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药治疗_第1页
手足口病中药治疗_第2页
手足口病中药治疗_第3页
手足口病中药治疗_第4页
手足口病中药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据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 ,预防手足口病除“洗净手,喝开水、 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中药预防措施: 金银花、芦 根、淡竹叶、生甘草,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天天。 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岁岁可服用本剂量;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齐鲁: 手足口病中药预防处方: 金银花 6 克,大青叶 6 克,绵茵陈 15 克,生苡仁 10 克,生甘草 3 克。以上为 3-6 岁剂量,3 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 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用户是以水煎服, 一日两次。连续服用 5-7 天。 上述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手足口病食疗方: 患病期间,宜清淡饮食或流质,多饮水,保证液体和营养充足。轻症患儿可酌 情选用以下食方:1、红萝卜 1 条,白茅根 15G,竹蔗 1 节,生苡仁 15G,每日 1 剂,煎水代茶。 2、灯芯草 5 扎,蝉蜕 3G,木棉花 1 朵,鸡骨草 10G,瘦猪肉 50G,煲汤饮用。 以上均为 3-6 岁儿童 1 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另一个版本: 处方一:金银花 12g、白菊花 6g、板蓝根 9g、竹叶 6g。水煎服,每日 1 剂,少 量频服。适用于平素健康儿童。 处方二:黄芪 12g、防风 6g、炒白术 6g、蚤休 6g。水煎服,每日 1 剂, 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体弱易感者。(注:本指南中药处方剂量适用于 36 岁 儿童;3 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 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医学专家也表示,适当服用中药预防手足口病,并不代表能够完全排除它。在使用这些中 药预防手足口病的同时,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 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饮食注重清淡,这才能从根本上做好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中药处方 1.黄芪 15 克、生薏仁 10 克、绿豆 10 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 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 60 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 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 10 克、荷叶 5 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 12 克、白菊花 6 克、板蓝根 9 克、竹叶 6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少量频服, 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 12 克、防风 6 克、炒白术 6 克、蚤休 6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少量频服,适 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 10 克、艾叶 10 克、佩兰 10 克。每 30 平方米面积场所 内,将上述中药加水 1000 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 30 分钟。 专家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中药在预防手 足口病方面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的药方,基本药物为金银花、芦根、淡竹叶、生 甘草等。