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时光深处的心跳_第1页
聆听时光深处的心跳_第2页
聆听时光深处的心跳_第3页
聆听时光深处的心跳_第4页
聆听时光深处的心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聆听时光深处的心跳 我们把自己的双脚放逐在大地之 上,是为了行走和追梦。那些陌生而充 满魅惑的地方,成为我们行走与追寻的 下一个目标。而在追寻的路途中,人文 景观较之自然景观,更能引发我们内心 深处的震撼与感动,因为,它们并不万 古常青的容颜,触之却有历史的温度。 中国论文网 /5/view-11745991.htm 人们常把茶峒错认作凤凰,或许 是因为写作边城的沈从文生于凤凰, 或许是因为茶峒和凤凰都有江流宛转, 青石板泛着幽冷的光,吊脚楼沉默静好, 大红灯笼满含着喜气与诱惑。但茶峒睁 着清澈而纯净的眼睛,小巧的身肢似乎 单手就可以握住,不似在妩媚和袅娜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接受万人景仰的风情女子。如果说茶峒 与凤凰有些形似或是神似,那么茶峒也 只是少女版的凤凰,正在成长,尚未长 大。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感的解读中亲 近了茶峒。 古街巷:一千米色香味 茶峒的千帆万樯终将消散,但由 繁忙的水运衍生出来的码头、街巷、吊 脚楼,却作为历史符号留了下来,提供 给见证者回忆的存根、后来者遥想的凭 证。 微雨初停,空气里的清凉和干净 直逼肺腑,从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的腾 挪跌宕中走出来,门外一株夹竹桃在雨 后的斜阳里绯红着脸,好像等待丈夫归 来的苗家女子。 踏过溪流之上古拙的石桥,再拐 过一道弯,便进入到茶峒古街,迎接我 的是青石板、吊脚楼、封火墙,和茶峒 人民安居乐业的静好。 古街是在茶峒这个小镇的成长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大中慢慢出现的,如一幅画卷在时光中 渐渐伸展,从几户几米长大至现在我们 所见的一千米上百户。街面狭窄,仅能 容一辆车小心翼翼通过,太大的动静就 会惊扰到街两旁吊脚楼里的人家。吊脚 楼在常见的湘西风格中透着一些“意外” , 那是由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外来商贾大量 涌入,带来的外来文化与茶峒当地的民 族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形成了有别于 湘西其他地方的建筑特色。穿行在幽深 静默的古街巷中,总要被精致的雕花门 窗和高高的封火墙所吸引。那些从小巧 锋利的雕刀之下渐渐显形的龙凤呈祥、 喜上梅梢、福寿双全图案,既是茶峒人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更是一种沉 于喧嚣与浮华之下的出世心态。蓝天之 下巍然的封火墙棱角分明,庄严中透着 一丝丝冷淡,不要指望它能够热情起来, 它的职责就是隔断,当一幢吊脚楼不小 心失火的时候,它可以阻断火势向两侧 蔓延。 但冷峻的封火墙还是没能隔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1956 年的那场大火,在大风的助纣为虐 中半条街被无情吞噬。与这半条街一同 化为灰烬的,是近百座古香古色的百年 木楼、成长和生活的轨迹、人生的重要 物证。 那些被大火洗劫过的地方,一幢 幢吊脚楼又重新生长出来,如同第二年 春天萌芽的野草,成为茶峒古街新生的 孩子。从吊脚楼板壁的颜色深浅,便能 够分辨出它们年岁的不同,深茶色的必 然年长,深黄色的尚且年轻。不管是深 黄色还是深茶色,这些板壁每年都会被 主人刷上清亮的桐油,以保护它们不被 虫子侵袭。我将脸轻轻地贴近这些一年 四季恒温的木质板壁,依稀还能闻到陈 年的木头香味。 姓唐的大爷把我领进他家的吊脚 楼里,屋内有些昏暗,他指着已经发黑 的板壁说,这幢老屋年近百岁,他的曾 祖父就曾在这房子里生活,最热闹的时 候是四世同堂。百年老屋仍然看不出衰 败的征兆,深灰色的封火墙依然把头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向蓝天,时间一天天流走了,老屋和老 屋里的故事还将生动地演绎下去,让外 来者体验到别处没有的风景与情怀。