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院校★__【日本】-大阪大学_第1页
★留学院校★__【日本】-大阪大学_第2页
★留学院校★__【日本】-大阪大学_第3页
★留学院校★__【日本】-大阪大学_第4页
★留学院校★__【日本】-大阪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阪大学(日语: ,英 语:Osaka University),在日本通常被称呼为阪大(, Handai)。位于日本关西地区工 业城市大阪,是战前日 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国大学 【学校简介】 大阪大学(日语: ,英语: Osaka University),在日本通常被称呼为阪大 (,Handai)。位于日本关西地区工业城 市大阪,是战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国大学。与 其他几年由政府直接创办,培养政府官员、专家、 学者、技术人员的帝国大学不同,它是由民间力 量向政府申请创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两 个机构:一是适塾(又称洋学塾),专攻自然科学。 1838 年塾主绪方洪庵召集一些门生讲授医学, 日本着名思想家福泽渝吉就在这里求学。后来, 适塾几经演变成为专门的医学学校,大正四年 (1915)正式使用“医科大学”这一校名,1931 年根据“帝国大学令”正式命名为大阪帝国大 学,设 在医学和理工两部。二是汉学塾(亦称怀 德堂),成立于 1924 年,由商人出资经营,以研 究人文科学为主,后成为大阪帝大的法文学部。 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业学校发展起来的 大阪工业大学也被合并进来,成为后来的工学部、 微生物病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阪大校区】 大阪大学校园分别地处大阪府待兼山町 和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分别被称为“丰中校区” 和“吹田校区”。吹田校区在茨木市还有研究设 施。本部在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 【历史变迁】 大阪大学起源于 1724 年设立的汉学塾 怀德堂和 1838 年由绪方洪庵设立的兰学塾适塾。 作为后者的发展在 1931 年创设了由医学部和理 学部组成的大阪帝国大学。作为日本国内的旧制 帝国大学的第六所,最初以医学部和理学部开始, 创立不久就已“理科的阪大”而崭露头角。说到 阪大的特色,离开当地大阪的话是难以想象的。 在旧制大学时代,因为较少的官僚味,且极富庶 民特征而被当地的人们所称道。但是,近年来的 权威主义也颇让人担心。 到 1933 年,吸收了大阪工业大学成为 工学部,以次形成了理学部、工学部和医学部的 三学部体制。虽然也有设立文科学部的设想,但 是由于当时的时局而未能实现。 二次大战后,阪大发生了非常大的变 化, 可以说是迎来了第二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的 1947 年,改称为大阪大学,1949 年的学制改 革,合并了旧制的大阪高等学校、浪速高等学校 和大阪药学专门学校,成为了以理、医、工、文、 法经的 5 个学部和一般教养学部的新制大阪大 学。 随后,法经学部在 1953 年分离为法学 部和经济学部,医学部也在 1955 年与 1960 年分 别独立出了药学部和齿学部,并在 1961 年新设 了基础工学部、1972 年从文学部独立出了人间 科学(人类科学)部,从而确立了现在的 10 学部 体制。 除了以上 10 个学部,作为大学院(相当 于研究生院)的独立研究科,1989 年设立了语言 文化研究科、1994 年设立了国际公共政策研究 科。2002 年从基础工学研究科独立出了情报科 学(信息科学)研究科,同年,以细胞生体工学中 心为主体,设立了生命机能研究科。2004 年作为 第 15 个研究科新设了俗称法科大学院的高等司 法研究科。 2004 年,根据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 成 为国立大学法人。 【院系与专业】 文学部 :现有文学、史学、哲学、日本研 究、美学 5 系 30 个讲座。其中哲学系专门研究 中国哲学、内容包括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毛泽东 时代中国各派人物的思想发展;史学系理论联系 实际,研究日本的历史动态和大阪地区史。 人际学部 :从文学部分离后独立成部, 开设有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 3 个类别的 23 个讲座,附设真的不掉线吗? ?、? 有生态实验室,通过对猕猴基本生态,心理 比较及行为的研究来探讨高等动物和人类进化 的关系。 法学部 :前身是法文学部,全系 25 个 讲座,它的培养目标与东大不同,只培养以普通 薪金生活的中、下层公务员。 经济学部 :下设经济学和经营学两系 6 个讲座。 理学部 :是阪大历史最早的学部之一, 现已成为大阪地区及日本培养经济和科技人才 的基地之一。含有数学、物理学、化学、高分子、 生物学、地球及空间科学 6 系 44 个讲座。附设 有原子实验、微热研究中心等设施。 医学部 :亦是阪大最老也很有特色的学 部,仅 含医学系 38 个讲座。附设动物实验所、 生物医学教育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接生护士学 校。 牙科学部 :是日本国立大学中率先开展 口腔教学和牙科健康教育的学部。设口腔 1 系 19 个讲座,8 个口腔基础教育部门、11 个口腔临 床诊疗部门,还附设口腔医院和口腔技工学校。 药学部 :由医学系的药学部发展而来, 含药学和制药化学两系 13 个讲座,附设药用植 物园,种植有 1200 多种药用植物。 工学部 :大阪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部,共 含有 20 个系 128 个讲座。教学和研究涉及机械、 应用化学、应用生物学、材料、电子、通讯、土木 建筑、原子能、环境、信息科学等领域,注重工程 技术。附 设有超高温理工学研究、太空物理研究 及生物工程国际交流中心等部门。 基础工学部 :偏重于工程理论,含有 8 个系 16 个讲座。 值得重点介绍的是基础工学部和人际 学 部。前者是集理工于一体的新型学部,其指导思 想是在理论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工程学技术、开 发基本技术;在课程编排上注重理科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结合,适应科学技术 综合化、学际化发展需要。这个学部建立后,在 激光、光电子学、微波、半导体等研究领域取得 的成绩,国外评价都很高,得到了大阪地方企业 界以大力支援。后者于 1972 年成立,是日本大 学中首次成立的新型学部,它打存以往学部的学 科界限,从多学科的角度上开展对“人”的全方 位研究,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沟通架起了桥 梁。该部实行人际科学单一学制,下设 3 个领域: 行动学,以心理学为主;社会学,以人类学、社会 学为主;形成学,以教育学为主。被人们认为是 走在时代前列的独立学部。 大阪大学为日本 7 所着名帝国大学之一, 直属文部省领导,每年有来自文部省雄厚的财政 拨款,以维持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如 1991 年 度的财政预算总计有 831.5 亿日元,其中用于学 校各门教学、研究事业费 373.4 亿日元,大学医 院 192.9 亿日元,研究所 48.5 亿日元,设施设备 212.2 亿日元。另外靠自己对外服务亦有可观的 收入,以 1990 年为例,年总收入为 269.1 亿元, 其中来自附属医院 151.7 亿,学生学费 56.9 亿, 学校校产收入 23.8 亿,其它收入 36.6 亿日元。 另外,每年还有科研补助费 37.9 亿日元,各种来 源的奖学金 47.8 亿日元。 大阪大学教师多为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 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这就决定了该校具有很高的 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保持朝气蓬勃的发展后劲。 