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征候开药,专家拟出了参考处方,如邪伤 肺卫证可采用“ 银翘散” 加减,卫气同病证可采用“ 甘露消毒丹” 加减,气营两燔证可采用“清 瘟败毒饮”加减等。对手足口病的局部症状,中医专家建议采用中医外治法,如口咽部疱疹 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手足皮肤疱疹治疗可用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 手足口病的中药预防与治疗处方 随笔 肖立伟 发表于 2009-04-09 17:50 -一 - - 巨 野 论 坛 : 诊 断 要 点 : 指 南 指 出 , 发 病 前 1 2 周 有 手 足 口 病 接 触 史 。 多 突 然 起 病 , 于 发 病 前 1 2 天 或 发 病 同 时 出 现 发 热 , 可 伴 头 痛 、 咳 嗽 、 流 涕 、 纳 差 、 恶 心 、 呕 吐 、 泄 泻 等 症 。 一 般 体 温 越 高 病 程 越 长 , 则 病 情 越 重 。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为 口 腔 及 手 足 部 疱 疹 。 实 验 室 检 查 发 现 外 周 血 白 细 胞 总 数 正 常 或 偏 低 , 淋 巴 细 胞 和 单 核 细 胞 相 对 增 高 。 有 条 件 时 应 进 行 病 原 学 检 查 以 明 确 诊 断 。 指 南 还 公 布 了 手 足 口 病 急 性 期 、 恢 复 期 等 不 同 时 期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的 处 方 。 辨 证 预 防 : 指 南 指 出 , 手 足 口 病 流 行 期 间 , 儿 童 应 注 意 勤 洗 手 , 避 免 到 人 群 聚 集 的 公 共 场 所 ; 居 处 宜 多 通 风 , 勤 晒 衣 被 ; 饮 食 清 淡 , 忌 食 辛 辣 、 油 腻 ; 家 长 也 应 注 意 个 人 卫 生 。 中 药 处 方 : 针 对 不 同 体 质 的 儿 童 , 指 南 列 出 了 处 方 。 处 方 一 : 金 银 花 12g、 白 菊 花 6g、 板 蓝 根 9g、 竹 叶 6g。 水 煎 服 , 每 日 1 剂 , 少 量 频 服 。 适 用 于 平 素 健 康 儿 童 。 处 方 二 : 黄 芪 12g、 防 风 6g、 炒 白 术 6g、 蚤 休 6g。 水 煎 服 , 每 日 1 剂 , 少 量 频 服 。 适 用 于 平 素 体 弱 易 感 者 。 ( 注 : 本 指 南 中 药 处 方 剂 量 适 用 于 3 6 岁 儿 童 ; 3 岁 以 内 婴 幼 儿 可 减 量 服 用 ; 6 岁 以 上 者 可 加 量 服 用 ) 出 处 : /bbs/thread-105050-1-1.html -二 - - 手 足 口 病 中 药 预 防 建 议 : 金 银 花 6g、 芦 根 10g、 淡 竹 叶 3g、 生 甘 草 3g, 水 煎 服 , 一 日 两 次 连 续 服 用 7 天 10 天 。 3 岁 以 内 婴 幼 儿 可 减 量 服 用 ; 3 岁 6 岁 可 服 用 本 剂 量 ; 6 岁 以 上 者 可 加 量 服 用 。 出 处 : /f?kz=374597198 -三 - - 新 浪 亲 子 网 : 广 东 省 中 医 院 儿 科 主 任 医 师 杨 丽 新 向 大 家 推 荐 : 将 金 银 花 、 茵 陈 、 冬 瓜 、 扁 豆 放 入 水 中 , 煮 开 后 当 茶 连 续 饮 用 几 天 , 大 人 、 孩 子 都 可 防 病 。 浙 江 省 中 医 院 主 任 医 师 俞 景 茂 向 大 家 推 荐 了 另 外 三 种 预 防 措 施 : 用 布 做 个 中 药 香 囊 , 把 藿 香 、 艾 叶 、 肉 桂 烘 干 磨 成 细 粉 装 入 其 内 , 每 天 让 孩 子 挂 在 胸 前 , 睡 觉 时 放 在 枕 边 , 半 个 月 到 一 个 月 换 一 次 香 囊 内 的 中 药 ; 把 中 药 藿 香 、 艾 叶 放 入 敞 开 的 容 器 里 , 加 入 少 量 水 , 每 天 加 热 熏 蒸 房 间 30 分 钟 ; 艾 条 1 支 , 每 天 燃 熏 房 间 10 分 钟 至 15 分 钟 。 出 处 : /hea lth/09/0204/0824134664.shtml -四 - - 人 民 网 : 建 联 专 家 为 此 特 地 根 据 手 足 口 病 的 不 同 发 病 症 状 告 诉 市 民 中 医 的 预 防 治 疗 措 施 。 出 现 牙 龈 红 肿 者 , 可 用 板 蓝 根 、 黄 苓 、 白 藓 片 、 竹 叶 、 薄 荷 煎 水 含 漱 。 手 足 红 肿 明 显 , 可 用 黄 苓 、 黄 连 、 丹 皮 、 板 蓝 根 、 白 藓 片 、 地 肤 子 、 忍 冬 藤 、 红 花 煎 水 清 洗 患 处 。 除 此 之 外 , 还 可 采 用 中 药 是 疗 的 方 法 加 以 预 防 。 