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考生如何梦圆南大_第1页
一个自考生如何梦圆南大_第2页
一个自考生如何梦圆南大_第3页
一个自考生如何梦圆南大_第4页
一个自考生如何梦圆南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自考生如何梦圆南大 首先,请允许做一下自我介绍,本人是南理工自考生,会计专业,高考落榜考了350来分 (总分700 多吧,呵呵,还没我10年考研的分数高) ,上大学期间被妞甩了以后,突然间意 识到不能浑浑噩噩的虚度四年,立志发奋考研,但智商有限,于是乎前后努力了两年,考 上了南大行管。总分362,政治学 124。行政管理学 114。总分排名第九。喜出望外。 如我当年一样,大家都很关注一个问题,南大到底难不难考?我说不难,本人不才,一个 自考生,都能考上南大,你说难不难?也许有人也想借机反驳;不难,你为什么考了2年 才考上? 我觉着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个人觉着,其实南大行管关键是专业课,都说南大行管,得专 业课者得天下,只要你英语不是很差,其实南大英语线也不高,今年才50分整,历年也就 55分,当然如果你英语太烂的话,我还是不鼓励你考南大行管。 言归正传,南大的专业课都是讲究方法的,第一年,我啥消息都不知道,雄赳赳的去考试 ,气昂昂的当了回分母。专业课挂的很惨,政治学90 行政管理学 77。 第二年,心存不甘,于是前后拜访+宴请了 N 多历年师兄,师姐,帮我分析失首先,先做 一下自我介绍,本人是南理工自考生,会计专业,高考落榜考了350来分(总分700 多吧, 呵呵,还没我10年考研的分数高) ,上大学期间被妞甩了以后,突然间意识到不能浑浑噩 噩的虚度四年,立志发奋考研,但智商有限,于是乎前后努力了两年,考上了南大行管。 总分362 ,政治学 124。行政管理学 114。总分排名第九。喜出望外。 如我当年一样,大家都很关注一个问题,南大到底难不难考?我说不难,本人不才,一个 自考生,都能考上南大,你说难不难?也许有人也想借机反驳;不难,你为什么考了2年 才考上? 我觉着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个人觉着,其实南大行管关键是专业课,都说南大行管,得专 业课者得天下,只要你英语不是很差,其实南大英语线也不高,今年才50分整,历年也就 55分,当然如果你英语太烂的话,我还是不鼓励你考南大行管。 言归正传,南大的专业课都是讲究方法的,从看书的方法到你答题时用的什么颜色的水笔 (杂七杂八的,就不赘述了) ,第一年,我啥消息都不知道,雄赳赳的去考试,气昂昂的当 了回分母,专业课挂的很惨,政治学90 行政管理学 77。 第二年,心存不甘,痛定思痛,前后拜访并宴请了 N 多历年师兄,师姐,帮我分析失利原 因,收集各种资料,包括历年试卷,导师论文,出题老师的喜好,家庭住址,以及性取向等 等(搞笑一下,呵呵) ,一一收集到手。回家悉心整理,并编纂成册,号称行管秘籍。 (历 年真题部分我已贴出,现在回头看看已经被版主加亮了,颇有成就感,呵呵) ,下定决心于 7月初炒了老板,回到家,埋头苦读,历时半年,最终梦圆南大行管。 回首这两年考研经历:我主要是想把南大专业课的技巧大致介绍一下: 南大专业课开了 N 本书,要不要全看?笑话,当然不要,8本书你怎么看,时间肯定不够 用,尤其是对跨专业的考生。第一年我把8本书,每本书都背了4遍,结果考成那个死样子 。事后得出结论,要有的放矢,才是王道。 1、行政学 难度系数: (五星) 危险系数:(十星) 行管每年出题老师是 ZYT 老师(鉴于对老师的尊敬就用缩写了,好事者可以自己去南大政 府管理学院查老师的全称)出卷子,当然了,他自己不会承认的,本人当年奔其名号,于 考研前夕去找了他,结果被狗血。哎,典型的不自量力,危险系数九,希望童鞋们不要效 仿。 他主要的参考书,就是那本行政学,背个20遍(不包括看哦) ,基本上就可以考个120了, 我背了将近30遍,无奈榆木脑袋,只考了114。 技巧:死记硬背 2、政治学 难度系数:(九星) 危险系数: (一星) 政治学每年是 ZFY 老师 出题,不光要把黄皮的政治学背个10来遍,宏观政治学也要背, 还要看一些课外书,我看了何谓政治学,政治学关键词(这两本书很重要,非常重要,尤 其重要,这么说吧,不看肯定会挂的很惨) ,虽然这两本书内容很冗长,但要耐着性子看, 并要自己总结了笔记。 这门学科出题时一半一半,一半死记硬背的东西,还有一半时比较灵活的论述。需要童鞋 们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会活学活用。估计每年有 N 多仁人志士考南大,大都挂在了 这门学科上。 注:ZFY 老师非常非常和蔼,只要他不忙的情况下,都可以去他办公室啜饮一杯(本人当 年的待遇,当时颇为感慨,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呀。 )当然了,你也不要指望他会透题给你 ,ZFY 老师原则性很强的。 技巧:死记硬背+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如果你能够答论述题的时候,有自己的观 点,老师肯定会很欣赏你的。 就先写那么多吧,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若有疑问加我 qq:151481683 (最近在 忙调档,有事可以留言) 末了,还是入乡随俗一把,祝各位2011年梦圆南大。 2009 年考研点滴 考研, 点滴 2009 年考研点滴 序言 一年多紧张的考研复习终于过去了,我有幸被 J 市的 K 大学录取。我想也许有必要把自己的 一些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是出于感激,毕竟我曾经从考研论坛上受益良多,二是想为历 史学的光大尽绵薄之力。我主要想记下自己的一些经历,而并不奢望授人以渔。 在此我先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 H 省 W 市一所普通 211 大学的学生,本科学的 是计算机专业。2009 年有幸被 J 市 K 大学的历史学院录取,方向是美国史。