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未曾如烟》作文评讲_第1页
《往事未曾如烟》作文评讲_第2页
《往事未曾如烟》作文评讲_第3页
《往事未曾如烟》作文评讲_第4页
《往事未曾如烟》作文评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阳四中 2012 级高一年级九月摸底考试作文评讲 评讲人:高志杰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个夏天,无论你是徒步户外 还是晏居于家, 总有一些闯入你生活的人、事或景。暑往 秋来,虽四时更迭,岁月流转,但 记忆未曾风化,往事不曾如烟。它们总是时时爬上你的心头, 撩动你的心弦 请以“往事未曾如烟”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作文评改说明: 此次作文是材料式的命题作文, 题目当中所涉及的话题涵盖面比 较宽泛,生活当中的 许 多人、事、物与景涉笔即可成趣! 审题难度不大,易于选材,也易于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判 定作文品格高低的关键就在于:在记写人与事时,作者所 选择 的感触点是否独特,能否做到 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难言;能否做到体察入微,捕捉到并挖掘出隐藏于生活背后的那些 容易被人忽视的幽微的情感;语言表达上是否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此次作文评改,判定优劣的第二个 标准是叙述和描写的能力如何。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 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体,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自然,评价一篇记叙文就不 能不考虑其叙述和描写的能力问题。再 说,入学后我 们已写 过一次记叙文,各个老师在评讲 时应该都重点讲解了关于记叙文的叙述和描写的问题。所以,这次作文评改就注重了对同学 们掌握情况的考查,看看同学 们在叙述描写时能否做到精心剪裁,详略得当;能否运用多种 描写手段(尤其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来细腻传神地表达作者的主观认知和情感体验。 这是此次作文评改所把握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写什么的问题,一个是怎么写的问题! 至于记叙文叙事方法技巧运用的问题,考 虑到同学们进入高中初学 记叙文写作,所以,这次 评改并未把其作为重点。 一、审题 1、辨清作文类型 前面讲到,这次作文的命题形式是材料式命 题作文。它和材料式的话题作文一样,不能 脱离材料的涵盖范围而天马行空地去写作。 这就需要我们 了解并掌握作文题目常见的三种 类型。 其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 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它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靠应试者自己对所 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材 料 作 文 的 特 点 是 要 求 考 生 依 据 材 料 来 立 意 、 构 思 , 材 料 所 反 映 的 中 心 就 是 文 章 中 心 的 来 源 , 不 能 脱 离 材 料 所 揭 示 的 中 心 来 写 作 , 故 材 料 作 文 又 叫 “命 意 作 文 ”, 即 出 题 者 已 经 把 作 文 的 “基 本 中 心 ( 意 ) ”提 供 给 考 生 了 。 