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课后题)_第1页
2010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课后题)_第2页
2010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课后题)_第3页
2010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课后题)_第4页
2010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课后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 费者 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3.一般来说,(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的 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4.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那么价格上升会使 销售收入(减少)。 5.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6.属于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生产成本、 产品价格、生 产 者的预期。 7.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效用是否可加总)。 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 3.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4.当边际替代率沿着无差异曲线递减时,一个前提条件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 6.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的假设有:完备性、可 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 费者收入。 8.价格变动产生的效应有:收入效应、替代效 应。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1.(公司制)属于法人企业。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含义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 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 临界点,在 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 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4.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5.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可以通过发 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6.关于成本和利润的正确表述是: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 7.关于成本曲线的正确表述是: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 条U形的曲线。 8.固定成本包括的项目有: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1.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 2.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重要区别是:产品是否有差别 3.自然垄断行业指的是: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地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 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的情况。 4.关于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的正确表述是: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 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5.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 2 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6.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有: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产品差别;买卖 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 7.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有: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 买者;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 8.关于完全垄断市场的正确表述是: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企业生产的产品不 存在产品差别;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第五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整个经济和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和生产 要素的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 处于(瓦尔拉斯均衡)的状态 。 2.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3.完全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通常被称为:纯公共物品。 4.具有有限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属于:准公共物品。 5.关于外部性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 需要的水平;外部不经济的存在,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巨大 损 失;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 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产权 不清晰引起的。 6.在下述(外部经济的存在、外部不 经济的存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垄断的存在)情况下,市场机制是失 灵的或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从而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7.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税收政策、合并相关企业 、明晰 产权、补贴政策。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 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生 产 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前提之一。 3.投资乘数K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4.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可以分为:价值形态、收入形 态、 产 品形态。 5.在实际核算中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6.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 费支出、固定投 资 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几个部分。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经济总 量表现为相对下降, 经济 增长率为正值,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 为:增长型周期。 2.在下述选项中,全要素生产 率的计算公式是:G A=Gy-GLGK 3.在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如果名 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 4.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5.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6.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7.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效率。 8.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 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 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 属于失业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3 1.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 总需求, 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或通 货膨胀)。 2.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 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 速度放慢)。 3.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府目标时,首先要考 虑本国经济 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 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 态时,政府应当把(稳定价格 总水平)作 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 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 经济职能主要有:调节 收入分配和进行资源配置;制定市场规则 和维护市场秩序;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制定 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引 导资源流向 。 5.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平衡国际收支、 经济持续增 长、 扩大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 6.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 虑本国经济 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 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冷状 态时,政府应把(促进经济增 长、 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 标,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 的产品,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2.政策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3.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 对外升值, 这会导致(本国旅游收入减少)。 4.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 需求结构。 5.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包括:实行进口配额制度;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 准。 6.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注入可能 带来的消极影响是:短期 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加重 外债负担;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 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1.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3.公共财政以(社会利益)为活动目的。 4.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具有(生产建设性)的特点。 5.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市场失效/市场失灵)的领域。 6.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 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 7.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范围的大小,决定于(政府 职能范围)。 8.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范 围的是:维护市场竞争; 军队支出;外交官工资。 9.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 财政(收入分配) 职能的范畴。 10.公共财政是法制化财政,其要求是:要以法律 为基础;政府全部收支要 编入预算;要接受公众监督。 11.公共财政的职能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要用于向社会成 员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 13.