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 第一编 现代文学发生期(19171920)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1915 年 9 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内容 1917 年 1 月, 新青年杂志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 月,又发表陈独秀的 文学革命论 。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1)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求文体的解放。 (2) 批判“文以载道” 、 “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也批判当时被视为封建 文学的代表性流派,如桐城派、 文选派、江西派的诗文。 (3) 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就是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情状,描写普 通人的生活。这些主张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第三节 鲁迅的狂人日记出世 1918 年 5 月, 新青年上发表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立刻在思想界、文学 界引起了震动。这是一篇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文学革命最早的光辉实绩。 狂人日记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但鲁迅并不是用故事情节来具体描 写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以及狂人所受的迫害,而是通过狂人的眼睛去揭露、批判,有迷 狂、错乱 语言,去点破旧礼教的实质。 狂人日记从精神上说,具有鲁迅一贯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从艺术方法上说,含 有“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 。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的勇气,也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的 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第四节 文学革命中的斗争与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 新文学的诞生 第一节 与思想革命同生的散文 1918 年 4 月, 新青年杂志开辟了随感录专栏。这就是后来称为杂文或杂感的 文体的由来。 (1) 形式极为自由,无拘无束,恣意而谈,可长可短。 (2) 擅长驳论,因此后来鲁迅比之为“匕首” 、 “投枪” 。 (3) 可有各种各样的语言风格,虽为批判,并不一定都用金刚怒目式的。可有雄壮、 悲壮,也可有滑稽幽默,还可以含浓厚的抒情性。 第二节 诗体大解放 1920 年 1 月,由新诗社编辑的新诗集(第 1 编) 出版,为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内收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康白情、郭沫若等 50 余人的 102 首新诗。 最早发表新诗的胡适,于 1920 年 3 月出版了他的诗集尝试集 。 第三节 问题小说和问题剧 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 (模仿玩偶之家 ) 第二编 发展第一期(19211927) 第三章 坚实的奠基石 第一节 呐喊和彷徨 呐喊所收作品起于 1918 年的狂人日记 ,迄于 1922 年的社戏 ,计 14 篇。 彷徨收 1924 年的祝福 、 在酒楼上 、 肥皂等,和 1925 年的孤独者 、 伤逝 、 离婚等,计 11 篇。 农村题材:明天 、 风波 、 故乡 、 阿 Q 正传 、 社戏 ;祝福 、 离婚 知识分子题材:几类知识分子形象: (1) 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如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 (2) 虚伪的假道学,经历次革命冲击,已从社会支柱演变为丑角。如肥皂中的 四铭、 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 (3) 现代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的高潮中觉醒,又随着革命退潮而跌落的知识分 子,如在酒楼上 、 孤独者中的吕纬甫、魏连芟;“五四”时期的个性 主义知识分子,如伤逝中的涓生、子君;庸俗的小市民知识分子,如 幸福的家庭中的主人公。 第二节 现代现实主义的开创 鲁迅从启蒙主义者的立场和角度,观察中国的社会现实,因而他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 神状态。