初试成绩总分 为 330,其中英语 61,政治 69,专业课 200. 我相信高人(包括推免生 )看到这点成绩后大可以飘 过。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考研论坛上发帖。由于想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自己的考研经历, 所以行文显得累赘,希望没有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更希望读者能有所收获。同时,对于本文 我有以下四点声明: (1)对于本文的真实性,我愿承担全部责任,但并不期望实践客观史学派的信条 ; (2)我不愿暴露自己的某些隐私,所以文中有些名词会用字母代替 ,但这无损于文章的真实性, 而且如果你已经猜到我的身份,那也请不要说出来; (3)本文中的事实及评论只与特定的时空和人物有关,读者应以最新的考研信息为准。读者引 用不当所造成的后果本人不负责任; (4)本文读者可自用,切勿转载。 目录 一,考研缘起 1.1 走上考研之路 1.2 我的大学 二,初试准备 2.1 考研目标 2.1.1 最高目标 2.1.2 报考学校 2.1.3 研究方向 2.1.4 分数期望 2.1.5 对目标的评价 2.2 日常安排 2.3 初试用书及其转让 2.3.1 专业课教材 2.3.2 专业课辅导书 2.3.3 英语辅导书 2.3.4 政治辅导书 2.4 各科准备 2.4.1 专业课复习 2.4.2 英语复习 2.4.3 政治复习 三,初试 3.1 报名流程 3.2 初试准备 3.3 初试经历 3.3.1 进入考场 3.3.2 政治考试 3.3.3 英语考试 3.3.4 专业课考试 3.4 对初试的评价 四,复试 4.1 复试准备 4.1.1 寒假 4.1.2 初试分数 4.1.3 准备复试 4.1.4 抵达 J 市 4.1.5 大学四日游 4.1.6 临时抱佛脚 4.2 复试经历 4.2.1 报到和笔试 4.2.2 面试 4.2.3 复试结果 4.3 对复试的评价 五,考研期间所读著作书目 六,附录 6.1 辅导班 6.2 研友 6.3 自习室 6.4 真题 6.5 考研经费 6.6 联系导师 6.7 选择学校及调剂 七,结束语 一. 考研缘起 1.1 走上考研之路 我想复试时如果被问道“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从小就热爱历史学”。对我 来说也是如此,但并不太确切。事实上大学以前我对各科都有着几乎同样浓厚的兴趣,无论是 物理、天文、生物、化学还是文学、哲学、历史和地理。如果一定要指出那时最感兴趣的, 那恐怕是地理学。小学时我已经把世界地图背得滚瓜烂熟。直到高中我对历史学的兴趣才 超过地理学,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学名著比地理学名著更易获得。 高二分文理科时,我选了理科。这个过程中家人的压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自己也有明显的 失误。尽管那时我的史地成绩常接近满分,但理科成绩也并不逊色。我对各科都有着淳朴的 爱好,自以为每门学科我都能学好,于是最终我只好用硬币做出决定。或许那时我真的不了解 自己,不知道一个抉择可能决定终生,正如蝴蝶效应那样,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就可能导致结 果天壤之别。 后来进入 W 省 H 市的 Z 大学,专业是计算机。这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实际上当初的第一 志愿是该校最好的也是我极感兴趣的专业。计算机这个选择只是我填报志愿时设计的一张 安全网:既然学不到最好的就要学最热门的 为将来就业计。后来证明我对计算机专业也 有浓厚的兴趣,成绩算中上等,但不幸的是我更重理论,特别是对计算机哲学或文化的思辨。 这对强调实践的计算机学习简直是灾难。然而更大的悲剧是,身在计算机系,历史学却对我有 更大的吸引力,而且对我来说,似乎不能做自己最喜欢的是几乎就意味着痛苦。 刚上大学时,历史学似乎已上升为我最大的爱好。记得入学后不久我就宣称希望将来能学历 史。遗憾的是这个志向在随后一年半的时间里竟被淡忘了。只到二年级下学期快结束时,L 同学突然问起我是不是还要学历史。当时我确实茫然失措了。那时我虽未失去对历史学的 浓厚兴趣,但也不再想起曾经的“豪言壮语”。后来我把此事告诉了 Y 同学,她鼓励我一定要 保持自己的个性走自己的路。我想如果当初没有她们两位的提醒和鼓励,我很可能不会有今 日的成功。自那以后,我就踏上了考历史学的道路。 1.2 我的大学 这里我想简要地说说我的 Z 大学。这是一所普通的 211 大学,特色很鲜明,以至于她的大多 数学子都为此苦恼不堪。还好我似乎从未介意过。Z 大学有大而美丽的校园,这可能是 W 市各大高校的最大特点了。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惟有如此我才不会感到压抑和拘束, 而且还能充分发展自己对自行车运动的爱好。Z 大学的其他部门我都没太大好感,但唯有她 的图书馆我一直心存感激,它的服务确实不错而且为我的考研提供了不少帮助。 二 初试准备 2.1 考研目标 2.1.1 最高目标 决定跨专业考研后,我就制定了高低两个目标。虽然后来有所调整,但总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变 化。我想希望在史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应该都会视司马迁的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为史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也把它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我想研究历史,至少 有两个原因:一是兴趣,二是期望成功。这两个几乎缺一不可。第一个不必多说。可是如果仅 有兴趣或许我也能坚持下去,但是绝不会对自己感到满意。