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诗性的回归_第1页
美学与诗性的回归_第2页
美学与诗性的回归_第3页
美学与诗性的回归_第4页
美学与诗性的回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美学与诗性的回归 在近年的创作中,坎勒的作品大 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大楼系列 在那里以及最新创作的幻影系列 。 大楼强调社会学的叙事观照,突 出不同的大楼在符号性背后所隐藏的权 力话语。虽然在那里在语言与图示 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艺术家对外部 社会生存环境的考量,对自我存在的反 思,仍与早期的作品有着内在的联系。 不过, 幻影系列的出现意味着坎勒 的创作脉络发生了一些断裂。其标志有 二:一个是开始回归传统从对意象 表现的追求,对书写性的强调,到对作 品内在审美气质的把握,均反映出艺术 家希望从传统中寻求滋养。另一个是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照方式发生了转移。这个转移具有两个 维度,既表现为从关注外部社会文化环 境向自我“心性 ”世界的转向,也体现为 社会学叙事的出走,向美学与诗性的回 归。在我看来,前者反映出的是艺术家 文化身份的自觉,而后者则体现为个人 创作轨迹的嬗变。如果一定要在坎勒近 年的作品中找到一个总体性的发展趋势 的话,那就是,注重语言的探索与实验, 逐渐摒弃社会学叙事的方法,回归审美、 回归诗性。当然,审美与诗性的回归其 实质也是回到个体,其深层的美学与文 化意义则在于对个体自由的捍卫。 中国论文网 /5/view-4672679.htm 当然,审美的回归是有一个前提 的,那就是对社会学叙事的反拨。应该 说从大楼到幻影系列 ,坎勒的 作品就力图与当代艺术的上下文关系形 成一种内在的联系。事实上,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社会学的叙事便主导了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譬如, “伤痕” 美 术之于对文革的反思, “乡土 ”绘画之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1978 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 潮美术”之于 80 年代中期的社会变革与 思想启蒙, “政治波普 ”与“玩世现实主义” 之于 90 年代初社会的转型与消费社会 的兴起不难发现,一旦社会语境有 所改变,新的艺术浪潮就会涌现。即便 如此,我们不禁会问,难道中国当代艺 术中就没有出现过以美学叙事为导向的 艺术思潮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譬 如,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时候,以吴冠 中、袁运生等为代表的对艺术形式美的 追求, “无名画会 ”的艺术家热衷于户外 的风景写生,以及当时北京油画学会、 “同代人”画会的一些艺术家执着于语言 本体的独立和抽象语言的探索,他们的 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掀起过美学叙事的浪 潮。在 80 年代初期,社会学叙事与美 学叙事实质是同步发展起来的,因为在 当时特定的艺术史上下文中,它们分享 着一个共同的艺术目标反对文革时 期将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反 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那些僵化、教条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成规陋习。但是,社会学叙事与美学叙 事这段美好的联姻很快就破裂了。伴随 着 80 年代中期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 发展,当思想启蒙与现代化变革走向风 口浪尖的时候,社会学的叙事又呈现出 压倒性的趋势。仅仅就当代艺术的创作 而言,这在当时批评家栗宪庭提出的 “时代需要大灵魂 ”的呼声中就可见一斑。 虽然说 80 年代中期,仍然有一批艺术 家在形式与绘画本体领域进行积极的探 索,但总体说来,美学叙事还没有走向 顶峰就已经边缘化了。 毫无疑问,社会学叙事的传统对 坎勒早期的创作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一点深切地体现在大楼系列中。 虽然在具体的创作时,艺术家对大楼的 形象作了陌生化的处理,如对白宫、新 中央电视台等建筑所进行的视觉仪式化 的表现,但是,作为符号性存在的“大 楼”所隐藏的权力话语仍然是坎勒最为 关注的问题。只有等到在那里出现 后,艺术家作品的图式与语言才发生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巨大的转变,即便如此,社会学的叙事 还是居于主导性的地位。表面看, 在 那里似乎跟环保题材有关,而实质上 这些风景具有较强的象征和隐喻的意义。 与其说那些荒芜、焦灼的丛林是一种物 理意义上的视觉呈现,毋宁说是在社会 学与文化学的范畴生效的,因为它们表 征的是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化,传递出的 则是一种充满了异在与惶恐、迷茫与虚 无的情绪。当然,这种感觉的形成,还 与作品中那些介于人与动物形象之间的 “精灵”所传递出的情绪有关。实际上, 这些“精灵”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外部生 存环境对其产生的异化,尽管它们都有 一对翅膀,但无力飞翔;尽管它们讨厌 眼前的现实,却找不到逃离的方向。从 这个角度讲, “精灵” 所面临的困境与一 部分当代人,抑或是艺术家个人的自我 生存体验是可以完全契合的。 在那里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高 更的那幅最为著名的作品我们从 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当然,除了高更的作品还包括对欧洲文 化传统与自我文化身份的拷问外, 在 那里系列在关注的视角,如对外部生 存环境与对自我存在的追问方面,仍与 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将在那里 系列放在一个更为宽泛的文化语境中, 这种对个体异化存在状态的表达是可以 具有多元的社会学维度的。它既可以表 现为艺术家对现实的追问,也可以体现 为文化上的反思;既可以表现为对现代 化进程的批评,也可以体现为对自我内 心世界的剖析。