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习题_第1页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习题_第2页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习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习题 一、判断题 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和故意杀人、强*、放火、爆炸、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 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2.没收财产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分期缴纳。 3.判处死缓的,在二年的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且有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 为无期徒刑。 4.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应当酌量发 给报酬。 5.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 行审理。 6.死缓是我国刑罚中主刑的一种。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考验期满,视为原判刑罚已经 执行完毕。 8.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累犯不适用缓刑。 9.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论处。 10.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11.首要分子肯定是主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1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 公共财产论。 13.犯罪的追溯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 日起计算。 14.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 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15.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6.假释考验期内没有犯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 17.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的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刑法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补充的 规定。 18.我国现行刑法是在 1997 年修订的。 19 减轻处罚是由司法机关根据刑法的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21.刑法是有关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 22.只有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适用我国刑法。 23.刑法的属人管辖是指外国人在外国对中国国家或中国公民犯罪,中国刑法有权管辖。 24.刑法的保护管辖是指中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适用中国刑法。 25.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原则。 26.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原则。 27.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原则。 28.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29.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30.犯罪的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31.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方法、时间、地点是所有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 32.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是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33.犯罪的直接客体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34.犯罪主体只包括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35.犯罪的对象在犯罪中必然会受到损害。 36.犯罪对象决定着犯罪的性质。 37.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8.单位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39.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共同点为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 40.正当防卫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1.紧急避险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2.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3.刑事责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础,辨认能力是关键。 44.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年满 18 周岁。 45.故意分为疏忽大意的故意和过于自信的故意。 46.犯罪的着手前和着手后都可能发生未遂。 47.犯罪的预备只能发生在着手以后。 48.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49.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0.共同犯罪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 51.刑法的三个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52.审判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53.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5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特定资格地位和状态,刑法中对自然人 和单位都有特殊身份规定。 55.正当防卫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6.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7.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直接故意也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中。 58.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故意也存在于过失犯罪之中。 59.对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60.对胁从犯应当比照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6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和死刑。 62.附加刑包括罚款、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63.管制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64.拘役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65.管制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66.管制的刑期为 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 1 年。 67.拘役的刑期为 3 个月以上 2 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 3 年。 68.附加刑只能独立适用。 69.在我国刑罚是由政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判处。 70.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71.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72.刑法的适用机关只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73.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缓期执行的 2 年期间,如果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 院核准,执行死刑。 74.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享有担任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职务的权利。 75.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76.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从假释 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享有部分政治权利。 77.一般缓刑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和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8.假释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9.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80.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 20 年。 81.一般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 3 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 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8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对象,但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 83.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 84.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 85.胁从犯是被胁迫和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86.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期间,应当同工同酬。 87.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未发生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缓刑期满,刑罚视为 执行完毕。 88.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有漏罪的,采用先减后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89.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采用先并后减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90.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负责考察。 91.在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中,索取或收受贿赂都必须为他人谋利益。 92.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和纪检监察部门。 93.在我国,经济犯罪中提起公诉的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94.纪检监察部门有权批准或决定逮捕。 95.贪污贿赂犯罪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96.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辩护。 97.传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