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东表决权_第1页
什么是股东表决权_第2页
什么是股东表决权_第3页
什么是股东表决权_第4页
什么是股东表决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股东表决权 股东表决权又称股东议决权,是指股东基于出资者地位而享有的对股东会的审议事项 做出一定意思表示的权利。 股东表决权的特征 股东表决权为固有权 是股东权利的中心内容。表决权是股东基于其出资者或股东地位享有的财产权的表现, 除非股东依据法律规定持有的股份为无表决权股或者限制表决权股,股东的表决权不得以 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予以剥夺或限制。股东表决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当表决权受到 侵害时,股东可以提起诉讼要求撤消股东会的决议,并对直接参与该侵权行为的董事请求 损害赔偿;当表决权受到其他人的侵害时,股东同样可以依侵权法的一般原则,向侵权人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赔偿损失。 股东表决权属共益权 公司意思的形成是通过全体或多数股东行使表决权实现的,因此,每个股东行使表决 权固然首先出于自身利益,但其行使表决权的结果必然体现为公司的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 益,从根本上属于为公司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应属共益权的一种。 表决权为单独股东权 各国公司立法均规定表决权由单个股东即可行使,并且一股一表决权,因此是一种单 独股东权。 股东表决权的基本原则 在资合性的现代公司,股东依出资额享有权益,股东对公司事务的决定支配权力与其 对公司投资额的多少成正比,因而股东表决权实行一股一票的资本平等、资本民主原则, 而非现代人合性的民主社会中一人一票的表决原则。17 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实行了股 东大会制度,采用了一股一票的表决权原则。对于以出资额或所持股份对公司负相应的有 限责任的资合性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各国公司法普遍确立了股东行使表决 权的基本原则:一股一票,资本多数通过。 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的规定也体 现了这一基本原则。如公司法第 106 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每一股份有 一表决权” ;第 130 条又强调“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换言之,股东依其所持股份享有与 其股份数同样数额的表决权,这就是股东表决权平等原则,其主要内容为一股一权,多数 通过。这里的股东表决权平等并不是指每个股东享有同样的表决权,而是指每一等额的出 资或每一股份具有同等的表决权,是股东在股份基础上的平等,股东按其出资或所持股份 的数量享有相应的表决权。 股东表决权的例外 一股一权、资本多数决定是公司权力和决策的基本原则。然而,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司 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一些国家的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股东的表 决权实行特别政策,即一股一表决权的原则也存在着例外。从各国立法来看,股东表决权 的例外主要有无表决权、多表决权、公司自有股份等几方面的情形。 一是无表决权股。是否允许公司设置无表决权股,各国法律规定不一。有些国家立法 允许无表决权股存在,如美国大部分州、英国、法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另一些国家不允 许发行无表决权股份,如荷兰、比利时;还有一些国家不允许发行普通无表决权股份,但 允许发行无表决权的优先股,如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丹麦。持有无表决权股份的股东 尽管丧失了对公司事务进行意思表示的权利,但无表决权股仍然体现了利益与风险相一致 的原则,一般均享有其他方面的特殊权利,如在分配股利方面的优先权利、在分配剩余财 产方面的优先权利。从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来看,我国不允许发行普通无表决权股,但 公司法没有禁止公司设置优先股等特殊股份,且财政部 2000 年 12 月发布的企业会 计制度规定了优先股的会计制度,这就意味着我国公司可以发行无表决权的优先股份。 应当指出,无表决权股并不是绝对地在任何事务上均没有表决权,只是在特定情形下 限制股东的表决权权利:一是当以无表决权作为对价的优先权利被剥夺或取消期间,股东 拥有表决权。如日本商法第 242 条规定,优先分配公司盈余的无表决权的股东,当享 受优先分配盈余的议案未在股东年会提出时,自该期股东大会起;当该议案被股东年会否 决时,自该期股东大会结束之日起;至做出享受优先分配盈余的议案之时止,拥有表决权。 德国股份公司法第 140 条也规定,除表决权外,优先股股东应当享有其他各项权利; 但如果在一年内没有支付或没有完全支付优先款项,并且在下一年不能补交拖欠款项,那 么优先股在补交之前有表决权。