在我看来,艺术家创作 的推进并不一定体现为题材与个人图式 发生的变化,因为题材与图式终归只是 一个表象;相反,真正的推进恰恰在于 认识自己,透视自己,剥离自己,从而 找到最能打动自己内心的东西。 从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转向对更为 个人化的内心世界的表达, 在那里 为其后幻影系列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 先,艺术家逐渐放弃了早期作品中那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精灵”。虽然这些“精灵”原本就具有象 征意义,但它们同时也是符号性的,坎 勒并不希望使其成为一种不变的个人符 号。其次,笔法与语言也发生了悄然的 转变,其特点是,肌理让位于笔触,精 心的制作让位于内心体验的抒发。表面 看,这只是方法上的一个很小的转变, 其实不然。因为只有解放了笔触,创作 主体才能充分地拥有自由,而只有在一 种相对纯粹的状态下,艺术家才有可能 进入中国传统绘画中那种“畅神”“游于 艺”的审美境界。当然,最为重要的变 化还体现为艺术家的创作自觉的向传统 回归。在在那里 9 号和在那里 10 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家创 作的衍生与嬗变。对于坎勒来说,在早 期的在那里中,对丛林的描绘主要 的目的还是希望为画面形成一个情感基 调,即用异在与惶恐的情绪来隐喻外部 生存环境的恶化,但是,随着创作的深 入,这些丛林反而与传统山水所形成的 视觉印象有了内在的共鸣。于是,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在那里 9 号开始,坎勒有意识地从 传统山水画中去寻找养料,并对作品的 图示、笔法进行一定的转换。 实际上,在最近的两三年里,回归传统 正在成为一股新的艺术思潮。应该说, 回归传统是有其内在必要性的。因为新 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极左思想和各种社 会运动的缘故,传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 赖以传承、生长、传播的社会空间和文 化土壤。尤其是在文革期间,不管是 “破四旧”还是“批林批孔”, “传统” 首先都 遭到了批判。即使改革开放后,向西方 学习的动力仍然没有让人们忘记对传统 的诘问。所以,不管是基于这种特殊的 历史、社会与文化情景,还是处于应对 当下的全球化问题,当代艺术家从传统 的资源中去汲取养料肯定是有益的,也 是必要的。但是,坦率地说,如果艺术 家的作品中仅仅只是出现一些传统的图 式或符号,这种回归恰恰是一种“伪传 统”,是一种将传统予以媚俗化的行为。 在我的理解中,传统是“ 四位一体 ”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它体现在物理形态的器物层面,体现在 实践与交往的身体层面,体现在伦理与 规范的制度层面,体现在审美与气质的 精神层面。所以,回归传统,从传统中 汲取养料,一个艺术家应该真正去挖掘 传统背后积淀的内涵与精神,而不只是 停留在视觉层面的对某一个时期、某一 个类型的图式和符号进行简单的挪用, 或做陌生化的图像处理上。 对于坎勒的作品来说,回归传统 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的追求:一个是对 图式、语言所做的形式转化,另一个是 对内在的审美与气质的表达。而后者恰 恰是由幻影系列体现出来的。 幻 影系列是在那里创作逻辑自然衍 生的结果。其表面的变化是,从对树枝、 丛林的描绘转入对树叶的表现,也可以 说从具象转为意象,从外部环境转入内 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艺术家所要追求 的审美气质呢?简单地说,就是意象与 心象的契合与交融。在幻影中,艺 术家放弃的是在那里时的那种理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的肌理制作,相反,艺术家注重的是创 作过程中的偶然性、物象的意向性、笔 触的表现性,以及对画面整体氛围的营 建。由于对表现性与意象性的强调,诗 性开始向外弥散。当然,诗性的显现还 源于艺术家对光线的捕捉。在幻影 系列中,画面时常会出现一些光斑,它 们虚幻缥缈,扑朔迷离。对于艺术家来 说,这些光斑既可以被看作是现实意义 上的光源,也可以是超现实的;既可以 是一种物象,也可以是一种心象。实际 上,艺术家所要追求的正是中国传统中 那种“畅神”“游于艺” 的审美境界。而这 种境界有点类似于庄子的“逍遥游” ,即 日臻达到一种纯粹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能进入“无我” 的境界,在他面前,哪怕是世俗的生活, 也都会是审美的。 虽然说幻影系列的出现,表 明坎勒的作品在美学与诗性上的回归, 但在我看来,这种回归也是不彻底的。 譬如,在幻影 12 幻影 13等作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中,画面就出现了一些类似于飞机一样 的图像。即便是艺术家在视觉上对它们 作了陌生化的处理,但它们仍然是具有 隐喻性的,因为它们的存在,似乎在提 醒我们,美丽的外观、平静的画面后同 样潜伏着深层次的危机。另一个例子是 幻影的表层还出现了类似于栅栏一 样的格子。格子的出现自然会为作品带 来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但是,对于艺 术家来说,这些格子同样具有特殊的意 义。它们的存在实质是对画面的一种冒 犯,它们有意地阻碍了内部叙事的展开, 破坏了画面的宁静。同时,作为一种权 力符号,格子本身就代表着禁锢与制约。 不难发现,坎勒一方面渴望自由,返回 内心;但另一方面,现实的生存困境又 是他无法回避的。对于艺术家来说,这 种表达方式并不是要去真正反映个人心 里的那种纠结与矛盾,而是力图去言说 当下人们的生存所普遍面临的那种内在 危机,从而使作品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语 境下彰显出应有的意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从大楼系列 在那里 ,到 幻影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坎勒作 品一直隐藏着三条线索,尽管它们时隐 时现,其特点仍然十分鲜明。一是从关 注外部的社会现实向心性世界的转移。 二是从语言与媒材的实验,到向传统的 审美气质的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审美 趣味实质在两个向度上曾发生了转移: 从西方到东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