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的遗存与研究现状_第1页
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的遗存与研究现状_第2页
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的遗存与研究现状_第3页
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的遗存与研究现状_第4页
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的遗存与研究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巴蜀地区“ 天龙八部”造 (图)像的遗存 与研究现状 摘 要: 天龙八部是对佛经所载 八种护法神o 的总称。在古代佛寺或 摩崖石刻的艺术遗存中,可见天龙八部 被当做重要题材而精心塑造展示。但学 术界对“天龙八部 ”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的 研究,远不如佛菩萨诸天等题材。巴蜀 地区“天龙八部 ”造(D)像的遗存系 统完备,保存较好,蕴含着民俗民间文 化、宗教仪轨、地域精神、民族心理、 艺术风格等诸多内涵,是深入认识佛教 世俗化进程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绝佳的研 究载体。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03490.htm 关键词: 天龙八部 佛教艺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文化形态 所谓“ 天龙八部” ,是对佛经中经 常提及的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 罗、紧那罗、迦楼罗、摩T 罗伽的总 称,他们常常陪伺在佛、菩萨身边,并 发展成独立展示的艺术题材单元,与如 来、菩萨、诸天共同构成佛教艺术中四 大神o 形象,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远远不如后三者,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 力主要来自金庸先生 20 世纪 60 年代著 成的小说天龙八部及其衍生品 电视剧和网络游戏。 一、巴蜀地区“ 天龙八部 ”造(图) 像的遗存状况 现代考古学和宗教学研究表明, 巴蜀地区拥有丰厚的佛教艺术资源,重 点体现在石窟造像和佛寺壁画两方面。 “天龙八部”是巴蜀石窟造像和佛寺壁画 中的常见题材,其系统完备,保存较好。 一方面,巴蜀石窟群是我国南方 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造像延续时间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地理分布广,艺术水平高,地域特色和 时代风格鲜明。早在南北朝时期,四川 的佛教徒们就受建康(今南京)的佛教 造像风气影响,在山间崖壁开凿窟龛, 建立石窟寺观。在唐代至宋初,由于数 次关系国运的政治文化事件的推动,佛 教艺术文化中心随之迁移入川。就现存 遗迹而言,四川地区的佛教造像在全国 数量最多,宗教类型和题材内容广泛多 样,并且在中国北方地区石窟造像之风 普遍衰落以后延续发展并达到高潮,书 写了我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代表性的如广元石窟、巴中石窟、安岳 石窟、大足石窟。而且由于近年的考古 发现不断,四川佛教石窟造像的资料还 在日益丰富之中。 较之中国其他地区, “天龙八部” 题材在巴蜀石窟、摩崖造像中尤其流行。 自唐代佛教密宗盛行以来,天龙八部作 为重要的密宗图像符号,以浮雕或阴刻 的方式雕凿于巴蜀各类窟龛中。尽管许 多窟龛的天龙八部在雕造时本身就不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整,历史上还损毁了一部分,但仍旧有 大量体系完备、雕刻精美的天龙八部造 像被较好地保存下来,如广元皇泽寺 28 号窟(初唐) 、巴中南龛第 053 龛(盛 唐) 、巴中水宁寺第 8 龛(中晚唐) 、蒲 江飞仙阁 9 号龛(7 世纪末8 世纪初) 、 忠县临江岩 2 号龛(中唐) 、潼南千佛 寺摩崖造像等,能够支撑起历史分期、 地域关联、风格样式等细腻的课题架构。 另一方面,在蒙元铁骑蹂躏巴蜀, 石窟文化衰绝的宋元以降,四川明代佛 寺壁画接棒石窟造像传统,承传了唐、 五代以来四川辉煌的壁画成就,又延续 了北方壁画艺术传统,绽放出了芬芳的 花朵,延续了佛教艺术元脉。其中,平 武报恩寺、蓬溪宝梵寺、剑阁觉苑寺、 资中甘露寺、新繁龙藏寺等佛寺中的 “天龙八部”壁画,大多品相完好,体系 完备,能与石窟造像相互印证,也能与 其他地域的天龙八部图像,如敦煌、山 西、云南、韩国、尼泊尔、日本等,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立起互补的文化关联。 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保存品相 巴蜀地区“天龙八部 ”造(图)像均可以 用“系统完备、保存较好 ”概括。现在, 经历数次战火和文化浩劫洗礼,巴蜀石 窟造像的存在打破了学术界判定中国石 窟艺术“唐盛宋衰 ”的成见,四川明代佛 寺壁画的存在证明中村不折等“明代是 壁画衰弱期” 的论断有失偏颇。尽管影 响日盛,但跟敦煌学等北方的同类研究 相比,巴蜀石窟造像、佛寺壁画及相关 文献研究还处于浅表层,急需学者投入 发掘、整合与保护,甚至形成专门学科。 二、 “天龙八部 ”造(图)像的研 究现状 站在民间美术根性文化的立场看, 天龙八部众神o 以卑微戴罪之身获佛 陀救赎,不但象征着佛法的强大与包容, 而且体现着各类神o 及外道体系在佛 教教义中的改良,蕴含着民俗民间文化、 宗教仪轨、地域精神、民族心理、艺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风格等诸多内涵,是深入认识佛教世俗 化进程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绝佳的研究载 体。 