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00_第1页
巨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00_第2页
巨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00_第3页
巨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00_第4页
巨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巨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前 言 “十一五 ”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巨野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对于加快实施“突破菏 泽” 战略,促进我县经济高速度、超常 规、跨越式、可持 续发展,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 义新巨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根据巨野目前现状和对“十一五” 期间发展条件分析, 综合国 际、国内的发展环境,立足本地实际 制定,主要阐述政府意 图,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政府将通 过年度计划、专项规划,综合运 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动员、组织 和协调全社会的力量,努力保障 规划纲要的实施和完成。纲要是今 后 5 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县上下要坚持科学 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抢抓机遇, 应对挑战,以冲天的干 劲, 饱满的 热情,创造出不负时代的业绩,开 创巨野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基础环境篇 “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不仅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 积累了成 功的经验。展望 “十一五”及今后一个 时期,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同在,必 须抓住 机遇,克服困难,实现更快更好的 发展。 第一章 “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 ”以来,全 县 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和工业兴县战略,解放思想,与时俱 进,开拓 创新,干事创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 度提高。“十五”计 划执行情况好于 预期,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2005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44.76亿元,比 2000 年年均增长 15 %,人 均生产总值达到 4741 元,比 2000 年增加 2744 元,地方 财政收入达到 1.6亿元,年均增长 18.2%。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优质、高 产 、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 化、市 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 2005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 15.94亿元,年均增长 5%,农业结构进 一步优化,种植业产量稳定增加,一批 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工 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批骨干企业迅速膨胀,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 强。第二 产业增加 值达到 19.38亿 元,年均增 长 35.8%。现代服务业稳定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房地 产开 发等发展迅速,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达到 23.28亿元,年均增 长 29.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9.44亿元,年 均增长 13.2%。三次产业构成由第一 产业为主转变为二、三 产业为主的格局。 重点建设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 累计完成 91亿元,是 “九五”期间的 7.2 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 突破,城乡建设呈 现新貌, 龙固矿 井建设进展顺利,万福矿井进入实施阶段,宝鑫煤业、麟州 热电、华康生物 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新修了 环城路、光明路、花冠路,改建了古城街、永丰街、前进路、招商街;新建了麟 居、阳光、华瑞、牡丹等多处居住小区,启动了新城区开发,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已成 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利用外 资累 计达到 5300 万美元,是 “九五”期间的 20 倍,开发区建设扎实推进, 形成了“ 六横六 纵 ”的路网框架;煤化工 业园完成规划,正在修建道路;另外,谢集棉花和大蒜加工区、陶 庙农 副产品储藏加工区、太平 杨木板材加工区、大义民营经济园区等也已初具 规模,较好地发挥了平台聚集作用。 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县民营经济业户发 展到 1.5 万户,从 业人员 3.6876 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 8.5亿元,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 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以产权制度改革 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 多元化。农村税费 改革,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用地使用 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 普遍推开。财税、金融、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改革迈出新步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化水平已由 2000 年 20%提高到 2005 年 26%,2005 年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573 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 3119 元,年均分 别增长 13.6%和 8.6%,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 话、通柏油路、通程控电话、通客车 。社会保障覆盖面 进一步扩大,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形成。