二是对无表决权股东的利益有损害的议案,必须得到无表 决权股东的同意。如德国股份公司法第 141 条规定,一项有关废止或限制无表决权股 优先权的决议,必须在得到无表决权优先股股份 3/4 以上的同意后才有效。 二是多表决权股。多表决权股是指一股享有一个以上表决权的股份。设置多表决权股, 由于有悖于一股一表决权的基本原则,各国对此的立法态度迥然有别。有的国家不允许多 表决权股,如比利时、意大利;有的国家允许多表决权股,但对每股表决权的数额设有限 制,如瑞士、荷兰、丹麦和瑞典;有的国家只允许在特定情况下设置多表决权股,如德国 股份公司法第 12 条第 2 项规定,不允许多表决权股,但如果为保护国民经济利益所必 需,公司所在地的州一级主管经济的最高行政机构有权允许有例外情况。 三是限制表决权。为了防止拥有较多股份或控股的大股东操纵股东会的表决,压制少 数股东,一些国家的公司法或公司章程对大股东投票权进行了限制。这些限制性规定包括: 对表决权数量上的限制,即拥有股份数额超过一定比例如 5%,其超额部分投票权实行折 扣,如 8 折或 5 折;对表决权代理的限制,规定受托人的代理表决权不得超过股份总数表 决权的一定比例,如 3%;表决权的回避,如规定当某些表决事项事关某些股东的特别权 益,表决结果可能因此损及公司利益时,该股东应当回避表决。德国股份公司法第 134 条规定,对于一名拥有较多股票的股东,章程可以通过最高金额或分成等级的办法来 加以限制;此外,章程还可以规定,将另外一份为了该股东利益而拥有的股票计算在股东 所拥有的股票内;对于股东是一个企业的情况,章程和可以规定,把从属于它的、或者是 受它支配的、或者是与它联合成一个康采恩的企业的股票,或者是一个第三人为了该企业 的利益而拥有的股票,也计算在它的股票内。 在限制股东表决权的制度中,美国伊利诺伊州 1870 年在制定州宪法时,规定了累积投 票规则(cumulativevoting) ,该规则旋即被州公司法所采用,目前已被各州许可性或强制性 采用,并得到了日本等国的仿效。由于股东投票表决的基本原则是一股一票、多数通过的 直接投票法,在这种制度下,持有公司多数股权的大股东就完全可以操纵公司的事务,如 决定公司的重大问题,选举公司董事等,而中小股东的权益极易受到损害,累积投票法主 要是针对董事、监事等公司高级管理者而设立的投票方法。该法规定,当选举两个以上的 人选时,每一股所拥有的投票权不是一个,而是与将选出的董事或监事人数相同,股东可 以将其全部股份的投票权集中选举一人,也可以分别投票给多人。当中小股东将其表决票 集中使用时,就可能选自己中意的董事或监事,而避免大股东垄断全部选举。我国公司 法对累积投票制没有立法,但中国证监会 2002 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在 董事的选举过程中,应充分反映中小股东的意见。股东大会在董事选举中应积极推行累积 投票制度;控股股东控股比例在 30%以上的上市公司,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采用累积投 票制度的上市公司应在公司章程里规定该制度的实施细则。 例如,公司共有 100 股,其中大股东有 59 股,选举 3 名董事,选举规则是每名董事多 数票数(每个董事至少得 51 票)通过。如果不实行累积投票法,那么大股东都能够以 59 票控制每个董事的选举结果。如果实行累积投票法,每股的表决权是 3 票,大股东共 177 票,中小股东共 123 票,那么大股东最优的方法是将选票一分为二,投给 2 个候选人 88、89 票,确保 2 个董事名额,而中小股东可以通过协商等方式,将其全部选票投给 1 个 董事;如果大股东将选票等分给 3 个候选人,每人 59 票,中小股东将选票等分给 2 个候选 人,每人 61、62 票,那么中小股东就可以选择 2 个董事。当然,如果中小股东孤立行动, 分散投票或弃权,那么大股东也可能把持 3 个名额;如果大股东有 60 股以上,中小股东无 论如何对策也最多只能选择 1 个董事。 我国公司法对控股股东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交易等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1997 年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首次提出了关联交易问 题。同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规定,股东大会就关联交易进行表决 时,涉及关联交易的各股东,应当回避表决,上述股东所持表决权不应计入出席股东大会 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股东大会决议的公告应当充分披露非关联交易股东的表决情况。控 股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控股股东与公司之间的资产转让、租赁、资金借 贷或担保;控股股东与公司共同设立子公司、合营公司等;公司收购或营业转让;实物配 股或股权转让等。 四是公司自有股份。各国公司法一般禁止公司持有本公司自己的股份,只在例外情形 下才允许公司购买自有股份。对公司取得的这部分股份,各国大都规定不享有表决权。如 法国商事公司法第 217 条及其后条文规定了公司购买自己股份的情形;第 164 条规定, 公司不得以自有股份进行表决,计算法定人数时也不应计入这些股份。我国公司法原 则禁止公司持有自有股份;同时也规定了这一原则的例外,并要求公司依法取得的自有股 份必须在 10 日内注销,但没有明确公司在持有自有股份期间是否就该部分股份享有表决权。 五是公司相互持有股份。对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份,如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股份,有 的国家予以禁止,有的国家未予否定。