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前案例分析题_第1页
2014考前案例分析题_第2页
2014考前案例分析题_第3页
2014考前案例分析题_第4页
2014考前案例分析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考前案例分析音频 公共政策分析考前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一群租房事件: “文件管不住,查处禁不了”的群租房,折射出当前一线城市租赁市场供给不足的现 状。人口流入大城市的趋势,带来了对住房巨大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购房市 场,也体现在租房市场。 北京市的群租房现象,最早起始于2005年。而2005年恰恰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变局之 年,2004年8月31日之后经营性土地只能用“招拍挂”模式出让,最终带来了之后的土地价 格上涨,房价高企和租金上扬,以及土地供给本身的减少。2005年,房企利用“招拍挂” 之前得到的土地,在北京市竣工了377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但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 下降至2386万平方米,新增住房总量难以满足市场所需。 “在土地供给垄断和土地需求远大 于供给的条件下,这种出让方式导致了土地出让价格的高涨。 ”而群租之风真正蔓延开来是 在2010年实行限购令之后,在限购令出台后的三年中,北京市的房租涨幅甚至超过了不断 上涨的房价幅度,租赁市场呈现畸形化。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自2010年6月至2011年11 月,北京住房租金连续18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在经历了2012年上半年的短暂调整后,住 房租金又于去年12月再度高涨,今年以来月同比涨幅均超过7%。 按照限购令的规定,本地居民无法购买第三套住宅,也就是说,每户经济上有所余力 的本地购房家庭,最多只能向市场提供一套住房供出租,而这套房子可能还是未来孩子的 婚房,或是自家周末使用的改善性住房,无法被供给到租房市场。商品房被限制只能去满 足常住居民的居住需求,不能被投资以满足外来新增人口的租住需求,租房市场上供给减 少,加之房租也因租房市场的供求关系恶化而增长,外来新增人口一来因为房租上涨无力 承担整套居室房的房租不得不选择群租,二来租房市场上也无足够的房源出租,租房客不 选择群租还能选择什么呢? 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整治群租房,最终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城里不让群租了,北漂族 会自动外迁至城乡接合部的农民自建房里,只要有需求,群租就会存在。破解群租困境, 一方面的确要对一线城市进行人口总量限制,大力发展二、三线城市以引导人口正常流动。 另一方面,也应通过市场手段,调整当下一线城市房屋租赁市场日趋恶化的供求关系。北 京市召开房屋违法出租问题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房屋违法出 租问题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 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房屋管理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 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房屋管理的通告等文件,提出要严厉打击房屋租赁过程中的违法 违规行为,全面恢复“群租房”原有规划格局,重拳打击“黑中介” 、 “黑旅店” 。 文件明确规定,房屋签订出租合同后7日内,出租人要到所在地的服务站办理出租登 记手续。对违反人均面积低于5平方米等出租房屋面积限制条件的群租行为,情节严重的, 最高罚3万元,并限制该套房屋买卖。违规租房的“黑中介”可处3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罚 款。 对于“叫不开门、见不到人”的房主及租户,可打破常规工作时间反复登门或早晚入 户要做到“逐人见面、逐户登记” ,按照出租房屋一户一档的要求,健全小区出租房屋档案。 违规群租的要登记租赁中介、房主、承租人及承租方式等基础信息。 (1)应用公共政策分析的知识评析一下 限购令 和强制整顿群租房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优化市容,塑造北京形象;减少群租房带来的社会和楼房小区内的安全隐患;限制 住房面积,有利于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让无法适应大城市高消费的人群离开城市; 缺点:治标不治本,根本问题是大学生的低收入和高房价、高房租、高生活成本之间的矛 盾,矛盾不解决,群租房又会重燃再起;政府政策忽视了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根本解决 方法是缓解人口压力的同时,将解决就业等大型企业、核心企业、优势政策迁移或给予一 些郊区或者其他城市来转移人口,缓解就业人口对于城市的冲击,提倡政府多修建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包括大学生就业权益,以及制定最低薪酬的标准等,可 以参考香港澳门等地对于大学生最低就业薪酬的标准设定方法。 (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改善北京住房民生问题的政策建议。 实例方面,可以考虑用新近就业的学生的薪酬和当地的房租做对比。 政策建议;(1)将解决就业等大型企业、核心企业、优势政策迁移或给予一些郊区或者其他 城市来转移人口,缓解就业人口对于城市的冲击. (2)提倡政府多修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特别是可以由政府出面修建一些安全的大学生 公寓类求职廉租房. (3)完善劳动保护法,运用多项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在北京市外就业,包括大学生就业权益 以及薪酬制度的完善等,以及制定最低薪酬的标准等,并可以参考香港澳门等地对于大学 生最低就业薪酬的标准设定方法, (4)打击从中谋取暴利的“二房东”和非规范的房屋违章改造,并列于行政法和城市管理法 规中。 