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问题浅析_第1页
“民工荒”问题浅析_第2页
“民工荒”问题浅析_第3页
“民工荒”问题浅析_第4页
“民工荒”问题浅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工荒”问题浅析 张瑞 1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 在“转变方式”与“优化结构”的过程中,不断凸显出中国当下转型期存在的经济问题 “民工荒”现象。本文从“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相对应的在社会体制、经济结 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民工荒 原因 启示 一、 我国“农民工”用工现状 据统计,现在的农民工后备力量每年比此前高峰时减少了 600 多万人,三年差不多少 了 2000 万人(2011 年新华文摘第二期“民工荒”的原因、应对与劳工市场制度变 革前景 ) 。 国家统计局 2009 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外出打工者的月收入为 1455 元,中部地区 为 1389 元,西部地区为 1382 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仅高 5%,而 5 年前东部地区工资比 西部地区平均高 15%。 同时,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条件逐渐改善,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 使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以成都和重庆为例,两地去年吸引外资分别达到 64.1 亿 美元和 63 亿美元,这些投资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巨大的。 二、 原因 (一) 、供求性因素 供给方面:第一代农民工出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大多 40 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工年龄的限制,再加上偏向于稳定的生活,这部分农民工纷纷还乡回 迁,80 后、90 后新一代的农民工取而代之成为打工主体。新生代的农民工与第一代的农 民工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效用偏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并不以货币收入多少为全部 目的,而更多注重的是一种生活质量。在积极方面,他们更追求自身利益、合法权益、社 会地位得到认可与保障;在消极方面,新一代农民工缺乏老一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对劳动 密集型工作“高不成低不就”频繁更换工作岗位。同时企业在合法权益、管理体制、工作 环境、劳工福利方面都未有大的改善,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于是这种劳动市场 经济结构的不均衡,造成了“民工荒”现象的出现。需求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招 工时,为了自身利益,将招工的范围限定在 1825 岁身体健康又不需要照顾幼老的未婚青 年。有些非严格年龄限制的岗位,也要求 25 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工,并且很多企业还加上 1张瑞 物流管理 083 200810612085 了性别限制,要求年轻且未婚的女性。正是因为这些苛刻的招工条件,导致了企业的需求 与劳务者的现状发生了严重的错位,形成了农民工特别是女性农民工的大量短缺。有学者 进行过统计分析,认为企业若将招工年龄限制放宽到 1840 周岁,民工供给数量会在现有的 基础上增加 3 倍;若将 110 或 15 的男女比例调整为 11,符合条件的民工供给数量 会增加 5 倍;若将两年以上经验改为一年以上或不需要经验,符合条件的民工供给量会增 加 2 倍。而在这“民工荒”背后,是企业责任的缺失和发展观念的短视。 (二) 、结构性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行业分布数据可以看出,目 前农民工分布较为集中的行业为建筑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而“民工 荒”较为普遍的行业为东南沿海的加工贸易制造业。这些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经济结构 多为外向型,长期依靠粗放的生产方式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运行发展。由于中国的劳动力 十分廉价,企业、厂商不愿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改良设备、更新技术,使得很多劳动安全 卫生防护装置和设施陈旧甚至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愿去东部打 工。除了农民工总体供应量在减少外,重要的原因是东部的产业结构没有优化升级,没有 发展出相应完整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始终停留在机械化程度较弱的低端加工业。为了能 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四低一高” (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工淘 汰率)的前提下,企业就极力压低劳动力成本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成本。但是随着经济的不 断发展, “人口红利”接近拐点,在国内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东部的劳动力资源很大一部 分是由中部转移过去的,随着东部地区没有发展出更为高级的替代性产业,工资不再具有 比较优势,使得劳动力资源逐渐从东部地区迁出,原来的经济结构面临缺乏长远动力的困 境。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不断发展,工业部门工资有上升要求,而低端产业本身 人力资源水平、行业垄断程度及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的性质又限制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 长期内低端产业的比较优势丧失,产生“民工荒” 。从而说明相关产业低端化逐渐成为“民 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 、体制性因素和政策因素 1. 国家惠农政策方面: “民工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农”问题在不断得到解决。1997 年到 2004 年, 中 国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十分缓慢。外出打工的收益相对较高,农民务农积极性较低,导致 粮食减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党和国家认识到这一问题,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 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性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2004 年后税费改革以来中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 农产品的扶持如价格补贴等,增加了农民收入。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对农民产生了很大影 响。随着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使得农 民收入显著增加, 农村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收 入提高使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增加,这就降低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也吸引部分农 民工回流,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意愿供给量小于企业实际需要量,结果带来了企业用工短缺问 题,出现“民工荒”现象。 2. 