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的流浪主题_第1页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的流浪主题_第2页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的流浪主题_第3页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的流浪主题_第4页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的流浪主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 说中的流浪主题 流浪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 主题。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 斯因杀父娶母而刺瞎双目流浪终生。荷 马的奥德修斯 、笛福的鲁滨逊漂 流记 、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等作品 通过描写流浪者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 彰显出人类的智慧与勇气。相比之下,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宗法制的 国度,人们养成了安土重迁的习性。文 学中的流浪者形象总是有其特定的身份 特征。与其他阶层相比,知识分子与流 浪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余 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曾指出 古代游走的“ 士” 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游士”“养士” 的称谓体现了知识分子的 漂浮性。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中西 两种文化中上下求索,他们“不仅疏离 了国家,而且也游离了社会,成为无所 依附的自由漂泊者” 。 流浪,作为人 类在漂泊中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与知识分 子的“自由飘浮 ”的根性具有内在的精神 相契性。因此,有关知识分子流浪的主 题也备受现代作家的青睐。鲁迅的过 客 在酒楼上 、郁达夫的沉沦 、 田汉的苏州夜话 南归 古潭的声 音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路翎的 财主的儿女们 、曹禺的北京人 均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流浪的心路 历程。 中国论文网 /5/view-6376546.htm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市场 经济的崛起,人们对物质、资本、权力 的崇拜取代了精神、正义、理性的诉求 而成为社会的集体想象。中国原有的社 会模式、思维特征不断解体,处于新旧 文化衔接点的知识分子悬空飘浮的心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成为一种真实的心灵写照。反映在文学 中,流浪不仅成为知识分子小说的显性 主题,也呈现出独特的精神特征。如曹 文轩先生所言:“ 与此相联, 便出现一 个有别于过去作品的特征:过去的作品, 是世界看流浪者,现在是流浪者看世界。 过去这个世界是封闭着的,即使被 观看,也是被正经的观看的。现在流浪 者们则用不正经的目光来看这个世 界,看出了许多我们不曾看到的东西。 ” 流浪不仅成为知识分子反抗欲望化的 生存现实,实现精神自由的必然途径, 也成为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自我救 赎的重要方式。 一 继知青文学之后,1985 年之后出 现的以刘索拉、刘毅然、徐星等人为代 表的“现代派 ”文学中也出现了流浪的主 题。现代主义之于中国文学而言,不仅 仅是一个文学流派,更意味着一种全新 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在这种现代价 值观的烛照下,刘索拉等人的作品塑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了一群具有流浪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形 象。他们一方面敏锐地感受到西方现代 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另一方面 又处处受到传统文化的压制。为了摆脱 心灵与精神的枷锁,抵制来自父法社会 的束缚,他们在强烈的反叛中建构起自 我意识。流浪,既成为年轻的知识分子 对既定价值规范与父法伦理的逃离,又 在青春激情的展露中,抛弃生命中被压 抑的“集体无意识 ”,还原了人性的本 真状态。 无主题变奏中,主人公对 周围一切充满厌恶之情。