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计划(基地)_第1页
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计划(基地)_第2页
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计划(基地)_第3页
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计划(基地)_第4页
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计划(基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基础作用 努力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顺义农广校 2006 年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2006 年顺义农广校被评为首批“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培训示范基地”。为 深入贯彻关于做好 20032010 年北京市农 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意见(京政农发20041 号)文件精神, 顺义农广校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增加财政投入,不断 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教学培训水平,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农广 校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示范基地的作用,为农民提 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加快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一产向二三产业 转移。 一、营造勤奋学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结合农广校的工作特点,不断加强政治与业务学习,采取 “适度集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 的方式,按照 计划要求,及时在网 上下载了各种学习资料,内容包括农村政策法规、农村教育资料、 “三 农 ”问题 研究、工作礼 仪规范、有关会 议资料、国家领导人讲话、 先进人物事迹和教委的学习材料等。根据中心统一组织的政治与 业务学习要求,学校提出了立足本职、关顾大局,熟悉农教、探索 规律,提升能力、服务“三农”和把握政策、争创佳绩的总体要求。 在增强学习针对性方面着重强调:必须把握农村教育管理的特点 和规律,必须学会现代教育管理和办公的技术手段,必须体现较 强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必须赢得良好的个人信誉和组织形象。半 年来,我校职工坚持以自主学习为主,做到了学有内容,学有要 - 2 - 求,学有记录,在各项工作中对照要求标准,不断朝着严格规范 的目标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工作的开展。 2005 年农村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各项工作能够得以 顺利开展,靠的是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靠 的是我校全体人员的勤奋努力和积极配合。每位人员虽然都有自 己的固定岗位,工作量已满,但他们面对本学校缺岗情况,服从 领导安排,主动承担其它工作。农广校的教务管理至少需要 4 名 管理人员,在缺员情况下,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同心协力,主动克 服各方面的困难,实现了招生、教学、班主任管理、平时成绩考核、 结业考试等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现出了精心管理、自 觉协调、热心服务的工作精神和积极主动、不计得失、团结和谐 的良好工作氛围。农村培训面广量大,各项培训工程的培训任务 相当艰巨,为了满足农村各项培训需求,我们主动与各镇、村书 记进行联系沟通,积极设法组班开展教学活动。如当我们得知全 区有 6 个村新装了计算机房后,我们主动找到该村的书记,承担 起计算机培训的任务,2005 年完成了在南彩镇、李桥吴庄与马坡 镇的计算机培训工作,计算机的授课时间全部是以村民的时间为 主,如马坡白各庄根据农村早晨起得早、中午要做饭的特点,授 课时间改到了 7:0010:30,李桥吴庄村的授课时间则是在晚上 6:009:00;南彩镇 的学员多数都在 40 岁左右,接受知识缓慢, 我们则从学校挑选了两个计算机比较好的学生帮助老师教学。有 时白天紧张忙碌了一天,晚上还要赶到村里为农民辅导计算机, 晚饭都要等到上完课才能吃。我们耐心细致的讲解,热情周到的 上门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在工作中,我们 互相支持和勉励,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之间取长补 - 3 - 短,既做管理者又任教师,在普及农村专业技术知识,为农民排 忧解难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如果没有各岗位人员的积极主动配合, 工作计划和各项任务的具体落实便很难实现。在做好学校的各项 工作之外,学校积极参加中心和区里的各项组织活动。如上半年 学校的全体党员积极参加中心党委组织的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学校的全体党员们更加认清了在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实践“三个代表” ,努力做 一名合格的农广人。如在区老年模特队表演比赛中,我校刘淑珍 取得了优秀奖;在全区的数码家庭大赛中,张朝阳老师取得了二 等奖;在中心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演讲中学校获二等奖;2005 年 我校先后有 9 篇调研报告分获市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学校也 被首批确定为 68 个“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之一。各岗位工作人员,凭着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给领导出 难题,不强调客观,不攀比埋怨,不叫苦喊累。一次次业务的联系 沟通,一件件具体工作的落实,一个个休息日的放弃,无不体现 在积极主动和团结协作之中。 二、服务就业、满足需求,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思想观 念 顺义农广校将引导性培训以培养农民的“城市意识” 为重点, 结合全区开展的“同心全面建小康 ”主题 教育活动,深入农村,来 到农民的身边,利用讲座、下发宣传资料、播放光盘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寻求就 业岗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断加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教育,引导 他们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和务实的就业观念,克服“等、 - 4 - 靠、要”的思想,主 动 参与竞争,实现充分就业。2005 年开展引导 性培训 2000 余人次。 (二)适应农民学历技能双需求,举办“学历+技能”中专班 农广校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顺义区农村劳动力 教育需求,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同时满足学员提高学 历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双重要求,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 在一起,为农民举办了“学历+技能”中 专班。 “学历+ 技能” 中专班, 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但是它对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快 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农广校立足于学员的实际情况, 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农民学历教育培训的新方法、 新途径。为确保学历加技能中专班取得实效,顺义农广校从四个 方面来抓:一是严格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结合远程教育特点 和学员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实用技术和能 力培养,强化专业和集中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 60%。 建立健全考勤、考核、考试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纪律,严 格管理,保证学习不走过场,确保教学质量。二是精选师资队伍。 提高培训质量,师资是关键。为了确保培训质量,一方面将选聘 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辅导;鼓励教师定 期下乡村与村民交流座谈,掌握村民的培训需求,为教学打好基 础。另一方面,将聘请农村实践经验丰富、特别是农村生产一线 的科研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确保教学质量。三是按需施教, 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本着深入浅出、学以致用 的原则,开设专业与课程都是与该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反复 商讨共同制定的,保证了所学专业与本地区的经济需要相结合, - 5 - 确保了学员学有所用。如在南彩镇结合顺义新城建设开设物业管 理专业,北务镇结合当地情况开设了财务会计专业。如围绕提高 学员的自身素质开设了公共关系、 文明礼仪、 应用写作等课 程;围绕增强学员的职业技能开设了实用电工、 物业管理员、 快递员等课程,并保证学员免费取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上半 年,马坡与高丽营物业管理专业班的 30 名男生取得了电工证,只 有六名男生由于未到年龄没有参加考试。四是做好教育服务工作。 “学 历 +技能”中专班得到了各 级政府的经费支持,学费采取三方 负担的办法,即农广校、镇政府与学员各承担三分之一。我们一 定要为学员们做好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整个学习 过程中为学员提供全面、周到的教育服务。又如为解决路途远, 上课不方便的问题,我们将教学班设在了镇、村的社区教育中心 学校,送教上门。如高丽营与北务镇的中专班分别办到了该镇的 社区教育中心学校。五、确保就业安置,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 产业转移。没有工作的学员由学校和镇政府负责推荐安置工作。 由于学校所招收的学员一般都在 30 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安置就 业工作很困难。为把学员推荐出去,学校对每一批参加面试的学 员都要进行求职技巧培训和岗前培训,大大提高了学员就业的成 功率。截止到目前就业学员由最初的三十几人到现在有近百名找 到了工作,大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民致 富。六是总结经验,办出特色。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而广 之,扩大招生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做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逐步摸 索出一条适合顺义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农村成人教育之路。 2005 年,共招收“学 历+技能”中专班学员 197 人,中专后继续教 育学员 50 余人。 - 6 - (二)强化村级干部正规化培训,培养跨世纪的农村经济管理 人才 村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执行 者、实践者,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村级干部的综合素质高低,直 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顺义农广校将提高农村干部的 学历层次,更新村级干部的知识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来抓。2005 年, 继续与区委组织部合作,开办了中国农大经济管理大专班,招收 学员 96 人。为了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全区的村级干部中开展网络办公自动化培训工程,上半年成功 的为南彩镇开展了网络办公自动化培训,培训人数 42 人。 (三)充分发挥农广校的职能,大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 农广校的基本教育手段是远程教育,即主要采用电视教学、 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相结合的现代远程 教育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个人网上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 2004 年,顺义农广校充分利用农民远程教育机房,积极开展农村 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 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 力有序的从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如为了引导农民走出一产, 拥抱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我们组织农民进行了农 村物业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的等级培训 282 人;利用农民远程 教育网,采用教师授课,学生观看课件、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 手段进行电工培训 50 余人;针对农民居住分散、离农广校较远的 特点,我们购置了便携式投影机、笔记本电脑、有源音箱等,组成 了简易流动多媒体教室,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将远程教育上的课 件拷贝成光盘到农村播放达数十次,发放光盘资料近百张。 - 7 - 三 2006 年的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2006 年北京市农广校顺义分校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社区教育中心党委的指示精神,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领农民教 育工作全局;以建设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指导农民教育 工作实践;以远程教育的手段,推进农民教育快速发展;以培养新 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业职业 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密切配合组织部门开 展农村干部的学历教育。