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乡镇创先争优工作调查报告_第1页
2010乡镇创先争优工作调查报告_第2页
2010乡镇创先争优工作调查报告_第3页
2010乡镇创先争优工作调查报告_第4页
2010乡镇创先争优工作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调查报告 精彩导读:始终把全乡环境建设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我们紧紧围 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始终坚持环境塑造人这一宗旨,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 度,从而提升了民气,塑造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年,全乡 社会总产值实现 7.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00 元。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全乡建 成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下面,就我乡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辽宁省环 境优美乡镇”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思路,加强领导,把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作为全乡的重要工作来抓 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全乡载 体综合功能的需求不断扩大,强力拉动着全乡建设的发展。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 乡领导班子成员坐下来认真思考,大家一致认为,要写好环境优美乡这篇大文章,重 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明确思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集中精力抓全乡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可以出生产力,抓环境本身也是抓 经济,把全乡环境建设搞上去,环境优美了,就可以更多地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 进人才,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应该说,对全乡环境建设认识上的高度统一, 这在历届政府工作定位上是空前的。抓好环境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思路。为了拓宽 视野,树立超前意识,我们乡党委、乡政府有关领导先后到省内几个环境建设搞的非 常出色的乡镇进行了考察学习,从而确定了我乡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即:坚持规划 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原则,本着“人民环境人民建、人民环境人民管” 的方针,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的措施,以“绿起来、洁起来、 美起来”为目标,用五年时间把我乡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文明乡。 二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了明确工作方向,我们对全乡环境建设作出了五年总体 方案,围绕环境基础性设施欠帐抓全乡环境建设,提高全乡功能;围绕形象抓乡建,实 施精品工程;围绕热点、难点抓乡建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每年都有新变化。为确 保工作项目顺利实施,乡党委、乡政府成立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 长,强化指挥和协调,严格工作责任制。几年来,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乡主 要领导都亲自挂帅,分兵把守,靠前指挥,正是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乡环境建设 迈出了较大步伐,每一项重点工程都落到了实处。 三是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几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直各 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从实际出发,站在对现实历史负责的角度,想大事、干大事、 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上了一批重点工程。目前全乡 10 个村普遍进行了村屯环境综合整 治,修筑村屯砂石路 211 条,99.1 公里,改扩建环乡公路 22.5 公里;新铺筑村级柏油 路 1.9 公里,修建水泥边沟 7 万延米,安装路灯 216 盏,绿化村屯街道 178 条,栽植 风景树 16600 棵,建设村民文化娱乐广场 3 处,占地面积 10600 平方米。分别是养前 村文化广场,白家岗村文化广场和养后村文化广场,文化、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 文化宫四处。养前村、养后村、白家岗村、细河沿村、腰屯村、凌角泡村村屯街道全 部铺设了砂石路,另外四个村村内主要街道也铺设了砂石路。预计到* 年全乡 10 个村 全面实现街道硬覆盖和美化绿化,现已完成的村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巩固完善 原有的成果。在养前村、白家岗村村屯环境整治的带动下,全乡各村村屯环境整治的 气氛空前高涨,一个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氛围正在形成。 二、拓宽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现在我们还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我乡的财力还拿 不出更多的钱来搞环境建设,全乡要发展,要建设,就要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把 眼睛转向民间,依靠社会力量或利用政策感召的力量改造全乡、建设全乡。几年来, 我们先后投入 1065 万元搞环境建设,这样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单靠我乡自身财力是 根本办不到的,所以,我们从五个渠道来筹集资金搞环境建设: 一是吸引社会资金。我们的政策是,在统一规划下,统一动迁,商业开发,政府要形 象,开发商要效益。并且我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乡环境建设项目新闻发布会,广泛 宣传,平等竞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 二是盘活存量资产。我们充分利用全乡空间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等资源优势,通过对资 源或资产的优化重组,搞活建设资金。 三是政府投入。一方面我们在每年收缴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拿出 600 多万元的资金用 于市政建设,另一方面县里每年给我们按一定比例批配的建设费也做到专款专用,从 而保证了建设的基本投入。 四是银行信贷。在加强全乡环境建设方面,我们不仅要有超前意识,而且要敢于超前 投入,本着不举债,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大大促进了全乡 环境建设的发展速度。 由于我们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搞活了全乡建设资金,使各项建设项目如期实 施。 三、创建工作的实施过程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分 4 个步骤进行:调查摸底,积极筹备 ;宣传动员,组织创 建; 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自查验收,组织申报。 (一)全面调查摸底,积极筹备 近年来我乡在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加上一些 历史欠帐,与其它省市的一些相对发达的乡镇相比,环境质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随着#乡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事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构筑现代 化小城镇进程中,把环保与生态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设想到 2010 年,把 乡建设成为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的一个环保 模范乡。我们乡有这样宏伟的建设目标,凭着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和优势,又有经过 这几年艰苦奋斗取得成果,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创建”成功。 乡党委、乡政府将指标体系中工作任务全部落实到各单位、各责任人,针对性的找出 针对我乡弱项指标和差距,布置了工作重点,为“创建”奠定了基础,同时对经济增 长、人口、资源、农林业、环保等指标认真进行了摸底调查,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二)开展宣传动员,明确职责,全力创建 今年初期,乡党委、乡政府确定布置了今年的创建工作任务,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了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表示通过努力,争取跨入全省环境优美乡行列,同时在新闻媒 体进行了公布,让全乡人民懂得创建环境优美乡,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道理。乡党 委、乡政府在集中力量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下大力气搞好全乡建成区环境及辖区生 态环境建设,这一方面是我们经济实力壮大的体现,同时也是为发展经济创建良好的 投资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使乡早日跨入全省环境优美 乡行列。 目标确定后,乡党委、乡政府结合沈阳市环保局建议及本次评比要求,全面调整产业 结构,实行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耗能高、污染重、布局不合理 的企业,对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动植物油、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等十二指标 实行总量控制,乡领导在会上对本次“创建”工作进行布置,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善我 乡内环境及辖内生态环境,必须抓住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性问题。加大全乡的景观建设, 两侧绿化美化,对重点道路、街道进行彻底改进,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 美化档次;2 吨以上燃煤锅炉的烟尘排放要求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大搞植树造 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利用农作物秸杆发展畜牧养殖业,调整农业结构, 退耕还林,发展经济作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提高粪便利用率和污水排放达标率; 加强全乡企事业单位污水、废气的达标管理。乡党委、乡政府把“创建”工程作为衡 量各单位、责任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年终工作“一票否决” 。 (三)强化管理,加速治理,严格执法 根据沈阳市政府和市环保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辽中县环保局对乡辖区的其它企事业 废水告 、废气严格要求限期达标排放,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污染物总量 指标体系和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污染物总排放量控制计划纳入到小城镇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县环保局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环境影响较大的 项目,坚持必须先进行现场勘察、环境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基本上控制了新污染源 的产生。 (四)自查验收,组织申报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各相关单位,对有责任单位 进行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创建”工作情况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创建” 的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进行档案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保证按要求完成“创建”工 作总结和技术报告;按申报程序申报,成立了“创建”验收小组,对所有考核指标涉及 的内容逐一进行自查验收,结果表明,乡有条件达到“创建”工作指标要求。 四、创建工作体会及今后主要工作 (一)“创建”工作必须与实现全乡总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创建”工作纳入全乡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 内容,也是小城镇自身发展需要。在硬件建设上,采取多渠道筹集全乡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资金,舍得花大本钱,与此同时,着眼长远,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乡政府“十五”总体规划已提出建设目标,结合本次“创建”活动,将进一步加快乡 环境优美乡的建设进程。 (二)“创建”工作必须与为民办实事和提高全乡居民环境意识紧密结合 “创建”工作根本目的改善人们生态环境,确保人民身心健康,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 务,为此,我们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创建工作的主题,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 题,在农村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得老百姓形成共识,特别是像村屯环境整治这样涉 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更是如此。一个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乡的整体 形象和文明程度,也关系着百姓的生存条件和全乡农民素质的提高。通过新闻宣传, 广大农民环境意识正在逐年提高,一个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已经形成。 (三)今后主要工作 1、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从全乡规划抓起,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对所有污 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进一步完善全乡功能,创造一个文明的优良生态环境;二是在企 业实施清洁生产,坚持从污染源头控制抓起,逐步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到生产全过程控 制,淘汰落后的、耗能高、耗水量大、污染重的落后设备和工艺,进一步控制污染物 排放总量。 2、结合“创建”活动,进一步搞好全乡绿化和园林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绿 地,重点抓好白家岗村、细河沿村的村屯环境整治和文化广场建设,巩固村屯环境整 治成果。 3、借好东风,配合县环保部门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环保产业,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使环境保护和全乡文 明建设真正融为一体,真正把乡建设成全省环境优美的乡。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全乡环境建设作为 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始终 坚持环境塑造人这一宗旨,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从而提升了民气,塑造了党员干 部的良好形象,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绩,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年,被评为沈阳市文明乡镇、 沈阳市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所有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县给予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 同县直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分不开的。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2010-08-23 调研报告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 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 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 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 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 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 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 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 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 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 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 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 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 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 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 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 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 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 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 “农业+ 旅游 ”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 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 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 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 5%10%。仅法国乡 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 700 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 1/4。 4.生态乡村旅游。把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园,用高科技手 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种植与管理。旅游活动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旅游者通 过在农业园内生活,参与农业园的劳动。并且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的形式在农业园 内选择一块土地,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有的国家的生态农业园非常大,形成一个联 合体,乡村旅游活动都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是波兰。波兰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面积超过了 4000 公顷。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是在探索 中不断发展。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 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他们喜 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里 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 们的需要。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 “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 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 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皖南黟县 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 、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 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几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以外,还有许多颇具特 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 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边穷的地方,那些地方农业 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 并且得以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的 后发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工作,是我国乡 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大约有 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经济水平比较低。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贵州省 提出“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四个主要旅游扶贫模式: 一是景区带动,如黄果树景区就带动四周村寨的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发展村寨旅游。 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镇山村等,旅游成了这些村寨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企业加农 户生产旅游产品。如台江民族刺绣厂,带动千家万户在搞民族刺绣蜡染。四是把旅游 当作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如荔波、施秉,县域经济的发展靠旅游。