他非常敏锐地察觉了存在广大民众中的思想弱点,即“愚弱的国民性” ,诸如虚伪、 自大、空疏、依赖、因循等等。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主张睁开眼睛看现实,要有敢于直面惨淡 人生的勇气,坚决反对创作中的“瞒”和“骗” 。 鲁迅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还特别表现在注重揭示社会生活中种种问题上。 鲁迅小说在题材上有重大开拓。 鲁迅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一部分先进分子已经觉醒,正在舍命为民族复兴 而斗争;但是旧势力仍然极为强大,大多数的群众,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的正浑 浑噩噩地过日子。那些觉醒的人们,虽然已经斗过了几个回合,演出了一些英勇牺牲的悲 壮剧;但并未看到真正的出路,头破血流地呆望着前程,苦苦思索下一步往何方迈脚。这 是有希望的,然而又是痛苦的时代。 鲁迅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新形式。 (1)吸收了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 的优点,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章回小说、 “某生者体”的旧套;(2)从描写手法和风格韵味 来看,又与传统小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白描、精炼、含蓄) 。鲁迅小说既是现代化的,又 是中国化的。 鲁迅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形象。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生 活环境中来表现;非常重视向人物心灵世界深深掘进。 鲁迅小说客观地描写生活画面,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 鲁迅小说把清醒、冷静的客观描写,与烈火般的激情结合着。 第三节 女神 ,现代浪漫主义的发端 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出版于 1921 年 8 月。 女神共三辑。 (1)第一辑收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 、 湘累 、 棠棣之花 。 (2)第二辑最为重要,有凤凰涅磐 、 天狗 、 炉中煤 、 地球,我的母亲 、 巨炮之 教训 、 匪徒颂等名篇。 (3)第三辑内容较驳杂。 女神集中、强烈表现了“五四”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1)强烈要求冲破封建 藩篱,彻底破坏、扫荡旧世界的精神;(2)对伟大祖国的深情,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和 向往;(3)歌唱光明、歌唱力,乐观、向上和进取的精神。 女神是“五四”时期一座瑰丽多姿的浪漫主义奇峰。 (1)诗的形式自由多变,得 到了完全的解放。实践了“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任凭感情驰骋,自然 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 (2)常常使用比喻、象征手法,借助 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 (3)艺术风格既有豪迈雄健,又有清丽婉约。 第四章 为人生派和为艺术派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1921 年 1 月,发起人有郑振铎、耿济之、沈雁冰、叶绍钧(圣 陶) 、王统照、周作人、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 12 人。 小说月报 、 文学旬刊 (文学周报 ) 、 诗月刊。主张艺术为人生。 创造社:1921 年 6 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组成。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 创造日 、 洪水 、 创造月刊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带唯 美主义成分,重自我表现。 第二节 冰心、叶绍钧等的为人生派小说 冰心:1919 年两个家庭 , 斯人独憔悴 、 去国 、 庄鸿的姊姊 ;1921 年超人 ;1924 年悟 ;1931 年分 。小说不乏诗情画意,语气典雅温柔,文字质朴明丽,温文 尔雅,有娴静秀美的艺术风韵。 庐隐:海滨故人 、 曼丽 许地山:散文落花生 ,短篇集缀网劳蛛 王统照: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 、 霜痕 、 号声 ;1933 年,长篇山雨 叶绍钧:写教育题材,写灰色人生。 “灰色的卑琐的人生” 潘先生在难中 , “临虚惊 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 ;1928 年长篇倪焕之 ;1932 年多收了三五斗 ,写“丰收成 灾”的名篇。