学校对进校学生要求十分严格,采取讲座式教学 形式,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并重视实验和实践 教学环节,加之该校有精良的实验设备,学生有 机会掌握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技术,因而该校毕 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大阪大学正是由于它独特的背景和居于 大阪这个工业城市及国际门户的特殊地理环境, 才造就了不尚空谈,面向现实的“务实”学风,正 如日本合成化学劳动联合会前任委员长太田薰 所指出的:“大阪本是一个商业都市,不仅大学未 被看得那么重要,而且学生也被视作社会的一员。 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能培养出现实社会中各具 其能人材的基础。 ”在这个传统熏陶下,阪大学子 们多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为日本经济建设和科 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活 跃在商业界上层的校友之多成了该校的一大特 色。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日本第一个诺贝尔物 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他在大阪大学理学部工 作达 6 年之久,获奖论文在该校写成。其它着名 人物还有:经济界,山陶里公司总经理佐治敬之, 索尼公司董事真的不掉线吗? ?、? 长盛田昭夫;科技界,有石油冶炼业的冈林 次男,制钢的高桥孝吉;电讯业的原田安雄、水 野健次;学术界,除汤川外,还有 13 名校友获日 本文化勋章,15 名获日本文化功劳勋章,10 名 获日本学士院恩赐奖,29 名获日本学士院奖。学 术精英中首任校长长冈半太郎被誉为“日本物 理学之父”,第 4 位校长八木秀次的“八木天线” 和磁控管当时曾闻名世界;第 7 任校长赤堀四郎 对蛋白质、氨基酸、酶化学研究曾作出巨大贡献; 第 8 任校长冈田实致力于焊接工学;第 9 任校长 釜同醇太郎在传染病学方面名扬海内外;菊池正 七被称为大阪原子能和宇宙线研究之父。此外还 有伏见康治、苍岛秀雄、松岛祥夫、吹田德胜、川 村肇、田边考、山家武雄、武田义章等人分别在 物理、造船、生物发酵、医学等方面功绩卓着。其 他杰出人物还有:前面介绍过的太田薰,国际经 济学家长谷川应太郎,作家眉村卓,中国儿童喜 爱的漫画家手冢治虫(他的作品铁臂阿童木、 森林大帝在我国已家喻户晓)。 大阪大学已经 走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日本的几个重点国立大 学中算是“年轻的”,但由于它位于日本经济中 心和国际开放门户的大阪,有着优越的向世界发 展的条件;经济基础雄厚,信息灵通,交通方便, 因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大学国际化的潮流推 动下,如今它已与世界上 39 个国家和地区的 54 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接受了国内外访问 学者 909 名,留学生 555 名(1990 年资料),同我 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科技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也有人 员交流协定。 真的不掉线吗? ?、? 选校网 .xuanxiao. 高考 频道 专业大全 历 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 一、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 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 二、教学内容: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 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 译的要 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仍沿用去 年主观题形式,考查点也同样是“理解并翻译文 中句 子”。从试题来看,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 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到内容,因而是一种带有 综合性的 考查手段,这对考生的要求自然也就比以客 观题形式更高。 (二)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 阅读几个文段并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 乎?”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令 人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 令人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 也是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温习先王的遗教,由此获得新的 知识, 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反省就会毫无收获, 只反省而不学习就会走上危险的道路”)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 不了解人家”)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反省一下,向他 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 有和他相同之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 出其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 中生有和句子不通。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 的大忌:想当然,甚至*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 是不通的。 那么,文言文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 准呢? 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解释“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 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 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 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 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解释“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 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 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 六 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 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 “调补猜”, 等我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 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先针对“字字落实”, 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 、留、删、换 (1) 结合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先简单 讲解“留”、 “删”。 ( 7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以资政殿学士行 (留) (行:代理官职) ( 9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删) ()可 烧而走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换) 真的不掉线吗? ?、? 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 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 词删去。 如果文言文翻译中只有这两种现象,那 就很省事了,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就行了。可惜 的是, 能留和删的字词却并不很多,所以我们还有 最重要的一个方法那就是“换”。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同,词类活 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宇换言 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 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用这三个 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 实”了;一句话一一“字字落实留删换”。 简单重复这七个字的内容。 这是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招,是不是 有了这一招,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我们试着来 翻译一 下例题(年全国高考 试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其李将 军之谓 也?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 为尽哀。 参考答案:()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 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与不熟知他的人, 都为他竭尽哀悼。 错解分析:主要存在问题有两点,一是 对第一句的固定格式翻译不准确,二是对“知与 不知”后的成分未能合理补出。 方法技巧:句主要涉及 对文言固定 句式的理解与翻译,原句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一 种肯定性 的推断, “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谓”, 说也。翻译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气特点。 句中有省略,而且省略的是中心词, “知”指“知之 人”, “不知”指“不知之人”,这种情况在出师表 中也有例句,如“宫中(之吏)府中(之吏)俱为一 体”“故五月渡沪,深人不毛(之地)”,等等。这种 情况在翻译时要补出来。 2、调、 补、猜 叫学生翻译,自己分析。在这个句子里 我们会看到如果单单只是用“留删换”的话,可能 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我们用第二招 “文从句顺调补猜”。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 语要求调整过来。 注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虽然不考,但由于这些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 所以在翻译句子中肯定会有所涉及,再从语言运 用角度来讲,你也许没有必要讲清楚这是哪一种 句式,但却会要求你能“理解和翻译”的,所以 “特殊句式”应该会在翻译中出现,只是考哪种句 式,难 度大小的问题罢了。 例: (5)何 谓得之于心? (6)石之 铿然有声者 (7)以勇气闻于诸侯 其实,要想所翻译的句子做到文从句 顺”, 单单一个“调字, 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 朴 ”字。 ()补:即补出省略内容。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 如:“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 日:”中省去了“侯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内”中的“樊哙”;“果地震陇西”中的“于”。 例: (1 8)公子闻之,往请 , 欲遗之, 不 肯受 (19)交朝之卫士欲止 不内 (20)断头置 城上 看看行不行 (1)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语句。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 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人入海,居 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真的不掉线吗? ?、? 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 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 因谢日:“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 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使还报,高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 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告以 诏商,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 且举兵加诛焉。 ”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传车)指 洛阳。 而与其徒属五百人人海,居岛中。 译文: 齐 人贤者多附焉 译文: 乃复使使持节告以 诏商状 译文: 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 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 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猜。 ()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至七月,乃扶病人觐,奏对称旨 ()(江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 2 7 )玉人献噗而楚王诛之。 ()利用汉字形、音、义的联系猜。汉字 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 演变, 这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这就是 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比如鸿门宴中写樊 哙闯入军帐,得彘肩, “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 剑切而啖之”。