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蕴含的经济法思想_第1页
《老子》中蕴含的经济法思想_第2页
《老子》中蕴含的经济法思想_第3页
《老子》中蕴含的经济法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中蕴含的经济法思想 邵慧峰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 摘 要 老子言简意赅,文约义丰,对于老子中所展现的广厚意蕴,长久以 来人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以今人的价值观作参照,从比较“道”与“看不见的手” 入手,结合老子针对宏观调控和税收法律问题的主要见解,简要地分析了 老子中 蕴含的经济法思想,并试图探寻出老子对于现代经济法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老子;道;宏观调控;税收;经济法 作者简介 邵慧峰(1977-) ,男,辽宁阜新人,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法、组织治理研 究。 = 老子又名道德经 ,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人李耳即后人尊称的老子所作。按通常 的解读, 老子一书主要阐释了老子“无为”的思想,并以“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然而,相较孔子,老子的思想似乎给人一种“玄而又玄”的印象,其高度理论化哲学化的 学说,又往往令后人感到深远幽昧、不可测知。由于史料的缺失,更由于研究方法的形而 上学乃至意识形态的粗暴干涉,即至今日, 老子仍常常为人们所误读甚至曲解。事实上, 老子以“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其涵义自然博大精深,但我们仍可管中 窥豹,以今人的价值观作参照,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从经济法的视角中读出老子 中所蕴含的诸多令今人叹为观止且超越时空的思想。 一、 老子中的“道”与“看不见的手” 简言之, 老子中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其一, “道”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其 二, “圣人” (即国家治理者)应该怎样遵守“道”以治理天下?老子中的“道”看似 很玄虚,实际上它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高语境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老子 哲学的最高范畴,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 “道”是万物之源。由此不难理解,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便成了老子中社会治理的核心准则。 关于“道”的内涵,以往的学者有过充分的论证,而在笔者看来, 老子中的“道” 如果替之以“看不见的手 2”(invisible hand) ,即市场等社会经济结构中某种内在的规律, 仍然能与老子全书的其他内容完美契合,尽管后者是一个地道的低语境词汇。在亚 当斯密、曼德维尔等人述及此概念之初,颇有点不可言说的味道,犹如老子所言: “道可道,非常道 3”。 “看不见的手”虽然没有“道”那样凝练和抽象,但两者在社会经 济活动的秩序建构上所进行的思想假设,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分工和交换,市场个体追求自身的利益会促进社会总利益的实 现,在他看来,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是一种自发的秩序,市场体系的自我调节 是价格机制的自发结果。 “看不见的手”存在的前提是个人计较私利的经济理性,而老子 强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4”,同样认为个人只有是在为他人利益服务的 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私利。 “看不见的手”是西方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基础之一,正是由于“看不见的手”力所不 及引发的市场失灵,使经济法得以在弥补民商法缺陷的基础上,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二十 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新兴法律部门。然而老子的“道”与“看不见的手”相比,显然有 着更高的境界,虽然二者都强调社会运行存在着自发的、非人类设计且不受人类意志支配 的内在法则,但老子的作者力图通过“道”来规划万物藉以运行不息的轨道,使万物 在“道”这种法则支配下自我组织,自我调节,最终去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 秩序的整体和谐。 一直以来,人们对经济法有着不小的误解,认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分界点在于经济 法主张更多的、针对市场的干预或曰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这与人们对老子以及“道” 的一般印象通常是“无为” 、 “小国寡民” ,虽然是问题的两个极端,却在认知程度上,如出 一辙。 老子强调“道” ,不是企图以“道”来故弄玄虚,而是目的在于告诫统治者: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 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其实,我们稍稍考察一下老子的写作 目的,不难发现, 老子是作者写给当时的统治者的,无论“无为”还是“小国寡民” 、 “绝圣弃智” ,都是用来说服和约束统治者的,统治者做到了这些,自然会给民众带来福利 的成倍增加。因此,老子告诫统治者,天下不可用强力来掌握,不可好大喜功靡费民力, 统治者越是想建功立业,就越有可能将事情搞砸,将社会经济秩序弄糟。现代经济法主张 尊重市场、尊重社会公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民主,而这些正是老子一书出现最 多和最基础的观点。 二、 老子中的宏观调控思想 老子全书贯穿着“道”的精神,其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着对自然法则和经济自由 的推崇尽管这是今人以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思维模式进行的解读。 老子的“道”比法 国重农学派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早了两千多年,看起来与现代民商法理念有着诸多交集之 处。然而, 老子不吝笔墨阐释的思想中,有关宏观调控的部分占了极大的篇幅且常被以 往的研究所忽视,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振聋发聩的,对当代经济法的立法具有极 大的指导意义。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场规制法共同构成经济法的两大子部门法,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是指调控主体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为了实现宏 观经济变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国民 经济所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 老子正是试图通过对“道”的认知与运用,为国家治理 者提供行动准则,以“天人合一”的模式,实现“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最终使社会经济在演进中得以无限接近最佳状态。 在政策目标上, 老子主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要求国家奉行宽松的 财政政策,鼓励公共财政支出,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在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分配上, 老子认为要以人民为本,即“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 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就不能将统治者的利益凌驾于人民的利益至上。 