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高三地理工业地域形成的练习_第1页
2015级高三地理工业地域形成的练习_第2页
2015级高三地理工业地域形成的练习_第3页
2015级高三地理工业地域形成的练习_第4页
2015级高三地理工业地域形成的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级高三地理复习 工业地域的形成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广东省提出, “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全球重要的现代石化产业基地。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 目 2011 年 3 月正式获得国家核准,标志着广东沿海石化产业集群布局基本完成,形成了由惠州大亚 湾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茂(名)湛(江)石化基地组成的沿海大石化产业带。据此回答 13 题。 1广东打造全球石化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原油产量大 B海运便利,市场广阔 C高校集中,科研实力强 D外来务工人员多,劳动力充足 2石化产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 A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B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C持续发展外向型特区经济 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3下列工厂若布局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效益较高的是( ) A钢铁厂 B汽车厂 C造纸厂 D合成橡胶厂 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车轮生产为主,经营涉及汽修、商贸的民营企业集团,车轮年生 产能力超过 1400 万套,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车轮行业首位。该集团拥有 5 家专业从事车轮制造的生 产基地,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拥有销售网点 4000 余个。右图示意正兴集团生 产基地。读图回答 45 题。 4该集团在全国建立 5 个生产基地的战略意图是( ) A接近原料地 B占领国内主要市场 C利用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 D利用当地大量廉价劳动力 5西北地区是该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下列城市可作为新生产基地的是( ) A包头 B银川 C西安 D乌鲁木齐 读阳逻循环工业体系示意图,回答 68 题。 6该循环工业体系的核心企业最有可能为( ) A制衣厂 B饮料厂 C箱包厂 D发电厂 7在该循环工业体系中,各类工业布局考虑的 主要因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 8下列关于该循环工业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D只追求经济效益 时尚产业是通过各种技艺、创意、传播、消费的因素,对各类传统产业资源要素进行整合、提升、 2 组合后形成的一种较为独特的产品、商品运作模式,是多产业集群的组合。在产品表现上,主要提供 体现流行审美情趣和消费理念的精致化、美化的消费品或消费服务。近年来上海时尚产业迅速发展。 下图为上海时尚产业模块化发展路径图。据图回答 911 题。 9与早期一体化企业组织相比,在模块集群化的网络组织阶段,时尚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有( ) 创新能力强 产品种类少 生产规模小 信息网络更发达 消费市场广阔 A B C D 10下列不属于上海发展时尚产业的区位条件的是( ) A人口多,市场需求旺盛 B人才资源丰富,政策支持 C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D原料丰富,能源充足 11近年来,上海时尚产业逐渐由市区向周边地区迁移,主要原因是( ) A市区地价低,发展空间小 B周边地区交通网日益完善 C市区劳动力价格逐渐降低 D时尚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读攀枝花某年主要工业产值(亿元)及较上一年增长速度示意图,回答 1213 题。 12下列关于攀枝花工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主导工业为能源工业 C化学工业增长速度最快 D钒钛工业增长速度最快 13长江沿江地带形成了上海宝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 枝花等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 。与其他工业 基地相比,攀枝花工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市场 B原料 C劳动力 D交通 读 C919 飞机主要部件来源示意图,回答 1415 题。 14C919 飞机发动机从美法两国采购,是因为两国( ) A信息网络便捷 B采购价格低 C技术先进 D交通便利 15C919 飞机主要部件生产企业之间的组织与联系分别属于( ) 3 / 7 A工业集聚 空间联系 B工业分散 生产联系 C工业集聚 信息联系 D工业分散 空间联系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分布特点。 (2)简述产业集聚的优势。 (3)从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市场的角度,比较天山北麓重点产业集聚区与海峡西岸重点产业集 聚区工业区位的差异。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苹果 iPad 产品利润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富士康子公司在我国大陆的集中分布区。 (1)简述 iPad 产品生产分散布局的好处。其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有哪些? 4 (2)富士康子公司在我国大陆已经形成了四大片区,试分析片区形成的优势条件。 18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底特律与长春都有“汽车城”之称,试评价汽车产业集聚模式的利弊。 (2)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钢铁之城”匹兹堡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潮。试分析当时 匹兹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3)分别分析大连和沈阳两城市的工业区位条件。 5 / 7 工业地域的形成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石化产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广东省经济发达,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大,且广东沿海港 口众多,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 2答案:A 解析:石化产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3答案:D 解析:合成橡胶工业属于石化工业,因此合成橡胶厂布局在石化基地效益较高。 