无论天之骄子 的大学生还是普通市民,均遭到主人公 的嘲笑。主人公以流浪的方式拒绝世俗 的同化。他拒绝大众对大学生“天之骄 子”的认同,去饭店做一名服务员;拒 绝像同学那样求知上进,无所事事地在 街头游荡。 摇滚青年中,舞蹈作为 一门身体艺术,本应以呈现练舞者身体 的美,但关于身体动作的支配权却被老 师掌控。对于主人公来说,他面临两种 选择:一是留下来继续跳枯燥无味的舞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蹈,一是从国营单位、专业舞蹈团中出 走,以失去心爱的女友为代价去街头跳 摇滚。主人公最终选择了后者。青年知 识分子在流浪中表达了对僵化体制的反 抗,也在流浪中获得了对生存真实的全 新体认。 与现代派小说中学院知识分子的 流浪相比,王朔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都市 流浪者形象。他们大多是京城大院的干 部子弟,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面 对 1980 年代的精神废墟,这些边缘人 内心充满了无家可归的困顿与迷惘,在 都市无所事事地流浪也就成为他们既定 的生存形式。流浪者以玩世不恭的态度, 淹没了生命追求,彻底放逐了对精神家 园的追寻。原本庄重美好、威严有序的 世界经由流浪者的透视,变得荒诞不经、 虚伪丑陋。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中,小说以流浪者张明的视角,调侃了 大学生的身份。上、下两部各写了一位 女大学生,上部的女大学生在邪恶的诱 惑下迅速堕落,下部那位也很快迷失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我。 顽主中,德育教授赵舜尧的虚 伪面相就是由都市流浪者于观、杨重等 人撕破的。赵舜尧以堂而皇之的大道理 去教育这群自称是“ 垮掉的一代 ”和“迷 惘的一代”的青年,希冀他们重新鼓起 生活的勇气。当他们用路上碰到的一个 年轻美丽的女子去挑逗他时,赵舜尧立 即变成一个跳梁小丑式的人物,遭到周 围人嘲弄。面对生存的非本真状态及父 法的权威,年轻知识者以流浪的方式, 试图在自我寻找中摆脱虚伪的集体无意 识,确立独具个性的自我意识。但是, 流浪赋予青年知识分子独特生命体验的 同时,亦使他们陷入孤独无依、尴尬彷 徨之境。流浪对于他们而言,已不再具 有反抗的精神质地,而是沦为一种哗众 取宠的形式。小说中的“ 我显然既 不同于 1980 年代前期那种有机和 崇高的精英形象,也与后来池莉等 笔下的安心平淡生活并自得其乐的都市 平民形象有别,而是丧失了有机和 崇高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失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或茫然无措、不得不退回内心体会个体 孤独感的个人主义的都市文化人,即所 谓后精英。也可以说,是一种具备市民 的某些意识、却同时仍然有意识或无意 识地从精英立场鄙视市民世俗趣味的 边缘人 。他们不妨说是徘徊于精英 与市民边缘的一颗旷野孤魂”。 与“现代派 ”和王朔小说中的流浪 者相比,先锋小说中知识分子彻底失去 了与历史、传统以及现实的本质联系, 生命个体既不力求寻找社会认同,也不 去证明自我行动所包含社会价值或意义。 流浪成为个体保持精神自由的必然选择。 同时,受西方哲学从“ 认识论哲学 ”向 “语言哲学”转变的影响,先锋小说家将 “自我”流放到语言学领域,流放到叙述 策略的游戏之中,通过自我放逐来消除 来自权力秩序的异化。北村的小说中出 现了众多的诗人、艺术家、画家,如孙 权、玛卓、杜林等知识分子形象。他们 试图凭借艺术之光穿越苦难,但是,当 艺术的灵光无法穿透苦难厚重的帷幕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艺术家们纷纷踏上了流浪之途。 施洗 的河通过主人公流浪的人生阅历,演 绎了罪恶与救赎两种精神图式。医科大 学毕业的优等生刘浪,他的名字本身就 蕴涵着“流浪 ”的意味。他在以刘成业、 马大、董云构成的罪恶世界中沉浮,最 终成为樟板罪恶的主角。在他身上除了 罪恶之外,现代知识分子的正义、良知、 理智丝毫全无,相反,现代知识教育使 刘浪的作恶如虎添翼。刘浪的生命在作 恶中走向荒芜与颓败。最终,这个恶贯 满盈的人在流浪中获得神性之光的普照, 灵魂得以救赎。转型期后中心价值的解 体、后现代思潮的涌入以及形而上学普 适性的动摇,人们在物欲的追逐中放逐 了精神理性的坚守,人的无根性从未像 当下这样被表现得如此触目惊心。 施 洗的河正是以刘浪的人生经历折射出 信仰溃败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变迁。因 此,对于王朔、 “现代派” 与先锋小说中 知识分子而言,他们在流浪中摒弃了 1980 年代青年的英雄主义情结,他们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流浪更多源自具有现代意识的个体生命 的内在渴求。在新的文化规范与价值理 念的召唤下,流浪成为知识分子主体意 识觉醒的主动选择。他们试图在流浪中 逃离虚伪、教条和社会规范,让灵魂在 漂泊中变得丰盈。 二 自从尼采宣布“ 上帝死了 ”之后, 西方文学在飘泊中不断探询人类的精神 归宿。