我毫不掩饰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也 决不希望自己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我相信期望成功的人有三种:爱权、爱财和爱名。对于 前两者我可以毫不在乎,但对最后一个的渴望几乎是歇斯底里的。我希望自己能名传后世,就 像伟大的数学家柯西在弥留之际所言“人们去了,但他们的功绩留下了”( 原话:His last words were, “Men pass away but their deeds abide.“)这种追求也使得我现在的一点成绩变得微不足 道。此时我的恐惧甚至远远大于喜悦,我不知道自己三年后乃至这一辈子能在哪里。如果读 了三年或更长的时间而自己仍然无所成就,那此前获得的一切也就毫无价值而我也会非常痛 苦。当然我也非常清楚现在早已不是英雄的时代。近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如兰克、布罗代 尔者也远不能达到司马迁、希罗多德那样的知名度,况且历史学早已不是当年的显学。然而 我也绝非完全功利的,毕竟仅凭兴趣我也能生存下去。所以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无论命 运如何。为了这些追求,我付出了很多,但我决不抱怨。就像那些伟大的名字,如伽罗瓦、梵 高、莫扎特等,我钦佩他们惊世的才华,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决不认为应该为其不幸的人 生打抱不平,因为那些不幸相对于他们的成就和名声而言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2.1.2 报考学校 当然上述最高目标是遥远而空泛的。毕竟首先我得踏进历史学的门槛,还要给我身边的人一 个交代(至少从经济上说),正如切格瓦拉所言“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最初我只 让两三个人知道自己的决定,不然很可能在那些关心我的人中间引起轩然大波。当然我丝毫 无意于欺骗别人,只是尽可能保持低调。我知道必须用结果来说服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 结果远比过程重要。所以最初我选了 J 大学,就因为她那毫无异议的(至少在大多数人看了) 名气和实力。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个目标信心十足,虽然我的背景和实力看起来似乎很单 薄。可是到 2008 年 9 月,我发现该校的招生简章上似乎明确要求提交论文(07 年底我已注意 到这一点,不过当时未在意)。我不清楚这项要求究竟有多严格,但是当时我已没心思去准备 一篇令自己满意的论文了。犹豫再三,最终 11 月 10 号报名的时候,我把目标改为 K 大学。 实际上 K 大学是我当初的第一候选目标 ,她的历史学实力据说仅次于 J 大学,而且名气也不 错。我想这个大学或许也能说服我身边的人。现在我也并不为此决定感到遗憾。虽然现在 看来我很可能有实力考上 J 大学,但这样做的风险显然太大。在把目标定的尽可能高的同时 我必须保证能考上,因为失败几乎就意味着这四年一无所得(虽然我的计算机学的还可以,但 由于把大量课余时间花在考研上以致实践能力不足),甚至到现在一想到失败的可能我就感 到后怕。 2.1.3 研究方向 至于研究方向我选的是美国史。实际上我对历史学的每个分支都有几乎同等的兴趣。甚至 是一般人避之不及的史学理论和历史地理学,我也非常喜欢。最终选了美国史,主要是因为想 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美国的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最初我的选择是世界现代化 进程,因为我认为这个方向很有现实感。可惜的是,招生简章上并没有这个选项,而我又不愿 选世界近现代史,因为我觉得那是个大杂烩。当然我知道在中国研究世界史是成本极高。史 料匮乏、语言障碍、文化隔阂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困难,更严重的是世界史在中国史学的 地位似乎不高,名家也极少。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还要继续做基础性的工作。现在我甚至想转 方向。我突然发现研究中国近代(这里指晚明至今) 史好像很有价值。一方面这个方向文献 丰富,入门较易,而且很有现实感,成功率较高;另一方面中国似乎越来越开放,历史与政治进一 步分离的可能性在加大。但我不知道将来学校是否允许。显然同时研究两个领域几乎是不 可能的。当然我也知道做学术贵在执着和专一。所以我觉得谨慎的选择实在太重要了,很可 能它就决定自己的终生。 2.1.4 分数期望 除了报考学校和研究方向以外,我还对自己的成绩做了预期。当决定考研时,我就从网上下载 了 07 年的考纲和真题。我发现这些对我来说并不难。等把 11 本书看完第一遍后,也就是 08 年 3 月份,我又做了 08 年的英语和专业课真题(当然只是初略的做了一下) 。这时我把自己的 分数期望定为总分 400 分,其中政治和英语各 75 分,专业课 250 分。后来我又根据复习的实 际情况就把这些分数细化了。英语:完形填空错误不超过 2 分,阅读理解和新题型的错误总共 不得超过 8 分,翻译错误不得超过 3 分,作文失分不得超过 12 分。政治:单选失分不得超过 2 分,多选失分不得超过 6 分,分析题不允许出现没有背到或不能理解的情况。专业课:选择题 至多错 2 个(4 分),名词解释、分析题和简答题绝对不允许出现完全没见过的情况 ,而且要尽 量回答全面。这些目标初试前我不曾怀疑过,因为平时的练习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当初一 样,现在看来这些分数也不是遥不可及。(见“3.4 对初试的评价 ”) 2.1.5 对目标的评价 当然,当初做出这些看似很高的目标,我内心里也并非完全没有犹豫。但是三个因素使我坚持 了下来。一是坚定的信念,因为我必须考上,而且不能随便为之。二是自身的能力。由于我没 有普通(相对大师而言)的参照物(我周围,也许是整个学校,没有一个考历史的)所以很难判断 自己究竟处于何种水平。