据不完全统计, 到底,贵州农村有 53.2 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 脱了贫困。 乡村旅游从发展层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基础层次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 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 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 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 重游率比较高。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有 70%游客采取乡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 有超过 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 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 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 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提高层次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在国内客源 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 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 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 通扎染、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 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例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生产制作就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 组成,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已成为重要的乡村产业。并且由此产生了澳大利亚葡萄酒业 旅游。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 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 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还有一些民俗活 动也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些乡村风俗习惯像我国各地的锣鼓戏、舞狮子、扭秧 歌、祭祀谷神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引力点。 (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世界保护联盟()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开发过程。这些资源 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 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 展旅游活动。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 ,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 文景观。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而开发旅游,会不会给相对落后的农村带来冲击,从 而导致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传统文 化的解体?在贵州省早期开发的一些乡村旅游地就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了方便 游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围建立起洋楼,往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耳边到处可以听见山 歌对唱。如今却是卡拉 ok 在播放流行歌曲。那些淳朴的少数民族不在安于现状,外出 打工,剩下老弱妇孺。长此下去,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丧失了,乡村旅游必定 会走向衰退。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 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不破坏少 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如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这 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新的路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乡村旅游质量, 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 引导和指挥下,乡村旅游地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 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 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搞乱市场最后吓跑游客的现象。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各地农村风俗各异,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 广阔的前景。因此,当前在乡村旅游热潮中,应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精心准备, 及时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乡村精品旅游地,重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灿烂的 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打造“中国乡村旅 游胜地”的形象,使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 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搞好 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 领导作用,没有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没有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的这种生机勃勃的局面。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全市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调研组深入我市所辖农村对基层 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多次组织召开了有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和群众代 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农户,基本上掌握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情况。现 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全市有 47 个乡镇党委(其中建制镇 24 个、建制乡 23 个) 、3 个经济区党工委(高湾、 李石、大南) ,614 个行政村,613 个村党支部(其中党委建制的 3 个,党总支 38 个, 党支部 572 个) ,共有农民党员 26513 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做法: 几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 1.“三级联创”活动成果丰硕(“三级:县区、乡镇、村” ) 。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 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把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 30 小项, “五个好” (领导班子好、党 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乡镇党委考评标准 细化为五大项 24 小项, “五个好”村党组织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 19 个小项,推动了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2.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成效明显。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强化 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每年初 按照倒排 5%的比例,对后进党支部进行分类排队,采取领导包村、部门帮村、下派干 部、交流任职等形式,帮助村里找症结,建班子,抓管理,找路子,进行集中整顿建 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三向培养”工程建设影响巨大。从 2004 年开始,我市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把党员 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为主要内 容的农村“三向培养工程” 。在具体操作中,以平均每村 5 人的比例在全市确定了 3000 名的培养常数,按照“保持常数、动态管理、阶梯培养”的原则,进行跟踪培养。 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经有 675 名致富能手经过培养成为党员,有 576 人由普通 党员成长为致富能手,有 405 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51 人成为村党支部书记,49 人 成为村主任,有 40 名培养对象总资产达到 50 万元以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军人 物。对此,人民网和共产党员杂志分别以大篇幅报道了我市“三向培养”工程的 经验做法,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北三家经验”得到广泛推广。我市从 2008 年开始,推广清原县北三家乡的工作经 验,对农村党员“设岗定责” 。根据农民党员的从业形式、个人专长、身体状况、思想 素质等条件,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党员大会定岗的程序,为有能力的党员“设 岗定责” ,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全市有 614 个行政村全部 开展了这一活动,共设立 4 大类 16 小类共 6248 个岗位,农村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示范 引领作用得以发挥。 5.党员培训工作扎实深入,党员素质得以提升。市、县有关部门采取“照单点菜、自 主择训”的办法对农村干部进行各类实用知识技术培训,让农村干部在第一时间掌握 实用信息和资料。同时积极鼓励村干部通过自考、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在职学历教育, 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市、县有关部门共开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 120 次,培训 13000 余人次。 6.考核评价机制得到完善。各县区对村干部普遍实行了“任职承诺制”和年度目标考 核制,将任期和年度目标向群众公开承诺,按照承诺内容,年终进行考核,排出名次, 兑现奖惩,对连续 3 年排名末位的村书记进行组织调整。 7.一批典型英模迅速成长。