语言平正明净,态度冷静客观,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 第三节 乡土文学 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黎锦明、王任叔、许杰、彭家煌、台静农、废名(冯文炳) 等。多为文学研究会成员。 第四节 郁达夫等的抒情小说 自叙小说即创造社同人所谓的“身边小说” ,意即以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这 是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体。因为所写多是作家亲身所历,是作家自己的甜 酸苦辣,充满了喜怒哀乐之情,便具强烈的抒情性。 郁达夫沉沦 ,主人公“他” ,与周围现实格格不入,精神痛苦,内心苦闷,性苦闷。 小说通过这些被扭曲了的人性的描写,发出了需要爱情,而且是需要灵肉两相满足的爱情 的呼喊。因而成为“五四”后青年人要求个性解放的非常坦诚、大胆的呼声。 沉沦也成 了当时以青年问题为题材的青春文学的独具特色的一篇。 郁达夫其他名篇:茑萝行 、 采石矶 、 春风沉醉的晚上 、 薄奠 、 她是一个弱 女子 、 迟桂花 、 出奔 。 郁达夫的抒情小说,从头到尾贯串始终的是作家的情绪流。 这种情绪流的小说,结构常是单纯的,好让情绪恣肆奔放地表现,因而不作严谨的布 局。故事的进展不是依照严格的性格逻辑和情节的内在冲突,而是随着主观情绪的起伏而 奔突向前。 这类小说还不大重视人物的塑造,不求细节的真实刻绘。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作 家自我表现的话筒。 郁达夫使用各种表现手法,也都以抒情为目的。他的许多小说都描绘自然景色,均着 主人公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有的充满诗意。 第五章 在探索中的新诗 第一节 自由体诗的发展 雪朝诗人: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徐玉诺、郭绍虞、叶绍钧、刘延陵、郑振 铎 “繁星体”小诗:三言两语的小诗,具有较丰富的意蕴,提炼得很精纯,往往含有哲 理性。 冰心,歌唱自然、母爱、童真。 湖畔诗社: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 冯至:“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鲁迅) ,诗集昨日之歌 、 北游及其他 。名 篇我是一条小河 、 吹萧人 、 帷幔 、 蚕马等, “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 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 第二节 闻一多、徐志摩和格律诗派 新月社:1923 年成立,胡适、梁实秋、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等。 闻一多:主张诗的格律不可废除,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讲求诗歌“三美” , “诗的实 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 ,绘画的美(词藻) ,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 齐) 。 ”诗集红烛 、 死水 。感情附着于某一形象,托物寄情;讲究比喻的使用,增强诗 的形象性;注意选择词藻,有的诗文字色彩浓烈。 徐志摩:(1)与闻诗相比,相对地不注意绘画美,很少堆砌色彩浓艳的词藻,比喻 恰如其分,不求神奇,因而诗更平易、清爽、明净、流丽;(2)表现手法多样,诗才富赡, 诗歌体制、格式多种多样;(3)诗歌有很强的音乐美,思想感情靠音节的谐和优美得到加 强。 第三节 李金发和象征派的诗 李金发,诗集微雨 ,以弃妇形象象征自己的生活遭际和对生活的哀戚之感。受象 征派先驱波特莱尔、魏尔仑影响。 其他象征派诗人: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第六章 多种风格的散文和话剧的起飞 第一节 鲁迅的散文 前期杂文: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 坟 , 而已集 散文诗歌:野草 。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抨击世俗社会和黑暗政治;寄托在暗夜 中与旧势力奋勇搏斗、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和情感。 回忆散文:朝花夕拾 ,主要继承传统散文的特点,记人记事,均墨淡情浓,在平 易通脱中蕴籍深沉的情思。所描绘的是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所含蕴的则是中年人的思考与 见识。而且还不忘现实,不时搀杂议论或涉笔成趣地发出对某些社会现状的抨击。 第二节 周作人和语丝社散文 周作人散文:(1)反封建文化态度坚决,不断批判保存国粹和各种复古倒退的思想; (2)文学上人道主义的重要倡导者;(3)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周作人小品文:最引人注意的是写故乡和北京的平常生活风貌、民俗等的篇什。这类 小品文往往带有知识性、趣味性,用淡雅清逸的笔调,从容舒缓地描述小题材,寄寓着一 种清闲优游的情趣,也表现出对生活的广泛的兴趣和细致的观察,对现代散文的题材、样 式,也是一种开拓。 