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的用法_第1页
论“了”的用法_第2页
论“了”的用法_第3页
论“了”的用法_第4页
论“了”的用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论“了” 的用法 【摘 要】 “了 1”和“了 2”的使用问 题一直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纠缠不清的问 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结果上结合留学 生的使用偏误对“ 了 1”、 “了 2”的语法意 义,使用条件及限制, “了 1”的自由隐现 情况及“了 1”、 “了 2”的异同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后人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中国论文网 /5/view-5635130.htm 【关键词】 “了 1”; “了 2”;动态 助词;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 了”有两个,一是 动态助词“了 1”,一是语气词 “了 2”。 “了 1”、 “了 2”语法功能各异使用复杂, 再加上它们的书面表现形式相同,这就 给“了 1”和“了 2”的应用带来了一些困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尤其是在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因弄不清 楚二者的用法而产生一些偏误。本文力 求结合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及在作为第 二语言的汉语学习中留学生的偏误情况 对“了”的具体用法做一些具体的说明。 一、语法意义 (一) “了 1” 1.粘附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 成。 (1)表示实际已经发生了的事 情的完成。 例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 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昨天夜里就借了咱们街坊家 老曹的那辆车,练了会儿。 (2)也表示想象将要发生的事 情或者假设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完成。 例如: 将来我们使用了拖拉机,一定 又是个样子。 跟他们谈话就是我的工作,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要有什么话等我闲了再谈吧。 家祥道:“ 我看不选代表也行。 ”恒元道:“不妥。章工作员那小子腿勤, 到丈地时候来了怎么办?” 2.形容词后带了“ 了 1”表示性质 变化的实现,后面往往跟数量词宾语。 例如: 按照你说的办法,确实是快了 一些。 这块布下水以后缩了三寸。 (二) “了 2” 1.表示陈述语气 (1)表示已经发生了的变化。 句尾带“了 2”的句子一般 用于提醒说话 人注意某个新情况的出现或报告一个新 信息。 例如: 姐姐结婚了。 现在是秋天了,你看,树叶都 黄了。 我两年没看电影了。 (2)报告即将发生的变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1)用“ 要/ 快/快要/就要了”等。 例如: 火车快开了,该上车了。 明天他就要走了。 2)提醒说话人注意某个动作即 将开始。 例如: 吃饭了。 我该走了。 (3)表示在某种假设的情况下 可能出现某一情况。 例如: 如果过去我们不是那么大手大 脚的花钱,房子早就买到手了。 大姐是很敏感的,如果说话不 当,引起她的怀疑,那就糟了。 2.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 孩子跑到哪里去了? 这孩子今年多大了? 3.祈使语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1)表示劝说商量 例如: 别再打扰他了。 可以开车了。 (2)表示催促命令 例如: 别等了,动身了。 时间不早了,起来了。 (3)表示禁止,终止某项变化。 一般用于使用“ 别” 、 “不要”的动词谓语句 句尾,表示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发生一些 变化:终止或放弃某个动作或决定。 例如: 看你咳嗽成这样,别再抽烟了。 你今天就别走了。 4.表示感叹语气。一般用于新情 况超出了说话人的预料。常用于“太 形容词谓语” 句的句尾,可用于积极与 消极的方面。 例如: 他今天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积极) 你要是能来参加这个活动,那 就太好了。 (同上) 这件衣服的式样太老了。 (消 极) 他也太不懂礼貌了。 (同上) 语气词“ 了 2”可以用于句中列 举,后有停顿。 例如: 我们的蔬菜水果就是新鲜,架 子了、黄瓜了、西红柿了,个个水灵灵 的。 小豆子的房间太乱了,书了、 废纸了、玩具了,满地都是,也不收拾 一下。 (三) “了 1+2” 有时候句末的“ 了”既可以表示动 作的完成,又可以表示情况、变化的出 现,兼有动态助词和语气词的性质。 例如: 杨老师把报纸拿走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馒头蒸好了。 二、 “了 ”的使用条件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小节中 我们对必须用“ 了” 的句子的特征作了一 个简单地考察分析,以下是分析结果。 1.“了 1” (1)大部分动词要表示一个已 经完成的动作时,大多数要用“了 1”。 尤其当动词后的宾语前有数量词修饰是 动词后必须用“ 了 1”。 形式为:动+了+宾语 例如: 昨天我买了两本书。 孩子吃了不少糖。 大家早就原谅了我。 离合动词表示完成, “了 1”放在中 间,常带补语或定语。 例如: 下午我睡了一会儿觉。 刚才他洗了个澡。 (2)在以单句中表示动作完成 的句子中动词后有结果补语、动量补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或时量补语时,动词要带“了 1”。 例如: 他收到了妈妈寄来的包裹。 他问了他两次同样的问题,他 都没有回答。 大家游了一个 小时的泳。 2.“了 2” 在一(二) “了 2”中讲过的,具有 上述几种语法特征的句子末尾都必须使 用“了 2”。 从语法功能上看,它有成句的作 用。有时不用“ 了 2”句子就不成立。 从表义功能上看,用“了 2”的句 子和不用“了 2”的句子显然意义不同。 例如: 小明高。 (表示一种静止的状 态) 小明高了。 (表示与以前相比, 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语用功能上看, “了 2”在话语中 具有传达信息和提示信息的作用。所以 与“了 1”相比“了 2”不存在省略的问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而是存在该用和不该用的问题。 三、 “了 1”、 “了 2”的辨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举例,我们可以 总结出“了 1”和“了 2”的异同: 1.二者的语法意义不同。 2.二者的语法位置有同有异。 动态助词“ 了 1”常用在句中动词 之后。如果动词带有宾语、数量补语, “了 1”用在宾语或补语之前。如果动词 带有结果补语, “了 1”用在结果补语之后。 如果动词带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时, “了 1”一般用于补语后面、宾语前面。 例如: 他征求了大家的意见。 五一的时候他去了一趟北京。 踢球,踢球,一个月踢坏了三 双鞋。 江岸和江心闪起了航标灯。 一个中年人挨了过来,把它的 小母牛端详了一会。 (有时候“了 1”加在 补语之前,这时候句子不会出现宾语。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