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生 产力不断提高,五年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189项,各类专利 82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县为主的农 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 ,民 办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有新发展;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广泛,文化建 设步伐加快;疾病预防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 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日 趋完善,城 镇新增就业 3.8 万人,受灾群众和特困群体生活得到及时救 助;计划生育、国土 资源管理和环境保 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十五 ”期 间,巨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 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 “突破菏泽”战略强力推动 的结果,是 县委、县政府总揽全局、坚强领导,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的结 果。五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与 时俱进、求真务实,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决策和工作部署, 为 “十一五 ”积累了成功 经验。 一是坚持以实施“突破菏泽” 战略为总 目标,抓住机遇加快 发展。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用足用活国家 和省帮扶政策,把加快发展当作解决一切矛盾和 问题的关键。 二是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努力增强发展后劲。广泛开展 “招商引资年”、“园区建设年” 、“项目建设 年”、“ 工业建设年 ”、“大项目建设年 ”活动,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精心策划项目,努力优化投资环境, 广开渠道,千方百计扩大投资。 三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工业化进程。把工 业化当作改善我 县欠发达面貌的治本之策,围绕煤 炭、棉花、畜牧、林业四大优势,努力培植支柱产业。 四是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切 实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 围绕提高质量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依靠科技进步拉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探索 农民增收、 财税增长的发展路子。 五是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以园区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道路,以把巨野建设成为二十一世 纪新兴能源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国际化、生态化、宜人化科学规划城市, 努力扩大投资,建 设和谐城市。 六是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提高工作成效。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决策目标、 执行责任、考核 监督“ 三个体系 ”,认真实施行政许 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县形成了风 正气顺心齐、团结 一致干事业、真抓实干求实效、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 “十一五”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国际环境。目前,国际环境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和平与 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总体和平的国际 环境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科技 进步日新月异并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演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大大 扩展了国际经 济技术合作,促进 了商品和资源在全球范 围内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在国 际贸易、金融、投资领域全球化、自 动化和便利化的浪潮推动下,世界不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将用产业链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充分利用 各国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比较优势,实现整个产业链成本最小化和增加值最大化;调整优化全球产业布 局,加速国际产业转 移,主要是向有条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 经成为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我 们必须抓住机遇,寻求产业分工和转移的最大结 合点,承接国际产业转 移。 国内环境。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为经济社会持 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科学 发展 观成为指导经济 工作的基本原则,以人 为本、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成 为“十一五” 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政策方向,政府宏 观调控更加成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化进程继续 加快,科技进步不断加速,资源配置市 场化趋势更加明显,消费结构加快向高级化发展。奥运会的举办,将 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县域环境。全 县努力凝造的 “团结、诚信、 务实、创新”巨野精神,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人文环境; 形成了抢抓机遇、 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了切合实际、灵活多样、有利于生 产力发 展的体制环境和区位优势独特、资 源优势明显的自然环境, 这将会极大地推 动“十一五”经济的发展。但在 “十一五 ”的发展中仍存在着 诸多制 约因素。主要表 现在投资规模和 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和工业化程度低; 经济结构和人才供求矛盾突出;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弱等。必须 充分认识, 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在发 展中努力解决矛盾。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 天然的区位优势。巨野位于山 东省西南部,是菏泽的东大门,东依京沪铁路,西邻京九铁路,新石 铁路 穿境而过,日东高速横 贯东西,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随着济菏高速公路和内河航运的建 设,区位优势 日益凸现。 宽松的政策优势。我县有加快发展、扩大开放的地方优惠政策,又有山东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加快 发 展”的特殊政策,在财政转移支付、出口退税、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资 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 充足的资源优势。