制度与权益缺陷方面: 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迁移成本过高,其中既包括直接成本,如流动人口证、暂住证、 计划生育证等办证费用,也包括间接成本,户籍制度的存在人为地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隔, 使得暂时性劳动力流动代替长久的劳动力移居。这就造成经济发展中一些非典型性现象的 出现,如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这些都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农民工从事 着城市中最脏、最累、最危险的职业,往往承受着极高的劳动强度与恶劣的劳动环境,身 心健康和人身权利严重受损。社会保障制度的欠缺使得农民工的权益无法得到合法保障, 身心损害无法得到赔偿,工作与休息时间并不能按照劳动法规执行。另一方面,这些农民 工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土地承包权,在农闲时期出外打工,农忙季节又重新返乡务农,存在 亦工亦农的转换。当打工所带来机会成本过大时,多数农民工就不再选择回流。 三、 “民工荒”现象的启示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特定阶 段经济结构发展失衡所导致的。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和对我国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下的大 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可以发现,我国现在还存在着充裕的可供转移的劳动力。因此, 我们从“民工荒”现象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人力资源培训方面: 此次“民工荒”问题表现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缺工特点呈“哑铃型” ,即两头需求大, 中间饱和。 一方面大量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的岗位需求量很大,但薪酬低,往往非技术工人 不愿从事;另一方面有一定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缺乏,很多企业即使开出了较高的工酬也 找不到合适的工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从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过渡 时期,这就意味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走上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来,这也就要求劳 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以跟上经济转型的步伐。同时也就要求我国政府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及技 能培训,着力解决剩余非技术性劳动力多、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低、人才资源缺乏等问题。 第二,产业结构方面: 长久以来我国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确实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但这种基本且低效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弱化,传统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作为 结构性短缺的“民工荒”现象已悄然出现。内地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返乡不回流,对沿海经 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升级提出了挑战:提高资本、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形成完整 的产业链条满足不同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将传统的粗放型、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 村劳动力富余的内地转移,促进经济结构由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并朝着集约式、高效率 的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沿海发达地区乃至我们 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力。 第三,户籍制度方面: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产业工 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户籍制度为农民工打上了 特有的烙印,使之无法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且在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都低人一等。当前 的户籍改革制度只是重建“本地/ 外来户口”而非“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基础上,这 实际上使农民工获得市民待遇变得更为困难。户籍改革的正确方向应是,一方面逐步放开 户籍限制,扩大市民及其福利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要以“居住证”等方式,让尚不稳定 的农民工在城市享受有差别的权益。 第四,社会保障方面: 由于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强度高、生活艰苦,农民工工伤事故频现,农民工 职业病群规模惊人,由此而导致的劳资纠纷层出不穷,社会保障项目中工伤保险制度应当 确立完善。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险, 可实行社会统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企业按照国家相关 规定,按时定额为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这种保障项目不存在账户积累与保险关系接转问 题且成本并不高,对农民工是一种职业风险的分散机制。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农民工的养老 保险制度。既可以实行与城市职工相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需确保其个 人账户能在全国范围内转移) ,也可实行按个人储存额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个人储存型保险 模式,农民工如离开用人单位回居住地,可将其个人账户连同基金转移到居住地县级劳动保 障部门,实行专户管理。 第五,政府方面: 政府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特困农民工子女教育也应设 立国家专项经费。流入地政府要专门安排一部分经费支出,用于支持农民工子女入学。以中 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持资金为依托,消除因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农民 工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同时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将其纳入当 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体系,统一管理。同时,简易学校的办学标准和审批办法应当放宽,但应 消除卫生、安全等隐患,教师要取得相应任职资格,教育部门对简易学校要在师资力量、教 学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帮助完善办学条件逐步规范。 总之, “民工荒”现象是我国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生的,属于一种不均衡的 局部的短期的经济现象。随着楼市的降温、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滞后影响的消减、农村政 策的完善、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优化, “民工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