唯一的对照就是论坛上的那些研友和学长们。到 08 年 9 月时,我 感觉自己已超过论坛上绝大多数考研的人。10 月份看了一个考南京大学的前辈的经历,我甚 至觉得自己当时已有能力考上那所学校了。虽然在心底里我一直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怀有深 深的忧虑,不过还好这几乎没有影响到我的决心和复习计划。三是勤奋。这对我来说并不困 难,而且幸运的是历史学不像数学或哲学那样需要天赋才能入门。也许我没有足够的天才,不 过我自信靠勤奋能够有所弥补。 在实现上述目标时,我从未打算放弃学习计算机。我虽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是行动), 但决不 愿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我觉得自己情感上是理想主义的,而理智上却是极 端现实主义的;我不允许情感和理智相互混淆。当然两头下注的愿望最终并未完全实现,毕竟 我远不是达芬奇或莱布尼茨。 2.2 日常安排 首先说说自己的某些个性特点。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与马克斯韦伯笔下清教徒的性格很相似。 理性、坚定、效率、勤奋等都是我非常看重的品质。我认为劳动和创造要远重于享受,我倾 向于苦行;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做太愚蠢 ,但我并不觉得,价值观不同而已。所以过去一年多的 经历对我来说算不上挑战。 原则上我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不少于 14 个小时:每天 6 点以前起床(5 月至 9 月是五点半起 床),晚上 23 点睡觉,所以除去三餐一个小时和午睡半小时以及其他零碎开销,至少还有 14 个 小时的学习时间。三年级学习负担很重,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平均下来每天可能只有 6 小时。 大三我已经把所有大四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都提前修完了,所以 08 年 7 月以后我就能保证 每天学习 14 个小时。 9 月以前我只复习英语和专业课,6 点至 8 点背英语单词(6 点半到自习室,实际上有效时间不 到一个半小时),8 点至 14 点全用来复习历史 (包括午餐和午睡 ),14 点至 18 点(包括晚餐) 复习 英语,18 点至 22 点复习历史(其中两小时用于阅读历史名著),22 点回到寝室,然后写日记。长 时间的复习一门课一般不会让我感到疲倦,我不喜欢不断地转换目标。 9 月份加入了政治复习,但我一点也不想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把每天上午 8 点到 10 点两个小时分配给它。其实最后两个月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不多于一个半小时。11 月份 开始我只利用零碎时间复习单词,7 点以前的半小时分给了英语作文,7 点到 8 点背诵历史重 要知识点(后来由于气温原因这项工作移至中午 ),然后背 1 个小时的政治。至 12 月上旬我最 终把每晚花在史学名著上的两个小时送给了专业课复习。 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专业课时间几乎占去了一半的时间,英语占用了 5 小时,政治不到 2 小时。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觉得专业课得分能力最强,英语水平提升慢而且各人之间的分数差 异不太大。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英语不算差(考试分数是另外一个问题), 但为了得到 75 以上的 分数,(我以为这样可以增加复试的筹码,毕竟是要学世界史的) 还是花了很大的精力。至于政 治,我觉得很简单并且极无聊,理解不是问题,只要背背就可以了,所以一分钟也不愿多给。我 最终花在这上面的时间也许不超过 250 个小时。(实际上 08 年 3 月份我就计划只给政治 300 个小时,那时我估计还有接近 4000 个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 现在看来上述安排基本上还是有效的,至于它是不是高效的我就不知道了。在历史和英语上 花了大量时间,最终还是学了许多实质性的东西。至于政治,我只想应付一下算了。另外,可 以说我的毅力是很坚强的。早起是我的强项,我确信大学四年我没睡过几天懒觉。08 年我似 乎没有一天放松过,从国庆节到 11 月 10 日报名之间的 40 天我没出过校门。W 市的天气似 乎对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里夏天酷热,有三四个月几乎每天都会超过 35 度,更 严重的是,多数地方没装空调,而电扇几乎不能起任何作用。冬天则常降到零度以下,而且绝 大多数地方至今没有暖气,自习室简直就像冰窖。不过我似乎很容易忍受。整个暑假我都是 在学校最简陋的(可能也是最适合考研复习的 )自习室度过的 ,一早上几乎就大汗淋漓,以致坐 着就不敢动弹,笔记本的纸都被汗水浸透。08 年的冬天还算暖和,但 12 月份还是不好受,尤其 是在长期坐着不动的情况下。我写这些并不是想表明自己有多厉害。相反我倒认为这点考 验与古人的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2.3 初试用书 与复习及考试一样,我选用辅导书的原则还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收集专业课辅导书更 是不遗余力。这主要是因为我害怕漏掉知识点和担心训练不够。虽然我的精力还能应付这 一大堆书,但现在看来效率并不高,而且浪费了很多金钱。W 市的高校和书店很多,所以我的 绝大部分辅导书就是在本地买的,少数来自网上书店。我只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评论所用书是 不是好的,而不能判定它们是不是更好的或最好的。 