如 荷 叶 粥 , 用 鲜 荷 叶 2 张 , 白 米 50 克 , 将 荷 叶 切 碎 , 煮 粥 食 用 ; 竹 叶 粥 , 用 竹 叶 20 片 , 灯 芯 10 根 , 扁 豆 15 克 , 滑 石 6 克 , 加 少 许 糖 , 煎 饮 用 ; 还 有 印 花 蝉 衣 饮 , 用 印 花 15 克 , 蝉 衣 3 克 , 清 茶 少 许 , 煎 水 饮 。 出 处 : /GB/54797/54806/7208847.html 含 视 频 -五 - - 扬 子 晚 报 网 : 专 家 提 供 了 预 防 手 足 口 病 的 药 方 : 1.双 花 防 毒 饮 : 金 银 花 10 g, 野 菊 花 10g, 蚤 休 15g, 茯 苓 10g, 甘 草 3g。 上 药 加 水 300ml, 浸 泡 3 0 分 钟 , 以 武 火 ( 大 火 ) 煎 煮 沸 腾 , 改 用 文 火 ( 小 火 ) 煎 煮 15 分 钟 , 煎 成 药 液 150ml。 每 日 1 剂 , 药 液 分 2 3 次 服 , 连 续 服 用 7 10 天 。 3 岁 以 下 婴 幼 儿 可 减 量 服 用 。 2.玉 屏 风 口 服 液 合 板 蓝 根 冲 剂 , 连 续 服 用 7 10 天 。 出 处 : /gn/200805/t20080508_442789.htm -六 - - 一 、 预 防 在 社 区 、 公 共 场 所 、 学 校 及 普 通 健 康 人 群 ,尤 其 是 婴 幼 儿 中 , 除 了 “洗 净 手 , 喝 开 水 、 吃 熟 食 、 勤 通 风 、 晒 衣 被 ”等 预 防 措 施 外 , 建 议 参 考 使 用 以 下 中 药 预 防 措 施 : 组 方 : 金 银 花 6g 芦 根 10g 淡 竹 叶 3g 生 甘 草 3g。 用 法 : 水 煎 服 , 一 日 两 次 。 适 用 对 象 : 3 岁 以 内 婴 幼 儿 可 减 量 服 用 ; 3 6 岁 可 服 用 本 剂 量 ; 6 岁 以 上 者 可 加 量 服 用 。 服 用 时 间 : 连 续 服 用 7-10 天 。 本 方 剂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 生 津 化 湿 之 功 能 , 适 用 于 易 感 人 群 预 防 。 二 、 治 疗 2.1 临 床 分 证 论 治 2.1.1 邪 伤 肺 卫 证 : 本 证 处 于 疾 病 早 期 阶 段 , 以 卫 分 证 为 主 , 全 身 症 状 不 严 重 为 特 征 。 临 床 主 要 表 现 : 发 热 、 微 恶 风 、 头 痛 身 楚 、 咳 嗽 、 鼻 塞 流 涕 等 , 舌 苔 薄 白 , 脉 浮 数 。 治 法 : 清 凉 解 表 , 疏 散 风 热 。 方 剂 : 银 翘 散 加 减 。 主 要 药 物 : 金 银 花 、 连 翘 、 竹 叶 、 荆 芥 、 牛 蒡 子 、 薄 荷 、 豆 豉 、 甘 草 、 桔 梗 、 芦 根 等 。 加 减 : 可 加 升 麻 、 葛 根 , 促 进 疱 疹 早 透 ; 肌 肤 瘙 痒 甚 者 , 可 加 蝉 蜕 、 浮 萍 解 肌 透 表 。 中 成 药 可 用 精 制 银 翘 解 毒 胶 囊 、 维 C 银 翘 片 等 。 2.1.2 卫 气 同 病 证 : 本 证 处 于 疾 病 发 疹 阶 段 , 且 以 发 热 、 手 足 皮 肤 、 口 咽 部 出 现 大 量 疱 疹 为 特 征 。 临 床 主 要 表 现 : 发 热 较 甚 , 持 续 不 解 , 口 痛 拒 食 , 手 足 皮 肤 、 口 咽 粘 膜 出 现 大 量 疱 疹 , 局 部 瘙 痒 , 伴 有 烦 躁 不 安 、 口 干 口 渴 、 尿 黄 赤 , 大 便 干 结 或 便 溏 , 舌 质 红 、 苔 黄 腻 , 脉 滑 数 。 治 法 : 清 热 解 毒 , 化 湿 透 疹 。 方 剂 : 甘 露 消 毒 丹 加 减 。 主 要 药 物 : 金 银 花 、 连 翘 、 黄 芩 、 薄 荷 、 白 寇 仁 、 藿 香 、 石 菖 蒲 、 滑 石 、 茵 陈 、 板 蓝 根 、 射 干 、 贝 母 等 。 可 以 根 据 临 床 表 现 , 酌 情 加 入 野 菊 花 、 蒲 公 英 、 大 青 叶 、 茯 苓 、 薏 苡 仁 、 紫 草 等 药 物 , 以 加 强 清 热 解 毒 , 化 湿 透 疹 作 用 。 加 减 : 恶 心 呕 吐 者 加 芦 根 、 竹 茹 ; 高 热 不 退 者 加 葛 根 、 柴 胡 、 生 石 膏 、 知 母 ; 肌 肤 搔 痒 甚 者 加 蝉 蜕 、 白 藓 皮 。 中 成 药 可 用 痰 热 清 注 射 液 等 。 2.1.3 气 营 两 燔 证 : 本 证 处 于 疾 病 发 疹 重 症 阶 段 , 是 病 情 演 变 关 键 时 刻 。 临 床 主 要 表 现 : 壮 热 不 解 , 夜 晚 尤 甚 , 头 痛 剧 烈 , 口 痛 剧 烈 难 忍 , 手 足 甚 至 四 肢 皮 肤 、 臀 部 疱 疹 斑 疹 密 集 , 色 泽 紫 暗 , 或 成 簇 出 现 , 疱 液 混 浊 或 脓 液 , 伴 有 小 便 黄 赤 , 大 便 干 结 , 舌 质 红 绛 、 苔 黄 厚 腻 或 黄 燥 , 脉 滑 数 。 治 法 : 清 热 解 毒 , 透 营 祛 湿 。 方 剂 : 清 瘟 败 毒 饮 加 减 。 主 要 药 物 : 黄 连 、 黄 芩 、 栀 子 、 连 翘 、 生 石 膏 、 知 母 、 生 地 黄 、 赤 芍 、 牡 丹 皮 、 大 青 叶 、 板 蓝 根 、 紫 草 、 水 牛 角 、 羚 羊 角 等 。 