艺术风格:(1)平淡冲和,朴素平易、不重藻饰,文字平白无华;(2)感情隐蔽, 态度恬适淡泊,超然物外,意态幽隽淡远;(3)淡泊并不乏味,因为作者有广博的知识, 浓厚的对于各类事物的情趣,所以描述也能有声色,有情致。 其他语丝社作家的散文:林语堂翦拂集 ,俞平伯杂拌儿 、 燕知草 第三节 朱自清等各家散文 朱自清踪迹 、 背影 ,文字优美、风格清丽隽永。 (1)情景交融,诗画交融,用 白话文描写景致,是其散文中最优美的部分;(2)在记叙性较强的散文中,语言清淡、叙 述平易,朴素中寓情感。 冰心往事 、 寄小读者 ,哀婉凄清温情脉脉。文字雅隽但不浓艳,柔美但不做作, 清淡不枯涩,自然而凝炼。 第四节 话剧团体和话剧创作 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戏剧协社,辛酉剧社,南国社 洪深赵阎王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 、 午饭之前 、 获虎之夜 。 丁西林:独幕剧简洁集中,浑然一体,常从一些严肃的正剧题材上,挖掘出喜剧性, 用轻松、风趣的笔调,批评某些社会现象,形成幽默、淡远的喜剧风格。 “优雅的喜剧” 。 一只马蜂 、 压迫等。 第七章 文学革命的深入 第一节 与学衡等保守派的论争 1922 年 1 月,梅光迪、胡先啸、吴宓等在南京出版学衡杂志,以“阐求真理,昌 明国粹”为宗旨,被称为学衡派。 章士钊, 甲寅周刊 鸳鸯蝴蝶派市民通俗文学 第二节 新文学队伍分化的加剧 胡适“整理国故”主张,实验主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陈西滢闲话 ,自由主义 周作人,意志趋于消沉 第三节 革命文学的萌芽 共产党人主张:新文学成为中国革命的工具,文学家成为革命人 蒋光赤:诗集新梦 、 哀中国 ,中篇少年漂泊者 、 短裤党 ,短篇鸭绿江上 第三编 发展第二期(19281937.7) 第八章 左翼文艺运动和 30 年代文艺斗争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和“左联”的成立 1930 年 3 月 2 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 乃超、田汉、阳翰笙等 40 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参加了“左联” 。 “左联”成立后,以“求新兴阶级的解放”为总的行动纲领,决定开展各项工作,如 吸收外国新兴文学的经验,建立各种研究会,提拔工农作家,出版机关刊物,从事新兴文 学的创造等。刊物萌芽 、 拓荒者等。 缺陷:在政治上接受了左倾路线对革命性质、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传播了“左”的 政治口号;在文艺理论上未彻底克服简单、机械的观点;在组织上也存在宗派主义情绪, 内部不很团结。 第二节 30 年代文艺战线的斗争 挫败文化“围剿” ;批判“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与新月派的论争(梁实秋文艺人性论) ; 与“自由人” 、 “第三种人”的论争(胡秋原、苏汶) 第三节 瞿秋白和新文艺理论的建设 第四节 苏区文艺运动 话剧运动,革命歌谣 第九章 左翼文艺创作的发展(一) 第一节 从幻灭而恢复 1928 年,郭沫若创作诗集恢复 1、 幻灭小说: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 动摇 、 追求 ) 。 叶绍钧倪焕之 ,涉及教育、家庭、政治问题,反映了从“五四”经“五卅” ,再到 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中一般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面貌。 柔石二月 ,写萧涧秋生活追求的幻灭。 2、 愤激小说:蒋光赤野祭 、 菊芬 、 最后的微笑 、 丽莎的哀怨 、 冲出云围的月 亮 、 咆哮了的土地 。 “革命的浪漫谛克” , “革命+恋爱”公式 华汉地泉三部曲(深入 、 转换 、 复兴 ) 第二节 左翼诗人的作品 殷夫:孩儿塔 , 别了,哥哥 , 1929 年的 5 月 1 日 蒲风:茫茫夜 、 钢铁的歌唱 、 六月流火 ,国防诗歌运动的主要人物。朴实豪 放,激情洋溢,常用象征手法,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第三节 柔石、丁玲等的小说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描写浙东地区的典妻陋习。 1928 年 1 月,丁玲发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通过莎菲的恋爱生活,写出追求 个性解放的女子的彷徨、苦闷,写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从而也曲折地反映了 20 年代中国 社会状况。 莎菲的性格是崭新的,尽管她的心灵里也有旧文化的积淀,从而形成性格的某些矛盾。 在两性关系上,她作为一个女子,绝不把自己视为被动地等待男性赏识、选择的对象,她 认为自己在人格上与男性完全平等,也可以主动地去检验、评价、选择男性。因而,与传 统女子性格的温顺贤淑迥然相异,莎菲所追求的是灵与肉的和谐、一致的爱。 莎菲一方面对男女关系持开放的态度,甚至认为只要对别人无害,就可以做自己想做 的事。另一方面,莎菲又是十分严肃的,与男性相处有严格的界限,她能克制自己,要维 持自己人格的尊严,懂得一个青年女子的自尊、自重与自卫。总之,她是当时罕见的骇世 惊俗的人物,当然不为世俗所容。而莎菲性格的描写,正是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价值之 所在。 