它的结构一般 遵循“引(引述材料)提(提出观点)联(类比联想)议结(回归材料并收束全 文)”。可见,材料作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不能脱离材料的。 其二、纯命题作文和纯话题作文 这类作文只有题目和话题,前面没有材料 语,写作主体无论 是在选材上还是构思上都比 较自由,只要所选材料或所谈内容涵盖了所给话题或所给题目的主要信息就可以了。这类作 文题目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易于切题,也易于构思和表达。所以,对初学者而言,这类作文是 再合适不过了。 其三,材料式的命题作文和材料式的 话题作文 这类作文在形式上往往是“材料+题目”或“ 材料+ 话题” 。很显然,这种作文样式介于材料 作文和纯命题作文或纯话题作文之间。所以,在写作的限制性上它也是居于这二者之间 既有纯话题或纯命题作文的开放,同 时又受到所给材料含意范 围的限制。 这种类型的作文是 高中生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命题形式。 很显然,此次摸底考试所给的作文 题目就属于上述第三种 类型。同学 们在写作之前必须 认真地审读所给的材料,紧扣 “这个夏天”选材入题。 2、细心领会关键词句 另外,关于这道作文题目的审题 ,还应在“未曾”上多下功夫。细细琢磨品味,你会发现, 这一副词对于行文构思、谋篇布局具有很 强的暗示性。 “未曾 ”这一词语是“立于今而言于往”, 言外之意,这些往事在事发当初不曾深深触 动过你,不曾 让 你感慨不已,也不曾让你铭记于 心。它们就好比我们人生的“ 底片 ”,储存有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身影,但是,只有 经过时间的 冲洗它们才能愈发显现得清晰明朗。 这样理解“ 未曾”的话, 这次记叙文写作就有一个潜在的 要求叙事要有波澜有起伏,抒写感受要有 对比有变化。这样的构思就会使得写出的文章 立体感较强,有层次有情致。否则,写出的文章就平面化、静态化了。而 这次写作,我们绝大 部分同学都没有对“未曾” 这一 词语作丰富的解读,一开始就把事件写得催人泪下,把情感渲 染得无以复加。如若这般,这些往事当初就已让你铭记于心了,今天又从何谈起“往事未曾如 烟”呢?所以,我 们的作文在构思上基本都是先记写一件感人至深的往事,然后于 结尾处附 着一句“往事未曾如烟” ,看似水到渠成、浑然一体,实则是生拉硬扯在一起的两张皮。 类似这样的作文题很多,比如 幸福其实很简单这也是课 堂我终于认识了自己等。 这些题目中的“ 其实”“也”“终于”这些副词都耐人寻味,都对行文构思有着内在的提示,需要 我们细心去体会和感悟。 当然,此次作文评改未就这一点 为难大家(严格意义上讲,这一点很重要)。但是, 审题 对作文写作构思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精准的 审题是恰当的立意和匠心独运的构思的前 提! 二、问题呈现 1、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取材 许多同学忽略了材料语中的“这个夏天”,所写往事茫无涯际,写初二写初一,还不够就 让幼儿往事也凑凑热闹。 2、内容单一,千人一面万人一孔 绝大部分同学在取材上都是和中考相关的,诸如:中考前的 紧张备考、中考、中考后的等 待、中考分数出来后的惊喜或懊丧。