对于公司相互持有股份,多数国家规定不享有表决 权,如日本、丹麦、法国和意大利。我国公司法同样没有明确规定相互持股的表决权 问题。 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方式 股东行使表决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地位而享有的一种重要权利,因此凡是公司股东, 除表决权受限制者外,均得行使表决权。 不过,由于公司和股东的种类不同,股东出资或持有股份的数额不同,股东行使表决 权的具体方式也有所区别。从各国立法来看,股东行使表决权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亲自行使、 书面行使、代理行使、信托行使等几种。 1亲自行使 出席股东会并依法行使表决权是股东的固有和基本的权利,因此,股东亲自出席股东 会、行使表决权是股东行使表决权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对于出资较多的股东,行使股东表 决权的最好方式当然是出席股东会。 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股东人数少,每一股东均有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公司并备有股 东名册。因此,凡持有出资证明书并记名于股东名册者,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有权亲 自出席股东会议并行使表决权。 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尤其对于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公司,首先需要确定股 东大会开会之际的股东身份。为了确定出席股东会的股东身份,也为了使公司在开会前对 出席股东人数有一个大致了解,便于筹备会议,法律对无记名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往往规定 一些前置条件。我国公司法第 105 条第 3 款规定,无记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东大会的, 应当于会议召开 5 日以前至股东大会闭会时止将股票交存于公司。这就是说,在会期 5 日 之前将股票交存于公司而不转让股权者,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非将股票交存于公司的无记 名股票持有人,不得出席股东大会。至于记名股东的确定,应以公司股东名簿上的记载为 准。转让人将记名股票转让于受让人,但未将受让人的名称记载于股票并将受让人之名称 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簿,则不得以其转让对抗公司;对于公司而言,股东仍为转让人而非 受让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者,为转让人。 由于股东行使表决权是一种意思表示的理性行为,因此,该行为必须符合我国(民法通 则)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即行为人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并不违 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股东违反上述规定行使表决权即应归于无效。无行为能力人或 限制行为能力人如未成年人、受监护人及破产人为公司股东时,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破产 管理人代为出席股东会并行使表决权。 2书面行使 当股东不愿或不能出席股东会时,股东可以有三种选择:最简单的是股东放弃权利; 其次是委托代理人行使其表决权,但这难以避免代理人不按本人的意思行使表决权的越权 侵权行为,而且即使代理人的表决与本人的意思不符,也只是代理人与本人之间的问题, 并不妨碍代理人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和表决的效力;第三种是采取书面行使表决权的方式, 又称书面投票方式,即股东不出席股东会,而用书面投票形式就股东会的决议事项表示赞 成、否定或弃权的意思,并将该书面投票在规定期限内(通常是股东大会召开前) 提交股东 会产生法律效果。书面行使表决权产生与亲自行使表决权同样的效果,以书面行使的表决 权数计入出席股东的表决权数。 书面行使表决权也称为书面投票,它的突出优点有两点:一是方法便利、成本低廉。 二是意思表示真实。书面投票相比于代理行使表决权,能够更直接不变地表达股东自己的 真实愿望,避免了代理表决的这一弊端。但书面行使表决权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一是由 于股东本人不出席股东会,也未派代理人出席股东会,而仅依据事先通知和公布的书面材 料了解股东会所议事项,就不能像出席股东会那样方便地了解会议和公司信息,不能相机 发言和质询,这就增大了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而信息的不完全、 不对称就导致了第二个问题,书面投票的股东不能及时准确地根据新的信息修正自己的预 测和决策,股东不能正确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表决权,维护自己的权益。 