加 减 : 大 便 干 结 难 解 者 可 加 大 黄 ; 烦 躁 不 安 者 可 加 莲 子 心 ; 口 渴 甚 者 可 加 麦 冬 、 芦 根 等 。 中 成 药 可 用 痰 热 清 注 射 液 、 穿 琥 宁 注 射 液 等 药 物 。 2.1.4、 变 证 上 述 经 过 积 极 治 疗 , 可 出 现 热 退 疹 消 , 病 情 进 入 了 恢 复 阶 段 。 少 数 病 例 如 毒 邪 没 有 及 时 祛 除 , 耗 伤 气 阴 , 可 出 现 心 悸 、 胸 闷 、 气 短 ; 或 邪 毒 炽 盛 , 逆 传 心 包 , 内 陷 厥 阴 , 可 出 现 壮 热 、 神 昏 、 抽 搐 等 变 证 危 象 。 本 阶 段 应 采 取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 邪 毒 炽 盛 , 内 陷 心 包 证 : 本 证 处 于 疾 病 出 现 脑 炎 、 脑 膜 炎 、 脑 水 肿 等 中 枢 系 统 改 变 的 严 重 并 发 症 阶 段 , 死 亡 率 高 。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 出 现 壮 热 、 神 昏 、 抽 搐 等 神 志 改 变 。 治 法 : 清 热 解 毒 , 醒 脑 开 窍 。 方 药 : 清 开 灵 注 射 液 。 气 阴 两 伤 , 阴 阳 两 竭 证 : 本 证 处 于 疾 病 出 现 心 力 衰 竭 、 呼 吸 衰 竭 等 严 重 并 发 症 阶 段 , 死 亡 率 高 。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 心 悸 、 胸 闷 、 气 短 或 呼 吸 困 难 , 口 唇 紫 绀 , 口 吐 白 色 或 粉 红 色 泡 沫 痰 , 或 四 肢 不 温 , 不 能 平 卧 , 舌 质 红 、 苔 黄 , 脉 数 或 微 欲 绝 或 结 代 。 治 法 : 益 气 养 阴 , 回 阳 救 逆 。 方 药 : 参 附 汤 注 射 液 、 生 脉 注 射 液 、 丹 参 注 射 液 等 。 2.1.5 气 阴 两 虚 , 余 邪 未 尽 证 : 本 证 处 于 疾 病 恢 复 阶 段 。 临 床 主 要 表 现 : 身 热 消 退 、 神 疲 乏 力 、 口 渴 、 纳 差 、 手 足 皮 肤 、 口 咽 部 疱 疹 消 退 或 未 尽 , 舌 红 少 津 、 脉 细 数 。 治 法 : 益 气 养 阴 方 剂 : 沙 参 麦 冬 汤 加 减 。 主 要 药 物 : 沙 参 、 麦 冬 、 玉 竹 、 桑 叶 、 甘 草 、 天 花 粉 、 白 扁 豆 、 生 地 黄 、 生 黄 芪 、 太 子 参 、 茯 苓 等 。 中 成 药 可 用 生 脉 饮 口 服 液 等 。 2.2 中 医 外 治 法 2.2.1 口 咽 部 疱 疹 治 疗 : 西 瓜 霜 、 冰 硼 散 、 珠 黄 散 等 , 选 用 一 种 吹 敷 口 腔 患 处 , 每 日 2 次 。 2.2.2 手 足 皮 肤 疱 疹 治 疗 : 冰 硼 散 、 金 黄 散 、 青 黛 散 等 , 选 用 一 种 用 蒸 馏 水 稀 释 溶 化 后 用 消 毒 棉 签 蘸 此 水 涂 患 处 , 每 日 3-4 次 。 出 处 : http:/hi.bai /ms3387/blog/item/f4c01412e01788c6c2fd78a0.html 中医防治手足口病配方 预防方:金银花 6g、大青叶 6g、绵茵陈 15g、生苡仁 10g、生 甘草 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 57 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 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以上为 36 岁剂量:3 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 岁以上者可 加量服用, 治疗方: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 30g、 加水 3000ml、煎至 2000ml、凉至 3538、泡洗手足臀部 1015 分 钟。 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 每日 2 次。 对付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 10 克、黄芩、白藓皮各 6 克、双花 3 克、竹叶、薄荷各 2 克、煎水含漱。 食疗方:红萝卜 1 条、白茅根 15g、竹蔗 1 节、生苡仁 15g、每 日 1 剂、煎水代茶。 灯芯草 5 扎、蝉蜕 3g、木棉花 1 朵、鸡骨草 10g、瘦猪肉 50g、煲 汤饮用。 