巨野有丰富的煤炭 资源, 现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丰富的粮食、棉花、畜牧、林业资源, 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以煤炭、化工、电力、建材、纺织、食品、机械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链正在形 成,产业 配套水平具 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匹配的生产要素优势。电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现有剩余劳动力 10 万多人。这些生产要素都可为“ 十 一五” 的发 展提供可靠的保 证。 适宜的人文环境优势。浓厚的黄河文化、孔孟文化和水浒文化底蕴,造就了巨野人纯朴、诚实、守信 的品质,宜人的生 态环境营造了旺盛的人气,宽松的创业环境必然形成人才聚集的 “洼地”。 任务目标篇 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 “突破菏泽”的总体要求,采取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 结合巨野实际情况, 到“十一五” 末我县发 展战略定位是:甩掉欠 发达县的帽子,确保 进入全省第二方 阵。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指导原则 “十一五 ”及到 2020 年,必 须以邓小平理 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会精神,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以科技 进步为动 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快工业化、 城市化、农业现代化 进程为基本途径,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 发点,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主要任务是:努力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协调发展、 转变增长方式三大突破,尽快把巨野建设成为重 要的现代能源和化工基地、粮棉油和畜 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环境 优美的新兴能源生态城市。 在工作中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发展是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 菏泽” 战略的机遇,把加快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二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 发 展现代农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建 设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调整产业结构、城 乡结构和所有制 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特色板 块经济, 带动经济结 构优化升级。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实现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大农村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推 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 乡统 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推进生态县 建设。 五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体制 创新和制度建 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 社会、政府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切 实提高对 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六是坚持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科学履行政府 职责,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公共服务,完善 社会保障,扶持弱势群体,切 实把 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和享受公共服 务水平的提高上。完善社会管 理和协调机制,加快建 设文明巨野、平安巨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 设。 第四章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十一五 ”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速度明 显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固定 资产 投资明显增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经济跨越式发 展,为 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奠定 坚实 基础。具体目 标初步确定为: 1、经济 保持快速增长。全 县生产总值 平均增长 16%左右,2010 年达到 95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 别达到 20亿元、 55亿元和 2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5%、23%和 16%。地方 财政收入达到 4亿元,年均增 长 20%。 2、经济结构进一步 优化。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工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提 高,三次产业结构 调整为 21:58:21。固定 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6%,物价 涨幅控制在 4%左右。 3、经济 增 长方式 发生明显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的比重达到 24%,万元生产 总值综合消耗每年降低 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 65%,森林覆盖率达到 28%,生态环境达到市先进水 平。 4、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 55%以上。 进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0% 左右,累计实际利用外 资 1亿美元。 5、城市化进程明 显加快。加大 对城市美化、亮化、 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化水平达到 33% 以上。 6、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57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20 元,年 均分别增长 12%和 10%左右。城 乡就 业水平有所提高,城 镇失业率控制在 5%以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左右,总人口控制在 98 万人以内。初步建立起公平的收入分配、公共服务和社 会管理体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提高到 1.3 人。 