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及答案_第1页
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及答案_第2页
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及答案_第3页
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及答案_第4页
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次函数基本题型过关卷 收集整理:孙翔 题型一、点的坐标 方法: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 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 0; 若两个点关于 x 轴对称,则他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 y 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1、 若点 A(m,n)在第二象限,则点(|m|,-n)在第_四_ 象限; 2、 若点 P(2a-1,2-3b)是第二象限的点,则 a,b 的范围为 a1/2 b3/2_ ; 3、 已知 A(4,b) ,B(a,-2) ,若 A,B 关于 x 轴对称,则 a=_4_,b=_2_;若 A,B 关于 y 轴对称,则 a=_-4_,b=_2_;若若 A,B 关于原点对称,则 a=_-4_,b=_-2_; 4、 若点 M(1-x,1-y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 N(1-x,y-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_一_象 限。 题型二、关于点的距离的问题 方法:点到 x 轴的距离用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点到 y 轴的距离用横坐标的绝对值表示; 任意两点 的距离为 ;(,)(,)AByx22()()ABABxy 若 ABx 轴,则 的距离为 ;0 若 ABy 轴,则 的距离为 ;(,)(,)AByABy 点 到原点之间的距离为(,)Ax2Ax 1、 点 B(2,-2)到 x 轴的距离是_2_;到 y 轴的距离是_2_; 2、 点 C(0,-5)到 x 轴的距离是_5_;到 y 轴的距离是_0_;到原点的 距离是_5_; 3、 点 D(a,b)到 x 轴的距离是_|b|_ ;到 y 轴的距离是 _|a|_;到原点的 距离是_a2+b2_; 4、 已知点 P(3,0) ,Q(-2,0),则 PQ=_5_,已知点 ,则10,2MN MQ=_1_; ,则 EF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7_;已知点2,18EF G(2,-3) 、H(3,4) ,则 G、H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 ; 5、 两点(3,-4) 、 (5,a)间的距离是 2,则 a 的值为_-4_; 6、已知点 A(0,2) 、B(-3, -2) 、C (a,b) ,若 C 点在 x 轴上,且ACB=90 ,则 C 点坐 标为(4,0) (-1,0) 题型三、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识别 方法:若 y=kx+b(k,b 是常数,k0) ,那么 y 叫做 x 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 b=0 时,一 次函数就成为 y=kx(k 是常数,k0),这时,y 叫做 x 的正比例函数,当 k=0 时,一 2 次函数就成为若 y=b,这时,y 叫做常函数。 A 与 B 成正比例 A=kB(k0) 1、当 k_=3_时, 是一次函数;23kx 2、当 m_=3_时, 是一次函数;145my 3、当 m_=4_时, 是一次函数;2x 4、2y-3与3x+1 成正比例,且 x=2,y=12,则函数解析式为 y=9/2x+3; 题型四、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方法: 性质函数 图象 经过象限 变化规律 b0 直线 一二三 b=0 直线 一三 k0 b0 直线 一三四 Y 随 X 的增大而 增大 b0 直线 一二四 b=0 直线 二四 y=kx+b (k、b 为常 数, 且 k0) k0 b0 直线 二三四 Y 随 X 的增大而 减小 一次函数 y=kx+b(k0)中 k、b 的意义: k(称为斜率)表示直线 y=kx+b(k0) 的倾斜程度; b(称为截距)表示直线 y=kx+b(k0)与 y 轴交点的 距离 ,也表示直线 在 y 轴上的 位置 。 3 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 y=k 1x+b1(k 10)与 y=k 2x+b2(k 20)的位置关系: 当 时,两直线平行。 当 时,两直线垂直。 当 时,两直线相交。 当 时,两直线交于 y 轴上同一点。 直线 y=k1x+b1与 y=k2x+b2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k 1=k2且 b1 b2 (2)两直线相交:k 1 k2 (3)两直线重合:k 1=k2且 b1=b2 特殊直线方程: X 轴 : 直线 0=x Y 轴 : 直线 y=o 与 X 轴平行的直线 y=x+b 与 Y 轴平行的直线 y=b 一、 三象限角平分线 y=x 二、四象限角平分线 y=-x 1、对于函数 y5x+6,y 的值随 x 值的减小而_减小_。 2、对于函数 , y 的值随 x 值的_减小_而增大。 123 3、一次函数 y=(6-3m)x(2n4)不经过第三象限,则 m、n 的范围是_m2 n2_。 4、直线 y=(6-3m)x(2n4)不经过第三象限,则 m、n 的范围是_m2 n2_。 5、已知直线 y=kx+b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 y=-bx+k 经过第_一_二三_象 限。 6、无论 m 为何值,直线 y=x+2m 与直线 y=-x+4 的交点不可能在第_一_象限。 