其 实,“ 这个夏天”有着 许多可写的人与事,暑期所交往的 人、所遇到的事、所游玩的经历 ,开学前的兴奋和期待,开学后的军训等等,皆可入笔 为文。 3、欲出新奇,无奈才疏 部分同学在选材上也想不落窠臼,着意于山水,可惜的是,写作时要么只是把游玩的经 过泛泛而叙,要么是把沿途所 见的景物精描细绘,却不 见其情致和理趣。今后我们会学习到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这虽 然也是一篇和山水有关的叙事散文,但作者并未满足于山水描 写或对游玩的泛泛而叙。作者的一句“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感慨,道出了 “志向、力气、外物 ”与“成就事业”的关系。写山水,也要抓住自己的感触点,写出情致写出理 趣来。 4、“编年体式”的叙事方式 许多同学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灵活运用一定的叙事方法技巧 设置悬念、伏 笔铺垫、误会法,也没有采用倒叙、插叙等叙事结构的意识,致使文章平淡无奇。 更有甚者,对故事情节不加剪裁,“娓娓道来”, “说它开去”,一点都不惜墨如金,真乃“编 年叙事也”! 5、生拉硬扯贴标签 由于解题不够,理解欠缺,致使谋篇布局平面化。无论何事,也无论怎样叙述,但凡在文 章结尾处“粘贴 ”一句“ 往事未曾如烟 ”就草草收尾了,给人以不尴不尬的感觉! 三、优秀作文展示 往事未曾如烟 高一(3)班 杨珍珍 记忆的夏天总是闷热无味,伴随着有温度的 风,吹 绿了一条街的香樟,知了聒噪不停, 感觉站在路边不一会,就将化作一 缕白烟 2012 年的夏天注定将不寻常。踏着中考的尾声,一路急赶,终于见到姨妈在电话中所说 的“快走了的外婆 ”。 再次见到外婆瞬间心凉至半。 记忆中外婆有着健硕的身材,如今却堪比黄花。望着 轮椅 上流着口水,拼命用手拉着我的外婆,才发现,原来我早已长大。而那个常常拉着我到巷口 买鸡蛋糕,并用长满老茧的右手喂我的外婆已不知不 觉被 岁月夺走了年华。我 紧紧抱住她, 像她原来拍着我一样轻轻拍打着她的背,呢喃着: “我在这儿,我在这儿。 ” 这个夏天漫长又短暂,每当夕阳 缠绵于天边的晚霞时,我都搬着张小板凳,同外婆倚在 小小的院内,给她唱她教我的童 谣,外婆 总静静的听着,凝视着堂内爷爷的遗照。她究竟是 在怀念过去和爷爷一起在院里乘凉的日子, ?只蚴?她知道自己将很快去陪伴爷爷?当繁星显 露时,母亲便接一盆温水,拿把梳子,细细的擦拭着外婆的银丝。我静静的望着她们,心 头像 未熟的葡萄,酸涩。泪水滑落脸颊,我却笑,我想象着母 亲 衰老后我也这样安静地为她梳发。 我想这就是亲情,至纯至深,渺小又伟大,这也正是“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林 妹妹的渴望,一种酸疼的幸福不言而喻。 2012 年夏末。终究这天还是到来了,外婆静静的躺在木棺里,接受着子女满满的爱的泪。 我望着将要去火化的外婆,却掉不下泪滴,我想外婆是幸福地离开的。经过了这个夏天的成 长,面对外婆离世的时刻,我内心充满了勇气,太多的感情需要去沉淀,我需要坚强。在 这个 夏天,我成长。 这个夏天,我看到人们所谓渐渐 消失在钢筋水泥后的亲情与 爱。我找回了那份因 时间流 逝而丢失已久的童年,更学会了 坚强, 拥有了勇气。 夏末时分,叶子将渐渐褪去鲜 亮的绿,慢慢掉落,但一棵树的生命却永远茂盛,在下个 夏至,又将灿烂一片 往事未曾如烟,几许留在心头 ,留下不朽。 点评:文章用浓重的笔调渲染了这个夏季外婆离世的前前后后,作者从中品味出了亲情与爱,也 经历了 成长与成熟。全文感情充沛,详略得当,叙述和抒情巧妙结合,体现 出了作者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灵活驾驭 能力。