以往的学者在对老子的研究中,认为老子主张对社会经济的管理要“清净无为, 顺其自然” 。比如老子第二章讲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 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7”这似乎是上一观点的有力佐证。而且,从自 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市场像一架自我运转的机器,它不需要计划的指导,不需要政 府的指令,市场自身会解决一切问题;政府的作用不是去直接干预经济运作,而是要给予 经济主体以自由,要创造更多最利的条件服务于社会和经济这简直就是老子 “无为” 思想的全面翻译与详解。 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老子的“无为”并非是消极地对待宏观经济调控。在老 子看来, “无为”是管理方法, “无为而无所不为”是其方法论,而“无所不为”则是政府 调控宏观经济的终极目标。 老子第九章讲到:“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 长保。 8”某种意义上来理解,老子这段话是对经济宏观调控原则的高度概括。但若将其 套用在具体的调控对象上,我们就会愈加感受到老子此言的精辟。以物价调控为例,在市 场经济中,如果一国的经济政策唯 GDP 马首是瞻,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以致导致价格大 幅度波动,必将对经济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物价大幅上升并引发通货膨胀,会刺激盲 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即老子所说的“企 者不立,跨者不行” 。因此,政府需要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甚至可 以依法采用某些行政手段,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这个例子 正是老子“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极好注解。 三、 老子中的税收法律思想 税收法律思想同样是老子经济法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中的税收法作 为宏观调控法的子部门法,除了注重对税制进行设计外,格外强调税收法所秉持的原则, 如果税收立法的原则出了偏差,那么具体的税收制度即便再具技术性,也可能导致与立法 目的或社会效益目标南辕北辙的结果,而如何确立这些税收立法的原则以及确立何样的原 则,正是老子在各章节中反复阐述和论证的重点。 老子主张税收要具有调节社会财富的功能:“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但老子也反对借调控之名行敛财之实,使人民 承担过重的税负:“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堵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否则就会“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9。 老子对于税收法律制度在社会经济治理中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 老子第五 十二章说:“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10”这句话用符 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理解的表达方式翻译过来就是:“不对纳税大户进行宣传鼓励,而只 顾截留其税收,那么他们终身都不会努力地创造财富了。考核并收取他们的税,同时奖励 他们的勤劳,他们就会活到老,干到老。 11”这段话在过去的老子白话文本中经常出 现误译,实际上,这里的“兑”当做“税”讲,而今本中的“开”疑为“启”之误,此处 的“启”有“考核并收取”的意思。由此看来,老子对于税收法律制度的调控作用认识是 非常深刻的。 老子第七十五章进一步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12”这段话在今日看 来,即使不作任何延伸解读,人们也能很轻松地领会老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子认为,除 了统治者自身腐化为了满足奢靡的生活通过税赋加重人民负担,统治者“有为”的自我实 现渴望也可能导致社会的普遍贫困和动乱。老子借“圣人”之口表述道:“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因此,崇尚“道” , 主张“无为”才成为老子为社会困局开出的一剂药方。 需要注意的是, 老子对帝王的说教并非没有收到任何效果。西汉前期,汉代皇帝尊 崇黄老之术,并将其用于统治实践,比如汉文帝即位后政治上实施宽刑减政,经济上减免 全国半数田租直至三十而税一,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而从汉初到汉武帝即位的七 十年间,更是因为朝廷奉行黄老之术和与民休息的政策,成就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 四、结语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一系列问题 开始不断显现,而我国的经济形势也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增变得愈加复杂,国家对宏观经济 的调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调整着市场条件下国家和市 场主体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良性发展 的法律保障。而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法律思想,足以成为经济法研究者不竭 的灵感的源泉,足以为我国经济法的立法提供充分的启示甚至指导。 正如老子第八十一章有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 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 人之道,为而不争。 13”以今人的观点看待这段话, 老子 是在试图告诉我们,经济法 并非是国家治理者任意干预经济生活的尚方宝剑。经济法既规制市场主体,亦约束政府的 行为,税收手段、金融手段、计划手段和财政手段并非任何时候都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 经济法要求政府依法治理市场,尽管对公权力的限制往往令一些主体感到并不那么舒服, 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经济法能有效避免因为政府对市场过度的干预导致的“政府失 灵” 。对于宏观领域管理者直接干预微观领域的行为, 老子将其比喻为“代大匠斫” ,即 管理者代替工艺操作者(木匠)而亲自上阵,其后果只能是“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 手矣 14”。 老子 还要求国家治理者(老子中的“圣人 ”)不与民争利,要藉以“民 富”实现“国富” ,所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 已愈多” 。这些语句,读之无不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老子一书惜墨如金,言简意赅,通对老子的细致研读,给我们以启示,既使 在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性增长的当今,我国几千年来卷帙浩繁的经书典籍依然是 现代中国人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注重古今中外思想之间的比较研究是今人重习 老子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当代经济法研究和实践而言, 老子中所蕴含的经济 法思想具有十分深邃的内涵,它虽然历经两千多年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