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x_第1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x_第2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x_第3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x_第4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以下是聘才网编辑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 感范文三篇,欢迎参考借鉴: 范文一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 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 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 凉了,又开了,也不记得去倒;曾几次小鸟停在窗前叽叽喳 喳地叫也不能唤醒我;曾几次音乐停了也没有感觉到我 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谢学校给我这 样一个阅读的机会。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 “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 实践家。 ”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 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 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 佩,觉得自己几十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 最先吸引我的 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 关 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 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 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教育日记, 但总是不能坚持;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 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 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 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 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 谓的“秉性难移” ,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 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 基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只是 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很困难很困难。那个“费加”是苏霍 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 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 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 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 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 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 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 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 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 儿童的习题集 ,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 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 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 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 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 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 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 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不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 文,一下子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 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 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 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 另外,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 特别看重,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 阅读是对“学习 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 谈谈学生的智力 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 “我所说的 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 、 “就像音乐家不随时 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 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 、 “激发他们去阅 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 、 “字 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 的数量”你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我注意 到这点后,对班里的同学分析了一下,还确实是这样的。 一般拿到一篇文章后马上能流利读下来的同学就是成绩比 较好的,而等课文学好后也不能流利读下来的就是学习成 绩不行的几位同学,其中几个,我想可能到现在为止,除 了背很熟的课文和段落之外,几乎是没有一篇文章能通顺 读下来的,包括课外的,不过这些同学一般也不喜欢看课 外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看来阅读真的很重要,以后 要多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给同学们讲讲故事,去报刊杂 志多投投稿等,以此来引导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对我自己 也有启发,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否则会越来越落后, 记忆力越来越差。 其实,这里每一个我觉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 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给教师的 建议鼓舞着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领域中的偶像!板凳 回目录: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 范文二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受颇深。 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 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 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 想宝库中的瑰宝。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 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 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 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 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 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 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实,学生学习 也是在从事一种脑力活动,本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有的孩子能打 20 桶水却不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 5 桶水也累得筋疲力尽了;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只需 5 分 钟就能解答出来,而有的孩子需花半个小时以上,脑力活 动和体力活动一样,也应因人而异,个别对待。对后一种 孩子应以特别的关照,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脾气、 家庭背景等原因,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设计出 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这也是教学和教育的目 的之所在,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让 他们也感觉到自己也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要做到这一 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 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就像苏氏 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 他认为不存在什么 对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 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 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 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 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 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学习中取得成 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 “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 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 典论述,对于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 生的能动性、个性化注意的不够,尤其是大师文中提到的 分层教学法、分层作业法,我在教学中很少运用,觉得麻 烦,大量的时间是在对一部分学生讲课,而对于学习没有 困难或是学生困难的学生关注不足。由此,使我想到教师 角色的定位,不应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把指挥棒也 交给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使每一位学 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 习,而且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轻 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 境界。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给学生多 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 足感,会促进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 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 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 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 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 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 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 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 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 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 ,使用好这根“缰 绳” ,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 , 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 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 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 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 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 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 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也有遮这样的一些“大将” ,所以这更使我陷 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 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 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 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 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 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 苏霍 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 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 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 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 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 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 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 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 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 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 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 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 时也想改变,比如在给一些后进生布置作业时,也减少了 阅读、写作方面的作业,但这恐怕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 差的太远了。我想,我做不到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 素养有关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 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 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数时候 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有多少时间在 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只有在写论 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 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真是 太可悲了。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 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 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读着给教师建议这部教育著作,并不断地把其理 论和精华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 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正像苏霍姆林 斯基所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 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 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样有 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 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 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给教师建议 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 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因为,苏霍姆 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 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 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我想, 当你了解他那无私奉献自己的人生,领略他的卓越成就, 你也同样会产生敬仰之情,他可以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是 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教科书。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 会爱上这本书的。 范文三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 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 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 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 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 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 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 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 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 是沧海一粟。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 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 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 30 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 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是一本非常好 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 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 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 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 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 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 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 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 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 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 这是一句至理名 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 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 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 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 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非 浅。 第一、教师要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 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 中的一个个难题。 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 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 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 20 岁开始工 作,到退休也不过 45 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 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 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 25 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 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 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 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 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 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 45 岁的妇女就离开了 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 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 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 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 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 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 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 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 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 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 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 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 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 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歌词: 因为爱,所以爱。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定的 是爱自己所选的职业,并愿意为它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第二、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经常处于变化的局 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 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 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 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 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到:如 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的,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 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 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 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 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 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 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 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 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 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 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 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 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第三、培养教师的语言素养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 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 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 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 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 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 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首先,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 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 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 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 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 语。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 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 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 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 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 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 界。 其次,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 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 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 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 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 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 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 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 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 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例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怎么说?我 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某节课上,有 3 个学生在 底下作小动作。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 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 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我 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 秒之后,有一 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 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的话将来 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 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 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 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 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 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 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 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第四、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这个思想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 教育思想之中,他时刻提醒着我让赏识常驻心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 同学,我们称之为“学困生” 。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 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 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学困生的优点,使 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 别人强的地方” , “我也有自己的优势” ,从而正确地认识自 己。 教师还要善于给他们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 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 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所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 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 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 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 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 “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 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第 一个汉语拼音“a”时;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劳动时;当学生有 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 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 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 到骄傲 ” 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 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 ”若我们不愿意 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 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舒畅,回归课堂,赏识教育 把自信、创造、成功,还给学生,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 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关爱的心桥。 第五、教师要养成写教育日记的习惯 从事教学多半年来,我一直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 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总结,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 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 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 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 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 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 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 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 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 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 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同样是教师,我 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 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 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 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 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 的问题:哪些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 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 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 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 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 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 “面向教 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 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 育实践。 教师们可以考虑写上面提到的三种教育日记或教育随 笔。一是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记录自己的阅 读感受,甚至可以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是 观后感;观看或访问一所学校、一节课、一个学生、一个教 师、一个校长,记录自己观察或访问的感受。三是做后感; 既有学习,又有观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改变, 在改变中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 问题和改变生活的过程叙述出来,就成为做后感。 第六、教师要学会挤出时间读书 当校长要求我们读好某书并且还要写读后感时,我的 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 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 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