在全面实现“十一五 ”规划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 2020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385亿元,人均 生产总值达到 4590 美元,全面 实现 小康社会,成 为山东省重要的现 代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粮棉油和畜 产品 生产加工基地、经济 全面繁荣、市场体系完善、科技教育发达、民主法治健全、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 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巨野。 产业发展篇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目前 经济发 展走势,本着 “立足实际、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 则,对 全 县进行合理的空 间布局,确定农业产业化区、城市综合经济区、煤炭开发区、煤化基地区、建材加工 区和旅游开发区的分布。与城市总 体规划、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相街接,优化资源配置,进行重点开发。初步 确立以县东南部为农业产业化区。以县城为中心设置城市综合经济 区。以 龙固、万福矿井为中心设置煤炭开 发区。以田桥为中心 设置煤化基地区。以核桃园为中心设置建材加工区。以金山为中心设置旅游开发区。 在对全县产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实施“12319”工程。“12319” 工程包括:一个 综合经济区、两条 产 业带、三大工业园、19 个重点项目。一个综合经济区(主要是指经济开发区、田桥煤化基地):以新城区开发 建设为重点,将巨野建 设成为巨野煤田和巨野 县行政、科教、文 卫、商 贸、物流、金融等 综合服务区;以田桥 煤化基地为依托,打造巨野能源化工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两条产业带:一是东西走向 327 国道沿线 经济产业带。西起龙固镇经县城东 至麒麟镇,沿 线开发,依托龙固矿井、田桥煤化工基地,重点 发展煤化工、 电力能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二是南北走向聊商公路沿 线产业带。北起田庄 镇经县城至万丰镇。依托 中心城镇和产业基础,扩大规模和提高技 术含量,重点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三大工业园:(1)新 矿(巨野)工业园。以煤炭生 产、 发电 、焦化和新型建材为主,座落于 龙固田桥。( 2)兖矿(巨野)工业园。 主要发展矿山机械设备制造、维修 业,座落于 县经济开发区。(3)济宁(巨野)工业园。以工业生产、新材料孵 化等为主导产业,集机械工 业、 电 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外向型、生态环境优美的综合性现 代工业园,座落于巨野 镇。 19 个重点 项目:以工业项目和增加地方财 源的基础设施及市场项目为主。详见附 表。 第五章 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我们要明确“要务 是发展,中心是经济,重点是工业,关 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 ”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 向,以结 构调整为 主线,以 项目建 设为总抓手,发挥园区龙头作用, 继续加大投入, 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 级,提高工业经济 的整体素质和综 合竞争力。要大力培植煤炭、化工、电力、食品、 纺织、机械、新型建材等 产业,加快壮大骨干企业。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 能力,努力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要按照“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的发展方向,全力实施“项目带动、 产业支撑、集群发 展” 战略,打造特色鲜明、骨干突出的 产业链,加快形成重点 产业聚集区。 煤炭工业。煤炭工 业将成为未来巨野支柱 产业,按照 产品关联多元化、技术关联多元化、业务关联多元 化的原则,充分 发挥对 其它产业的旁 侧效应和关联效应, 创造条件促 进电力、化工、建材、服务业等产业的 发展,形成以煤炭 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巨野经济快速协调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据山东省巨野矿区 总体开发规划, 龙固矿井设计年生 产能力 600 万吨,投 资额 28.5 亿 元,2007 年 9 月投入生产。2008 年达到 设计生产能力, 实现销 售收入 23亿 元, 实现利税 4.77亿元,其中,税金 1.92亿元,利润 2.85亿元。万福矿 井年设计能力 180 万吨,项目总投 资 21.7亿元, 2006 年开工建设,2010 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可实现销售 收入 6.3亿元,实现 利税 1.13亿元,其中,税金 0.5亿元,利润 0.63亿元。 煤炭化工。利用我县丰富的煤炭资 源,加快建 设煤化工基地。围绕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以煤 气化、煤焦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 展甲醇、二甲醚及延伸项目,2006 年论证建设年产 200 万吨焦化、 120 万 吨甲醇, 2008 年开始 论证建设年 产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 2009 年后 论证建设 40 万吨/年醋酸、45 万吨/年 合成氨、75 万吨/ 年尿素项目、 80 万吨/年乙稀项目等。煤化工重点项目要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确保尽早 进 入国家、省、市规 划盘子,加快形成煤化工产业集群。 电力工业。根据国家 电源建设的产业 政策, 优先支持发展坑口电厂项 目,重点抓好巨野矿区劣质煤坑口 热电厂(2300MW)建设,加快巨野坑口电厂(2600MW)项目的前期工作步伐。把我县打造成山东省“西电东 输”的 电源基地。计划总投资 80亿元,力争总装机容量达到 1800MW。继续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到 2010 年底,形成 110KV为主网架,供 电 区域清晰合理,分层分区供电,高、中、低压网络协调发展的格局。 实现全 县镇区都拥有一座 35KV 以上变电站, 为全县经济跳跃式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 食品工业。按照安全、营养、方便、多样的要求,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不 断提升对粮食、油料、果蔬、肉类等 农副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工层次和 产品附加值,以鑫龙、华粮、双 杨、华 星等为依托, 积极开 发生产等级粉、专用粉、混合粉、玉米酸糖醇等 “绿色食品”及各类高档色拉油、专用油、 保健油等产品,提高粮食、油料加工率;以亚龙、金 锣、麟州等企业为龙头 ,重点发展猪、牛、羊、鸡等低温肉 制品,扩 大高温软 包装,开拓国 际 市场;以永兴、佳农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果酒、果蔬汁、脱水蔬菜、速 冻蔬菜等产品,抓好芦笋加工基地建 设,加快果蔬 产、加、销一体化 进程;以花冠酒业为依托,坚持优质、低 度、多品种、低消耗的方针,实现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 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 向水果酒转变,稳 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争创省内、国内名牌。 纺织工业。加快运用 现代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构建原料织造印染成衣一条龙的产业 发展链条,不断提高技 术水平和产 品档次,增 强产品竞争力。依托如丝、绿园、仲元、华韩维斯达等龙头企业, 推广高速喷气纺、 转杯纺等新型纺纱 技术,开 发各种花式纱、无捻纱、包覆纱等纱线,提高精梳 纱、无接头纱、 色纱等高支纱比例,建 设中高端优质 棉纱生产基地。