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定稿)_第1页
10版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定稿)_第2页
10版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定稿)_第3页
10版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定稿)_第4页
10版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ath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64048101、总学时 90、周学时 5.5、学分 3.5、开课学期:第 3学期。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 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病理解剖学部分 52学时)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二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3.5 2 1.5 三 损伤 的修复 3.5 2 1.5 四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5 3 1.5 五 炎症 4.5 3 1.5 六 肿瘤 8 5 3 十五 心血管系统疾病 6 3 3 十六 呼吸系统疾病 6 3 3 十七 消化系统疾病 6 3 3 十八 泌尿系统疾病 4 1 3 二十三 传染病 6 3 3 合 计 52 28 24 (病理生理学部分 38学时)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应激 2 2 七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4 4 八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3 3 九 发热 2 2 2 十 缺氧 4 0 4 十二 休克 6 2 4 十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 2 4 十五 心功能不全 3 3 十六 呼 吸 功 能 不 全 3 3 十七 肝功能不全 2 2 十八 肾功能不全 3 3 合 计 38 26 12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病理解剖学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学会观察、描述病理的现象,并能根据病变的基本规律去分析病变,揭示病变的本质, 为防治疾病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病理生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 般规律,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临床学习奠 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 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严密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病理解剖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它以学生已 学的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课程 作为学习病理解剖学的基础,而病理解剖学则是为学生日后学习临床护理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 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的范畴 非常广泛,它与基础及临床各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歩宏(第 2 版)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7 病理学实习指导 本教研室自编(2010 版) 参考书: 董郡 主编, 病理学(第 2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98 李甘地 主编, 病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1 Cotran RS et al.Robbins Pathok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ition) W.B.Saunders,1999 李玉林 主编, 分子病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 吴人亮 主编, 基础病理学 科学出版社 2004 王恩华 主编, 病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李玉林 主编病理学 (第 7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8 3 金惠铭等主编, 病理生理学第 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王迪浔 金惠铭主编人体病理生理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年。 陈正跃 王建枝主编临床病理生理学 ,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年。 金惠铭 卢建 殷莲华主编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 ,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Chris E.Kaufman et al.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自学相结合的 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习的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的独创精神。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是考试课程,采用以理论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测验、课外练习、实验考查等方式进 行考核。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理解主要内容,了解一般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上课提问、网络考试、课堂纪律等)占 30%,期末成绩占 70%。 (注:病理解剖占 55%,病理生理占 45%) 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性教学以实物病理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观察、描述和动物实验为主,辅以幻灯、投影 和视频材料相结合的生动、直观的互动性教学。详见病理学实验大纲 二、教学内容纲要 病理解剖学部分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3.5 学时) 1.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肥大、增生和萎缩的概念、意义;化生、变性、坏死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的常见原因、形态改变;坏死细胞核的改变;坏死的类型、常见原因和形态特点。 理解:肥大、增生和萎缩的类型;常见的化生及其意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 性的意义;坏死时细胞质和间质的改变;坏死的结局。 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与机制;粘液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沉着和病理性钙化。 凋亡的概念、形态改变和发生机制。 4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3.5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再生 第二节 细胞的生长与调控 第三节 纤维性修复 第四节 创伤愈合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再生与修复的概念。 三类不同强弱再生能力的细胞;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肉芽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理解:瘢痕组织的概念和作用;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和痂下愈合的过程;影响再生修复的 因素(全身与局部因素) 。 了解: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纤维组织、骨和软骨、血管、肌组织、神经组织) ;细胞 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之间的作用;接触抑制和生长抑制;创伤愈合的基 本过程。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5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充血 第二节 血栓形成 第三节 栓塞 第四节 梗死 实验 2.基本内容 掌握: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栓子和梗死的概念;静脉性充血的原因、病变、后果。血 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原因、病变;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形态及其发生原因。 理解:肝、肺慢性淤血的病变与后果;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 了解: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后果;血栓形成的机制、过程及血栓的类型和形态;脂 肪栓塞、羊水栓塞和其它栓塞。 第四章 炎 症(4.5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5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第三节 慢性炎症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炎症、炎症介质和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基本病变;急性炎症的类型 (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 。白细胞的渗出及其作用 理解:炎症的原因。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肉芽肿 性炎症常见原因和类型;急性炎症的结局 了解:影响液体渗出的主要因素;主要的炎症介质及其作用;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的形成条 件、组成) 。 第五章 肿 瘤(8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第三节 肿瘤的异型性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六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六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七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第八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十节 常见肿瘤举例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异型性的概念、形态特点、临床意 义、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扩散途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癌与 肉瘤的区别。 理解: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常见的 癌前病变;良性上皮组织肿瘤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的生长动力学、肿瘤血管形成、肿瘤的演进与异质化;肿瘤 的分级与分期;肿瘤的分类;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6 学时) 6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第二节 高血压 第三节 风湿病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 心内膜炎。 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改变;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 制;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性心肌炎和心外膜炎,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四 肢动脉) ;恶性高血压的肾、脑病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动脉炎、皮肤病变和中枢神经病变。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6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心病 第二节 肺炎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的病理变化、合并症和临床病理联系。 理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气肿的类 型;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肺癌的病理变化。 了解: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 炎的病理变化。肺癌的病因、临床病理联系。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6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胃肠疾病 第二节 肝胆疾病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溃疡病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临床病理 联系;肝硬化的概念、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7 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联 系;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肝硬化的结局;胃癌的病理变化 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传染途径;坏 死后性肝硬变。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4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的病理变化;肾盂肾炎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理解: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 病理联系。 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和分类。 第十章 传染病(6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染病概论 第二节 结核病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五节 伤寒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 类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 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致病机制。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 寒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及发病机制。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 肺外器官结核病。 8 病理生理学部分 绪论(自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第二节 病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节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疾病和病理过程的概念,疾病原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疾病经过和转归。 了解:脑死亡的意义,健康的定义。 第一章 应 激(2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 第四节 应激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基本要求: 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理解:急性期反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应激与疾病。 了解: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2基本要求: 掌握: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理解:水、电解质(钠、钾)的正常代谢。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3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9 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2基本要求: 掌握: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 概念,原因和机制,机体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 理解: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及其原因和特点。 了解: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九章 缺 氧(4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 缺氧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 理解: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与氧中毒,缺氧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章 发 热(2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第三节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第四节 发热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2基本要求: 掌握:发热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理解:发热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了解:防治和护理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二章 休 克(6 学时) 10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 休克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休克的概念、原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理解: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了解:休克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第十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