书面行使表决权由于上述特点,各国对之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各 国均容许股东及公司章程自主决定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并可经股东一致同意不召开股东会, 而仅以书面进行表决。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有些国家公司法允许股东以书面形式行使表决 权,如美国大部分州、法国、英国等;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我国台湾,不允许股东的 书面投票。 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有规定的以外,允 许公司由章程自主规定。这就意味着公司章程可以设置股东书面投票制度,也可经股东同 意不召开股东会而对某一事项做出书面表决。对股份有限公司可否设置股东书面投票制度, 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东大会必须首先“召开” ,股东可以出席或委托出席股东大会,但没 有规定不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可否以书面形式行使表决权。如果按照法不禁止即可行的原 则,那么应当可以由公司章程自主确定。事实上,我国很多公司在临时股东大会就特定事 项进行表决时,经常采取股东书面表决(又称通讯表决)的方式。不过,在实行书面表决 时,由于董事会提出的议案通常只做对这种议案获得通过有利的说明,同时也事实上剥夺 了股东的质询权;而且由于无法可依,曾产生过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如何确定收票人和 计票人的公正性,如将未收到的股东表决回执作“同意”议案统计,严重侵犯了股东的权 利。 3代理行使 如果不能或不愿出席股东会,不愿书面投票,也不愿放弃股东权,那么剩下的选择就 是委托代理人行使表决权(votingproxies) 。在股东表决权行使上,表决权代理是指股东不 出席股东会而委托他人以股东名义代理出席股东会并行使表决权的直接代理即表决权代理 制,表决权在代理期间仍归股东所有,如我国公司法第 108 条、 民法通则第 63 条 的规定;如果股东不出席股东会,而将表决权在一定期限内以不可撤回的方式,让与其所 指定的表决权受托人,受托人在一定期限内享有该股份的表决权,即股份的法律上的所有 权已归受托人所有,由受托人统一行使,这是表决权信托制(votingtrust) ,我国公司法 对此没有规定。 行使表决权是股东的权利,但行使和维护这种权利需要付出成本。对于人数众多、分 布全国甚至全球、持股数量少的中小股东,出席股东会既要花费不菲的代价,又因为持股 数量极少、几乎影响不了表决结果而没有投票的激励机制。中小股东当然也可以采取成本 低廉的书面投票方式,但书面投票对股东仍无法形成足够的机制。即使是大股东,也可能 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出席股东会,书面方式又使大股东无法针对股东会具体情况而灵活有 效地行使表决权。委托代理人行使表决权制度则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更多的股东通过代 理而得以行使自己的股东权利。从实践上看,委托代理人投票无论在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 份有限公司均得以普遍采用,尤其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更具现实意义,它已经成为股东参与 公司决策程序的典型方式。在立法上,大多数国家都明确允许股东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会 并行使表决权,并对代理行使的条件及程序作了规定。 股东表决权的限制与排除 对股东表决权进行限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直接限制,即以立法明文规定持股一定比例以上股东其超部分的股份的表决力弱 于一般股份,即该部分股份不再是股一表决权,而是多股才享有一个表决权; 二是间接限制;即通过规定不同公司议案的通过所需要的最低出席人数和最低表决权 数的方式,增加大股东滥用表决权的难度,从而间接达到限制效果; 三是对代理表决权的限制。由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众多且高度分散,为方便那些 不能亲自出席股东大会又不愿放弃表决权的股东行使表决权,各国公司法大都允许股东采 取委托投票方式参加表决。委托投票制对于保障股东尤其是高度分散的众多小股东依法行 使表决权,参与公司事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由此滋生了收购、滥用委托书的弊 端。 对代理表决权加以限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对代理人的资格作出限制。例如因特别利害关系表决权被排除的股东不得代理他股 东行使表决权; (2)对代理表决权的数额进行限制。主要是要求代理人代理行使的表决权只能占已发行 股份总数表决数的一定比例; (3)对代理的形式要件作出严格限制。如要求必须采取书面授权的方式,代理权的授予 仅限于一人且不得重复授权; (4)对代理期限作出严格限制。