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安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安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安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安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安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 策研究 摘要:指出了安徽省是农业大省, 秸秆资源丰富,如何更好地利用秸秆资 源、缓解环境保护压力,是当代重要的 研究课题。分析了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 的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及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安徽省秸秆综合 利用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90244.htm 关键词:秸秆; 综合利用; 安 徽 中图分类号:S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7)16021503 1 引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 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全省每年农 作物播种面积达 1 亿亩,秸秆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由于对秸秆资源开发利用不 足,每值收割季节都出现秸秆焚烧现象, 严重危害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 环境,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加快推进秸 秆综合利用工作,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举措,对减轻环境压力,发展循 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业生态 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2015 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为 3955.8 万 t,综合利用率为 81.67%,比 2014 年同期增长了 10%,其中:农业 利用量 3409.9 万 t,占 70.42%;能源化 利用量 515 万 t,占 10.64%;工业原料 化利用量 29.5 万 t,占 0.61%。 2.1 农业利用 一是秸秆还田。各地把秸秆机械 化还田作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重要 先行措施,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6085 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量 3035.4 万 t,占秸秆可收集量的 62.69%。二是 秸秆高温堆肥。作为秸秆机械化还田的 有效补充,全年高温堆肥秸秆利用量 81.2 万 t,占秸秆可收集量的 1.68%。三是 饲料化利用。以秸秆为原料产出青贮饲 料,利用量约 243.8 万 t,占秸秆可收集 量的 5.04%。四是基料化利用。以秸秆 为原料产出食用菌、育苗基料、花木基 料等,利用量约 49.5 万 t,占秸秆可收 集量的 1.02%。 2.2 能源化利用 一是秸秆发电。截至 2015 年底, 全省建成秸秆电厂 20 个,装机 57 万 kW,全年利用农作物秸秆约 170 万 t, 占秸秆可收集量的 3.5%。二是秸秆成 型燃料。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年利 用秸秆 5000t 以上的较大型固化成型燃 料企I 近 22 家;全年秸秆固化成型利 用量约 69.6 万 t,占秸秆可收集量的 1.44%。三是秸秆制气。主要包括制秸 秆气和沼气两种形式,全年秸秆利用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约 25.5 万 t,占秸秆可收集量的 0.53%。四是民用燃料。主要包括工业 锅炉燃料和农民炊事用燃料利用,全年 秸秆利用量约 251.4 万 t,占秸秆可收集 量的 5.19%。 2.3 工业原料化利用 全年秸秆造纸、秸秆人造板、秸 秆木塑、秸秆纤维等工业原料消化秸秆 量约 29.5 万 t,占秸秆总量的 0.61%。 3 秸秆综合利用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大幅增 加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省里对农机 购机补贴和机械化还田支持力度的加大, 我省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和还田量均有 大幅提升,2015 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 达 6085 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量为 3035.4 万 t,同比 2008 年增长幅度均为 400%。此外,通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 升项目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在 全省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腐熟还 田等技术,有力改良了土壤结构、促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了粮食稳产高产。 3.2 秸秆利用领域不断拓展 目前秸秆利用由过去仅用作农村 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已拓展到肥料、 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 “五料化”利用领域,已形成了肥料化、 饲料化利用为主,基料化利用稳步推进, 能源化利用较快发展的利用格局,构建 了秸秆-牲畜养殖- 能源化利用-沼肥还田 和秸秆-沼气-沼肥还田等农业循环利用 模式。特别是秸秆收获、粉碎还田、捡 拾打捆、固化成型等设备加快推广应用, 秸秆沼气、秸秆板材等技术逐步推广, 极大地拓宽了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3.3 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水平明显 提高 在国家支持和各地努力下,秸秆 还田和产业化利用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 不断加快,形成了一批高效技术模式, 有效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 各类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 度,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如安徽格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义循环经济产业园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成套技术 与装备”作为安徽省级新产品和省级高 新技术产品,被国家工信部和科技部列 入了十二五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 技术装备目录 。 3.4 秸秆综合利用效益显著提升 2015 年全省用于饲料化、能源化、 原料化、基料化等领域的秸秆离田利用 量约 850 万 t,如 1 t 售价按 300 元计算, 可使各类收储运组织、企业和农民增收 25.5 亿元。如在秸秆能源化利用方面, 截止到 2015 年底,全省已建成秸秆电 厂 20 个,年产值近 20 亿元;一些秸秆 工业化利用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 增加了地方税收。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健全 由于目前秸秆收储运服务机制尚 未健全,经纪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 育不足,存在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 设跟不上,加上秸秆集中收集时间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离田手段落后,储存时间长,占用场地 大,进一步增加了收储运成本。 