、 案例二 PX 项目中反映的公共政策主体职业道德问题 2011 岁末,大连福佳大化 PX 项目复工的消息,再次将大连市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1 年 8 月 8 日,台风“梅花”掀翻大连福佳大化 70 万吨芳烃项目的防波堤坝,威胁到生 产用化工储罐,几乎酿成剧毒化工产品泄漏的严重后果。在民众的抗议下,大连市政府决 定该项目立即停产搬迁。 这虽然被认为是大连市近年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化工事故,但却不是最严重的一个。 2010 年“716” 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与事故发生地相隔三四十公里外的海水 也受到原油泄漏的污染,很多大连市民都不敢轻易去海滨浴场,外地游客也少了下来。 不幸的是, “716”事故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一年多内,在同样的地方,类似的事故 频频上演。仅隔三个月,在拆除“716” 事故现场发生火情的油罐时,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 被引燃。而恰逢“716”事故一周年之时,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一个炼油装置又发生火灾。 福佳大化 PX 项目风波之后第 21 天,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油罐再次发生火灾。临近岁 末,11 月 22 日,大连港油品码头海滨北罐区 31、32 号原油罐起火,原因竟然是雷击引起 密封圈着火。这一年多来,接连不断的石化事故,使得大连金州区大孤山半岛乃至整个城 市笼罩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也让这个城市的重化工发展路径备受质疑和指责。 大连多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代表的重化工成为很多沿海城市招商引资的首选,因为随 之而来的就是 GDP 和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在这股重化工潮中,环境问题大多时候被迫让步 于大企业、大项目、大开发、大建设。比其他沿海城市不幸的是,大连重化工业事故高发, 让这座城市始终处于舆论的漩涡中;而这座城市的居民更是如坐针毡,为自己的生存、生 活环境而抱怨甚至抗争;外地的游客也好像突然发现,原来印象中美丽的海滨城市,正在 成为一个被危险品和油污包围的地方。 为什么会是这样?回顾大连城市发展历史,多年来其城市定位不断摇摆,从“北方香港” 到“大大连” 、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 “三个中心”再到“ 现代化国际 城市” 等,各种口号、理念五花八门。与之伴随的则是产业结构的失衡,在抱着重化工产业 不放的同时,其他产业多逐步式微,以至于在重化工业的裹挟之下,一时间让大连城市发 展在城市内外的质疑中,有些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在频发的事故给大连居民带来安全隐患之外,让居民感觉沮丧的另一个事情是,由于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滞后,大连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大连市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于连生认为,大 连市发展重化工既有历史惯性的原因,又有体制上的原因。 于连生认为,历史的惯性造成大连按这个方向走,但这种惯性的发展不应该是简单的 重复和规模扩大,而应该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螺旋式发展。 大连的造船业很发达,但是最新品种的天然气液化船造不了,总是造散装货轮、油轮, 而相比之下,日本造船业附加值高,就是因为高端船舶多。 而从体制问题上看,政绩考核的唯 GDP 现实,也被认为是大连难以摆脱对重化工业依 赖的原因之一,作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来自辽宁省的压力,也让大连市一些官 员心存抱怨。 “ 有时给我们压的指标毫无道理,比如我们每年进出口额 300 亿元,省上会让我们增长 50%,辽宁阜新一年进出口额 5000 万元,增长 50%是多少?基数完全不一样,考核标准却 是要往上排队!大连增长 10%是阜新的多少倍?体制问题不解决没有办法。 ”一位官员对本 报记者说。 记者看到,在大连市“十二五”规划中,GDP 压力依然不减,增速要达到 15%,到 2015 年突破 1 万亿元,实现翻番。 2011 年 12 月,辽宁省一位主要领导在大连调研时明确提出,大连市要确保 2012 年投 资增长不低于 25%,而且要重点抓好石化、造船、海洋工程、软件和服务外包、制冷等产 业集群。 当然,除了 GDP 压力外,大连城市发展定位摇摆不定也被认为是其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的原因之一。 “ 一个城市如果要打造一个产业链,政府需要深思熟虑,而大连缺乏这种深思熟虑,发 展的思路断断续续。城市定位不准,缺乏连续性,而且一任市长走后,下一任虽然对外宣 传是继承前任,但是让人感觉发展思路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 长刘斌对此感到无奈。 “ 大连如果没有 716 海水还是很清澈的,现在也还很清澈。 ”大连市民梁东告诉记者, “油 污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一些岸边、礁石上都有一个印。 ” 现在不反思沿海盲目的重化工浪潮,以后类似的事故还会不断上演,留在人们心中的 污黑印迹亦会越来越多。 思考题 1.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出发,简述 px 项目在申请建设运营等一系列过程中存哪些问题? 2.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出发,简述 px 项目在申请建设运营等一系列过程中存哪些问题? (1) 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决策失误 (3) 地方保护主义不符合环境评价条件的项目收到地方政府的“保驾护航”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向来是个尴尬的问题。