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创效)_第1页
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创效)_第2页
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创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应用 油田在压裂施工中,随着裂缝在地层中的扩展,沿裂缝面形成一系列微震,在地面监测这些微震,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就可以解释出形成裂缝的方位、长度、高度、产状等数据,这些数据对指导油田设计新井井位、调整注采井网、压裂优化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工裂缝检测的基本原理 人工裂缝检测又叫无源地震法,无须专门的人工震源,在压裂施工过程中,随裂缝的向前扩展,必将沿裂缝面边缘形成一系列微震,研究表明这些微震源辐射能量很小,大约相当于 2地震,在一次压裂施工中可以形成很多微震源,我们 一般记录下那些较大的微震源,用计算机处理记录到的数据,就可以得出微震源的位置,从而确定出裂缝的位置和形态。 基本监测原理图: A 分站 B 分站 压裂井 C 分站 表示地面监测分站, 表示压裂井,压裂施工中,裂缝延伸产生微震时,通过个 分站的地震仪记录下接收到地震波的倒时差,形成一系列方程组,经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确定出裂缝的方位、长度、高度和产状。 二、微震源定位 裂缝检测的核心问题是微震源的定位问题,只要确定出一个个的微震源位置,就可以确定出压裂产生的裂缝方位、高度、长度等要素。早期的裂缝监测技术中,为了简化传播路径的复杂性,做了以下假设: 1、初始体波是沿套管传播上来的, 2、地震波通过套管所用时间忽略不计,该假设明显存在不足之处,由于谐振的作用,套管传递的体波频率较高,目前野外检波器的频率和记录容器不能满足要求,另外体波沿套管传播的速 度也没有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针对上述不足,采用三分站直达波定位方程式,认为地震波是通过地层直接传到地面监测分站,其直达波定位方程组如下: 220120111 )()(11 220220222 )()(11 220320333 )()(11 其中: i=1、 2、 3)分别表示三个分站的横波 (s)和纵波( p)的首波到达时间; ( x1, (x2, (x3,三个检波器的平面坐标( 位系统测得) ; ( x0,y0,h)表示微震源三维坐标 。 三、震相识别 由于地层表面比较松软,横波( s)衰减较大,使得横波和纵波的震相不象常规地震那样,横波震相明显大于纵波震相,震相识别除了顺序和时差特征外,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相对振幅特征,一般认为体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震波从几千米的地下向地面传播过程中,其传播途径有一个翘起的趋势,在地面可以近似的认为传播方向与地表垂直,根据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平行于传播方向,因此垂直地面放置的地震仪可以很好的接收纵波,平行地面放置的地震仪可以 很好的接收横波。为了提高记录质量,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使用了三分向地震仪,该地震仪可以同时记录到横波和纵波,能够满足求解方程的需要。 四、裂缝监测的工艺过程和特点 在压裂施工前,首先在压裂井周围选择三个点,要求压裂井位于三点连线形成的三角形之中,距离 200不等,三个分站设有三个地震仪,首先应用 位系统测出三个分站和压裂井的坐标,监测过程和压裂施工过程同步进行,通过三个分站接收到微震波的倒时差,会形成一系列的方程组,反解这一系列的方程组,就可以确定出压裂产生的裂缝的方位、长度、高度和产状。 五、 现场应用情况 2002 年文南油田共实施压裂井裂缝监测 30 井次,涉及文南油田大部分区块,我们根据监测数据绘制了文南油田各区块的应力分布图,搞清了文南油田大部分区块的地下应力场,监测数据详细情况见下表: 六、结论和认识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文南油田由于油层较深,形成的裂缝是垂直裂缝;方位角与文南油田的主断层方向一致;对于油层比较集中的压裂井,裂缝高度一般与油层跨度一致,压裂实际监测的数据一般小于压裂设计模拟数据,有下面几点认识: 2002 年部分裂缝监测结果 序号 井号 压裂层位 压裂井段 裂缝监测结果 东翼缝长(m) 西翼缝长(m) 裂缝方位(方位角 ) 裂缝高度 (m) 裂缝产状 1 432 下 59 直立 2 138 14 直立 3 883 中 35 直立 4 2 下 5 0. 直立 5 2692 下 2立 6 1793 中 1 立 7 333 上 7 立 8 1882 下 2立 9 723 上 10 立 10 723 上 1立 11 1793 上 9 立 12 723 上 10 直立 13 792 下 2立 14 723 上 7 立 15 883 中 1立 16 1793 上 7 8 直立 17 2693 中 17 4 直立 18 822 下 2 直立 19 333 中 10 1 2 直立 20 333 上 72 直立 21 2 下 4 1 直立 22 332 下 7 2 直立 23 2 下 8 4 直立 24 2 下 45 直立 25 883 中 9 7 直立 26 2 下 24 直立 27 1792 下 4 0 直立 28 1332 下 15 直立 29 1793 上 10 2 直立 30 883 中 9 4 7 直立 1、文南油田油层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压裂井形成的主裂缝方位与构造主断层方位一致,主裂缝方位为北北东向。 2、调整注采井网时要注意主裂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