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代理表决权长期被代理人控制,产生 代理人控制公司的弊端;四是对公司自有股份的表决权进行限制,为了避免公司经营者滥 用自己股份的共益权与经营权,侵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均明文禁止公 司持有自己的股份或是规定公司就自己持有的股份不享有表决权。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来看,我国原则上禁止公司持有自己的股 票,只有在公司减资和合并的情况下才可以收购自己股票。并规定公司对于持有自己的股 票必须在收购后 10 日内予以注销。五是对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表决权进行的限制。由 于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控股关系和控制关系,因此母公司可以凭借自己对另一公司拥有多 数股份的优势,在管理机构和监事机构人员的选任和公司经营方面对子公司进行控制。而 子公司虽在法律上独立存在,但其自主权利因被控股、被控制或被影响而不同程度有所丧 失。 西方国家公司法对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限制很严,大体有三种立法体例:第种 是严格禁止母子公司相互持股。典型的如美国公司法、瑞典公司法、日本公司法和韩国公 司法;第二种是在母公司持有子公司一定比例以上股份时,子公司便不能再从母公司中取 得股份。如法国股份公司法即有此种规定。第三种是原则上允许母子公司之间双向自由持 股。但对相互持股的公司规定了一些特别义务,如通知或告知义务,信息公开义务等。典 型的如德国公司法的规定。 当对有决议事项有特别利害关系时,对有关股东的表决权则须作特别的限制,即排除 该股东对决议事项的表决权。这一制度称为表决权的排除制度或表决权行使的回避制度。 确立表决权排除制度的主要立法宗旨是为了确保股东会决议结果的公正性,并进而保护公 司和其他股东的正当权益。在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中,不但要求与股东大会决议事项有特 别利害关系股东不得行使表决权,而且利害关系股东的表决权亦不得由他人代理行使;同 时利害关系股东亦不得代理他人行使表决权。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适用的最主要条件的是股东必须与决议事项有“特别利害关系” 。 这里的所谓特别利害关系,是指决议事项会直接导致股东特别取得权利或负担义务,或是 导致该股东权利丧失或义务免除。有特别利害关系的股东由于把关不严而在股东大会上行 使了表决权时,该决议即为有瑕疵的决议,得依法定程序予以撤销。 什么是表决权限制制度 表决权限制制度是指规定一定的持股比例,股东所持股份中超过这一比例部分股份的 表决力弱于一般股份,即该部分不再是一股一票,而是一股以上一个表决权。股东享有的 表决权数,本应以其所持有的股份数为准,但由于大股东常常利用表决权多数决定原则损 害小股东的利益,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大股东的表决权加以限制,以保护小股东的合法 权益。 表决权限制制度的相关规定 表决权限制制度已成为国际公司立法通行规定,如比利时和卢森堡法律规定:在股东 大会上掌握超过公司股份 40 %的股东,其超过的股份丧失表决权。意大利 1982 年意大 利商法典第 157 条就规定,股东在 100 股内的,每 5 股一个表决权;超过该限度的部分, 每 20 股一个表决权。 我国 新公司法仍然坚持传统公司法的资本多数决原则,公司法第 43 条规定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 有规定的除外”。虽然 对资本多数决原则规定有一定的限制,但规定较为暧昧,其唯一的效力源于公司章程。笔 者以为,现实中公司章程的决定程序仍坚持资本多数 决原则,期待大股东在制定章程时限 制其表决权无疑是妄想之举。这中任意性的规定不可取,在现实中无实践可能性,永远是 停留在“纸上法律”困境,公司法 应打破思维的局限,大胆借鉴国际通行的表决权限 制制度,对大股东的表决权予以限制,当然在具体比例设计上仍应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保 障中小股东的平等表决权,以掣肘大股东控制决策权,肆意侵犯中小股东权益。 表决权限制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公司的社会责任日益得到重视,公司的健康发展日益重要。而公司制 度的发展有赖于更多的人进行投资,不仅需要个别资金雄厚的人投资于公司,更需要社会 普通人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 才能为公司制的发展筹集到足 够多的资金。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一般社会公众即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更为重要, 特别是考虑到小股东在公司中弱势地位时更 是如此,从而对大股东,尤其是支配股东的表 决权进行适当的限制。从另一方面说,公司股东投资于公司皆在谋求利益,同时也应促进 社会利益,无论大股东、小股东皆然。 而“在资合公司中, 表决的决定因素通常并不是 理智而是资本占有份额。一旦资本或表决多数掌握在一人或一个稳定的集团手中,表决过 程就会流于形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并 非在表决,而是在发布指令。” 