在此之前,或许没有学过“啖”字, 但它从“口”“炎”声,意义上与“口”有关,再联系 “彘肩”、 “切”等因素,是不难“猜”出“吃”的意思 的。又如 谭嗣同一文说谭“至七月,乃扶病人觐, 奏对称旨”。 “觐”字较生辟,但从这个字的构成成 分大体可以“猜”出与“见”有关,加上其他语境因 素,可判断这是去“见皇上”。 (2)利用文言句法的特点猜。文言中排比 句、对 偶句、并列结构多,这是可供利用的条件。 在这样的句了其有可忑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 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就可以 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急 湍甚箭,猛浪着奔”, “奔”与“箭”相对,可判断它 是名词,意为“奔马”。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 时采则虚而浮”, “实”与“虚”相对,意为“充实饱 满”,而 “浮”与“沉”相对,意为“分量轻”。也可以 据此推断省略成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 而竭 。”根据排句的特点,空白 处的省略成 分可以一目了然。 ()“以文猜文”“以事猜文”、 “以理猜文”, “文”“事”“理”指有关的事实背景。有时,注解中 给出一些,文章本身有一些,有时则全*读者自 己平时的积累。古书中有一句话说, “玉人献噗而 楚王诛之。 ”这个“诛”该怎么讲?讲成“杀”是不 行的,因为卞和献璞只是被砍去了双脚,事实上 不曾被杀。所以“诛”只能讲成“惩罚”。这也是 “以事解文”的典型例子。 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 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 五个都不 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猜”不能 随便使用,否则容易像开头所讲的翻译一样。因 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 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猜”。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 “文从句顺”,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 的 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 “猜”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 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 “文从句顺调补猜”。 总结: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 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猜就是怎样把这些零 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 映出: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猜 四、课堂练习 根据上面的讲析,我们翻译以下句子。 1、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换、 删也、调回也,贤哉!) 真的不掉线吗? ?、? (一般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但颜回 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贤德啊!)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留孟尝君、 鸡鸣狗盗,换雄,调岂足以得士,猜一 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 (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 罢了,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 3、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 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 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换, 补他自己) (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 (他自己)独自 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 社会 上应解决的问题。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年全国高考 题)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 当面顺从。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 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 那么忠诚就会变成*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 论。那么*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 伪就会变为忠诚。 五、总结全课:映板书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猜 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 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 译的根 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 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 他未必 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猜”,却仍然能翻译 得很好。 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 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 效的方 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 难的题目时。 六、布置课后练习 看看行不行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 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 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 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吾 尝为鲍 叔谋事而更 穷困,鲍叔不以我 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试试高考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化汉语。 (年全国高考 试题)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君 恶闻其 过,则忠化 为佞;君乐闻直言, 则佞化为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真的不掉线吗? ?、? 