(推荐教师 :董远举) 往事未曾如烟 高一(8)班 邓传玲 停笔,抬头,望着窗外如漆般的黑夜和教室内明亮的灯光,思绪又飞回到了从前 烦闷的空气,聒噪的蝉鸣,闷热的天气,妈妈的唠叨这个暑假不曾让我有一丝的欣 喜。望着那惨不忍睹的中考成绩,我被 补习班的“枷锁”死死地 铐住。 “今天我们讲的是函数的概念,内容有点难,请同学们好好听 讲。 ”补习班的老师又在那 里不知疲倦地讲着。一整个暑假,我都与那些“ 之乎者也”连 在一起,与那些“xyz”锻造成一片, 真累啊。感觉有点乏了,停笔,抬头向窗外瞄去。咦,天已经黑了。惊讶之余,又连忙拿起手 表,已经 9:30 了,时间过得真快,要下课了。我不慌不忙地收拾起了书包。“下课后,请这些 同学到我这儿来一下:小 A、小 B”“啊?怎么有我的名字?我犯了什么错误吗?”我内心 一阵忐忑,老师怎么会点我的名字? “小 A,你过来一下。 ”老师在讲台上对我招着手。我小心翼翼地越过了那些桌椅的障碍, 内心忐忑地走向了老师。“ 看一下你的作业吧。 ”老师凝望着我的眼睛,而我又迅速地避开了 他的眼神,慌忙地把头垂下去,手忙脚乱地翻着昨日的作 业 ,刹那间一个一个醒目的大勾映 在我的眼前。“ 咦,不是做得挺好的吗?干吗要留我呢?”我心中不解地想着。“ 在想我为什么 要留你对吗?你作业做得很好,听 讲也很专注,笔 记也做得很 认真,可是你唯一缺的东西是 什么,你知道吗?” 老师亲切和 蔼地对我说。可是,我始终不敢直视他的眼睛,目光总是在空 中漂浮,因为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是自信。 ”老师坚定地 对我说,“中考时,你发挥失常, 考得不是很好,渐渐地你就失去了自信。看看这道题,刚开始你写的就是对的,可是你划了 又改,改了又划,最后又极不确定地写下了这个答案。其实一次考试算不了什么,最重要的 是要有自信,要有从哪儿摔倒从哪儿站起的决心。记住,你是一个有实力的人。”是的,听着 老师的话,我回想着中考考得很差后,信心就逐渐地丧失了。做题时,那些可以口算出来的 题也要用草稿纸算一遍,之后再 检查一遍。而如今,老师说我是个有实力的人,回想着一个 暑假的补习,上课听讲很专注,课后作业完成得很好,很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慢慢地, 那些记忆浮上了眼前,心又在那一刻有了颜色,那种 颜色叫自信。 那晚,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照在我的周围,我觉得自己一点儿也不再孤 单, 这个暑假第一次感到月亮是多么的美 丽! 如今,我已跨入高中。当考试失败,信心受到打击时,我又会想起补习班老师对我说的 话:“你是一个有 实力的人。”我的心不觉就笑开了。 (推荐教师:王平福) 往事未曾如烟 高一(25)班 李静蹊 凭窗而立,临风。闭上眼,幻化出千万颗亭亭玉立的庄稼,风卷来香气,质朴的, 强烈的。 这样的景一次次撞击我的心房。 暑期未出远门,独自踏车去了最近的 乡村,一路上越来越重的泥土腥香冲击着鼻腔,然 后心静下来。 两旁开始抹上大片的青黄色,耳旁是富于情感的叶子摩挲声。我如孩童闯入因贪玩而久 违的家,一瞬间迷失在大片的庄稼之中。 这大概是中国最早被犁具翻过的土壤,肥沃而有着丰 满的黑色。一株玉米歪着头,写了 个“禾”;一株小麦长在地上,写了个“土”。每一个“字”都那么生动饱满,有原始的力量。 千万个美丽的原始的字在土地上舞蹈。庄稼们肩并着肩,茎连着茎,互相牵引着舞蹈, 跳跃。 结实健壮的庄稼低着头。稻穗也好,小麦也好,玉米也好,大片大片的俯下的饱满额头。 它们几乎是吻着土地,向着养育它们的母亲给予最深沉的 爱意。 