我个人认为考研最好买新的参考书,不过教材也可以用旧的。如果有缘,我可以考虑免费 转让所用过的教材和参考书,但必须亲自来取书。email=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email,至少半年内有效, 但书籍转让截止日期为 09 年 6 月下旬。 2.3.1 专业课教材 我用的专业课教材主要是所谓的 11 本书,没有买任何专业课笔记。 1.世界史 六卷本 第二版 吴于廑 齐世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的世界史复习几乎全靠这套书了,据我所知多数研友用的都是它。但好像并不能覆盖所有 的考点,比如说 08 年真题中的“徳雷福斯事件”就没有。有人说它太细以致无法记忆和整体 把握,但这对我似乎不成问题,我觉得看了两遍后就有非常清晰的印象。可能我的记忆力较强,几 乎大多数事件我都能记住准确的日期。书中的每个字我都看过,甚至包括中国、安息和古代 非洲等内容。我复习时把重点放在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列强上,不过其 他方面并未完全忽略,至少考到时我不会担心。 2.中国古代史 上下两册 新版 朱绍侯 福建人民出版社 这两本书似乎还比较详细,但也不能覆盖所有知识点,如 07 年的“夷陵之战”书中为“猇亭之战” 。 3.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李侃 中华书局 很好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了,非常全面。 4.中国现代史 两卷 第二版 王桧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评价同前书。不过这些书都很枯燥,反正我看着很痛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只浏览过一遍,内容与中国现代史下卷近似。 6.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世界现代史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面两本书编的还好,我买原只为了补充那六本书,但最终只把前一本浏览了一下而已,浪 费了很多钱。 2.3.2 专业课辅导书 除了下列各书,我还见过华中师范和浙大版的参考书,但觉得价值不大,未买。这些书我未见 过盗版的。 1.2007 年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 仝晰纲 山东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可谓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历史考研辅导书。我 07 年 9 月就买了,但又让它睡了一年。 书中知识点很细,但不足以作为考试答案。很多人只凭它就考了高分,但我不敢仰望那些牛人,所 以还是老老实实的看了教材。 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 历史学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 历史学基础实战练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面两本书也是考历史者常用利器。前一本是知识点的归纳,也很全面,而且比仝晰纲的充实,尤 其有极丰富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我把整书背过一遍。第二本是一习题集,题目可能各书中 是最好的。 4.(历史学基础)基础过关 2000 题 杨立文 新华出版社 这是某考研辅导班专用教材,北大的老师编的。据说还有另外一种 2000 题,但我没见过。 这本书的选择题极偏,名词和简答可以看一下。我个人认为真题中的选择题只会问“What”而 不会问“How”或“Why”, 也就是说 ,只考简单的史实,而不会考事件的过程、原因或意义等。但 几乎所有的参考书中都充斥这类既难又偏的选择题。 5.(最新版) 研究生专业课统考历史学大纲解析 高教文科编辑部 中央编译出版社 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似乎不高。我觉得它总结的知识点很偏。我把它当成主要参考书 是想尽可能扩大知识面。 6.2008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详解 金圣才 中国石化出版社 这本书中有 20 套模拟题。我觉的离真题太远,但是我能找到的唯一的模拟题参考书。选 择题很偏很简单,大题答案详细。 7.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历史学) 仝晰纲 齐鲁书社 里面有一些历年真题的精选。但我觉得 07 年以前的题目没多大的参考价值,所以过了一 遍而已。 8.历史专业英语 张德明 武汉大学出版社 很好的历史专业英语书,我觉得难度适中,但复试时似乎并没有帮上多少忙。 9.历史学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与三科大纲有关的书我都是在奥运会开幕那天买的。这本书只有 36 页,附有历年真题答 案,值得研究。 2.3.3 英语辅导书 我没见到完形填空的参考书。单词书买过一本,看了一遍就扔下了。下列各书均有盗版,但 除了万能作文以外,我买的都是正版。 1.历史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附:十八年考研英语真题精选与标准答案) 张剑 曾鸣 新华出版社 这本书是我见过的最详细的英语真题解析了,还附有历年真题难度值。编的很好。 2.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150 篇 张剑 曾鸣 中央编译出版社 这本书非常详细,难度适中。