第四节 张天翼等左翼新秀 张天翼:描写小资产阶级灰色人生, 皮带 、 包氏父子 ;写农村地主阶级间的冲突 和对农民的欺凌侮辱, 清明时节 、 笑 。选材多取具有讽刺意味的人与事,语言轻松诙 谐,带嘲弄戏谑口吻。 沙汀:对四川农村基层政权腐朽性的描绘;对地方军阀罪恶的揭露。冷静客观,文字 简练,不追求故事情节的丰富生动,而是提供一些场景、对话等,让读者自己去串起一个 完整的故事,有悬念,有苦涩之感,但令人回味无穷。 艾芜: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 、 南行记 ,散文集漂泊杂记 。题材的开拓,富于 异国、异族风光情调;富于情节性;语言平易明亮。 叶紫:丰收 , “丰收成灾”题材中很有特色的一篇;火 , 电网外 吴组缃:西柳集 、 饭余集 ,写封建礼教统治下越轨妇女的悲惨命运,中国中部 农村社会的动荡。 一千八百担 、 天下太平 、 樊家铺等。 第十章 左翼文艺创作的发展(二) 第一节 鲁迅的杂文等创作成就 三闲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 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杂文重大成就: 1、 是一部生动形象的近代、现代中国社会史;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特色,成为认识旧 中国的一部百科全书。 2、 画出中国国民的灵魂,致力于改造国民性。 3、 直接表示对现实和历史的见解,包含丰富的社会经验,是留给后人的极宝贵的精神财 富。 4、 极鲜明的议论主人公形象:坚持“韧性战斗” ,不屈不挠地与旧势力战斗到生命最后一 息,毫无奴颜媚骨的硬骨头精神。 5、 诗论与政论的结合,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6、 文体样式十分丰富、自由活泼;风格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7、 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有先秦诸子的雄辩力量、魏晋散文的泼辣锋芒、六 朝笔记的简约精练、韩愈政论的谨严明晰、柳宗元寓言的精当比喻、唐末小品的愤激、 明末小品的讽刺攻击。 第二节 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 子夜 、 林家铺子 、 春蚕 反映广阔社会面貌;展开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精雕细镂描写人物心理。 第三节 田汉和左翼戏剧运动 田汉:名优之死 , 回春之曲 , 丽人行 洪深:“农村三部曲” 五奎桥 、 香稻米 、 青龙潭 夏衍:上海屋檐下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兴起 夏衍:包身工 ;宋之的1936 年春在太原 第十一章 长篇小说和多幕剧的成熟 第一节 老舍的骆驼祥子等小说 老张的哲学 , 赵子曰 , 二马 , 猫城记 , 离婚 , 牛天赐传 , 骆驼祥子 , 文博士 , 我这一辈子 骆驼祥子: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军阀、特务、车厂老板像蛇一样缠着祥子,吸 干了他身上的血,再把他像渣滓一样吐掉。祥子的命运也就是旧中国城市贫民的共同命运。 祥子的堕落是对旧社会的有力控诉。 艺术特点:构思以人为中心,围绕人的命运展开情节;借鉴民间说书;语言魅力;幽 默风格。 第二节 巴金的家等小说 激流三部曲:家 、 春 、 秋 描写旧家庭败落;控诉封建伦理;反映五四运动对封建阶级的冲击;塑造新人形象。 第三节 曹禺的雷雨和日出 艺术成就: 1、 创造了现代戏剧中第一批够得上艺术典型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他们性格的多面性; 2、 人物语言性格化,且有较强的动作性; 3、 戏剧冲突尖锐紧张,不断深化,最终引向大爆发; 4、 吸收西方戏剧优点,消化、融汇,为我所用。 (古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 易卜生社会悲剧) 第四节 其他长篇小说和多幕剧 李健吾多幕剧这不过是春天 ;李吉人死水微澜 ;张恨水啼笑因缘 第十二章 不同思想倾向的各类作品 第一节 臧克家和戴望舒等的诗 第二节 各类散文和关于闲适小品之争 何其芳画梦录 ;丽尼黄昏之献 、 鹰之歌 ;李广田画廊集 、 银狐集 、 雀 蓑集 ;陆蠡海星 、 竹刀 林语堂;梁遇春 第三节 沈从文等的小说 湘西地区人情风俗的精致描绘;构筑善与美的理想世界;语言素朴洁净。 第四节 抗日救亡的文艺运动和作品 东北作家群: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生死场 第四编 发展第三期(1937.71949.9) 第十三章 为民族解放而歌的抗战文艺 第一节 抗战文艺运动的蓬勃兴起 第二节 艾青和自由体诗的新高潮 七月诗派 田间给战斗者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太阳组诗” (太阳 、 春 、 黎明等) ;“北方 组诗”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北方等) 。艺术特点:散文化;意象的捕捉;有色彩 的语言。 第三节 抗战初期其他各类作品 张天翼华威先生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