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 摘要:幸福感是人们对主观生活 质量进行的一种情感性评价,是满意感、 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本文在文 献评述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中 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8 年) 提供的数据,从自我期望体验、身心健 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等三个层次上深 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的 差异。通过对分类变量进行有序逻辑斯 蒂回归,发现城乡居民幸福感差异与以 往的研究结论不同,即农村居民幸福感 不高于城镇居民。同时,简要分析这种 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64485.htm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关键词:幸福感;城乡差异;自 我期望;身心健康;心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 02008007 从古至今,幸福是人类追求的一 个永恒的主题,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 标应是有助于人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带来的个人收入增长极大地促进 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 在主观上对这种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的 心理反应和情感评价却不相同。美国人 口经济学家理查德 A 伊斯特林在 1974 年发表的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 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伊斯特 林悖论”,即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快乐 增加。根据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 (Gallup World Poll) ,在 2005 至 2009 年间对世界 155 个国家中的数千人进行 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丹麦为首的 4 个北 欧国家,在“ 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排名中分列前 4 位,中国大陆排在第 125 位,也即倒数第 31 位,属于比较缺 少幸福感的国家之列。现阶段中国居民 的幸福感相对缺少,GDP 增长及个人经 济收入提高,幸福感却降低成为当前社 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从国内城乡居民看,中国人口宣 传教育中心、中国社科院在 2011 年 12 月发布的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 研报告中称,超过 7 成受访者感觉幸 福,10% 的受访者感觉不幸福,中等收 入者的幸福感最高,农村家庭幸福感高 于城市,比城市高 19.8 个百分点。l 引 此外, 2005 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 “2004 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 显示: 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 福感高于城镇居民。这是零点调查公司 于 2004 年 10 月对全国 7 个大中城市、 7 个小城镇及 8 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得出 的结果。在经验层面上,一般很难说农 村居民的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的幸福感。 鉴于此,我们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CGSS) (2008 年)提供的数据为依 据,运用统计学相关模型分析城乡居民 之间幸福感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社会 转型期城镇和农村居民幸福感,在一定 程度上能够反映农村居民对自身的物质 生活及精神满足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当 前我国解决民生问题及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 一、文献评述 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英国法学家、伦理学家杰里米边沁, 他在 1789 年出版的道德与立法原则 概述一书中主张个人利益的满足是保 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的手段,并 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作为其功利 主义的目的和终结。m20 世纪以来,心 理学学科发展为学术界对幸福感的进一 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基于 广泛的幸福调查数据,研究者们从多方 面探讨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974 年,Eastera 探讨了美国经 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收入变化与幸福感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间关系。此后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幸福感的文献 大量出现。经济学研究者们对幸福感的 探讨更加强调一些可观测的经济特征与 幸福感之间的关联。例如, Oswald、Easterlin 等从经济学的角度对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 结,认为幸福感程度较高的人群特征, 包括已婚、高收入者、白人、受过良好 的教育、自我雇佣、退休及家庭照看者 等。同国内学者对幸福感的关注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主要是研究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如林南于 1985 年在天津开 展生活质量调查,对影响生活满意度的 具体领域(工作、健康、家庭)进行了 研究。同后来研究者主要围绕幸福的含 义、实质、内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与 对策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如有研究 者认为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它包括物 质、精神和道德这三种人类共同感受的 元素;罔全民文明素质与人民幸福息息 相关,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是中国人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福生活的必由之路等。 关于城乡居民幸福感对比的研究, 大都认为农村居民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 例如,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自 1993 年起 对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监测研究,逐 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零点生活指 数指标体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 对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及未来预期 进行年度追踪测评。认为在 2001-2005 年连续 5 年间,虽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 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但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 居民。邢占军 2004 年对山东省 1224 个 样本(城市和乡村居民各为 612 个)进 行的调查表明: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 城市居民得分均高于农村居民,这是由 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对农村社会的观 念与心理冲击要远远大于城市社会,因 此幸福感的城乡差距反映了中国城乡经 济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差距。 