荷叶粥:鲜荷叶 2 张、白米 50 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以上均为 36 岁儿童 1 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肠道病毒 ev71 症状 最近出现新病毒:肠道病毒 ev71 症状: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 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 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请小心肠道病毒 ev71 肠道病毒 ev71 主要为: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常引起儿童手足口并病毒性咽峡炎,重症 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感染疾玻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岁以下婴幼 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了解症状,及早预防 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预防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 家长还应将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如果患病,如何护理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 2 周。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 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 2 小时后倾倒。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 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 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 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 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 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 38.5,可在医 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医学上如何治疗 西药治疗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 生素 B、C 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中医治疗 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 6 克,黄连 3 克,煎水漱口。 如果疼得厉害,或者牙龈有红肿,可用板蓝根 10 克,黄芩、白藓皮各 6 克,双花 3 克,竹叶、薄 荷各 2 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 10 克,红花 6 克,煎水浸泡。 如果感觉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 10 克,忍冬藤 20 克,红花 6 克, 煎水清洗患处,每日 3 次,连用 1 周。 食疗方 荷叶粥:鲜荷叶 2 张,白米 50 克,将荷叶切碎,煮粥给宝宝吃。 竹叶 20 片,灯芯 10 根,扁豆 15 克,滑石 6 克,加少许糖,煎水给宝宝喝。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 A16 型,此 外柯萨奇病毒 A 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 71 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 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 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 10 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 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 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 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 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 心、呕吐等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