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_第1页
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_第2页
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_第3页
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_第4页
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 年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 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 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 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 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约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 用。 第十五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 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第 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 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第十七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第十八条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 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章 资产 第二十条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 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由企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 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 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 潜力口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 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 t。 第二十二条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 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 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 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四章 负债 第二十三条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李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 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李项形成的 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二十四条 符合木准则第二十三条 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时,确认为负债: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五条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 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 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 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五章 所有者权益 第二十六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第二十七条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 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 生增减变一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 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 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条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十九条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 收入 第三十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三十一条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二条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 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_ 第七章 费用 第三十三条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 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第三十四条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五条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 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 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 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 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 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八章 利润 第三十七条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 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三十八条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 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 者损失。 第三十九条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 计量。 第四十条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九章 会计计量 第四十一条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 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 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 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 额。 第四十二条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里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皿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 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 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 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童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 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 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 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 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童。 (四) 现值二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虽中所产生的未来 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 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 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 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第四十三条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蚤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冤成 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 得并可靠计量。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十四条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 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第四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六条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七条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 流出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八条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 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准则自 2007 年 1 月 1 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1)因建造合同形成的存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5 号建造合同。 (2)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 第二章 确 认 第三条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 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第四条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三章 计量 第五条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第六条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 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第七条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 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 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第八条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 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第九条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3)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第十条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 用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条 :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和收获时 的农产品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企业 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 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确定。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直接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 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作为存货成本计量。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 的实际成本。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 当予以结转。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 通常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第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 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第十六条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 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则该材料 仍然应当按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 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十七条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通常应当 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 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其会计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 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具有类似目的或最终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难以与其 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十九条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 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 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 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章 披露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 (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2)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 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4)用于债务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 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 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 认和计量。 第二章 初始计量 第三条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 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 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 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 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 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 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第四条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 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 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 算。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 为初始投资成本。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 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 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 确定。 第三章 后续计量 第五条 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 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获取利益。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 企业应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 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 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 业与其他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能够控制 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 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 第六条 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是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 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蚕在表 决权因素。 第七条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 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 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 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 本的收回。 第八条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 照本准则第九条 至第十三条 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九条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 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 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 的规定确定。 第十条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 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 的账面价值。 第十一条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 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 有承担额外损失的情况除外。 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 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第十二条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 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惊醒适当 调整后确认。 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 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 第十三条 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 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第十四条 按照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 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 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其他按照本准则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 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 投资成本。 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 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第 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 始投资成本。 第十六条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 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 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 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第四章 披露 第十七条 投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下列信息: 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清单,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投资企 业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当期的主要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合 计金额。 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当期及累计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金额。 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或有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 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 产。 矿区权益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 油天然气开采。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 地产。 第二章 确认 第三条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 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第四条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五条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 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 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 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 规定的确认条 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 规定的确认条 件的, 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 初始计量 第七条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第八条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使固 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场地整理费、运 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 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第九条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 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第十条 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 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条 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 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企 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 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确定。 第十三条 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 第四章 后续计量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 用的固定资产等除外。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 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 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 计金额。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 预期状态,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 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 准则第十九条 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 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 法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 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 者当期损益。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 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 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 处理。 第五章 处置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 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 第二十二条 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第二十三条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 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四条 企业根据本准则第六条 的规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 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帐面价值。 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 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 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 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 额。 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 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债务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 置时间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 。 矿区权益的确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 产。 第二章 确认 第三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在符合下列条 件时,满足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 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 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第四条 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的无形项目,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五条 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时,应对无形资产在 预计使用年限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 第六条 企业无形项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 件、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部分;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 商誉的部分。 第七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 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 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 品等。 第八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确认 为无形资产: 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 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 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第十条 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在取得后发 生的支出应当按照本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明确区分, 不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第三章 初始计量 第十二条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 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 件延期支付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为其等值现 金价格。实际支付的价款与确认的成本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利息费用。 第十三条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本准则第四条 和第九条 规定 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 调整。 第十四条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成本,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五条 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 企业合并确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 确定。 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 确认。 第四章 后续计量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如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 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的, 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第十七条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 销。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 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入帐价值扣除残值后的金额,已经计提无形 资产减值准备的,还应扣除已经提取的减值准备金额。除以下任一情况外,使用寿 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 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 存在。 第十九条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第二十条 无形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 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 命及未来经济利益消耗方式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 预期消耗方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 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本准则规定 处理。 第五章 处置和报废 第二十二条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三条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 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下列信 息: 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及累计减值损失金额。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作为抵押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额等情况。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披露当期确认为费用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 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 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即补价)。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 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货币性资产以外的 资产为非货币性资产。 第三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企业合并中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 并。 以权益性工具换取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第四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 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 确认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第五条 满足下列条 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 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第六条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 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 有商业实质。 第七条 未同时满足本准则第四条 规定条 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 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八条 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 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 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 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 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 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十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 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 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 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 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 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三章 披露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 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 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 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 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本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 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第三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 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5 号建造合同。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 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 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未探明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二章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第四条 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第五条 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 的下跌。 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 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 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六)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 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预计金额等。 (七)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三章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第六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 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金、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