以服装面料 为龙头 ,增加新型无梭织机和电子提花装置 等先进设备,加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 设计水平,提高 质量档次,扩大棉、毛、麻、丝绸、化纤及 仿真等高档纺织面料的生产,促进产 品升级换代。到 “十一五”末,全 县纺纱能力达到 70 万锭。 机械工业。以宏河集 团、通宇公司、大陆机械等企业为龙头,利用先 进技术,加快发展矿用泵、专用车、 矿山机械等产品,提高 产品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新型建材工业。利用我 县丰富的山石 资源、煤矸石、 电厂粉煤灰等资源, 围绕居民住宅、重点工程和城 市公用设施三大领域,大力 发展循 环经济,生 产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 高的新型建材,把新型建材工业培育成 新的支柱产业。以清大、凤凰山、玉 龙等企业为依托,发展 2000 吨以上窑外分解新型干法水泥,提高优质水 泥、特种水泥和散装水泥的比重,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技术, 积极发展新型墙面材料、保温材料、耐 火材料、优质涂料、复合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第六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 场需求 为导向,以 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 培育龙头企业,尽快完善 农村服务 体系,全面提高 农业综合效益、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稳定粮棉油生 产、提高种植效益的基 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林牧业,不断提 高农业素质和效益。一是 优化种植 业结构。按照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大力 发展优质专用小 麦、林草、果蔬、棉花等高效产业。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出效益。加大 农业综合开发力 度,提高粮食综合生 产能力。二是做大做强畜牧业。以牛羊等食草畜种和高效畜禽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规 模化饲养,提高畜牧 业的规模效益。加强畜禽良种引进、繁育以及“两羊一牛”品种的改良和保种工作。建立 健全动物防疫、检测 、防治、残留 监 控体系。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和流通业,把巨野县建成重要的优质畜 牧养殖、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三是大力发展林产业。继续抓好木材、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林产品加工及市 场体系建设。以生态防护林工程、治沙工程、速生丰产林基地工程、名特 优果品基地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 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林木 资源,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林产 品的综合利用、系列开 发和加工增 值,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深度,上 规模、上档次。大力开展上林下草、上林下 菌、上林下禽等综 合型立体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四是巩固提高水产业。加大废旧窑坑等低洼 地的开发,提高品 质,提高效益。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以推进粮棉油、瓜菜、畜牧、林业产业化为重点,与培植主导产业相结合,积极培育 龙头企业,推进产业 化经营,努力做好特色农产品原产地注册,提高品牌效益。一是鼓励佳 农、亚龙、麟州等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膨胀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技 术装备水平。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 新上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 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到 2010 年,规模以上龙 头企业力争达到 30 家。二是加快 优质农产 品基地建设, 为龙头企业 提供充足的资源。到 2010 年,力争建成 粮食、棉花、瓜菜、果品、牛、羊、猪等优势农林牧生产基地。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检验检疫 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提高 农产品的竞争力。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科技服务体系。按照 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积极稳 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 务分离出去,按照市 场化方式运作。积 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 务网络,建立健全 县级农村经济协会, 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二是农机服务体系。利用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快发展专业农机服 务组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 产率。三是信息服 务体系。加快建立农业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形成完 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四是 农产 品流通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物流配送和连锁超市等各类物流企 业直接从事农产品收购、农资供应 和农民生活资料经营。充分 发挥农 村经纪人的作用,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 促进农村社会化分工。加快各类农产 品市场建设步伐。到 2010 年,全县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产品专业批 发市场 2 个。五是 农产品质量标准 检测认证体系。加 强农产品质量检测 和认证工作,为优质、绿色农产品开 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有效服务。六是 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加 强农业行政 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 加强市场监管,对 制假售假、坑 农 、害 农等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依法保 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城镇建设理念,加快完善 农村基础设 施。加大农村“路、水、电、医、学” 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进行农民居住生活社区化试点。按照城市社区建设模式,以布局合理、 设施配套、环境整 洁、村貌 优美为 目标,稳步实施迁村并点工程,将中心镇建设、自然村撤并、压煤村庄搬迁 与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相结合,统 一规划建设。