自 2004 年以来,我市先后树立了大孤家镇小甘河村书记赵 景顺、大苏河乡平岭后村书记张金柱、红透山镇红透村书记隋长海等一批全市叫得响、 群众评价高的先进典型,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高标准迈进。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令人欣喜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 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着力进行解决。 1.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乡村干部普遍反映, 在农村取消各项税费和林权改革后,村里的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减少,缺乏必要的纽 带,党组织的影响力明显减弱,在缺少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各种公益性活动很难组织, 甚至个别村党支部的号召力还不如宗教组织的影响力。 2.个别村干部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从 2007 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的 涉及村干部截留私分扶贫款、乱砍滥伐、倒卖林木、非法买卖或者侵占土地的案件达 262 件,查处各类违法人员 281 人。 3.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全市农村党员中 35 岁以下的为 7090 人,占农村党员 总数的 19%;55 岁以上的党员为 12877 人,占党员总数的 35%。个别村 60 岁以上的 党员超过党员总数的 60%。 4.个别村中“两委”不团结现象依然存在。调研中发现,个别村村书记和村主任坐不 到一个板凳上。目前,全市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数达 258 个,占全市村数的 42%。 5.村干部工资水平过低。我市村干部工资是 2004 年税费改革时定的,现已五年没有调 整。随着农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村干部工资过低的现象日趋明显。 6.村级债务过高现象不容忽视。我市实施土地、林权和税费改革后,土地已全部承包 到户,林权已全部下放到人,农民各项税费已全部免除,村集体已无收入来源。60% 的村负在外债,有的数额较大。 7.干部选举工作存在问题,急需改进。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主任由村民 直接选举产生,在各种利益的作用下,有人借用家庭势力上岗,有的地方“贿选”现 象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恶霸分子、劳教人员当村干部的现象。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 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此次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我们对加强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是各级领导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下大决 心、花大力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 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党执政的基础工作来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 关新农村建设事业、事关基层组织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集体经 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衡量村级组织建设的一把标尺。 三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村“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关系 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 在农村“两委”换届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四是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五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的新途径。 六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推进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发展经济、 民主办事。 七是以理顺“两委”关系为重点,建立团结共事、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 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就是落实方针政策,服务广大群众,与广大群 众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要建设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的领导班子和党的组织。在农村党的基层建设中,乡镇是龙头,村级是基础。各级基 层组织的书记应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来,把党的基层组织 建设好。 企业行政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精彩导读:加强员工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改变员工的平庸工作行为,尽可能降 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测性,保证质量低劣的员工无法进入,有效降低优秀员工的流 失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各类员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类培训,以满.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 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 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 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 全部潜能的企业。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 培训在帮助公司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 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 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 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 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 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 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 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 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 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 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 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 36 份,回收问卷 35 份,其中有效问卷 34 份,中层管理 人员问卷 4 份,主管级及员工级 30 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07.08. 2、调查地点:*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 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 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 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 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 有关,但剩余的 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 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 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 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 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 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 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 85,而 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 对。 此外,仅有 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 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 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 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 极作用。 2、 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 员工认为目 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 仅占 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制药有限 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 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 20人 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 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 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 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 55。对于 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 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 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 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 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 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 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 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 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 12的员工认为 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 35员工反映某 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 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