现代哲学唤醒的主体意识日渐被 发达的工业文明所侵蚀,传统意义上整 体感与完整感被残破的碎片取代。主体 无力感知自己与历史、文化、现实之间 的本质联系。他们开始追问一个历久弥 新的话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往何 处去?对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而言,他 们始终处于现实与理想、历史与当下、 城市与乡土的矛盾冲突之中,现代知识 分子的流浪意识由此产生。流浪并非知 识者人生特定阶段的特殊经历,也非特 定历史时期的个案,而是知识分子心灵 与精神的内在召唤使然。张炜的柏慧 外省书 你在高原西郊 能不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蜀葵 、贾平凹的废都 白夜 、莫 怀戚的经典关系 、摩罗的六道悲 伤等作品呈现了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 的漂泊与流浪。在流浪中,知识分子建 构起曾经迷失的精神支点。 在张炜的小说中,知识分子总是 在乡土文明与现代文明、传统与现代之 间困惑、彷徨与徘徊,他们在两难之间 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形成了知识分子的流 浪。如作者所言:“ 我觉得我踏上了一 条奇怪的道路,这条路没有尽头。当明 白了是这样的时候,我回头看一串脚印, 心中怅然。我发现自己一直在寻找和解 释同一种东西,同一个问题永远也找 不到,永远也解释不清,但偏要把这一 切继续下去。 ”九月寓言 以通过主 人公流浪停留再流浪的人生经历, 展现了小村人颠簸流离的命运,隐喻了 人类生存中某种宿命的循环;柏慧 中与“瓷眼”、柏老等虚伪的学术权威相 比,外祖父、山地老师、父亲、 “我” 的 导师、口吃老教授等人是真正意义上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知识分子。作为他们的传人“我” 因为不 堪忍受三 0 所、杂志社、学院中巨大的 精神压抑,辞去公职选择了流浪。海边 的葡萄园成为“ 我” 的精神避难所。园内 人性的温良向善与园外的尔虞我诈、相 互倾轧形成鲜明对比。但是,葡萄园不 可能是个隔绝孤立的世外桃源。 “我” 的 内心常常感受到来自“ 瓷眼 ”等人的淫威 震慑,三 0 所的非法逼供以及到园中进 行追捕的陌生人,他们以莫名其妙的权 力践踏着人的尊严。葡萄园成为“我” 、 四哥、小鼓额等人抵御现代工业文明侵 蚀的最后阵地。流浪使“ 我 ”远离了知识 分子之间权力的倾轧与肆意流淌的道德 浊流。但是,小说中作为抵御人文精神 失落的葡萄园,并没有成为流浪者终极 意义上的精神归宿,它只是流浪的中途 驿站。因此,以“ 我” 代表的特定的知识 分子对为虎作伥的学术权威们的讨伐注 定是隔靴搔痒式的。张炜对流浪知识分 子精神家园的找寻,依然没有走出他眷 顾的土地意识与自然哲学。 能不忆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葵讲述一个试图融入主流社会的艺术 家,却又不得不再次逃亡的故事。画家 淳于阳立与当年同学广建的相遇,改变 了他一生的命运。他试图融入主流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复杂多变的现实 生活远非是淳于阳立所能应付的。最终, 艺术天才除了获得 1500 万的亏空之外, 一无所获。当他试图以艺术的名义筹集 资金时,却无人欣赏他的绘画。艺术家 带着自己的那张蜀葵开始了流浪。 对淳于阳立等人来说,流浪是更为澄明 的自我坚守。 你在高原西郊中, “我”在出走与流浪中不断进行自我救赎。 “我”所经营的葡萄园最终化作荒原。知 识分子灵魂的栖息地遭遇现代文明冲击, 精神流浪在所难免。 如果说张炜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流 浪意识源自对现代文明的抵御,那么, 乡土知识分子进城后如何安置自己破碎 的灵魂则是贾平凹关注的焦点。 浮躁 中的金狗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乡土知识分 子形象。他离乡出走与 20 世纪 80 年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初国人对现代性的诉求密切相关。进城 当记者的金狗试图用笔杆子实现自己作 为知识分子的理想,当意识到知识分子 的使命与自身文化素养之间的差距时, 金狗选择了离城返乡。 废都中,庄 之蝶“返城”“出城” 的经历更是体现了 当代知识分子心中浓郁的流浪意识。经 过了十年奋斗,庄之蝶终于虽跻身西京 四大名人之列,却无法抵御被都市欲望 之流挟裹的命运。一方面他沉迷于性爱、 金钱、权势的纠葛之中,性爱的漂泊折 射出知识分子精神的萎缩与退却;另一 方面,他又在清醒的痛苦中体认着知识 分子的身份。当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对峙 被推向极至时,庄之蝶陷入无家可归的 精神困境。小说的最后,庄之蝶来到车 站,准备离家出走。 “流浪 ”成为庄之蝶 实现突围与自我救赎的唯一方式。文本 以庄之蝶返城离城的经历,呈现出乡 土知识分子的身份迷乱与精神蜕变。 高老庄中,高子路同样经历了由乡 村到都市的奋斗历程。