到 2010 年,基本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第七章 繁荣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十一五 ”期间改革发展潜力 较大的产业,必 须创新发展思路,改革体制机制, 坚持膨胀规模和 优化结构并举,积 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壮大新 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到 2010 年,服 务业增加 值年均增长 22%以上,服 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 业人员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现代物流业。依托巨野煤化基地着力培育能源化工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好洙水河航道及巨野港、巨野客 货运中心站、煤田 铁路专用线等一批区域性 货运主枢纽、主站 场和主中心。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商品集散能 力,加快构筑起专业 化、信息化、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和用户满意的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旅游业。高标准、高起点、合理布局和配置旅游生 产力要素,进一步完善包括旅游 观光、餐饮、娱乐等在 内的综合旅游体系,把旅游业培育成 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打造品牌。加快金山旅游区、 齐鲁文化园、 蚩尤广场、彭越广 场、麒麟台、文 庙 公园、永丰塔和巨野教案 遗址景区景点的开 发步伐。抓好以大野水库为 中心,连结 北寿湖公园的 环城水系建 设。二是加大宣 传,开拓市场。开辟巨野和周边景点的旅游热线。三是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开 发旅游纪念 产品,提高旅游 综合服务水平。 房地产业。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开发 的宏观调控机制,适当开 发一批高档住宅,满足巨野企业家和来巨投 资者的需求。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适 应城市化的发展需要。 推动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发展,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形成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开发和持续发展。 金融保险业。以资 金融通多渠道、多形式和信用手段 现代化为方向,加快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技 术创新,提升金融 层次,增 强服务 功能。拓宽融资渠道,拓展大众保险市场。 中介服务业。规范提高律 师、公 证 、会计、审计、 资产评估、工程与管理咨询、科技咨询等咨询服务业, 积极发展人才、劳动 力、家政、保安、园艺、法律服务等市场中介组织,大力推广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 品市场中介服务方式,为企业经营 管理、居民消 费决策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 务。 餐饮业。提高 现有餐 饮服务业的经营 管理水平。挖掘和 发展地方风味小吃,培育地方名厨, 发展本地名 店。以地方特色产 品为依托, 规划 发展几处和地方名吃相配套的美食街、美食城。 第八章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 统筹 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 ”的原则,加大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按照以构筑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建设,到“十 一五” 末,形成以日东、济菏等高速公路为龙头,以新石 铁路为支撑,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内河航 运和地方铁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 公路建设。以完善高速公路骨架,提高公路网技术水平和密度为重点,建设区域经济干线,改造和完善 干线公路,形成覆盖全县的快速道路网,加强县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水平,充分 发挥路网和通道的整体 功能和效益。“十一五”末,公路路网总里程达到 1779 公里(不含村道),公路密度达到 136 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在抓好济菏高速公路巨野段建设的同 时, 积极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好东商高速 公路巨野段的前期工作。二是抓好干线公路建设。 围绕路网升级改造,重点进行美化、标准化建设,建成 东 明菏泽巨野一级公路,做好国道 327线拓宽、改 线工作,确保实现与其它县间二级公路连通,一级公路 总里程达到 50 公里,二 级公路总里程达到 500 公里,二 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 30%以上。搞好青龙路、巨金路、 陶柳路升级改造工作。三是全面搞好 县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新、改建 县乡公路 584 公里,提高路网整体水 平,按二级路标准改建 县道 300 公里,改造老油路 200 公里,新建乡镇连接道路 100 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 路 232 公里, 实现 全县自然村通油路。行政村通客车。制订公路养护办法,确立分级养护体系。 铁路。完善铁路客 货运体系,抓好新石铁路电气化及扩能改造工程。积极开展纵贯煤田南北、横向连接 新石铁路的地方铁路建设前期工作。 航运。开工建设京杭运河洙水河航道一期工程,做好洙水河航道二期工程,新万福河航道改造工程的前 期工作,力争“十一五”末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 100 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 500 万吨。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面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保障水 资源供给、 保障饮水安全、提高水 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为重点,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节水改造,推 动水利的改革与发展,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一是搞好水资源的开 发利用、节约与保护。积极开发利用雨 洪资源、再生水及微咸水等非常规资 源,抓好大野水 库拦蓄工程的建 设。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 配置,实 行用水定 额管理, 严格水 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二是加大防洪减灾工作力度,做好河道堤 防治理及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按照主要河道三年一遇除 涝、二十年一遇防洪,其它河道三年一遇除涝、十年 一遇防洪的标准进行治理的目标,重点抓好万福河、郓巨河、洙水河、洙赵新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三是 加强以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主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县节 制闸进行改造,建立三沟 畅通机制,抓 好引黄灌区的配套节水工程,加 强喷 灌、滴灌、管灌、渠道防渗 处理工程,到 2010 年,基本完成引黄灌区节 水改造与续建配套任务,大力发展 农田节水灌溉,努力搞好人畜 饮水工程建 设。四是抓好水利改革。