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配置社会 资源手段的是:财政贴 息;税收优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投资。 14.下列选项中,可以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 营效率的包括:建立国 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部门预算制 度;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15.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平衡。 4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1.遵循市场效率准则安排财政支出, 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社会效益,体 现了财政支出的 (效益)原则要求。 2.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 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 金支付,是( 财政支出)。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各国 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按政府 职能分类)。 4.我国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教育等支出,是按照(政府功能支出)划分的。 5.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将部门间相同职能的支出划归在同一功能下,其好处是(便于国家比较)。 6.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 7.财政支出规模从趋势上看,( 总量是不断增长的)。 8.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理论中,瓦格 纳提出的观点被称 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9.皮考克和魏斯曼认为,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 10.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 11.财政支出公平分配原则,要求: 实现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12.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政府介入 经济、社会生活的 规模和深度的包括: 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范围 。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按支出经济 分类划分的财政支出包括:工 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赠予。 14.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农村公共服务保障 短缺)。 15.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财政必须:把更多 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正确界定支出供给 范围;逐步减少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1.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经济发展水平)。 2.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 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和发育)。 3.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税收)。 4.下列选项中,属于间接税的是( 营业税)。 5.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税收)。 6.税收的征收主体是(政府)。 7.提出“公平”、“确定” 、“简便”、 “节省”税收四原则的是(威廉配第)。 8.提出“廉价政府” 、“夜警国家”观点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 9.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是税收(效率原则)的要求。 10.下列各种税负转嫁方式中,比 较常见的方式是(混转)。 11.下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 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 较小的是(发行国债)。 12.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 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 13.我国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 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 为税。 14.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分为 :从价税、从量税。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1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府、价格。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1.政府理财的基本环节是(政府预算)。 2.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 现)。 3.下列选项中,能够保持各项财 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多年 预算)。 4.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5 5.我国政府采购运行实行(集中为主,分散 为辅)机制。 6.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最典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统收统支体制)。 7.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从 1994开始建立了(分税制) 财政体制。 8.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税种是(消费税)。 9.根据分税制体制规定,增值 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是( 75:25)。 10.根据分税制体制规定,将同 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 为(中央地方共享税)。 11.按政府预算编制形式分类,政府 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12.我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进行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施国库集 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 13.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各 执收单位的所有收入通过代理 银行直接缴入:国库、 财政专户。 14.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促 进财政收入合 理增长;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正确处理政府与 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 15.下列选项中,根据 1994年分税制体制规定,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税种包括:房 产税、耕地占用税、国有土地有 偿使用收入。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1.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 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 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 这被称为(相机抉择 )的财政政策。 2.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实行旨在保持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被称为(中性)财政政策。 3.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 动灵活地选择不同 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 实现财政 政策目标,这种政策被称为(相机抉 择财政政策)。 4.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不宜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增加税收)。 5.我国在1993-1997年期间,为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成功地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6.我国在1994年实施工商税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 主体,以消 费税、营业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度 。 7.我国在1998-2004年期间实施的 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是(扩张)财政政策。 8.下列选项中,属于稳健财政政策内容的是(增收 节支、推进改革、调整结构)。 9.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预算政策;补贴政策;公 债政策。 10.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从 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 11.财政政策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预算政策)。 12.财政政策的功能:协调功能、 导向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13.财政政策工具有:预算、税收、公债、 补贴。 14.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供 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 缩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减少财 政补贴。 15.我国财政政策目标: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 以费雪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对实物经济不起作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 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就其研究内容来说,弗里德曼的 现代货币数量说是:关于 货币需求的理论。 3.划分货币层次的最基本依据是资产的(流动性)。 4.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能够创造基础货币的金融机 构是(中央银行)。 6 5.信用扩张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能够扩张信用、 创造派生存款的 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 6.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要保持货币供求平衡,必 须保证货币供给的 稳定性。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 供应量的控制应该实行(单一规则)。 7.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 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货币 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量偏大。 8.以下关于货币运动过程中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货币需求是主动的。 9.通货膨胀是货币的一种非均衡状态,当 观察到(一般物价水平持 续上涨)现场时,就可以 认为出现了 通化膨胀。 10.通货膨胀可以按其成因分为很多类型,(因工 资增长而 导致的消费支出增长)所引发的通货膨胀称 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1.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货币需求是客 观需求;货币需求是派生需求;货币需求 是有效需求。 1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影响人 们流动性偏好的因素主要有:交易 动机、 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 13.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 货币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恒久性收入;人力 财富比例。 14.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中, M2是广义货币,包括 M1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财政存款)。 15.商业银行具有信用扩张的能力,但 这一能力并不是无限的。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 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下列因素的直接制约,即( 缴存中央银 行存款准备金、提取 现金数量、企事业单位及社 会公众缴付税款)。 