我只买了上册,内有 12 单元,每单元 4 篇阅读理解和 1 篇新 题型和 1 篇翻译,下册不见出。 3.(考试虫) 考研英语阅读专项训练 王若平 航空工业出版社 也是一本很好的阅读训练书,难度适中。内有 25 个单元,每单元 4 篇阅读理解和 1 篇新 题型和 1 篇翻译。 4.考试中心 6 套题精选 张剑 曾鸣 新华出版社 这本书是冲刺性质的模拟题,我感觉很难很偏,一套做下来简直要崩溃。模拟题好像还有 启航出的,我觉得太简单。 5.(考试虫) 万能作文 张爱卿 王若平 航空工业出版社 这可能是用的最广的作文辅导书了。看上去很小很简单,但很实用。我觉得作文不必 追求辞藻,平实的语言入门快,而且照样能得高分。 6.(考试虫) 考前作文 30 篇王若平 航空工业出版社 押题性质的书,可以看看 2.3.4 政治辅导书 政治参考书我买的都是盗版的,我才不想在这上面多花钱,也不担心用盗版会不祥。 1.(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每年的政治考纲都有所变化,而变化之处肯定会出题,所以有必要仔细研究考纲。 2.(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就是传说中的“红宝书”。其他的参考书我都只是看过一遍,但惟独这本狂背过两遍。 我觉得政治考试中的一切都要以它为准。另外,还有一本配套的考试分析,内有前三年的真题 分析,值得一看。 3.任汝芬的序列 1、序列 2、序列 3 和序列 4. 任汝芬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本书适合于基础复习,第二本是模拟题,第三本补充了一些重点,主要是形势政策,第四 本是预测题。这四本书流传甚广,但我觉得价值一般,练习了一下而已。 我更喜欢直接背大 纲解析,理解对我不是问题。 7.政治理论基础过关 2000 题 陈先奎 新华出版社 这本书我只做了选择题,分析题浏览的一下,详细地看根本没精力。反正是题海战术。把任汝 芬序列二和这本书做熟后,选择题不会有问题。 8.形势政策陈先奎大预测 陈先奎 赵宇 新华出版社 这本书和任汝芬序列三看过之后,形势政策基本覆盖到,但内容太多。 9.启航考研政治 20 天 20 题 2009 第十一版 北京启航考试学校 10.陈先奎政治考前精讲 30 题 陈先奎 新华出版社 上面两本书以及任汝芬序列四都是冲刺和押题用的,可以看看,但不可完全依赖。 2.4 各科准备 首先强调一下我复习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还有一条原则是“决不仅 仅为了考试”,复习中我的许多行为也与此紧密相关。 2.4.1 专业课复习 虽然大二下学期就决定跨专业考研,但那时我对考研并无确切的认识,并且以为时间还早。二 年级的整个暑假我看了十几本书,但只有两三本与历史直接相关。只到 07 年 9 月份我才正 式开始了解考研的流程。这里要感谢 C 君,他那时正在紧张地进行考研复习,便向我提供了 考研的一些入门信息,借此我才对考研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随后我又上网,花了许多天收集 各种相关信息,包括各种考研论坛、考研资料、门户网站以及学校情况等。那时我知道了所 谓的 11 本书,然后在 07 年 9 月底试着买了吴于廑世界史的近代史两册。由于大三上学 期时间极紧(我有近二十门课程 ,而且多为计算机核心课程), 所以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把那两 本书看完。然后我就做了第一个专业课的考研计划:08 年开学之前把 11 本书看完,08 年暑假 之前再看两遍,还要尽可能的收集名词解释、分析题和简答题,暑假及以后的时间主要用于练 习,同时平均每周看一本历史名著。这个计划很粗糙,未细化,而且没有太大的预见性。这主 要因为刚入门时我对各种情况了解太少。结果由于自习的时间太少,直到 08 年开学后一个 多月我才匆匆看完那 11 本书。(这个阶段我几乎未复习英语) 而且看的过程中,除了在书上做 了一些记号外,几乎未作任何笔记,这是因为我觉得做笔记进度太慢,而且那时我也很急躁。 糟糕的是,看完第一遍后我感觉很沮丧,发现看过的东西似乎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我就更着 急了。 08 年 3 月底我制定了第二个计划。它维持了第一个计划的目标,但对进度实行了量化,同时 考虑到了英语的复习计划。那时我估计还有接近 4000 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后来证明只有 3400 小时),分给历史一半的时间 ,政治 300 小时,剩下的全给英语。我估计自己一小时能看 30 页的教材,11 本书能在两个月内(200 小时) 看完。但是后来这个计划也远未完成。一方面 , 大三下学期的学习负担并未减轻,课程比上学期略少但更难,我还把所有的专业选修课学分提 前修完了。另一方面,实际上我看教材的速度只能达到每小时 20 页,这主要因为我非常担心 有所遗漏以至于想把全部内容都尽量记住,而且这时我还担心仅仅看书可能仍然不会留下深 刻印象,就强烈感到应该做一些笔记。这些笔记包括读书感悟和收集的大量的名词、分析题 和简答题。我曾打算找出答案,但当时我所知太有限以致进度缓慢,所以很快放弃了。到 7 月 底我至少收集了(主要从那六本书、历史辞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历史分卷上)6000 个名词 还有几百道大题。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能覆盖所有的考试内容,而且认为在后来的复习中会 有用。但后来的情况却是那些东西全被我扔到一边了,因为我的兴趣和精力都转移到辅导书 上去了。不过那些工夫也没有全部白费,至少我对那些名词和答题都有了一定的印象,考试时 不可能出现一无所知的情况。后来又遇到了毕业实习,耽误了许多天,以致只到 08 年 7 月 31 号才看完第二遍。这个结果远远落后于当初的计划。这样在 10 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把教材 看了两遍之外,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得到任何看得见的成果。