经济发展了, 环 境却也污染了, 目前这个问题也是我国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 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为了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 人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最佳方法,如 今,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指导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之 一。因此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如何取舍将是关系重大的决策。 (4) 公众参与的缺失整个项目从申请到落实政府并没有采纳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是政府决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对于政府来说, 制定科学的符合民意的政策是执 政能力的表现也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政府决策对于老百姓, 往往产生影响他们的命运 的作用。决策过程必须更加科学与民主、开放与透明, 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民众的支持。 政府本应该好好利用媒体这个渠道,让公众享有充分获取信息的权力,可是没有这么做, 反而是阻碍了沟通。 舆论,当时厦门市政府启动了公众参与程序,让民众有效地表达意见 2: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 防范政府失灵 (2)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3) 搭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新平台 加强政务公开,保障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府的动向 (4 ) 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 改变单一的以经济产值衡量地方政府绩效的机制 首先必须让领导干部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造政绩、 由人民评价政绩。为民,是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和灵魂。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建立 科学的决策机制。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心中有一杆秤,赋予民众话语权和决定。对 于地方政府而言,只有保障民主决策和公众知情权,才能对出正确科学的决策。要建立完 善的监督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要依靠民众的监督力量,还需要政府之间的监督。 加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祸国殃民的错误政绩观该寿终正寝了。但错误的政绩观不会自 动消除,单靠官员的自觉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尽快引入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除此之 外则强化问责机制。同时加大在领导干部群众中的宣传,让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得到必要的 约束。 案例三 微博反腐和新闻爆料对社会的影响 根据 2011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 4.85 亿,微博注册账户超过 3 亿,网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 150 分钟,其中 41%的上网时间花在社交网络上。2010 年被定义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的爆炸式增长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其中最显著的是 2011 年中国政务微博的大量涌现。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媒介在政府的大 量使用被媒体视为我国政府对微博级数增长的快速反应。2011 年也因此被定义为“中国政 务微博元年”。 2011 年 12 月我国发布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新浪政务微博用户从 2010 年 10 月底的 552 个,显著地增加到 2011 年 10 月底的 18132 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为 9778 个,个人公务人员微博 8354 个。我国政府机构和个人公务人员开始运用这个强大的 互动平台去自我宣传,与公众直接交流并摸索基于新平台的社会管理模式。大量的学者开 始研究政务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的认为政务微博能最大限度确保“沉默的声音”被 听见(祝华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网络舆情执行主编),有的认为政务微博正 在改变政府和公众的对话格局,微博问政倒逼政府转型(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但 是,中国的政务微博刚刚起步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现在就界定政务微博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为时尚早。目前,更多的政务微博才开始学习如何在 140 个字的空间里更好地和公众 进行直接交流。“官话”,“套话”,“悍语”屡见不鲜,常常引起公众的负面反馈。甚 至还有些政务微博从开博后几月不见更新。而如何和网民有效地交流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问 题上的交流是大部分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困惑。 (一)政府机构微博案例 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于 2010 年 2 月 27 日开博,在 2011 年政府机构微博排名中名列 第二。中国国际救援队经常参与国内外突发地震的搜救工作,该微博经常提供救援工作的 实时报道。例如 2010 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该微博从 4 月 14 日 846 分开始,在灾后搜 救的“黄金 72 小时”里连续发布了成百条的微博。截止 2011 年 12 月 23 日,中国国际救 援队微博共发布微博 3997 条,粉丝数为 1,268,599。在 2011 年 12 月第一周,中国国际救 援队微博共发布 76 条微博,获得 2153 条转发和 976 条评论,平均每条微博评论数为 12.84。44.7% 的微博内容用来同其他政府部门和粉丝进行互动。因为中国国际救援队会在 凌晨 100500 之间更新微博,因此该微博被媒体评为“最辛苦”的微博(如图 1, 2,3,表 1 所示)。一周内,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的主要内容分布为:发布工作信息, 宣传工作成果;发布全国各地震监测站监测到的地震信息;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以及逃生知识; 组织微博有奖知识问答;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例如对校车安全问题的讨论;转发公安部门 网络通缉微博;转发寻找走失孩子微博;发布“欧冠”信息;回答网友提问;发布生活小贴士等。 其中网络语言及图片的大量使用使整个微博平易近人,活泼生动,极大地拉近了和网民之 间的距离。 (二)公务人员微博案例 朱永新的微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于 2010 年 2 月 23 日 注 册成为新浪微博用户,在 2011 公务人员微博排名中名列第 2。截止 2011 年 12 月 23 日, 他一共发布了 3334 条微博,拥有 1163869 名粉丝。他熟练地使用“#”标签对微博内容进 行分类。比如, “#我的晨咏# ”, “#建言献策#” , “#推荐阅读 #”, “#教育闲思#” , “#人物印 象#”等。在 12 月第一周,他一共发布 54 条微博,获得 2313 条转发和 803 条评论,平均 每条微博获得 14.87 条评论,互动率为 24.07% 思考题: 通过以上案例,你认为政务微博的好处有哪些? 政务微博还存在怎样的问题? 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政务微博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政府“纳言”的渠道。政府和公务人员通过聆听 微博上不同的声音增加了对公众需求的了解,并据此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使政策制定更合 理的同时,促进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公众参与政务微博交流对相关政策制定产 生影响,会使公众确信自己的参与是有效的,这不仅会提升公众对参与度,而且会极大地 提升公众对政策的认同度。政务微博正在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发布微博和与网民 互动,掌握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利用微博宣传工 作成果、提供社会服务、通知重要事项、搜集线索、辟谣等,将政府职能拓展到网络空间, 形成一个新的“开放的政府”:即所谓的“电子政府”。“电子政府”正逐步成为政府的 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部门正前所未有地直接面对最广大地公众,如 果有效地运用政务微博将会加大地提升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公务人员的影响力,形成实 质上的“舆论领袖”。 2. 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公众长久以来习惯了“听”而不是“说” 。体现在微博空 间,就是粉丝数和转发跟帖数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如何让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参与到网络 政治交流中是政务微博未来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政务微博虽然提供了政府和公众之间 直接交流的平台,但是就如文中分析提到的,究竟有多少交流是有实际意义的?如何开展有 实际意义的交流让微博问政、微博参政议政不流于形式,是政务微博未来发展中需要考虑 的问题,政务微博增加了政府的外延度和透明度。 “外延度”是政府告诉公众它想告诉的, 而透明度是政府提供公众本身想知道的。在政治交流过程中,外延度和透明度是无法 严格区分的,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政府的责任感。但是如何测定什么是公众想知道的, 从而有效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将是政务微博发展的重要问题。 2011 年,中国政务微博刚刚起步,大量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对微博在发布政务信息, 提供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直接与公众交流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政务 微博正在改变中国社会的政治传播模式,在改变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对话格局,但是政府如 何学会聆听并发现公众的真正需求,如何开展有实际意义的交流从而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到 对话中来是政务微博未来发展中主要的三个问题。面对微博这个新的传播互动平台,无论 是政府、公务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需要学习。 3. (1)提升政务人员的媒介素养 高效地运行政务微博首先必须确实提高政务人员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发布和辨别 能力,加强媒介素质的自律意识,合理高效地利用政务微博。