4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5 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我国的东南、西南、东北、华北以及中部地区,其 布局的战略意图是占领我国的车轮市场。 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集团的 5 个生产基地都布局在大城市,其目的主要是对各大区域起辐射作用。 西安历史悠久,辐射能力最强,最有可能作为未来的生产基地;包头原料丰富,但其地理位置及辐射 能力远不如西安;乌鲁木齐地理位置偏远,辐射能力较弱;银川的城市规模和经济能力远不如西安。 6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核心企业主要为其他企业提供热和电,最可能为发电厂。 7答案:A 解析:在该循环工业体系中,各类工业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共用基础设施。 8答案:D 解析:该循环工业体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意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故选 D。 9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模块集群化的网络组织阶段,时尚产业的发展优势有创新能力强、产品种 类多、生产规模大、信息网络更发达、消费市场广阔等。 答案:D 10答案:D 解析:时尚产业在产品表现上,主要提供精致化、美化的消费品或消费服务,对原料和能源需求 量小。 11答案:B 解析:上海时尚产业逐渐由市区向周边地区迁移,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交通网日益完善,运输费 用降低。 12答案:D 解析:钢铁、化学、能源、钒钛等工业都属于重工业;其主导工业是钢铁工业;由图可知钒钛工 业增长速度最快。 13答案:B 解析: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基地很多,区位条件不同。攀枝花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是当地丰富的原 料。 14答案:C 解析:C919 飞机发动机技术含量较高,而美法两国技术水平高,掌握该种先进技术,故发动机 6 从美法两国采购。 15答案:B 解析:C919 飞机主要部件生产分别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企业之间的组织属于工业分散,企 业间的联系属于生产联系。 二、综合题 16 解析:第(1)问,我国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分布特点应从东中西部产业集聚区的数量进行分析。 第(2)问,产业集聚的优势应从协作条件、利润等方面分析。第(3)问,天山北麓重点产业集聚区与海 峡西岸重点产业集聚区工业区位的差异应从矿产资源丰富程度、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市场广阔程度 等方面分析。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2)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 润;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成本。 (3)天山北麓重点产业集聚区:矿产资源丰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市场相对狭小。海峡西岸 重点产业集聚区:矿产资源缺乏,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17 解析:第(1)问,iPad 产品生产分散布局的好处应从充分利用地区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有交通和通信等。第(2)问,片区形成的优势条 件应从劳动力、政策、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1)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区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现代化的交通运 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等。 (2)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18 解析:第(1)问,汽车产业集聚模式的利弊应从资源、协作条件、规模效应、环境污染等方面分 析。第(2)问,当时匹兹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应从生产结构、资源地位、技术革命、生产成本、环 境问题等方面分析。第(3)问,可从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分析。 答案:(1)利: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形成规模效应。弊:使环境污染加重。 (2)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工人工资成本 上升;环境污染严重。 (3)大连为沿海港口城市,对外联系方便,海洋、航空运输发达;为沿海开放城市,有政策优势; 邻近日本、韩国,便于对外交流等。沈阳工业基础雄厚;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发达;为省会城市, 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等。 19 解析:第(1)问,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第(2)问, 企业集聚的原因可从接近原料产地、共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第(3)问,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减少对 森林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高科技产业产品的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答案:(1)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临近内海,降水较丰富;平原为主的地形,湖泊众多,土壤 肥沃;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森林生长环境优越。 (2)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费用;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3)利于保护该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产品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19阅读图文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