建立以 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利用市 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保障体制,推进水利投 融资体制改革,实现 水利建设的持 续发展。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功能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整合网 络资源, 构筑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平台。在网通、电信、广 电和联通四个信息传输骨干网的基础上, 继续建设 宽带主干网,逐步 实现光纤到楼、光纤到户。进一步建设完善全县公用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形成多种接入 方式,满 足各种网 络互联需求和适 应开展多种信息业务的宽带信息 传输平台。加 强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 电视网的相互融合,逐步普及数字 电视广播业务,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远程教育、网上办公等业务,形成覆 盖全县的共享型、集 约化信息网络 体系,以促 进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到“十一五”末,固定电话 普及率达到 90%,移 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50%以上,因特网用 户数达到 10 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70%,有 线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 40%以上,基本形成适 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第九章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积极创建国家 级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走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逐步使巨野县 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 备、生态优良、景观丰富、文明氛 围浓厚、社会文明 进步的新城市。到 2010 年,全 县城 镇人口达到 35 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 33%。 加快新城区开发步伐。按照“一轴、一带、三 节点” 规划布局,重点加快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业等基础 设施建设,努力打造 现代化新城区 崭新形象。突出抓好商 务中心、国际商贸城、煤田医院、洙水河公园等重 点项目。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坚持“突出强化县城建设,积极发展中心镇”的 发展思路,以“一个中心,二条轴线, 三级城镇,四个片区 ”为框架,壮大县城核心作用。培育龙固、大义、谢集、万丰四个增长极,以 327 国道、德 商公路两线为主轴发展城镇组团。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 竞争 力。到“ 十一五”末,县城区新增供水能力 20 万立方米/日。城市集中供气(燃气)普及率达到 60%,集中供 热 普及率达到 60%,供水普及率达到 85%,城市 绿化覆盖率达到 2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6.4 平方米。一是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加 强县城间交通的 衔接, 强化城市主干道与国道干线 网和高速公路网的连接,“十一五”期间, 城区新增道路 40 公里。同 时加快供水工程施工 进度,根据城 镇化发 展水平和工业发展需要,建设相适应的 供水工程。积极推行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在 县城内建 设水冲公厕 20 座,垃圾中转站 15 座。2006 年初,争取建成污水处理厂。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搞好城市抗震、防火、防空、防洪等设施的建 设,完善 综合减灾体系。二是城市服务业设施建设。在现有麟州、东 方、国花、新矿 4 家宾馆基础上,加快建 设 23处星级宾馆。对城区内的主要道路街景、小游园、背街巷、出入口、交通护栏进行夜景照明,达到亮 化、美化效果。 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 展战略, 积极实施生态城镇建设规 划,加大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力度, 使我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区域 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 展。 继续实施通道绿化、城郊生态防护林 及退耕还林项目,搞好城市及主要交通干 线沿线的绿化美化和生态 示范区建设,努力 创建省级卫生城和生 态示范县。要进一步 树立循环经济 理念,推行清 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 态效益的 有机结合。重点抓好工 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危 险废物控制与幅射环境保护等工作。要深入推行城市 环境综合整治,在控制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的同时,重 点加强治理城市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加快城市垃圾分 类收集、 储运、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步伐。要加快生态 农业建设,对盐碱改良区、粮食蔬菜高效农业区、煤炭能源基地与高效农业区、粮棉果菜生产区,采取不同 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开展绿色通道、 绿色市场、绿色加工“三绿工程”试点工作,建 设一批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严 格控制农药、化肥和 污水灌溉对农 田和水资源的污染。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保护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加强矿产资源勘探、搞好 矿产资源的 综合利用。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增强行政管理能力, 实现城市的科学 化管理;整合城市资源,发挥综合效益,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增强市民城市意识和遵纪守法 意识, 营 造“人人关心、理解和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氛围。 第十章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坚持扩 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举,国内 资金与国外 资金并重,全方位、高水平 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以开放促调整、促发展的新格局。 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重点加强对港台日韩和东南亚等地的招商力度,高度重视对世界 500 强和中国 500强企业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努力创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 围。注重引进资金与先 进技术相结 合,不断提高利用外 资的质量和综 合效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有选择 地利用外资,争取引 进一些技术含量高,耗能低,污染小的项目。 