正是因 为大股东可能滥用其优势地位,操纵股东大会,侵害小股东甚至公司的利益,不对大股东 表决权进行限制有违于社会公平正义,所以必须对大股东的表决权进 行限制,以期小股东 的意志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伸张。 表决权限制的方式 表决权限制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间接限制,即限制其表决权的效力,以法律规定特 定情况下股东通过表决权行使而通过的股东大会决议无效或可撤销。这种限制直接表现为 对股东大会决议效力的限制。另一种限制方式是直接限制,即以立法明文规定持股一定比 例以上的股东的超过上述比例部分股份的表决力弱于一般股份。 包括两种方式: (1)以法律或章程直接规定一定比例的持股数,超过该比例的股份实行一股以上一个 表决权。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法第 179 条第一项规 定,一名股东拥有已发行股份总数 的 3%以上者,应以章程限制其表决权。 从效果上来说,法律的限制比章程的限制更有效。 从台湾公司运行的实践来看,不少公司“为敷衍公司法,而于章程规定超过百份之三的部 分以 99 折计算之游戏规 定”, 这有违限制大股东表决权的立法精神。如果想要贯彻限制 大股东表决权的本旨,应以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限制标准为宜。 (2)直接规定表决权行使的上限,超过限额部分的股份便不再享有表决权。例如,美 国宾夕法尼亚州在 1989 年修改公司法时规定,“任何 股东不论其持股多少,最后只能享 有 20%的表决权”。 受其影响,目前美国已有近 30 个州采用了类似条款。对大股东表决 权进行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投票权的过分集中,增加大股东操纵股东大会的难度, 从而 适度平衡大股东和小股东的表决力悬殊。 什么是累积投票制(Cumulative Voting System) 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待选董事 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分散投票选举数 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 累积投票制的目的就在于防止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操纵董事的选举,矫正“一股一 票” 表决制度存在的弊端。按这种投票制度,选举董事时每一股份代表的表决权数不是一 个,而是与待选董事的人数相同。股东在选举董事时拥有的表决权总数,等于其 所持有的 股份数与待选董事人数的乘积。投票时,股东可以将其表决权集中投给一个或几个董事候 选人,通过这种局部集中的投票方法,能够使中小股东选出代表自 己利益的董事,避免大 股东垄断全部董事的选任。 累积投票制的起源与发展 “累积投票制起源于英国” ,但在美国得到了重大发展。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依利 诺斯州报界披露了本州某些铁路经营者欺诈小股东的行为,该州遂于 1870 年宪法赋予小股 东累积投票权。 依利诺斯州宪法第 3 章节第 11 条规定,任何股东在法人公司选举董 事或经理人的任何场合,均得亲自或通过代理人行使累积投票权,而且此类董事或经理不 得以任何其他方式选举。随后,该州公司法第 28 条也规定了累积投票制度。至 1955 年,美国有 20 个州在其宪法或制定法中规定了累积投票制度。 美国各州关于累积投票制度的立法例有所差异。一种为强制性累积投票(mandatory cumulative voting)制度,如阿肯瑟、加利福尼亚、夏威夷、依利诺斯等州;另一种为许 可性累积投票(permissive cumulative voting)制度。 许可性累积投票制度又分为两种, 一是选出式(opt-out election),即除非公司章程作出相反规定,就应实行累积投票制 度,如阿拉斯加、明索托、北卡罗林那、 华盛顿等; 二是选入式(opt-in election), 即除非公司章程规定了累积投票制度,否则不实行之,如密歇根、新泽西、纽约等州。尽 管目前在美国有些州还对累积投投票制度实行强制主 义,但大多数州的现代公司法已趋向 许可主义。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各个时期的标准公司法对该制度的态度演变中得到 印证。1950 年标准公司法序言 要求实行强制主义;1955 年则规定了两种平行的具有 选择性的立法例:一是强制主义,二是许可主义;1959 年明确规定许可主义中的选出式或 选入式两种立 法选择;1984 年明确采纳选入式。 纵观日本的商法典,其中受美国标准公司法变革影响的烙印很深,日本对累积投 票制度的规定同样经历了由强制主义向许可主义的转变。1950 年日本修改其日本商法典 时追加了第 156 条之三,规定:即使公司章程中 规定董事选举不采用累积投票制度,但若 有持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总数 1/4 以上的股东提出请求,公司必须采用累积投票制度。但是, 日本在 1974 年通过第 21 号法对该条进行了修改,规定:“为选任二人以上的董事而召集 股东大会时,除章程另有规定外,股东可以对公司提出累积投票的要求”。 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对累积投票制度则坚持强制主义。该法第 198 条规定:“股 东会选任董事时,每一股份有与应选出董事人数相同的选举权,得集中选举一人,或分配 选举数人,由所得选票代表选举较多者,当选为董事”。 我国 公司法2005 年修正之前对董事和监事的选举规定实行的是直接投票制。