政务人员要加强有关微博的 学习和研讨,提高预防、监控和管理可能带来的舆情风险;正确处理好政府部门与公众之 间的沟通交流,妥善处理一些非理性的社会言论和不满情绪。同时,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政 务微博与其它沟通渠道的平衡关系, 而不能仅仅限制在政务微博这个平台上。 (2)提高政务微博的内容质量 新闻传播遵循着新闻选择的原则, 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效应。政务微博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最终取决于其所发布的内容的质量,要有所选择,而不是表面显示的粉丝多寡,信息量大。 政务人员在管理政务微博时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而不是一套一套的官话大话。要 提高政务微博所发布的信息的实质内容,而不是空话、大话、套话,以及满足于转发一些 通知公告。 (3)强化政务微博的互动功能 政务微博要依靠本身特有的优势,遵循这些传播原则,与网民互动交流,实现其最大的传 输和反馈效果,达到融合的畅通的效果。政务人员对网民提出的疑问和建议要在第一时间 作出反映,而不能压制着不理不睬。尤其是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更应该及时公布事件的真相, 与民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避免因信息封堵带来的谣言、流言的“传染式”传播,带 来极大的社会危害和不稳定因素。 (4)重视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 政务人员要确实转变观念,视自己的“粉丝”为自己的“用户”,强化政务微博的服务观 念,以此关注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政务微博在运行中也要不断地换位思考民众 通过 政务微博能够得到怎样的信息?民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民众的问题通过这一渠道能否得 到快捷方便的解决? 对于不作为的政务微博人员、干部要敢于做出相应的问责处罚。 公共管理学考前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一群租房 (案例详情见 政策分析案例一) (1)结合公共管理学知识,谈谈在治理群租房问题中政府的角色以及行为。 政府角色: 公共秩序的维护者(治理群租房,打击“二房东”和违规建筑)市场秩序的维 护者(对于违规的市场操作、群租并引发隐患和环境污染的严厉的打击,并且制定法规予 以惩罚,用立法法规来保护市场的正常运作)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消除事件中引起的对于 环境的污染,北京市容的破坏,小区安全隐患的制造) (2)从民生问题的角度,谈谈政府在改善群租房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注意:倾向于从社会保障和住房角度来谈) (1)将解决就业等大型企业、核心企业、优势政策迁移或给予一些郊区或者其他城市来转移 人口,缓解就业人口对于城市的冲击的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在京外的就业。 (3)保障住房民生翁提:提倡政府多修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特别是可以由政府出面修 建一些安全的大学生公寓类求职廉租房,方便刚走出校门的低收入的大学生可以有一席安 全的容身之地. (5)大学生就业保护问题中腰完善劳动保护法,运用多项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在北京市外就 业,包括大学生就业权益以及薪酬制度的完善等,以及制定最低薪酬的标准等,并可以参 考香港澳门等地对于大学生最低就业薪酬的标准设定方法, 案例二 药企行贿案件 (典型:葛兰素史可中国行贿案件) 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在华涉嫌行贿和偷税这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葛兰素史克 公司(7月12日摄) 。 7月11日,公安部通报:公安机关日前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 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立案侦查。有证据证明,该公司涉嫌向政府官员、医院 医生大肆行贿,数额巨大,情节恶劣。新华社发(丁汀 摄) 自6月27日开始,经历了匿名消息举报以及长沙、上海多地“飞行检查”式的突击巡 查,7月11日,公安部最终对 GSK 沸沸扬扬的涉嫌商业贿赂一案给出了官方定性。 根据长沙警方的消息,7月10日,专案组第二次赴上海实施抓捕,将 GSK 中国和另外一 家旅行社工作人员共9人带走。目前被采取强制措施的20余名涉案人员中,包括 GSK 中国的 四大高管,4人在公司内部号称“四驾马车” ,涉及法务、人事、市场和营销。分别是:法 务部总监赵虹燕,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商业发展事务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以及副总裁 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 据新华社报道称,警方真正“盯上”GSK 中国的其实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 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其几乎未有任何旅游业务,相反却和一些药企关系甚好。据了解, 临江旅行社年营业额在2006年成立之初才几百万元,而案发前已高达数亿元。 新华社记者调查获悉,除临江旅行社之外,GSK 中国还与多家旅行社保持“合作” 。除 GSK 中国之外,临江旅行社还帮助多家药企完成非法套现。年至今,临江旅行社 承接了 GSK 中国多个部门各项会议、培训项目后,通过各种方式返给 GSK 中国部分高管的 金额达2000余万元。这些钱一部分进了高管的“腰包” ,另一部分向下逐级分流,流到各级 销售乃至最基层的医药代表手中,成为 GSK 中国向相关部门、单位行贿的资金来源。 此外,因为有利可图,临江等旅行社为了承接 GSK 中国更多的业务,使尽浑身解数, 不仅有送现金、为旅游埋单等手段,个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