他带第二任妻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西夏回乡祭祖,通过对古砖与石碑的考 察,发现了高老庄辉煌的历史。但是, 如今的高老庄却已面目全非。子路童年 关于乡土的美好记忆已经烟消云散。面 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子路再 次选择了出走。 “流浪” ,既表达了乡土 知识分子对曾经生长与斯的故土的失望, 又传达出知识分子对精神理想的追寻。 从浮躁 废都到高老庄 ,贾平 凹以“流浪 进城流浪”的结构线索, 探询了乡土知识分子身份转换的焦虑、 痛苦与迷失,同时,也揭示出转型期知 识分子“无家可归 ”的精神痛楚。海德格 尔曾经用“无家可归 ”来标识这个世纪的 存在状态。 “无家可归 ”的处境就是流浪。 知识分子在流浪途中对生命本真状态的 敞开与知识分子启蒙的精神诉求相因相 契,它既呈现了知识分子精神的内在力 量,又在“自我的分裂 ”中,逃离了虚假 的集体意识。 三 转型期以来,与知识分子边缘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的处境相对应,女性知识分子则处于边 缘之边缘,这也决定了她们将以更为决 绝的姿态反抗男权中心话语。这种反抗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女性 作家要像男性作家那样摆脱主流话语的 规避,使文学真正成为一种个人性化写 作;其次她们还要冲破男权话语的藩篱, 把长期以来被遮蔽、被压抑的生命感觉 呈现出来。然而面对几千年超稳固的性 别文化秩序,现代女性凭借心灵与身体 展开的镜城突围又是何其艰难!尤其是 当她们解构了父权秩序却又无法真正营 构一个具有超越意义的世界时,女性知 识分子的出走与流浪就成为一种必然。 陈染曾说:“ 我最大的本领就是逃跑, 而且此本领发扬开去的趋势然而每 一次我都发现那并不是真正的我,我都 以逃跑告终。我耗尽了心力与体力。每 一次逃跑,我都加倍感到我与世界之间 的障碍。 ”池莉的 绿水常流 、林白 的无处告别 凡墙都是门 与假想 心爱者在禁中守望 守望空心岁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一个人的战争 、张抗抗的作女 、 旭峰的从春天到春天 从春天到夏 天 从春天到秋天 从春天到冬天 、 海男的私奔者 、徐小斌的双鱼星 座都描绘出女性知识分子流浪的 精神图景。陈染小说中知识女性的流浪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流浪既带来了女性 生存空间的转换,又使女性角色功能不 断发生转换。 无处告别中的黛二小 姐“独自在雨巷走着,她把自己几年来 积蓄的各种毁灭感一件一件细细数 来她没有哀伤,也没有悲叹,她知 道自己永远处在与世告别的恍惚之中。 然而却永远无处告别,她知道自己在与 世界告别的时候世界才真正诞生”。告 别与流浪成为林白和她笔下的主人公的 一种生存姿态。但是,流浪者的归宿究 竟在何方?这是无从知晓的。流浪成为 一种无目的的目的。对于黛二等知识女 性而言,无家可归的感觉对于她们逃离 父权、固守边缘的立场是不可或缺的。 只要她们始终否认传统文化赋予她们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既定角色,知识女性就要承载这种无根 的漂泊感。与林白、陈染笔下的知识女 性向心灵深处的逃离不同,徐小斌的小 说通常借助特定的场景表达知识女性 “生活在别处 ”的漂泊意识。知识女性的 逃亡之地往往是充满梦魇般的乌托邦之 境。主人公或逃往未经工业文明染指的 偏远的佤寨,或奔往交叉小径的迷幻花 园,或奔向天国,或奔向敦煌皈依佛教。 双鱼星座中描述了菲勒斯中心社会 的逃离者卜零的双面人生。现实中的卜 零是一个孤寂、脆弱的女人。她不断地 逃往梦境,在梦境中她杀死了代表金钱、 权力、性的三个男人。借助主人公在梦 境与现实的穿行与徘徊,文本折射出充 满痛楚而不无张力的女性意识。张抗抗 的作女可以说是世纪末知识女性逃 亡的集大成之作。文本以不安分的“作 女”们作为叙述对象,描述了她们在男 权本位文化的压抑下的困惑、焦虑、反 抗、逃离。小说中形形色色的现代女性 不停地“作”着。陶桃为了实现自己的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值从乡下来到都市,表面上她成功利用 自己的美貌掌控了周围的男性,但实际 上却被都市文化的消费原则控制着。她 依照男性文化中心的原则将自己改造成 一位受过高等教育、风情万种、经济独 立的女性,却依旧无法征服都市文化代 言人郑达磊。主人公卓尔则以不断逃离 的方式反抗男权社会规训:从读博士的 丈夫身边逃离,从工作单位周末女人 杂志社逃离,从“ 女人战场 ”的广告室逃 离一次次的逃离让她体味到酣畅淋 漓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很快就被周围无 所不在的男权文化所吞没。因为卓尔每 一次异想天开的折腾,都与代表着性、 文明、金钱的三个男人相关。绝望后的 卓尔最终逃离了都市,去寻找她心中的 翡翠鸟。翡翠鸟在文本中是自由平等的 象征。卓尔的逃离既是主动的心灵放逐, 也是对女性自由、平等的生存空间的寻 找。卓尔们的“ 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