7、已知一次函数 (1)当 m 取何值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当 m 取何值时,函数的图象过原点? (1)由 解得 当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由 ,解得 当 时,函数的图象过原点 题型五、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方法:依据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 k,b 的值,即可求解出一次函数 y=kx+b(k0)的解析式。 4 已知是直线或一次函数可以设 y=kx+b(k0) ; 若点在直线上,则可以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构建方程。 1、若函数 y=3x+b 经过点(2,-6) ,求函数的解析式。 将(2,-6 )代入 y=3x+b 得:-6=32+b,b=-12 即 y=3x-12. 2、直线 y=kx+b 的图像经过 A(3,4)和点 B(2,7) , Y=-3k+13 3、如图 1 表示一辆汽车油箱里剩余油量 y(升)与行驶时间 x(小时)之间的关系求油 箱里所剩油 y(升)与行驶时间 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且确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 围。 分析:根据图形是线段,是直线上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确定油箱里所剩油 y(升) 是行驶时间 x(小时)的一次函数,明白这些后,就可以利用设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去求函 数的解析式。 解:因为,函数的图像是直线, 所以,油箱里所剩油 y(升)是行驶时间 x(小时)的一次函数, 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 因为,图像经过点 A(0,40) ,B(8,0) , 所以,把 x=0,y=40,x=8,y=0,分别代入 y=kx+b 中, 得:40=k0+b,0=8k+b 解得:k=-5,b=40,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5x+40。当汽车没有行驶时,油箱里的油是40升,此时, 行驶的时间是0小时;当汽车油箱里的油是0升,此时,行驶的时间是8小时,所以,自变量 x 的范围是:0x8. 4、一次函数的图像与 y=2x-5 平行且与 x 轴交于点(-2,0)求解析式。 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b 将点代入:b=4 所以解析式就是:y=2x+4 5、若一次函数 y=kx+b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2x6,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 5 11y 9,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y=52x-6 或 y= -52x+4 6、已知直线 y=kx+b 与直线 y= -3x+7 关于 y 轴对称,求 k、b 的值。 因为关于 y 轴对称, 所以与 y 轴的交点不变为(0,7) 因为直线 y=-3x+7与 x 轴的交点为(7/3,0) 所以直线 y=kx+b 与 x 轴的交点为(-7/3,0) 所以 b=7,(-7/3)k+7=0 所以 k=3, b=7 7、已知直线 y=kx+b 与直线 y= -3x+7 关于 x 轴对称,求 k、b 的值。 解法1: 设 A(x,y)是直线 y= -3x+7上一个点, 其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 , 则有:y= -3x+7,y= -kx+b 整理,得:-3x+7= -kx+b , 比较对应项,得:k=3,b=7 。 解法2:设 A(m,n)是直线 y= -3x+7上一个点, 其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 则有:b=n,m=-a, 因为,A(m,n)是直线 y= -3x+7上一个点, 所以,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表达式, 即 n=-3m+7, 把 n=b,m=-a,代入上式,得: b=-3(-a)+7, 整理,得:b=3a+7,即 y=3x+7,它实际上与直线 y=kx+b 是同一条直线, 比较对应项,得:k=3,b=7 。 6 解法3: 因为,y=kx+b,所以,x= , 因为,y= -3x+7,所以,x= , 因为,直线 y=kx+b 与直线 y= -3x+7关于 y 轴对称, 所以,两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坐标互为相反数, 所以, = - = , 比较对应项,得:y-b= y-7, k=3, 所以,k=3,b= 7。 解法4、 因为,直线 y= -3x+7, 所以, 当 x=1时,y=-31+7=4 , 即点的坐标(1,4) ; 当 x=2时,y=-32+7=1 , 即点的坐标(2,1) ; 因此, (1,4) 、 (2,1)关于 y 轴对称的坐标分别为(-1,4) 、 (-2 ,1) , 所以,点(-1,4) 、 (-2,1)都在直线 y=kx+b, 所以, , 解得:k=3,b=7. 8、已知直线 y=kx+b 与直线 y= -3x+7关于原点对称,求 k、b 的值。 k=-3,b=-7. 题型六、平移 方法:直线 y=kx+b 与 y 轴交点为(0,b) ,直线平移则直线上的点( 0,b)也会同样的平 移,平移不改变斜率 k,则将平移后的点代入解析式求出 b 即可。 直线 y=kx+b 向左平移 2 向上平移 3 y=k(x+2)+b+3;(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 1. 直线 y=5x-3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 2. 直线 y=-x-2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3. 直线 y= x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1 7 4. 