得士! ()陈宠 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 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 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文言文翻译讲义与练习 读读圣贤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温故而知新 (7)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以资政殿学士行 (9)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可 烧而走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试试高考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年全国高考 试题 ) 其李将 军之 谓也? 及死之曰,天下知与不知,皆 为尽 哀。 温故而知新 (5)何谓得之于心? (6)石之锁然有声者 (7)以勇气闻于诸侯 (1 8)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 (19)交朝之卫士欲止不内 (20)断头置城上 看看行不行 ()阅读 下文,翻译画横线语句。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 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人入海,居 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真的不掉线吗? ?、? 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 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 因谢日:“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 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使还报,高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 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告以 诏商,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 且举兵加诛焉。 ”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传车)指 洛阳。 而与其徒属五百人人海,居岛中。 译文: 齐 人贤者多附焉 译文: 乃复使使持节告以 诏商状 译文: 温故而知新 ()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至七月,乃扶病人觐,奏对称旨 ()(江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 7 )玉人献噗而楚王诛之。 看看行不行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 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 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 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吾 尝为鲍 叔谋事而更 穷困,鲍叔不以我 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试试高考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化汉语。 (年全国高考 试题)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君 恶闻其 过,则忠化 为佞;君乐闻直言, 则佞化为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陈宠 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 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 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真的不掉线吗? ?、? 五、近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考题解析 例 1 (1995 年全国卷)下列语句在文 中的正确意思是 15 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 故犹末也。(3 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 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 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 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 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解析 该题干扰 点有两处,一是把“天 下之理”的偏正关系曲解为动宾关系, “天下”成了 前置宾语, “之”成了宾语前置的标志。从统计数 据看,约四分之一的考生误选了 D 项。另一处是 “所以才说你”。因为善果母是在说完这句话 后才具体教导善果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秩俸”。此 前只能是“才知道你”,不能翻译成“所以才 说你”。这后一处干扰性不大,选 B、C 项的 很少。 答案A 例 2 (1996 年全国卷)以下 1617 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 征敛得尤其紧迫。 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 征敛得尤其苛刻。 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 敛得尤其苛刻。 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 敛得尤其紧迫。 解析 该题的立足点 实际上是落在对于 文言实词的理解上。题目中选择了“给”、 “亟”两 个常见文言实词,每个实词又各提供了两个义项, 于是构成了四个选择项。 “给”字作为文言实词的 最常见的意义是“丰足”、 “使满足”,而不表 示“给予”, 译文用现代汉语中的“给予”义的 “给”字来进行干扰;“亟”字作为文言实词,最常 见的意义是“急切”、 “紧迫”,也常常可以表示“屡 次”, 译文用“苛刻”来进行干扰,这是凭空生发 出来的词义,显然是错误的。 答案A 17、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 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 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 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D郭水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 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解析 同上一道 题一样,这道题也是通 过对文言文译文的辨识来考查考生对于文言实 词词义的掌握。但有所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后半 段的译文,还牵涉到对文意所作的迥然有别的理 解。本题原文的上半段“永械致之府”中的“械”字 有两项词义:器械与桎梏。根据上下文文意,这 里的“械”字应当是第二项含义,即桎梏,意思是 手铐与脚镣,活用为动词后在句中译作“戴上刑 具”。而干扰项选用“械 字的“器械”义,在句中 译作“持兵器”。显然 C、D 两项的前半段是正确 的。后半段则在“它县” 上形成两种不同理解, 一指派往其它县的人,二是郭永以及其它知县。 综观上下文文意,显然是将原句上文中的派往其 他县的“警盗”押送到府,据此则 A、C 两项的后 半段是正确的。