16.货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衡是在货币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由于货币运动过程中内在均衡机制的 作用,利率上升会导致的现象有(公众增加在 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实际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货币乘数下降 )。 17.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是 货币不均衡的一种表 现。下列 现象中属于通货膨胀 表现形式的有:物价普遍持续上涨;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大幅减慢。 18.过度的货币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而 导致货币 供给过度的具体原因又有很多方面,包括 :过热的社会经济增长要求导致信用膨胀;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导致信用膨胀;财政赤字;赤字财政。 19.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组织全国清算属于中央银行的(对银行业务)。 2.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完全用于放款或投资,必 须按法律 规定将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形成(法 定存款准备金)。 3.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时,主要是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 4.在中央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中,主 动权完全由中央 银行掌握的是(公开市场业务)。 5.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是(中国人民银 行)。 6.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对银行的业务;对政府的业务;发行的业务。 7.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包括:国库业务;办理国库券还本付息业务;国际储备业务。 8.中国支付结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结算管理体系;支付 清算系统。 9.货币政策在对宏观经济领域发挥作用时,其目 标是: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充分就业。 10.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其活动的特征为:具有相对 独立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11.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必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下属于中央银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有:公开市场 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 7 12.存款准备金政策虽然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但各国的中央银行并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 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原因很多,主要有:超额准备金是由商业银行控制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时滞长;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力度过强。 13.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多寡及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来 说,中央 银行资产负债表的 负债方包括:流通中通货;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1.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 2.比较典型的单一银行制模式的商业银行主要设立于(美国)。 3.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吸收存款)。 4.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货币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以下各项银 行业务中属于中间业务的是: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 5.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 购买商签订协议, 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 约定价格购回所卖 证券,从而获得及时可用资金的交易行 为是:回购协议。 6.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 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 7.传统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的增加)将 缩小市场范围,加大金融中介的规模。 8.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应遵循(安全性、流 动性、盈利性)原 则 。 9.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流动性原则通常的含义是: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 取得现款的能力。 10.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度,包含的内容有:金融市 场的资金需 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 力。 11.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以下各项 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的是:贴现、投资、贷款。 12.以下有关资本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股票二 级市场是通 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市场;活跃的流通 市场是发行市场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投资基金具有专家理财的优势;股票场外交易市场也称股票柜台市 场。 13.以下有关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功能的关系, 传统看法认为 :金融中介可以从多方面降低使用金融市 场的费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导致了金融中介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第十八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证券业交易的基本金融风险是(市场风险)。 2.货币危机主要发生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 3.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 60年代都是被 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是(公共利益论)。 4.下列国家中,属于以中央银 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的是(美国)。 5.近年来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国家越来越多, 这主要是由于 金融业出现了(混业经营趋势)。 6.2003年底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负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并明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 监督管理方面拥有监督 检查权。 这表明(中央银行在监管中依然发挥独特 的作用)。 7.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 本充足率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 的比率不得低于(8%)。 8.在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 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 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 9.银行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10.一般来说,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有以下几个特征: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国际债 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 8 11.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监管开始的, 这和银行的一些特性有关,包括: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银 行在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银行具有流动性创造功能。 12.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这是因为:实行分业经营体制;金融 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监管能力不足。 13.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主要有:独立于中央银行;分业监管。 14.巴塞尔协议将风险资产权重分为0%;10% ;20%;50%;100%。 15.在新巴塞尔协议中,被称之 为巴塞尔协议的“ 三大支柱”的是: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市场约束。 第十九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在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实行的汇率制度是:人为的可 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2.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以促 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 为宗旨的国际金融机构是: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基本、最早 设立的, 为解决成员国暂时 性国际收支困难而设立的货款是:备用安 排。 4.在世界银行集团中,主要通 过向低收入国家的生产性企 业提供无须政府担保的贷款和投资,鼓励国 际私人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支持当地 资本市场的发展,以推 动 私营企业的成长,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的 机构是:国际金融公司。 5.以下选项属于国际储备的有: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特点提款权;IMF中的储备头寸。 6.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有:汇率以外汇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汇 率;浮动汇率。 第二十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1.在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 为(变量)。 2.产品产量属于(数值型变量)。 3.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抽样调查与普查等全面调查相比,( 时效性强)。 5.统计报表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6.统计误差包括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7.统计一词的含义是(统计工作、 统计数据、 统计学)。 8.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9.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统计 数据可以分为: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10.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统称(定性数据、品 质数据)。 11.数值型变量根据其取值的不同,可以分 为(离散变量、 连续变 量)。 12.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 为: 总量指标、相 对指标、平均指标。 13.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 样调查、 统计报 表。 14.普查是:一次性调查;全面调查。 15.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资料。 第二十一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组距分组是(数值型数据)的整理方法。 2.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3.为解决“不重” 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 4.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