这种 投票方式使得小股东不可能选出一个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及监事,这无疑是立法上的缺陷。 直到 2002 年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累积投票制度第一次被写入部委级 法规性文件中。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在董事的选举过程中,应充分反 映中小股东的意见。股东大会在董事选举中应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度。控股股东控股比例 在 30%以上的上市公司, 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采用累积投票制度的上市公司应在公司章 程里规定该制度的实施细则。这是在我国法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累积投票制的要求。 从治理 准则对该制度的表述来看,该准则总体上采取的是许可主义的思路,只是对部 分控股股东持股超过 30%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强制主义的硬性规定。 2005 年新修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股东大会选举董事、 监事,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本法所称累积投 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 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累积投票制的作用 累积投票权制度的独特作用在于: 1、它通过投票数的累积计算,扩大了股东的表决权的数量。 2、它通过限制表决权的重复使用,限制了大股东对董事、监事选举过程的绝对控制力。 累积投票制的表决权 累积投票权是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在投票表决一些重要事项时,实践中主要是在选举董 事或监事时,给予全体股东的一种与表决公司的其他一般事项所不同的特别表决权利,这 种权利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表决权的数额。 在实行累积投票时,股东的表决权票数是按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与所选举的董事或 监事人数的乘积计算,而不是直接按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计算。简单地说,股东的表决 权票数等于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乘所选举的董事或监事人数。 举个例子:某公司要选 5 名董事,公司股份共 1000 股,股东共 10 人,其中 1 名大股 东持有 510 股,即拥有公司 51%股份;其他 9 名股东共计持有 490 股,合计拥有公司 49%的 股份。若按直接投票制度,每一股有一个表决权,则控股 51%的大股东就能够使自己推选 的 5 名董事全部当选,其他股东毫无话语权。但若采取累积投票制,表决权的总数就成为 100055000 票,控股股东总 计拥有的票数为 2550 票,其他 9 名股东合计拥有 2450 票。 根据累积投票制,股东可以集中投票给一个或几个董事候选人,并按所得同意票数多少的 排序确定 当选董事,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其他股东至少可以使自己的 2 名董事当选,而控 股比例超过半数的股东也最多只能选上 3 名自己的董事。 累积投票制与直线投票制之比较 与累积投票制相对应的概念是直线投票制(Straight Voting System),又称非累积 投票制(Non-cumulative voting),也称联选投票制。所谓直线投票制,就是股东将自己 的选票平均地投给自己的候选人。一般而言,除非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实行累积投票 制之外,公司在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采用直线投票的方式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公 司选举董事时,直线投票制是原则,累积投票制属例外。 作为传统的投票方式,直线投票制的操作极为简便易行,但其缺点亦显而易见,即大 股东囊括所有席位,小股东一无所获。举例而言: 假设某公司有两位股东,A 股东占 70%(70 股)的股份,B 股东占 30%(30 股),公司 章程规定设 5 位董事。若采取直线投票制,A 股东提名的 5 位候选人每人可以得到 70 票, 而 B 股东提名的候选人每人只能得到 30 票。在此情况,B 的候选人将无一入选董事会。尽 管从表面上看来,这种选举方式是公平的,符合“资本多数决”原则。但是,采取直线投 票制的 最大问题在于持股较多的股东有可能囊括董事会的所有席位,这存在明显的不合理。 而累计投票制则对其作了改进,每一股都可代表一个表决权,从理论上来说,A 股东可以 促成 3 名候选人当选,B 股东则有 2 名。此时 A 有 350 张选票(70 乘 5),B 有 150(30 乘 5)。假如 B 足够聪明,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