比较四项整体表述,C 项应当是 正确选项。 例 3 (1997 年全国卷)以下 1617 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徒流及死,具有等差(3 分) A 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等级次第 B、囚徒流放和 处死,都有相等的差别 C、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相等的差 别 D、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 解析 这道题从形式上看是考 查文言文 的翻译,但真正的立足点却落在对于文言实词的 理解上。试题中选择了“徒”、 “及”、 “等差”三个文 言实词词语,每个实词词语又各提供两个义项, 于是构成了四个选择项。 “徒”字作为文言实词的 常用义项是“服劳役”,而不表示现代意义上的 “囚徒”;译文用“囚徒”义进行干扰“及”字应为 “到”义,采用真的不掉线吗? ?、? 另一义项“和”义进行干扰,并与“囚徒”这一 干扰义项排列在一个选项中,以保持译文的通顺; “等差”的正确义项应为“等级次第”, “等”与“差” 是并列关系,干扰义则理解为偏正关系的“相等 的差别”。学生只要正确理解“徒”、 “及”、 “等差”的 意义,即能选出 D 项为 正确项。 17不惧比干之 诛 高宗意乃解(2 分) A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高宗的情绪这才缓 解 B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高宗的主意这才消 释 C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高宗的主意这才消 释 D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高宗的情绪这才缓 解 解析 同上题一 样,这道题也是通过 对文言文译文的辨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词 义的掌握。略有不同的是,这里又牵涉到比干是 被害还是仅仅受到指斥这一历史知识,不过这在 中学课文的注释中曾经出现,不应该成为解题的 难点。 试题中选择了“诛”、 “意”、 “解”三个文言实 词,每个实词又各提供两个义项,于是构成了四 个选择项, “诛”字既可解释为“指斥”,又可解释 为“杀害”,学生应当利用已有的知识,以及上下 义的文意来判定这里应为“杀害”;“意”可解为 “主意”,又可通过“神意”的意思转而表示“情绪” 义, “解 ”可理解为“消释”,又可理解为“缓解”,把 “意”与“解”的各自两个义项分别安排在同一选 项中,也是为了保持译文的通顺。学生联系上下 文,能够看出狄仁杰不怕为守法而死的决心以及 高宗主意的变化,即不难完成此题。 答案C 例 4 (1998 年全国卷)以下 1920 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9其罪当与童 贯等 ,帝殊有难色(3 分) A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皇上有特殊的为难 神色 C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皇上有特殊的为难 神色 D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解析 该题 从形式上看是考 查文言义的 翻译,但真正的立足点却落在对于文言实词的理 解上。试题中选择了“等”、 “殊”两个常用的文言 实词,每个实词又各提供两个义项, 于是构成 四个选择项。 “等”字作为文言实词的常用义项既 可以表示“等同”“样”,又可以用于名词或代词 之后构成“等人”的格式,表示“之类的 人”。文中的“等”字应当是前者,后者只起到干 扰的作用。 “殊”字也有两种用法,是表示特别、 特殊,一是表示程度很深的很、非常。文中的“殊” 字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 文言中表示程度深的“殊”字,常放在动词之前修 饰限制动词,而现代汉语中的“很”和“十分”则常 放在形容词之前修饰限制形容词。因而在译文中 把“十分”移到了“为难”之前。学生只要正确理解 “等”、 “殊”在文中的意义,即能选出 D 项为正确 项。 20汝归勿遽言 奈并累若属何(3 分) A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为 什么又把你 们一起 牵累了呢 B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把你 们一起 牵累了可怎么 办呢 C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把你 们一起 牵累了可怎么 办呢 D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为 什么又把你 们一起 牵累了呢 解析 同上 题一样 ,该题也是通过对文 言文译文的辨识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词义 的掌握。略有扩展的是,这里又牵涉到“奈 何”这种常用的文言句式。不过这在中学课文中 曾经不止一次出现过,例如愚公移山中“如太 行、王屋何?”因而不应当成为解题的难点。试题 中选择了“遽”字作为考查点,用“遽”字可以表示 “匆忙”、 “惊慌”这两个义项进行交*干扰;而“奈并 累若属何”的意思应当是“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 怎么办呢”,题目中又用“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 累了”来进行干扰。学生既要能根据上下文正确 理解“遽”字表示“匆忙”的意义,又要能对 “奈何”这句式有正确的理解,因而这道 题的难度比上一题稍高。答案C 例 5 (1999 年全国卷)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 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 的发展前途 B径将我入青云间直接把我带入 缥缈的云天中 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 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 D遂得商估往还于是使得商贩之 间能够自由交往 解析 A 项中“多有出息”是指道研在南 清河郡中设置的产业多有收益。这里的“出息”与 现代汉语中表示有前途、有志气的“出息”是不同 的,它表示在某方面的“收益”。译文中用“多方 面”来干扰对“多”的正确理解,用“发展前途”来 干扰对“出息”的正确理解。这一选项是错误的。 C 项“启听淮北取籴” ,是指由于 “淮南岁俭”,遇 上了灾真的不掉线吗? ?、? 荒,苏琼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南人民往淮 北地区去购买粮食。由于这句话是承着前面“淮 南岁俭”说的,因而“淮北取籴”意思是“往准北取 籴”。 谁去取籴呢?主语“淮南”承前省略了。考生 如果不联系上文来分辩,是不易发现它的错误的。 D 项“遂得商估往还” ,也 应联系上下文考察。前 文“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即按旧制淮河南 北禁止往来,这里讲的“商估往还”,是指淮河南 北的商贩可以南来北往,所以下文才有“彼此兼 济,水陆之利,道于河北”的说法。译文中把“往 还”的范围限定在商贩之间,显然也是不符合文 意的。只有 B 项“径将我入青云间”的译文是正 确的。这里是说苏琼见道研来访,揣测他又要提 出代为征租一事,于是故意转移话题,讲些虚无 缥缈的空话,谈些玄虚的道理。道研只能叹息说, 见到苏琼,总是被他直接带入缥缈的云天中,实 在无法谈及实实在在的事情。 