加快开发区的建设升级。充分利用好国家 对各类开发区重新审核的机遇,争取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 开发区。加快开发 区发展规划的制 订,加 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载体功能。优化提升开发区产业结构,培植 主导产业,把开 发 区建成主导产业 特色鲜明, 产业聚集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环境保护好, 产业效益高的 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到 “十一五”末,进区项目投资占全县的 30%,招商引资占 30%,生 产总值占 40%。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以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中心,以提高出口交易的档次为重点,大力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努力开拓多元化的国 际市场,努力 扩大进出口规 模。一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二是转变贸 易方式。 积极抓住国外制造业转 移的机遇,以纺织、化工、机械等产业 为重点,大力发展加工 贸易。三是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四是 努力扩大进口规模。充分利用国外 资源,加大重要原材料的 进口,加大高新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力度,提升工 业装备水平,促进产业 升级。 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紧紧围绕国民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优化教育 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 育质量,促 进各级 各类教育协调发 展。 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改善 农村办学条件,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到 2010 年,县办学校和 30%的 幼儿园、20% 的完全小学、 60%的初中、90%的乡镇成教中心,达到市规范化学校标准。大力 发展高中阶段教 育,扩 大招生 规模。增加投入,力争巨野一中跨入国家 级示范性高中行列。教育科研网 络和现代远程教育网 进入县办学校和 80%的初中、40% 的完全小学,在有条件的学校实现“四机一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课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利用 现有的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成人教育空间,通过成人高考、自 学考试等形式,使成人高等教育取得 较大发展。 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加快幼儿教育发展步伐,重视发展残疾 人等特殊教育。 形成多元化投入的办学体制。改革过于集中的政府办学体制,鼓励、引导、支持、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各 级各类教育事业。 积极发展卫生事业。以改革、建设、 监管为重点,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 针,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方 式,增强 服务意识 ,提升 卫生事业发 展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防治体系。重点抓好疾病预防体系和紧 急救援中心的建设,以艾滋病防治为重点,做好 结核病、肝炎、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二是紧 紧抓住中央扶持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做好县级医疗机构和 乡镇卫生院规划建设,力争到 2010 年 全部改造一遍。三是到 2010 年在全 县建立起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四是加快城市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投资多元化、服务多样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管理 规范化的医疗 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五是继续做好降氟改水和改 厕工作。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放开放活文化市 场, 实现文化体制转型,文艺创作数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 力争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建 设 几处独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抓好大型文化体育中心建设。主要 包括:标准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馆、游泳池和现代化影 剧院、文化 馆、图书馆、科技展览 馆、博物 馆等。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管理等要在 现在的基础上,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全方位开展科学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健全群体服务组织,完善国民体 质监测系统;建设好 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 动;定期举办经营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 持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切实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 构,保持出生人口的正常性别比例关系。实施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村民自治,坚持计划生育“ 一票 否决” 和离 职审计 、追踪奖惩制度。 2010 年全县人口控制在 98 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左右。 大力倡导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障权利。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 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达到 95%以上;提高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逐步提高女领导干部占领导干部队 伍总数的比例。加 强家庭美德建设 ,大力倡 导建立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 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坚持市场就业 方针和人本服务理念,着力促 进劳动 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 、服 务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加大职业 教育培训力度, 扩 大劳务输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十 一五” 期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 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