每一颗庄稼都含着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绝不辜负土地母 亲的希望。它 们那么努力地向 上生长,却不忘低下头,吻自己的母亲,虔诚的,真诚的。 在田畔驻立,不觉间过了一次霞的周期,抬头,只觉得那荡漾的田海一次次把波涛击打 在我的心上。那么多庄稼,那么多朴素感人的灵魂。 一直以为人的哲学已是完备精密至极,只到看到田野才知道,人其实高不过一颗庄稼。 看那地里的或青或黄的生命,它们明白要不负期望地向上,营养和动力;它们亦懂得深情地 向下,哪怕是茁壮的玉米,也要向大地倾诉衷肠。 我站在那里,俯仰之间,让十里稻花香洗涤我的灵魂;让百 亩麦垄黄抚慰我的内心;让亭 亭净植的玉米暖我心房。 那庄稼给予我的太多,芳芬着我的生活。 当黑夜企图以它单调的噪音让我伏在习题上小寐时,合眼即是那直立的庄稼,它静默, 却以无声嘱我勿负母亲那碗粥,勿 负师长为我们早生的华发 。 当一张打满红勾的试卷要托我直入云端时,耳 边即是低垂的稻穗浅浅地吟唱。它宁静, 却以赤诚的心诫我勿忘本,别骄 傲。 应该俯身谢父亲因操劳 而累红的眼睛,谢师长因长期俯 案而酸痛的颈椎。 于是,往事并不如烟,它教我踏实向上,诲我虔敬对养? 业亩魅恕? 是的,往事并不如烟,它让我沉下心,像庄稼一样,把年 岁活得温暖厚实,把 岁月酿出浓 香。 (推荐教师:尚邦云) 往事未曾如烟 高一(27)班 刘家月 我们是在傍晚才寻得去鲁镇的路的。 抵达鲁镇时已约摸五六点的样子,由于是仲夏,天也丝毫未曾暗淡,仍是一派光亮。去 往景点深处的门已经关闭了,只好在 门外也古风犹存的停 车场附近转转。 停车场旁有条小河自镇内蜿蜒而出,水也不是很清澈,但在夏天,挺叫人有跳下去游两 圈的冲动。河边有一处码头,石制的,台阶下去便有一大片空地。一群孩童由这块大石头上 跳下去,像泥鳅似的,一蹿,竟几米开外了。好水性!我不禁想起了迅哥儿和他的伙伴。那是 几十年前的鲁镇的孩子,也是 这样谙熟水性的吧!有几个三四 岁大的孩子,也套了游泳圈, 泡在水里,小胳膊小腿的在水中扑腾,也 击不起多大的水花,但仍是兀自划着水,向河对岸 那端的父亲靠过去。 看着那些玩得欢快的孩子们,我竟激 动起来,仿佛感受到一种来自古镇的质朴与活泼, 风也似乎刮得更欢乐了。 第二天才算真正意义的游鲁镇。坐着 乌篷船进入鲁镇,明明是上午,人却不很多,整条 街似乎除了异乡的我们,都处 在沉沉的睡眠中,太阳似乎都睡着了。 鲁镇是远没有朱家角、周庄那 样热闹的,但恰恰是 这安静的一角,像极了鲁迅口中渐渐 落魄下来的故乡。戏台上演绎 的是灰尘的舞蹈,豆腐西施是否躲在那里?抑或已成为了酒馆 的掌柜? 在一家挂着酒旗的饭馆吃过饭,回 忆着餐桌上鲜美的鱼虾 ,走 进一家葫芦店。掌柜是一 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老人店里的葫芦千奇百怪,大的几乎我无法合抱,小的又能立于掌心。 长的、圆的,酒壶、葫芦丝、口哨应有尽有。我欣喜于能在这样睡着了的街上找到一家让 人立刻醒过来的店;赞叹于店主人心灵手巧,小小葫芦也有如此花 样。 卖葫芦的老人异常和善,完全不似商家,是葫芦的魔力,还是鲁镇的灵魂已深入他的骨 血?这样让人舒服的鲁镇,这样让 人舒服的一位老人。我最终是买了一个系着中国结的葫芦 酒壶,出店,走过半条街,再回望那家店,那个老人,似化作了鲁镇的一块青石,平凡却沉甸 甸的。 鲁镇之行,令我印象最深的并非古镇的风景,而是那里的孩童,那里的老人所 带给我的 一种近乎温柔的快乐。 偶尔望见书柜上那未曾用过的葫芦,那些笑 靥,那种温柔似春风、静谧似清晨的快乐幸 福之感,又浮上心尖。 (指导老师:雷 雨) 往事未曾如烟 高一(28)班 闫智 雨霏霏,雾蒙蒙,连年的干旱让夏雨有了春雨的味道,阴霾的天空下行人神色匆匆。 唉!真倒霉,雨伞竟然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