直线 y=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23x 5. 直线 y=2x+1 向上平移 4 个单位得到直线 6. 直线 y=-3x+5 向下平移 6 个单位得到直线 7. 直线 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直线 。xy3 8. 直线 向下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直线_。4 9. 过点(2,-3)且平行于直线 y=2x 的直线是_ _。 10. 过点(2,-3)且平行于直线 y=-3x+1 的直线是_. 1. 直线 y=5x-3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y=5(x+2)-3 即 y=5x+7。 2. 直线 y=-x-2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y=-(x-2 )-2 即 y=-x。 3. 直线 y= x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即 。1 )2(1xy1xy 4. 直线 y=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即 。3323 5. 直线 y=2x+1 向上平移 4 个单位得到直线 y-4=2x+1 即 y=2x+5。 6. 直线 y=-3x+5 向下平移 6 个单位得到直线 y+6=-3x+5 即 y=-3x-1。 7. 直线 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直线 即xy3 )1(3xy 。21xy 8. 直线 向下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直线43xy 即 。1)(432xy1 9. 过点(2,-3)且平行于直线 y=2x 的直线是 y+3=2(x-2)即 y=2x-7。 10. 过点(2,-3)且平行于直线 y=-3x+1 的直线是 y+3=-3(x-2)+1 即 y=-3x+4。 11把函数 y=3x+1的图像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的图像表示的函数 是_y=3x-2_; 12直线 m:y=2x+2 是直线 n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5 个单位得到的,而(2a,7)在 直线 n 上,则 a=_; 题型七、交点问题及直线围成的面积问题 方法:两直线交点坐标必满足两直线解析式,求交点就是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求方程组的解; 复杂图形“外补内割”即:往外补成规则图形,或分割成规则图形(三角形) ; 往往选择坐标轴上的线段作为底,底所对的顶点的坐标确定高; 1、 直线经过(1,2) 、 (-3,4)两点,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4 2、 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A(3,4) ,且 OA=OB 8 (1) 求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 的面积; 对正比列函数 y=k1*x 过(3 , 4) 以是4=3k1 k1=4/3 以是正比列函数为 y=4x/3 OB=OA=根号32+42=5 以是 B(0,-5) 故设一次函数 y=k2*x-5 也过(3,4 ) 以是4=3k2-5 k2=3 一次函数为 y=3x-5 3、 已知直线 m 经过两点(1,6 ) 、 (-3,-2) ,它和 x 轴、y 轴的交点式 B、A,直线 n 过点 (2,-2) ,且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 -3,它和 x 轴、y 轴的交点是 D、C; (1) 分别写出两条直线解析式,并画草图; (2) 计算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3) 若直线 AB 与 DC 交于点 E,求BCE 的面积。 解: (1)8=-2k b 2=k b 解之,得: k=-2 b=4 则该函数解析式为:y=-2x 4 (2)与 x 轴的交点坐标(0,2) 与 y 轴的交点坐标(4,0) (3)将 x=2 a ,y=1-a 代入 y=-2x 4 则1-a=-4-2a 4 解之,得 a=-1 4、 如图,A、B 分别是 x 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 P(2,p)在第一象限,直线 PA 交 y 轴于点 C(0,2) ,直 线 PB 交 y 轴于点 D,AOP 的面积为 6; (1) 求COP 的面积; (2) 求点 A 的坐标及 p 的值; (3) 若BOP 与DOP 的面积相等,求直线 BD 的函 数解析式。 做辅助线 PF,垂直 y 轴于点 F。做辅助线 PE 垂直 x 轴于点 E。 (1)求 S 三角形 COP B A 1 2 3 4 0 4321 O x y -3 4 6-2 FE D C B A (2,p) y x P OF EDC BA 9 解:S 三角形 COP = 1/2 * OC * PF = 1/2 * 2 * 2 = 2 (2)求点 A 的坐标及 P 的值 解:可证明三角形 CFP 全等于三角形 COA,于是有 PF/OA = FC/OC.代入 PF=2 和 OC=2,于是有 FC * OA = 4.(1 式) 又因为 S 三角形 AOP=6,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 S = 1/2 * AO * PE = 6,于是得到 AO * PE = 12.(2 式) 其中 PE = OC + FC = 2 + FC,所以(2)式等于 AO * (2 + FC) = 12.(3 式) 通过(1)式和( 3)式组成的方程组就解,可以得到 AO = 4, FC = 1. p = FC + OC = 1 + 2 = 3. 所以得到 A 点的坐标为( -4, 0) , P 点坐标为(2, 3), p 值为 3. (3)若 S 三角形 BOP=S 三角形 DOP,求直线 BD 的解析式 解:因为 S 三角形 BOP=S 三角形 DOP,就有(1/2)*O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