当 历史的记号被城市化的大手一点点无情 抹去之时,对于茶峒这些保留了历史印 记的地方,我们应该致以深深的敬意与 谢意。 与现时的安静背道而驰,水运繁 盛时的茶峒古街两侧,卖青盐、桐油、 布匹、砂糖、粉条、炮竹和蜡烛的店铺, 终日敞亮着大门。商铺客栈、酒楼茶社、 青楼妓馆灯笼高挂,客流不断,从灯笼 亮起闹到晨曦初起都正常不过。但不论 是繁华似锦的过往,还是恬然自适的今 天,茶峒古街都是一样的井然有序,抬 头便看到吊脚楼上晾挂的五颜六色的衣 服,在微风中袅娜着腰肢,与栏杆上摆 放的或黄或紫的花草,高高地伸到蓝天 里的封火墙,构成夏日黄昏最温馨动人 的生活图景。 游人在黑色的木门前拍照,或是 对着一扇雕花精美的窗格激动,雨后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色的青石板光可鉴人,更是引得他们脱 了鞋子,用一双赤脚贴近大地的心跳。 吊脚楼前,坐在木椅上的老人平静地打 量着这些远方的客人,目光如水,波澜 不惊,似乎这是平日里早已看惯的风景。 街口一幢木楼前摆放着一溜竹制 品,无人看守,是主人田大爷用自己内 心的善良推及对他人的信任。做了二十 八年背篓的田大爷今年七十八岁,须发 已经完全白了,精神却极好;白色的背 心和蓝色牛仔裤都有些年月了,却洗得 干净养眼。屋檐下排队似地摆着一排崭 新的木椅,田大爷连忙搬了一把给我这 个说着普通话的客人。他低声与我说着 十多年前去吉首送背篓的故事,那是他 炽热的过往时光。他身后的门敞开着, 门内有几个人正在看电视,音量却调到 极小,仿佛怕惊扰了古街上来去的行人。 在他们的内心里,生长于此的他们,既 是茶峒的主人,更是茶峒的守护者。 从街角转出来的时候,天光渐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收回了它的明亮,河街上的夜市已经摆 出来了,我在临河的树荫下找了一张桌 子,坐看吊脚楼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 等着楼里的苗家阿妹送来我刚点的啤酒 和小鱼。 古城墙:绿意掩映下的寂寞与坚 守 “近山有城墙,临水湾泊小小篷 船”。沈从文用 边城里的文字指引 我这个迟来者,去寻一段古城墙。 古城墙卧在茶峒古码头的身后, 被夏日里绿意浓浓的树枝遮去了半个身 子,很容易被行色匆匆的脚步忽略。若 不是因为身在热闹的码头背后,不知道 是否有人去刻意寻找这仅余的一小段古 城墙?一块小小的金属牌子,悬挂在古 城墙深灰色的躯干上, “古城墙遗址 ”五 个黑色的小字标志着它的身份和级数, 却不见任何其他的文字讲述城墙的来历。 山水环绕的茶峒,黄昏时夏日的 暑气已渐渐消散,青石板街道上坐着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凉的人们。古城墙下一户人家门前或蹲 或坐着五六个老人,见我对这段古城墙 又拍又摸的,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大爷 笑着对我说,这城墙是清朝时修的,老 古董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呢,可惜就 剩这么一小段了。 这段古城墙 生于 1803 年,210 年的风刀霜剑,担得 起一个“古”字。明清两朝,中央政权经 营滇黔,而茶峒凭身处三省边界、水运 交通便利成为朝廷扼守西南的重要堡垒。 后来由于清政府镇压苗民起义的需要, 将军事机构永绥协台衙门移于茶峒,茶 峒的军事地位得到突显,清朝嘉庆八年, 一座青石修筑的城墙在清水江畔拔地而 起。我们从文字资料中可以一窥这座城 墙的基本身形:城周围长 412 丈,高一 丈二尺,顺着山水之势而建,城墙上修 筑有城垛 420 个,用于士兵防守和射击。 如果你对“丈 ”这个计量单位没有概念, 换算一下,就是城周长约为 1374 米。 沿着这一千多米的城墙,分别建有东南 西北四座城门,每座城门上都设有一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炮台。1930 年,茶峒的经济因为军事移 民和经济移民突飞猛进,有了长足发展, 为了客商、水手和居民出入方便,又在 西门和北门之间增开小西门,在东门和 北门之间增开小北门。 这些城门早已寻不到踪迹,却仍 然可以在蛛丝马迹间找到它大约的位置。 夜深露重,在茶峒河街旁的一家排档前 吃宵夜,抬头看见一块用麻绳吊悬在空 中的黄色小木牌,上面写着 :北门客 栈。 