不过后来证明,情况并不如此悲 观。也许我的记忆力真的如周围同学所说的那样强大;我并不看重这一点,相反更为相信自己 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管怎样,进入下一阶段复习后,我发现自己突然轻松了许多,常常有豁 然开朗的感觉。也许曾经看过的东西都成了一种潜意识。 08 年 8 月 1 日我重新制定了计划。8、9、10 这三个月进行第二阶段复习,先用 40 余天时间 把2007 年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和研究生专业课统考历史学大纲解析两本书看完,再 用 40 多天把另外四本书搞定。这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扩大知识面,把所有可能考到的 知识点都囊括无遗,而且应该做到选择题尽可能不错,名词解释和答题要尽可能回答完整,不 允许出现完全不会做的情况。11 和 12 月进行最后一轮复习。这个阶段要回归教材,把教材 再仔细看一边,查漏补缺;而更重要的工作是把重难点找出来,做好笔记,以利于背诵。09 年 1 月份的 10 天用于调整心态。后来我的复习基本就是按这个计划进行的。 8 月 1 日进入第二轮复习,以辅导书为中心。指导思想还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也就是每一 分都不应失掉。前四十天我同时看那两本书,每一行都仔细看到。这时理解对我来说已完全 不是问题。我还是嫌进度太慢,所以不愿做笔记,而只是用三种颜色的笔划出我自认为的重点。 我觉得做记号能促进我的记忆,而且回头看的话只需注意所划的重点。(不过后来我却没有 兴趣再看第二遍了。)到 9 月 12 日,终于把这 1200 多页的大书看完了。这是头脑中原有的 阴云似乎都散开了,我对整个历史在整体和细节上都有了可靠的把握,信心自然也增加了。与 论坛上许多研友的情况对比之后,我怀疑自己已经比他们中的大多数高出许多。当然由于缺 少真实的参照,我一直不能确定自身的实力,还好这并未产生大的影响。然后我又看了四本辅 导书。这时我的吸收速度很快,各种题目,尤其是选择题,看过之后就不会忘。除了基础过 关 2000 题的某些章节以外,其他选择题我基本能保证错误率在 10%左右。至于名词和大 题,我只是看而已,并不仔细做。这一轮复习下来,我相信自己已有能力立即参加考试了。 11 月进入最后阶段。我把 11 本教材仔细地看了一遍,想加强整体理解和确保选择题完全无 误。不过更重要的工作是摘录并背诵重点。虽然我已经能够答题了,但为了尽可能获得高分, 我觉得仅在头脑中有个印象还是不够的,必须动手写点东西。我首先确定了十几条原则(如, 国际工运史、苏联史、1950 后的世界和中国史、世界和中国上古史比重很小,至少不会以非 选择题形式出现),当然它们绝不是普遍有效的而且风险很大,但我为了减小工作量和突出重 点就不得不这样做。我把自认为重要的名词解释和大题列出来,然后严格按照考试答题要求 (我自认为的) 给出尽可能全面准确的答案。为了减小书写量,我只记下答案的关键词。对我 来说,只要加上一些修饰语,就可得到完整的答案。尽管如此,书写量也不小,平均每个名词解 释就有 200 余字(扩充后超过 400 字), 而大题字数更多。结果两个月里 (每天只有一个多小时)我 摘录了十几万字,常常累的笔都抓不住。另外,从一大堆资料中总结出重点是很困难的事。记 得 5 月份我曾打算做上述工作,但那时我远未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以致面对同一个词的各种 不尽相同的解释,完全不知如何取舍。到 11 月份这种困难已基本消失来了。我把上十本参 考资料堆在狭窄的桌面上相互参考,总结出自认为全面准确的答案。一开始进度较慢,用了二 十天才复习完世界近代史。然后速度就加快了,世界现代史用了 5 天,世界古代史 10 天,中国 古代史 16 天,中国近代史 3 天,中国现代史 5 天。摘录的同时我每天还抽出一小时来记忆。 由于只记下了关键词,背诵的时候就要填充材料。我花这么大的气力不是为了押题,因为我既 没有那种能力,也从不愿投机取巧,而是想得尽可能高的分。不过最终我还是撞对的几题:如 告缗、官督商办、拿破仑法典、玫瑰战争、宋代官制、基督教演变、西葡盛衰原因等。 09 年 1 月份进入调整阶段。虽曰调整,但实际上每天我都焦躁不安。一方面,由于原来并没 有详细规定这十天干什么,所以就啥都不相做;另一方面又担心准备不足。我只好把金圣才那 本书剩下的六套题浏览的一下。我原以为最后十天会很快过去,但实际上很痛苦。这时我还 有一个担忧,就是我的手指被用的太过分,只到考试时也没恢复过来,严重影响了答题的速度。 2.4.2 英语复习 我的英语复习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每天都坚持学习三到五个小时。我以为英语复习的关键就 是单词、真题和阅读。七月份以前我主要在背单词。我喜欢集中记忆。单词书我都觉得累 赘,所以在网上下载了一份考纲所规定的五千多个单词,只有 45 页,每个单词的释义不能再简 单了。然后拿着狂背了三遍,每遍历时二十余天,后来就利用零碎时间复习单词。七月份以后 就开始做真题,总共做了五遍。先按考试标准做了一遍,其中留了三套题没有做,准备以后用 于检测进度。第二遍是把真题全部认真地翻译一遍。10 月份后又做了三遍,基本上算复习。 开始做真题的时候,我觉得很简单。我做的第一套是 08 年的,完型错了 4 个,阅读错了 2 个,新 题型没错,翻译至少可得 7 分,作文也写得顺利。但这只是假象。第三遍的时候竟比这错的更 多。我以为有些人的复习进度可能是 U 字形的,所以一时的挫折不必太担心。10 月份以后 我转向做阅读练习,用的是张剑和王若平的书。基本上每天完成二至三篇。这时我的错误率 很低,大多数单元的阅读理解总共错二至三题,翻译也进展顺利,只是我一直很担心新题型,尤 其是排序,不过这种题型出现的概率很小。练习一直持续到 12 月份中旬,然后回到真题。作 文开始于 11 月份,基本以背范文为主,最终把万能作文上的文章背的滚瓜烂熟。有的人 认为模板作文会被判为低分。但我也不至于那么笨。