目前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成果较多, 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而现有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 体现在:一是选取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如奚恺元对北京、上海、杭州、武汉、 西安、成都 6 城市幸福指数测试样本量 过少,每个城市仅选取近 200 个样本。 二是有些调查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如有 些研究者对生活幸福度的调查,在网上 刊载了问卷,受访者自愿在线填写问卷, 算不上是严格的科学调查。三是对幸福 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与绝对收入之间 的关系上。事实证明,幸福感的高低并 不是仅取决于人们的绝对收入水平的高 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对生活 质量的主观认知和评价。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 (2008)作为数据样本,它 包括 10372 个涵盖全国的随机样本,其 中居住社区类型划分为城镇与农村,城 镇样本 6075 个,占 58.5%,农村样本 4297 个,占 41.5%,因而这一样本更具 有代表性。界定幸福感的概念至关重要, 幸福感的评价涉及人们对主观的生活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量情感层面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体验。 从经济学角度对影响幸福感的因素进行 界定,用自陈收入指数表示相对收入, 以定量分析来考察和比较农村居民和城 镇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通过文献研究,在借鉴邢占军对 幸福感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幸 福感是人们对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的一种 情感性评价,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 感的有机统一。客观生活质量研究关注 的是人类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及社会为民 众所提供的客观条件,而主观生活质量 研究所关注的则是民众对自身所拥有的 环境和条件的主观评价与感受。考察居 民的幸福感必须以这种主观生活质量为 衡量依据,否则难以解释 GDP 和经济 增长带来的客观生活质量提升与人们幸 福感降低之间的矛盾。总的来说,这种 主观生活质量既包括居民对自身生活条 件的主观评价,同时也应包括对利益分 配失衡、相对收入不公、环境污染、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会诚信缺失及教育、医疗、住房问题等 生活环境进行的主观评价。 邢占军编制的城乡居民主观幸 福感量表 ,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 从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 发展体验、社会信心体验、目标价值体 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身 体健康体验、心理平衡体验、家庭氛围 体验等 10 个方面,考察人们的主观幸 福感。为方便研究,本文根据 CGSS(2008)问卷中呈现的与幸福感 相关的具体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衡 量主观生活质量涉及的生活条件和生活 环境。在借鉴邢占军对幸福感划分标准 基础上,我们将幸福感划分为三个层次 (如图 1 所示) 。 自我期望体验:它反映的是人们 对自身所拥有的客观物质条件的主观评 价,主要表现为满意感。高分者的显著 特征是对个人及家庭客观物质条件感到 满意,对生活保持一种合理的期待。对 应问卷问题为:E8.考虑到您的能力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工作状况,您认为您目前的收入是否合 理呢?B13. 总的来说,您对自己目前工 作的满意程度是怎样的呢? 身心健康体验:它反映的是人们 对自己身体与心理适应方面的主观评价, 主要表现为快乐感。高分者的典型特征 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满意;没有 感到近期身体特别不适;精力充沛,能 够处理好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事情。 对应问卷问题为:D1.总的来说,您认 为您上个月的健康状况是怎样的呢?D5.在 上个月内,您认为您的精力状况是怎样 的呢?D9.总的来说,您认为您现在生 活中开心的部分会占到您整个生活的几 成呢? 心态平衡体验:它反映的是人们 在经济社会地位变动中心态调整方面的 主观评价,主要表现为价值感。包括与 同龄群体相比社会经济地位变动情况、 与三年前自身条件相比社会经济地位变 动情况以及个体认为目前经济收入合理 程度这三个变量。对应问卷问题为:E1.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同龄人相比,您认为您本人的社会经济 地位有怎样的变化?E2.与三年前相比, 您认为您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怎样的变化? 结合这三个层次的主观评价,我 们对居民幸福感提出以下假设: 1.个体的自我期望目标与实际结 果的差距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目前 的经济收入越不合理,越可能有较低的 幸福感;居民工作满意度越高,越可能 有较高的幸福感。 2.身心健康状况对幸福感有着直 接的影响。身体越健康、精力越充沛、 生活越快乐,越可能有较高的幸福感。 3.个体与自身或他人的比较影响 其幸福感。与三年前自身状况相比,居 民感到其社会经济地位越低,越可能有 较低的幸福感;与同龄群体相比,居民 感到其经济社会地位越低,越可能有较 低的幸福感。 三、模型与数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村居民和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镇居民的幸福感,采用中国综合社会 调查(CGSS) (2008)的数据,共有 10372 个有效样本。该调查数据侧重在 等级程度上做有效区分,通过询问受访 者问题(总体而言,您对自己所过的生 活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被调查对 象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幸福、比较 幸福、一般、不太幸福、不幸福”中做 出选择,以这种主观感受作为因变量测 量他们的幸福感。 自变量的选取加入个人基本情况 作为控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娴 状况、自陈个人年收入等,目的是对被 调查对象的主要人口学指标加以考察。 其中,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 状况 4 个变量为分类变量,各个变量的 具体分布情况如表 1 所示;年龄、年龄 的平方、自陈个人年收入为连续变量。 调查结果表明,在 10372 个有效样本中, 主观感觉“非常不幸福 ”的居民占 1.4%、 感觉“不幸福 ”的居民占 7.7%、感觉“一 般”的居民占 45.1%,而感觉 “幸福”的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民占 40.1%、感觉“ 非常幸福 ”的居民占 5.7%,可见主观认为非常不幸福和不幸 福的居民只占调查对象中较少部分。 四、分析结果 本研究一共拟合了四个模型,即 模型 0 只包含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 控制变量;模型 1 在模型 0 的基础上加 入自我期望体验;模型 2 在模型 1 的基 础上加入身心健康体验;模型 3 在模型 1 的基础上加入心态平衡体验,包括与 同龄群体相比社会经济地位变动情况的 心理体验及与三年前自身条件相比社会 经济地位变动情况的心理体验。模型拟 合结果如表 2 所示。 模型 0 显示性别、年龄、年龄的 平方、婚娴状况、户口等五个人口学特 征控制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解释程度。 人口学特征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很小。 性别的 z 检验统计量在 5%的水平上, 就是说,性别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无统 计学意义,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不但城 镇居民逐渐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而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农村居民也在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男 女地位逐渐平等,与当代农村妇女地位 的提高有关,她们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与 男性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除性别外, 其他控制变量均显著影响因变量。