.深度不足、形式不多。目前校企合作无论从合作的内容与文化的融合、弹性学制的建立等方面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内工业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因此,目前的校企结合其实质是一种“换工式”的合作,虽然“换工式”合作在目前现实条件下有一定的意义,但“换工式”合作对培养目标又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企业以利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实践,影响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学校以减轻负担为重要内容来安排实践实训,使产学结合的结构合理性丢失,并导致学生成为简单劳动力的使用,严重影响了教学本质。4.院校的教学管理措施不强。目前,院校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大众化和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职业特色不浓,培养的人才是“简单操作型”,使校企合作产生了人为的困难;同时,校企合作的评价、学分认定、教学计划的制订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也是影响校企合作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5.学校从企业聘请的兼职“双师型”教师的自身工作与兼职教学及其管理的矛盾。被学校聘请的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企业内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兼职教学工作,由于这两种工作的性质、要求和管理机制等都有很大不同,两种工作会经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且往往难以协调。三、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1.建立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要尽快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督促各级政府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职业教育法的具体实施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政府要做好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2.加强宣传与交流。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参加校企合作对企业所带来的种种益处: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企业依托学校资源,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让孵化等方面成本都将大大降低等。政府、学校、媒体更新教育观念,并通过树典型、设奖励等措施,激发企业与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同时,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