就相关研究而言,我们可以从 “天龙八部研究 ”和“巴蜀地区天龙八部 研究”两类来考察: 首先,天龙八部相关研究:分为 专著和专题研究论文。 第一,关于“ 天龙八部 ”的研究专 著,有诺布旺典的图解天龙八部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和 唐卡中的天龙八部 (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 年) ,全佛编辑部的天 龙八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等。这些著作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天 龙八部的基本常识,方便人们初步了解 与认知。但是对于具体的佛教艺术研究, 尤其是历史特色、地域特色、文化交流、 尊格辨识、文献梳理等系统化研究,这 些常识就显得太混沌,无法细化。例如 图解天龙八部以清代丁观鹏法界 源流图 (系摹写宋代张胜温大理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梵像卷 )作为图解基础,但该书所做 的基本尊格判断就已经出现失误。另外, 摩T 罗伽的意义与形象一直是“天龙八 部”研究的瓶颈,这些书无一例外对其 采取了模糊策略。 第二,关于“ 天龙八部 ”的专题研 究论文。 “天龙八部 ”题材虽然是佛教艺 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者在论述 壁画和石窟造像时往往使用集成性术语 “天龙八部”一带而过,或将常识再复述 一遍,深入研究的文章并不多。目前, 关于“天龙八部 ”的专题研究论文按内容 可分为四小类: 一小类为尊格判定:如王忠旭的 吐蕃时期敦煌壁画中天龙八部图像辨 认 (中华文化画报 ,2009 年第 10 期) ,探讨了敦煌莫高窟第 158 窟涅 变 中天龙八部尊格,但该文将大 梵天判为孔雀王值得商榷,并对“狮头 为冠”者阐释较模糊。 另一小类是对单个“天龙八部” 成 员的研究文章,这类文章较多,研究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较深入,但多集中于飞天(乾闼婆、紧 那罗) 、金翅鸟迦楼罗、紧那罗等少数 尊格,如阿德的紧那罗王考 (中 华武术 ,2003 年第 9 期) ,李小荣的 飞天“称名 ”考释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4 期) ,霍 旭初龟兹乾阔婆故事壁画研究 (敦煌研究 ,1990 年第 2 期) ,褚丽 的大鹏金翅鸟造像的形成与流变 (西藏艺术研究 ,2012 年第 2 期) , 等等。这些研究具有清晰的学理线索, 对考察“天龙八部 ”题材在国内的演化、 世俗化进程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三小类为异质文化的比较研究,对 “天龙八部”图式的流变、传播、民族文 化特质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如杜文玉、 王颜的中印文明与龙王信仰 (文 史哲 ,2009 年第 6 期) ,邱晓霞中泰 飞天艺术形象比较 (群文天地 , 2011 年第 18 期) ,印 卡皮拉瓦载扬 著印度和中国石窟艺术中的飞天图像 (敦煌研究 ,1995 年第 4 期) ,何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艳吴哥艺术中蛇王那伽的文化特征初 探 (大舞台 ,2010 年第 10 期)等。 第四小类为“ 天龙八部 ”在日常文 化中的影响和地位研究,如李新业的 “夜叉”一词在汉语中的演变 (寻 根 ,2010 年第 5 期) ;刘宗迪的摩 T 罗与宋代七夕风俗的西域渊源 (民俗研究 ,2012 年第 1 期) 其次,巴蜀地区天龙八部研究: 巴蜀石窟及佛寺壁画的考古学基础研究, 以及巴蜀石窟和佛寺壁画中天龙八部题 材的专题研究。 关于巴蜀石窟及佛寺壁画的考古 学基础研究,如考古发掘报告、内容总 录、图录、历史分期研究等,包含了大 量的“天龙八部 ”题材信息。但这些散乱 的信息需要梳理整合,才能展示巴蜀 “天龙八部”文化的整体面貌。代表性的 考古学基础研究有中国四川唐代摩崖 造像:蒲江、邛崃地区调查研究报告 、 四川茂县点将台唐代佛教摩崖造像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查简报 、 绵阳市西山玉女泉摩崖造像 调查报告 、 广元石窟内容总录 、 巴 中石窟内容总录 、 四川中江仓山镇大 旺寺摩崖石刻造像 、 营山县太蓬山石 窟初步研究 、 大足石窟内容总录 、 重庆三峡库区唐代佛教石刻造像调查 报告 、 仁寿龙桥乡唐代石窟造像 、 四川石窟与摩崖造像的历史发展 、 重庆地区隋至宋佛教造像等,以及 剑阁觉苑寺明代佛传壁画 、 平武报 恩寺等画册。 随着考古学取得的不断进展,一 些学者开始对巴蜀石窟中“天龙八部” 进 行分期、分地域的局部性研究,如四 川唐代天龙八部造像图像研究 ,陈悦 新的川北石窟中的天龙八部群像 (华夏考古 ,2007 年第 4 期) ,丁明 夷的川北石窟札记从广元到巴中 (文物 ,1990 年第 6 期)等文章。 这些文章对于“ 天龙八部”题材在考古学 层面非常重要,但都没有打破石窟造像 和佛寺壁画的艺术种类藩篱,未涉足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整研究领域,对“ 狮头为冠 ”、 “长耳垂肩” 者做了模糊处理,没有深入发掘该题材 的民俗文化根基。 三、结语 虽然巴蜀石窟及佛寺壁画中的 “天龙八部”系统完备、保存较好,能方 便形成学术研究架构,但目前其研究关 注范围小、研究层次浅、学科单一化 (考古学) 、材料零散化。现有考古学 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