例如, 婚娴状况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积极影响, 已婚者比未婚者幸福感增加了。 从模型 1 可看出,自我期望体验 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两个群体的自评幸福 感均有显著的影响。回归系数为正,假 设 1 成立,即个体的自我目标期望与实 际结果的差距影响居民的幸福感。这意 味着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工作状况对 当前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自我期望体验中的收入满意度和工作满 意度与人们基本物质需求的有效满足密 切相关。该体验取决于社会为居民所提 供的普遍的物质生存条件的满意程度, 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但同时也 反映了社会财富在不同居民间的分配状 况。就是说,纵向上物质条件的提高或 绝对收入增加对居民幸福感提升是积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的,而财富分配不均或相对收入较低对 居民幸福感提升则是消极的。从积极意 义上看,居民幸福感的提高主要与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给他们所带来的物质条件 改善相关。伴随经济社快速发展而带来 的城乡居民绝对收入提高,使他们对客 观生活条件产生的主观评价,进而影响 其幸福感。 从模型 2 可看出, 身心健康体验与居民的幸福感呈正相关。 这是因为身心健康的居民往往对未来充 满希望,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在很 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换言之, 幸福感高的居民,往往是身体健康,精 力状态较好,生活中快乐的部分占比多。 而对于长期处于不幸福或幸福感较低的 居民,易忧虑成疾。可见,居民的幸福 感与身心健康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本 研究显示,健康状况好的居民无论 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的幸福 感水平高,假设 2 成立,即身体越健康、 精力越充沛、生活越快乐,越可能有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高的幸福感。 模型 3 中添加了社会比较、自我 比较变量时,显示出比仅有人口学特征 变量时在系数的绝对值上变大。这说明 社会比较、自我比较是引发农村人幸福 感不如城市人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因生活条件 的相对不足和生活环境的相对不公平, 使得他们重新评价自己主观的生活质量, 进而降低其幸福感。农村居民以城市居 民为参照,以城市生活为参照系,在收 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地位 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易导致 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影响其 价值感。模型 3 中社会比较、自我比较 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验证了假设 3, 即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经济社会地位变 化、三年前自身经济社会地位变化进行 比较,其幸福感有所下降。 在经验层面上,大多数人认为收 入与主观幸福感间应该存在某种程度的 正相关。由上述对自我期望体验分析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可以看到,居民绝对收入提高能提升他 们的幸福感,相对收入较低却降低其幸 福感。就是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各 自与三年前自身条件相比,绝对收入提 高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但是,农村居 民与三年前相比的收入增量远小于城镇 居民与三年前相比的收入增量,因而两 者在幸福感的提升程度上存在差异。通 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绝对收 入与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关, 但利用绝对收入却难以解释城乡居民间 幸福感存在的差异。因此,我们引入自 陈收入指数(Serr-report Income Index, SRII)的概念,以此计算城乡两 个群体在问卷中的自陈收入均值,并与 全部样本自称收入均值进行比较,可反 映出 从城乡居民幸福感比较看,居民 自陈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超过绝对 收入对幸观感的影响程度。从表 3 可以 看出,城镇居民的自陈收入指数是农村 居民自陈收入指数的 2.5 倍,这意味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城镇居民自我期望体验指数远高于农村 居民,导致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低于城镇 居民的幸福感。在此,我们再一次验证 了假设 1 提出的个体的自我目标期望 (相对收入均等)与实际结果(相对收 入差距较大)的差距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同时也验证了假设 3 提出的社会比较和 自我比较变量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在深层原因上,城乡二元体制依 然存在及由此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不断拉大,是导致城乡居民幸福感差异 的主要根源。进而言之,基于户籍制度 上的差异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农民 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把我国 城乡人为分割为两个不同的社会系统。 就是说,城镇和农村居民不能同等地享 有经济发展成果和社会福利,这种差异 性政策带来的社会不公将严重地制约着 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纵向上看,农 村居民收入确实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与 城镇居民相比,因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而 产生的个人相对收入较低直接影响他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 不可否认,居民绝对经济收入与 主观满意度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尤 其在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满 足的情况下,这种经济收入对增强其幸 福感还是有较大的作用。但是,通过上 述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幸福感低于城镇 居民。这否定了 2011 年发布的中国 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研报告等研究 成果得出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上述 分析发现当前农民的幸福感更多来自于 “生存层次”的幸福感,而 “社会比较”层 次上的幸福感是较低的。这说明与城镇 居民相比,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农 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仍不尽如意。 五、结论和建议 第一,城镇居民幸福感高于农村 居民的幸福感。总体上,在城乡二元体 制下,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不仅在 生活条件方面,如收入差距较大,而且 在生活环境方面,如教育、医疗、社会 保障等存在的社会不公都影响他们对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观生活质量的评价。现阶段,户籍制度 及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根 源,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较低依然存在, 且无论是居住于农村的农民还是进入城 市的农民工,他们因身份及社会地位问 题仍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因此,如 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收入差距及 如何消除城乡居民间存在的社会不公问 题,是当前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