文章背多了,就会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下笔自然会很流畅。不过我也曾自己写过几十篇。总之,作文一直是我头痛的问题,但考的似 乎比预期的好。最后二十天,我主要在看真题,还做了几套模拟题,但那些题都很烂。09 年 1 月 4 日我做了 07 年的真题。这次严格按照考试要求,结果很好,可得 80 分。这个结果让我的 信心倍增。但是这次我调整了做题顺序,先做作文,然后做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和完型。 在考试时我也用了这种临时的顺序,但结果却是灾难性的。可能考前我的模拟训练做的还是 太少,以致没能把握考试的节奏,考场上很紧张。 2.4.3 政治复习 我在政治上花的时间很少。从 9 月份才开始,先把大纲和考试分析看了一边,后来就集中背大 纲解析。同时做任汝芬和陈先奎的书。12 月份上旬,我已经把大纲解析背过两遍,那两人的 书也做完的。至少这时我丝毫不担心选择题了。然后花了半个月把形势政治搞定。虽然最 后我仍担心分析题,但觉得考试应该不会有问题。 三,初试 3.1 报名流程(09 年考研) 考研报名的流程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细心就可以了。但由于是第一次报考,我很担心出现 意外,不希望一年的准备就栽在这上面。 各科考试大纲一般在 7 月底 8 月初会出版,各地均有售。学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通 常在在暑假期间或之后就会在学校网站上公布。这之前可参考往年的,但不可弄混淆。 08 年 9 月 18 日至 24 日,(仅限 )应届生预报名 。我不清楚预报名有何目的,当初还担心如果 不报会不会有什么不利。不过最终我还是放弃的。 10 月 10 日至 31 日,正式报名。考生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先注册,然后填写相应信息。 好像现在各地都是网上报名。考场信息一般由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试院公布,考研门户网站上 都会转载。选较近的考点会比较方便;但据我所知,如果报考的学校就在同一个城市,那一般 要到该校考试。 注意事项: 1. 最好提前准备好自己的信息,因为页面停留太久可能出现错误。 2. 由于要选择考场,所以最好尽早报名,不然你想去的考场也许爆满,那样就只能去更远的考场 了。 3. 信息提交后还可以更改。但有三、四项信息,如报考学校、专业等不能更改。如果想更改,就 要重新注册。这是你有多个注册号,最后现场确认时只确认你想要的那个,其他的自动作废。 4. 邮寄地址和电话号一定要准确和固定,这关系到准考证能否寄到你手中。 11 月 10 日至 14 日,现场确认,也就是说到你报名时所选的考点去确认。项目有交报名费(考 三门 100 元,四门 150)、照相和确认报名信息。这时还可以当场更改部分次要的报名信息。 上述工作做完后,就只须等准考证了(似乎极少地方可以网上打印) 。我的准考证是 12 月中旬 收到的。准考证上一定要有所报院校的印章,而且不要初试完后就把它丢掉,复试时还要用到。 准考证一般用挂号信邮寄;若报考学校就在同一城市 ,可能需本人亲自去取。如果临近初试还 未收到,一定要向所报院校询问。收到了准考证,就可等着考试了。 3.2 初试准备 据说初试前二十天就可以调整心态了,反正我周围的同学最后二十天好像谈论的都是初试而 不是复习了。最后一个月我都盼着快点考试,不过这种心态似乎并没有对我造成什么影响。 当然此时身心的健康很重要,不然就功亏一篑了。 如果考场较远,应该提前十至二十天联系住房。那时住房会非常紧张,最好几个同学合租,既 安全有省钱。还要注意天气和交通情况。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考前几天下了一场小雪,但初 试那两天去格外晴朗。由于离考场较近,我就打的过去。考前三天才去联系车,以致费了好大 工夫。 考试用具和证件应提前准备好。签字笔最好是 0.5 毫米的,不要用太细的或质量差的。由于 需要粘试卷袋封口,有的考场需自备固体胶,但好像多数考场准备有,而我则根本没用到,因为 试卷袋内已带有粘性的封条。透明胶带似乎不能用,不过我看见有人将其带进考场。我所在 的考场可以带书包进去,但考试时须放在讲台上。看时间可以用没有存储功能的电子表,手机 为非法。考前我花 6 块钱买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子表,考试时也几乎没用过,有点浪费。 考试前一天去看考场,那时一个个都踌躇满志。看考场主要是为了熟悉考场的环境,弄清考试 教室(在考点处公布)、厕所等地方的位置。最好去早点,晚了考场也许就封闭了。由于堵车 , 我下午四点多才到,考场已经开始贴考号了。那些管理人员不让进楼,一些女生就跟他们吵起 来了,我趁机溜了进去,找到了教室的位置。还好,我是最后一个出楼的。另外应注意测算住 宿处到考场的时间,因为中午的时间不是很够用。 考试期间的饮食和作息习惯自然很重要。我觉得网上的某些理论太复杂,缺乏确定性,所以基 本按自己往常的习惯生活。我早上 6 点起床,晚上 22 点睡觉,饮食只是量上增加了一点。我 并不担心考试时发困,在那种紧张的状况下,睡觉是很困难的。不过并非没有那种奇人。 3.3 初试经历 3.3.1 进入考场 09 年 1 月 10 日(一般初试时间是在年前两周的那个双休日) 上午正式开考。8 点半至 11 点 半考政治,14 点至 17 点英语,第二天上午 8 点半至 11 点半考专业课。考历史的到此结束,其 他考四门的专业下午还要再战。 由于起得太早,我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考点了。那时天色微亮,路上还没有多少行人。一般可 提前半小时到考试楼下等候,不过那时很可能已是人山人海了。上午考政治,所以几乎每个人 都在临时抱佛脚,狂背那些押题的小册子。我觉得这还是有点用的,但不要把自己弄得更紧张。 通常提前 15 分钟进考场,迟到 15 分钟不允许进入。钟声一响,只看见那些小册子满天飞,煞 是壮观。 我考试的地方是个小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