4.2 秸秆规模化、能源化利用比 重仍待提高 截至 2015 年底,全省 20 个在运 秸秆电厂装机容量 57 万 kW,按 3 万 kW 装机年消耗 15 万 t 秸秆推算,全年 秸秆发电项目理论上可利用秸秆约 280 万 t,但实际上仅消耗 170 万 t,对秸秆 综合利用的贡献度低于预期。经实地调 研了解,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技术 水平有限。目前机械炉排锅炉掺烧农作 物秸秆散草的比重上线为燃料总量的 40%, 剩余部分必须添加林业剩余物才能保持 炉膛内燃烧稳定,避免反复除焦停机; 二是秸秆供应保障不足。地方政府在秸 秆流通市场培育及燃料保障方面引导作 用发挥不够,秸秆集中收储点布点不足, 秸秆收集难度大、成本高。 4.3 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滞后 在技术规范方面,一些地方普遍 存在着秸秆还田还多少、还多久、怎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还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明确的问题,实 际操作中凭感觉、靠经验的现象比较普 遍。在肥料化方面,秸秆生物腐熟技术 效率低,大马力拖拉机、秸秆抛撒、深 翻等专用配套设备普遍缺乏,配套性差, 无法实施秸秆深翻还田和高效作业;在 秸秆工业化方面,由于技术的初期投入 普遍较大,市场认知度不高,稳定的消 费市场尚未形成,使得现有技术推广缓 慢。 4.4 龙头企业培育不足 受秸秆收储成本高、启动资金缺 乏、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目 前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 较少,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作用明显 不足。 2017 年 8 月绿色科技第 16 期 汤丽洁:安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经济与管理 5 对策建议 5.1 多途径增加农作物秸秆综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利用效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 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 为核心,积极开展招商引智工作,通过 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引进高附 加值的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发展以 秸秆为原料的现代环保产业,增加秸秆 综合利用效益。从维护农民的权益出发, 依据以生态补偿原理、农业清洁生产原 理,引导秸秆加工企业与农民达成秸秆 置换意向,如 1 亩田秸秆置换 25 kg 有 机肥等,确保农民经济效益,制定鼓励 措施,让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全方位、多 元化地开拓秸秆处置渠道。用经济法规 手段,推动引导群众在合适的区域范围 内,在粮食种植之初就自主选择最经济, 最有效的处置措施,减少秸秆处置成本。 5.2 培育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 兴产业,扶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龙头 企业 结合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全省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实施,扶持秸秆 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培育秸秆综合利用 新兴产业。以试点县作为抓手,建立秸 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重点项目库,超前谋 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带动成熟项目 落户本地,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步 伐。根据当地农作物秸秆资源品种,积 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现有的先进技术和 模式,以龙头企业引领区域秸秆综合利 用,培育秸秆综合利用新兴产业。复制 格x 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国能生物 质天然气模式、康桥秸秆综合利用农业 循环经济产业化模式、凤阳县神光生物 质电业有限公司生物质炭基肥料和气化 发电联产工程项目模式、大型秸秆制沼 气集中供气模式、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 产及小型清洁炉具模式,让农作物秸秆 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有效的经济增长点, 初步形成以秸秆为原料的现代环保产业 格局。 5.3 建立收储体系,鼓励社会化 力量参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 利用的原则,完善秸秆收储体系。积极 扶持秸秆收储运输服务组织发展,建立 规范的秸秆储存场所,促进秸秆后续利 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 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鼓励有积极性、 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秸秆收集和利用, 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 采用企业主体模式、经纪人模式、村委 会模式等,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 市场化。当前,秸秆收、储、运、用企 业普遍“小而散 ”,在资金、人才、设备 等方面储备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企 业运行更易受关联产业调整等外部因素 影响,出台方便秸秆运输的政策措施, 提高秸秆运输效率。 5.4 完善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 技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按照宜还则还原则,提倡午季秸 秆以还田为主、秋季秸秆具备深耕条件 的区域以还田为主,大力推广油菜秸秆 旋埋还田,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旋埋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田,玉米秸秆深耕翻埋还田机械化技术; 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加强农机作业 质量监管,完善机械化秸秆还田农艺配 套措施,提高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效果; 制定病虫害和土壤可耕性及地表水污染 预警和预防措施。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 继续大力扶持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 创新,合理确定科研投资比例逐步制度 化,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三者保持合理的比例,加速此类技术创 新的产业化应用。 5.5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政策,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设立综合利用秸秆专项资金,以 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为主体,政府利用 资金扶持,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形成 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做好现有秸秆运输绿色通道、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