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 拓进取的精神,加快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06 年开展组织我们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 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的引导性培训 3000 人次;农 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500 人,其中计算机操作员初级 200 人;收 银员初级 150 人;物 业管理员 150 人; 培养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400 人, 其中, 农民 “学历技能”中等职业教育 300 人,中专后继 续教育 50 人,合作高等教育 50 人。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建设现代农 业的骨干农民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 支撑。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基础条件。 充分利用农广校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 的有利条件,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推进实用技术培训入户。按照培 - 8 - 训进村、科技入户的整体思路,推进“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 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结合农时季节开展现场培训和 技术指导,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传播优势,推进媒体资源入户。把农业政 策法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及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尤其是当前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测土配方 施肥等重要技术,转化为多种媒体资源,运用发放光盘、宣传资 料等手段,迅速送进千家万户。 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优势,推进农民科技骨干培训入户。一是 积极承担并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按照农民的需求组织 培训内容和设计培训形式;因地因人制宜开展培训;用通俗易懂、 简单直观、方便灵活的方式方法,保证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 富。二是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使 农民获得较为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有效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和 增收致富能力。 2、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培养 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工人 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是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开展转 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006 年要一方面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通过 演讲、印发资料、板报、办班、咨询等形式开展引导性培训向农民 进行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知 识等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就业为目 标,市场为导向,根据就业需要设置培训内容;选配优秀教师,强 化实训教学,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农民真正学到就业技能;不断完 善中央农广校提出的一个工种、一个培训计划、一本教材、一张 光盘、一个基地、一本证书、一个岗位“ 七个一” 的培训模式,努力 提高我校的社会信誉。 3、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培养 - 9 - 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大批能够在农村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示范者和带头人。 2006 年将配合农业部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 划” ,继续 大力开展 农民“ 学历+ 技能” 中 专班,并不断探讨运用现代 远程教育手段开展中专学历教育,重点培养村组干部、专业农户、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员、 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应届的初高中毕业生等。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肩负着重大使 命。农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广校工作的推进,有赖于各级政府 的支持,从政策、项目、资金、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同时,也需要 从事农民教育的机构,需要农广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办学 理念、思路、机制、手段和内容等方面,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于 实践,有所作为。 一是找准发展定位,拓展发展空间,在结合上下功夫。把农 广校工作放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整体工作中去把握,放到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把握,把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 推广、信息传播有机衔接起来,大力推进培训进村、科技入户,做 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 普及性培训与基础性、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教学与农民增收致 富结合。 二是营造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在协调上下功夫。积极 争取区、镇两级政府和联合办学单位的支持,促进农民教育培训 政策环境、投入机制和舆论氛围的进一步改善。 三是争取发展条件,打牢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