黑色,隶书。看管排档的姑娘笑 指着面前的石级告诉我,这就是从前的 北门。北门和西门因为临清水江,从江 上来的人与货都从这里进城,城门便渐 渐拥挤了,于是便增开了两个小门。 逶迤如长蛇的城墙,巍然屹立的 城楼,都归入的历史与记忆的范畴,今 天我找到的城墙就是眼前这十几米,是 我们经常说的断垣残墙,深灰色的身躯 被挡在居民房之后,只在码头边露出一 些头脸,绿色的树枝倒过来给了它最自 然的装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战争的硝烟散去之后,城墙作为 防守与保卫的功用也渐渐消退,那些筑 起城墙的青石城砖也另作他用。国立茶 师在战火中诞生之时,茶峒人无私地奉 献了曾经带给他们安全与保护的城墙。 而 1960 年修拦河坝,人们为了五谷丰 登也拆了一部分城墙砖。茶峒古城墙的 命运与其他地方的城墙相去无几,抵御 了风雨和战火的城墙,都会这样瘦了身 形,似壮年的汉子在岁月里老去,不复 当年的结实与壮丽,但它曾经的绵长与 巍峨却一直回旋在茶峒人的讲述中。他 们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 从这里败走四川,穿城而过;解放战争 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也是越过 茶峒城墙,逆清水江而上。解放后,就 是凭着坚固的城墙,解放军士兵与茶峒 人民携手击退了进攻的数千土匪。这段 幸运留下来的城墙,即使被居民住房和 荆棘杂树遮蔽,茶峒人民依然对它深怀 着依恋与感谢,总会向来此寻找美好的 外地人骄傲地说起城墙的身世与功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把吊脚楼修在古城墙边的大爷, 就对城墙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情感。他 指给我看西门的具体位置,告诉我西门 曾经的繁华与拥挤,他经常和玩伴们在 西门边的小巷子里玩耍,城墙根里卖油 饼、卖糖葫芦、卖米豆腐的小贩带给过 他们开心的大笑和大人无法懂得的快乐。 从大爷满怀眷恋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一 位老人心底对古城墙的情怀,那是一种 孩子对家园的不舍,就像沈从文先生所 描述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 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 我的印象里。 古城墙在青年时代就像一个荷戟 把戈的卫兵,日夜守护着茶峒这方小小 的城镇,深夜里寂寞中听取清水江清脆 的涛声。现在,被称作“ 古城墙 ”的它已 然老了,残缺的身体再也担不起当年的 职责,但它仍然站立在它原来的位置上, 在坚持与坚守中传递着始终如一的精神。 我把手按在长满青苔的古城墙上,把耳 朵贴在透着凉意的古城墙上,久久不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回身离去,好像贪念一种从未有过以后 也不会再有的情份。 古码头与拉拉渡:渡古今有缘 同乘一条船,是一种什么样的缘 份?传说中是要修炼五百年,这五百年 的说法来自于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 代。而今天,船运作为交通形式之一已 经式微,同乘一条船的概率便小到极限。 我想在茶峒乘一回船,并由此深 深探入它的内心。 晌午早过,黄昏将至,这是夏日 里最为慵懒的时刻。沿着清水江东岸的 河街逆水而行,穿过吊脚楼和屋檐下静 默的灯笼,我看到近岸的水里泊着数十 艘小船,码头到了。 除了一块写着“ 茶峒古码头 ”的石 碑,并没有其他的符号可以证明它的身 份,不像身后的古城墙,依然是清朝时 留下的青砖,可以客观证明其出生的年 月。但我深信这里就是 2006 年晋升为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码头,因为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上演着乡土中国最常见的码头风景,繁 忙喧闹与画卷般的山水景色水乳交融。 从对面过来的渡船到岸了。