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_第1页
(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_第2页
(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_第3页
(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_第4页
(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2013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下面是浙江省部分地市近两 次人口普查反映的常住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幅:温州宁波 B人口再生产类型:宁波过渡型,舟山现代型 C年均自然增长率:衢州丽水 D年均增长率:嘉兴杭州 2关于浙江省各地人口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2010 年杭州的常住人口最多,主要是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 B温州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模 式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C丽水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因为该市已步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人口 老龄化严重 D舟山市的常住人口最少,主要是因为面积最小,与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承载力无关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年均增长率在 2%以上的城市:温州嘉 兴杭州 宁波。第 2 题,温州经济增长模式是民营“草根经济” ,大都属于劳 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 答案 1.D 2.B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回答 34 题。 3关于该区域发展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地附近建设港口 B山区大力发展亚热带水果 C西南沿海建设化工基地 D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 4关于该区域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 B甲的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影响大 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丙 解析 第 3 题,西南地区为盐田,可以以 盐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丙地附近是 沙质海岸不适合建设港口;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合发展亚热带水果; 该地区有河流经过,而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一侧,水资源丰富,且海水淡化 技术成本较高,所以该沿海地区不适合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第 4 题,甲城 市比丁城市等级高,服务功能要多于丁城市;甲城市位于地势平坦的河流交汇 形成的冲积平原上,空间形态受地形影响小;丙的旅游功能可能超过甲;丙的 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丁。 答案 3.C 4.C 山东省菏泽市为我国的“牡丹之乡” ,牡丹种植历史已有几百年历史。是世 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 观赏基地。 2012 年初,国家林业局将菏 泽市列为全国专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据此回答 57 题。 5国家林业局选择在菏泽市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临近黄河,水源充足 D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62012 年 11 月底,菏泽市 10 余万株冬季催花牡丹将陆续南下催花。 “花随人 意应时开” ,牡丹催花需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影响 催化牡丹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技术 7菏泽某园艺有限公司每年生产鲜花牡丹 80 万只,产品大量出口到荷兰、俄 罗斯、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等十几个国 家。影响菏泽鲜花牡丹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便利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B适宜的气候 C廉价的劳动力 D优越的政策 解析 第 5 题,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第 6 题,牡丹 催花的技术含量很高,需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第 7 题,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可以使鲜花销售到世界各地。 答案 5.D 6.D 7.A (2013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图为某区域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 89 题。 8从工业布局角度看,该产业链最适合位于下图中的 ( )。 A工业区 A B工业区 B C工业区 C D工业区 D 9该产业链的形成体现了 ( )。 A不同工序的生产协作 B商贸联系 C零部件工厂的联系 D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解析 第 8 题,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该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应该布局在高 教文化区附近。第 9 题,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体 现了生 产供销一体化。 答案 8.C 9.D 右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图中 X 表 示经济发展水平,Y 表示环 境保护强度, 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 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 1011 题。 10对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 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 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11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国家状况相符的是 ( )。 A B C D 解析 第 10 题,据图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可以判断 I 经济水平和 环境保护强度都较高,表明经济环境协调模式;为经济滞后模式;为经济 环境落后模式;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第 11 题,非洲国家经济水平低, 环境 保护强度低,为经济环境落后环境模式。 答案 10.A 11.C (2013福建厦门质检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各种运输方式能耗和碳排放结构。 回答 1213 题。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占交通工具能源消耗 总量的比重 80.15% 10.24% 0.02% 9.59% 占交通工具碳排放总 量的比重 74.82% 16.10% 0.02% 9.08% 12.该地区各种运输方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3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下列措施 有利于减少该地区交通工具碳排放的是 ( )。 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 建设低耗能、零排放的城市轨道交通 降低该 地区高等级公路的比重 提高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比重 A B C D 解析 第 12 题,根据题干可知,单位能耗排放量可用占交通工具碳排放总量 的比重除以占交通工具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来推算,可得铁路运输单位能耗 碳排放量相对值最大。第 13 题,新能源交通工具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 大力推广可以减少交通工具碳排放。而铁路和航空运输具有碳排放高的特点, 应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比重来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2.B 13.A (2013山东兖州检测 )下图是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读图,完成 1415 题。 14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B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C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D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15下面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表现的是 ( )。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合 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 B C D 解析 第 14 题,该文明生态湖区农、林、牧、副、渔相结合,注重岛屿生态环 境的保护,减少了废弃物排放,使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相结合。第 15 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湖区失去了 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恶化,无 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 14.B 15.C 二、综合题(共 40 分) 16(2013山东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 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延长, 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 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 。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得知,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其中 65 岁及 以上人口占 8.87%。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的 比重上升 2.93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91 个百分点。我国的 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可以 说是“未富先老” 。 材料二 近年来, “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近日又有媒 体报道:在一些城市,企业出 6 000 元月薪竟招不齐技工,16 万元年薪难聘高 级技师。 材料三 1995 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1)从材料三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 低谷对应的时段是 _。B 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_ _ 。 (2)材料一中提及“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 转变” ,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为“_”模式, 该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 “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实现了人口_率的下降。 (3)结合材料二分析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采取 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研究我国人口发展现状,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解决 人口问题的对策:观点一是继续维持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一对夫 妇只生一个孩子。观点二则认为应适度放宽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 子。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明理由。 解析 根据图中金字塔的年龄段判断出 A 低谷段出生在 60 年代初期,适逢 我国三年自然灾害;B 低谷出生在 70 年代末期, “后人口 转变时期”是指以 “三低”为特点的现代型模式;人口的历史性转变是指实现了出生率的下降; 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应该 在技能培训方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国目前人口现状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 长较快,人口出生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 (1)1959 1961 年(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70 年代初)我国实施了计划生 育政策 (2)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3)原因: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措施: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 (4)观点一:虽然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已在 1%以下,但由于我国 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仍以每年 8001 000 万的速度增长。故控制人口增 长的政策不能放松。观点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下降,造成老年人口比 重不断上升,劳动力供应紧张、社会负担加重等。适度提高人口出生率可以 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压力。 17(2013 改编题) 根据图文材料(图 1 为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图 2 为长江三 角洲经济圈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5 分)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 济带,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 材料二 长三角经济圈指由上海、南京、杭州为三个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广 义 的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 (1)说明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与其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的 主要自然条件有何不同? (2)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在交通运输、技术、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 有哪些相同点? (3)分析长三角经济圈正在把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和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 因。 解析 本题以我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两大经济圈为背景,具体考查区域差 异的比较、地理位置的描述、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点。第 (1)题,考生都知道 从具体方位描述地理位置,但是第一小问要从经济的角度说明位置的重要性, 就要联系我国主要的经济区、经济带。第二小 问要求比较区域差异,而且限定 了自然条件,可以结合图中信息对比分析。第 (2)题,该题要求比较区域共同点, 并且限定了一些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3)题,产业 转移的原因一般从本地区位优势丧失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 (1)长三角经济圈地区位于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