例 6 (2000 年全国卷)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 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 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 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 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 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解析 前些年考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都是选正确的项,该年改为选非题,这实际上是 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学生解析辨别的时间。A 项 重在理解“复”、 “旅”等词, “旅”在“随”后,作名词 “旅伴”。 C 项主要也是考对词语的理解。 “阴”作 “暗中、暗地里”解,教材张衡传中有“阴知*党 姓名,一时收禽”。 “要”作“迎候、会合”解,较生疏 一点,但根据上下语境还是不难判别其正确性的, 况且教材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 “邀”,意思较接近。D 项主要在理解几个虚词了, “因”作承接连词“于是”;“向”为副词“先前”解, 教材出现多处,如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石钟 山记“向之噌吰”;“而”作递进连词,连“答谢”和 “遣”,应该说,难度都不大。此三项均无误。B 项 “先其将归”,从前后文来看,都督的“将归”之举 是有预谋的,这预谋且不让胡质察觉,所以 “将”字不应译为“带”,而应译为“打算、计划或 准备”。 “先”字意义和用法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先”字相同,可译为“在之前”。 例 7 (2001 年全国卷)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 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一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 邑全部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一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 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一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一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 它的末端 解析 本题 A 项中“伐破齐”、 “尽降齐城” 是难点, “伐破”是一个动补式的词语,意思是征 伐并攻破, “破”是“伐”的结果。倘若有考生误认 为“破齐”是动宾词组,那么“伐”字就没有了着落; 倘若有考生误认为“破齐”是偏正词组,那么与原 来的意思就有很大的距离。 “尽降齐城”中的“降” 字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即“使齐城降”。 考试说明中注明了 2001 年度不考查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用法,但那是不直接考查词类活用的试 题,而不是说不在翻译试题中出现这一内容,更 不是说考生无须了解这些用法。A 项的译文很好 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难点,译文是正确的。B 项中 的难点也有两处:一是“他将之来”,二是“残”字。 “他将之来”的正确意思当是“其他将领来(攻打 齐国)”,这是田单的离间计,目的是除去乐毅。 “他”字在文中是指示代词,意为“其他的”、 “别的” ,充任定语。而试题中却将“他”字误解为人称代 词的“他”,把名词的“将”误解为动词的“率领(军 队)” ,这种有意识的误解形成了正确项的干扰。 “残”字的词义是“残缺、不完整”,例如后汉 书 儒林传:“礼乐将崩,典文残落。 ”“残”字如果 译成现代汉语,意为“不完整”、 “不能保全”。不过, B 项 中尽管将 “残”正确地译为“不能保全”,由 于前半句出现了错误,因而整个 B 项也是有错 误的。C 项难度较小,可能会引起误解的有两处, 一是“垄墓”, “垄”也指坟墓,译文中采用笼统译 为坟墓的方式,一般说来不会给考生增加困难。 二是“烧死人”,这个句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 两个,一为把人烧死,二为把死人烧掉,译文中 用“烧化”翻译“烧”字, “死人”则采用古今汉语通 用的形式,不予翻译。将全句的译文放在上下文 去验证,这句的译文是正确的。D 项中的“灌脂 束苇”略有困难,但“脂”字指油脂并不罕见, “束” 字当捆绑讲也是常用义。译文注意到语言的流畅, 就不担心考生会由表达上的不准确而误将此项 视为错误。本题要求选出译文不正确的一项,应 选 B 真的不掉线吗? ?、? 例八、2002 年全国卷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5 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答案】(1)“大概是说 李将军的吧?”或“大概 说的是李将军吧?”(2 分) (2)到死的 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 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 分) 【分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考查考生文言文 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这些年来文言文翻译均安 排在四选一的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今年的试题则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当然, 文言文的翻译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不是纯粹的 客观题,所以在对考生答案的要求上,也有一定 的灵活性。例如(1)题“其李将军之谓也?”翻译 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固然可以得满分。如 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尽管与前一 答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文言文 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 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例如(2)题 中的“及”、 “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 、“竭尽 ”,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死的 时候, 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 未能译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 因而也不能得满分。 例九、2003 年全国题 16翻译: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 从 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 是“名词作状语”,因此要翻译为“当廷”、 “当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 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 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 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本题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