怀抱 着小孩的年轻父亲,背了游泳圈的十岁 少年,披散了一头湿发的母女,缓缓下 船, 一脸的轻松和悠闲,好像坐船是 他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不是我从前在 别处见过的慌忙与着急。 这船,名叫拉拉渡。而乘一回拉 拉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我用一 元船费便轻易地实现了它。 “桥建了,车通了,飞机上天了, 飞船都上月球了,可有一只船,从久远 的岁月里摇曳而来,苍颜未改”与 拉拉渡初识之前,我在论坛里看到有人 给了拉拉渡这样诗意的解读。这一解读, 加重了我对拉拉渡的好奇,也加速了我 来寻它的步伐。 上船,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救生 衣,在船的一侧坐定,看船缓缓移向对 岸。拉拉渡不知道始于何时,何人发明, 却把物理学原理在木棒的滑动之间运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得出神入化。拉拉渡的船头船尾各有一 个铁环,铁环紧紧扣住一根直径约为一 厘米的铁索,而铁索的两端,则固定在 清水江两岸的码头之上。发已花白的掌 船师傅手执一个特制的木棒,中有缺口。 缺口卡住铁索,来回滑动,带动船向前 移去,这就是我们平日里说的“四两拨 千斤”。发明了这种行船方式的那个人 或许并不知道,他的这一发明契合了多 年后低碳环保的观念。 因为拉拉渡连通茶峒和对岸的重 庆洪安古镇,便由两镇委派船工轮流掌 船。我乘坐的这班船次的掌船人是湖南 人,六十多岁了,在这江上往来了十多 年。他言语不多,虽然风雨里来去,却 始终一副风平浪静的表情。当被我问及 用这样的工具和这样的方式操控船是否 很省力时,他笑着告诉我,这木棒是用 硬度和韧性都极好的檀木所制,但两个 月也必须更换一个。 船很快靠 岸了。茶峒与洪安,虽然分别归属湘渝 两省,却只隔着清水江这一条河流的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度,由我乘座的这艘木船每日里反复丈 量。一元船费,便可以将人们从彼岸送 达此岸。而对拉拉渡来说,船的使命就 是不停地变换着此岸与彼岸,把人们带 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仅仅几分钟时间,我便从湖南的 土地抵达了重庆,我的双脚停留在洪安 古镇的码头上。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上 写着三个墨绿色的字:拉拉渡。 洪安码头黑色石碑上的“义渡” , 让我明白这个渡口非同寻常,有别于我 从前见过的任何一个渡口。 这个渡口,有着温暖人心的故事。 清朝咸丰年间,这个被称作“西 门口渡船”的码头已有两只渡船,供行 人往来江上,规矩是先交钱再过渡。而 因家贫缺乏船资的穷人,就只能望着悠 悠的清水江感叹。那个姓吴的年轻人就 是其中之一。因为不愿继续忍受村里豪 绅的压迫,他离开父母,告别家乡,想 外出当兵求得一条生存之路。行至茶峒,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清水江阻隔了他的行程。再三请求过渡 不被接纳的情况下,年轻人只得低头来 到茶峒街上乞讨渡船之资。后来,这个 年轻人凭着自己的聪明与勇敢,渐渐升 至“都司”一职。获得了一官半职的他, 并没有忘记当年在茶峒受辱和受惠的经 历,他将二百两纹银寄给茶峒协台衙门, 叮嘱修造渡船,购买田土出租收谷,以 作渡工薪水,对往来过渡者不收分文。 从此, “义渡” 这一称呼取代了 “西 门口渡船”。过往行人为感念吴姓青年 的义举,特意立碑著文以记述此事,只 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石碑破损,不知流 落何处。但有关义渡的故事却顺着时间 的方向流传至今,让今天的人们仍然能 够触摸到深潜于历史深处的人性温暖。 我想,那个姓吴的年轻人,也是 这个渡口上的有缘人,一如今天执意要 来坐一趟拉拉渡的我。他坐过的木船早 已不复存在,当年的流水也早已汇入了 大海,而我乘坐的船却再一次重新掠过 他当日的线路,抵达彼岸。他的抵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像很多有志于把自己的前途交付给未知 的年轻人一样,只是漫漫人生长途中的 一次短暂的靠岸,他要从这里再次出发。 而对我来说,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