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习俗探究_第1页
中国春节习俗探究_第2页
中国春节习俗探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春节习俗探究 摘 要:春节,俗称“过年” ,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追根溯源, 在我国已延续了约 3000 年。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要举行活动进行庆祝,渐渐 地约定俗成,便形成了“习俗” ,这些习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断 变化、完善、丰富,有些已经被淘汰,但是还有很多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如祭 灶神、贴春联、压岁钱、放爆竹、逛庙会等等。本文将对一些重点、有代表性 的春节习俗进行介绍并探究其特点。 关键词:春节;习俗;特点;探究 春节,即农历的新年,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到正月 十五结束,是中国时间跨度最长、最热闹,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节日。对春节最 早的记载是在夏朝,“腊祭”中记载:“传说有腊月里,人们杀猪祭祀上天, 祈求年风调雨顺,还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又唱又跳。”这其实就是庆祝春 节的雏形。又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1】这也是关于 春节的记述。 “春者,天地开辟之端。”【2】春节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意味着春回大地、 辞旧迎新。由于长时间的积累,中国的“年事”活动十分丰富。民间流传这样 一首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 四,写大字;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 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个主要 是在北方流传的歌谣,但是类似的歌谣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而且内容也都差 不多,都展现出人们在过年时热闹忙碌却又轻松快乐的场面。 一、祭灶神。 祭灶神的风俗历史悠久。灶神,民间多称“灶王爷”。对于“灶王”的来 历,也是众说纷纭。有“炎帝作火官,死为灶(神)”之说【3】,还有“黄帝 作灶,死为灶神”的说法。【4】腊月二十三是“年”的头,称之为“过小年”,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歌谣中“二十三,糖瓜儿粘”,指 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祭灶升天,要准备饯行的佳肴,买 些饴糖贿赂神仙,让他多说好话,也有说法是为了堵住灶神的嘴,粘住牙,免 得他说些坏话。 祭灶活动内容很丰富,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如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 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 归来分。”这首诗就生动、具体地描述了祭灶活动的场面。因为民间认为灶王 爷是一家之主,天上去来共用七天,所以在大年初一时还要再把灶神接回来, 把新的灶王神像贴上,让他在新的一年里保佑一家人的平安。 春节期间,民间所祭的神还有很多,除了灶神,还有门神、财神、喜神等 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2、贴春联 春联,也称“门对” 、 “春贴” ,是对联的一种,因为是春节的时候张贴,所 以叫“春联” 。春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协调,内容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 的愿望,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公元 964 年除夕,蜀国孟昶自己动手写 了“新春纳余庆,嘉节呈长香” 。这是被人们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春联。 【5】春联 是从两千多年前的“桃梗”演变而来的,古人相信鬼畏桃树,于是把用桃木做 的牌子挂在门上用来避邪,后来渐渐发展成在红纸上写出字数较多、能充分反 映心愿的句子,一年一换,便成为了现在的“春联” 。 “春联”正式诞生是在明 朝,用红纸写春联也是在明朝,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 因此春联大都在红纸上写。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皇帝、乾隆皇 帝都十分喜欢对联,也是由于明清两代皇帝的提倡,人们对春联也更加重视。 一些文人以对对联为乐趣,出现了不少趣联、奇联,适用于春节的就不胜其数, 如: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一家和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春。 等等。 除了贴春联外,还有贴“福”字的习俗。“福”字代表“运气”、“福气” 、“幸福”,自古以来都被中国百姓喜欢。每到春节,家家都要在门上、墙上 等处贴上“福”字,有的地方还习惯把它倒过来贴,取谐音“福倒”,意思就 是福气到了。 3、压岁钱 过春节长辈给晚辈,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是中国的普遍习俗。清朝钱沃臣在 压岁钱诗自注中说:“俗以五色线穿青钱排结花样,赉儿童压胜,曰压岁 钱。”又据古籍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在唐玄帝天宝年间, 嫔妃们在春节三五结伴做掷钱游戏,宫廷钱库就散些钱给她们。此风在当时宫 廷内是很盛的。【6】后来此俗传到民间,便演绎成了现在的压岁钱。 压岁,是为了驱邪,民间认为孩子魂魄不全,要用压岁钱来压服“祟” ,来让孩子健康成长。虽然这是一种迷信,但是却反映了大人们渴望孩子茁 壮成长的愿望。孩子们是非常喜欢压岁钱的,孩子们盼望过年,原因之一就是 因为那份压岁钱。如清朝吴曼云的诗压岁钱所述:“百十钱穿彩线长,分 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孩子们收到压岁钱商议 是买爆竹放呢还是买支箫来吹呢?想了一个晚上,可是忙坏了。 4、放爆竹 春节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在我国已经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 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7】当时没有火药纸张,爆竹是用火烧竹子发出劈啪响声,“爆竹”的名称也 由此得来。 “卷纸为之”是唐宋以后,发明了火药之后的事了。这种“噼里啪 啦”的响声是驱鬼避邪用的,用来祈盼来年幸福吉祥,又增加了喜庆的气氛, 深受百姓欢迎,流传至今。渐渐地,爆竹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二踢脚、闪光雷、 大地红等等。随着鞭炮的发展,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烟花变化万千,绚 丽多彩,伴随着爆竹声,一束束烟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放,让人心驰神往, 给节日增添了无限喜悦。在除夕子夜,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四起,铺天盖地, 烟花腾空,此落彼起,人们互相祝福,祈盼新年顺利,让节日的欢乐气氛达到 了高潮。 李大钊曾说:“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现在的春节,便是人 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节日。我们的祖祖辈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不知道积 累了多少经验,形成了多少习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都各 有特点,只靠这一篇文章也是说不清的。除了本文介绍的几个春节的传统习俗 外,扫尘、拜年、剪纸、办年货、守岁、逛庙会、吃饺子汤圆等都是春节的习 俗,以及各个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如土家族的“摆手舞”会;壮族吃“压 年饭” ;蒙古族除夕吃“手把肉”,初一喝“辞岁酒”;藏族的“跳神会” 等等。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对春节的庆祝方法也各有特点,不过,他们的共同 点和出发点都是利国、利民、利家、利团结的,我们应该予以保护,并继承、 发扬,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愉快的春节,争取来年的丰收,争取更大的胜利。 注释: 糖瓜儿,北方祭灶神时,用麦芽糖沾芝麻做成葫芦形或者瓜形的祭品。用意 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也有人说是让灶神的牙齿被黏住,说不出话, 免得向玉皇大帝说坏话。 写大字,指写春联 扭一扭,指穿新衣服 祟,本义指鬼怪,古时民间传有小妖叫做“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摸 熟 睡 着 的 孩 子 的 头 , 孩 子 往 往 吓 得 哭 起 来 , 接 着 头 疼 发 热 , 变 成 傻 子 。 因 此 , 家 家 都 在 这 天 亮 着 灯 坐 着 不 睡 , 叫 做 “守 祟 ”。 摆 手 舞 , 又 名 “社 巴 ”, 整 个 活 动 以 祭 典 舞 蹈 、 唱 歌 等 为 表 演 形 式 , 以 讲 述 人 类 起 源 , 民 族 迁 徙 , 英 雄 事 迹 为 内 容 。 祭 礼 仪 式 毕 , 由 “梯 玛 ”或 掌 坛 师 带 领 众 人 , 进 摆 手 堂 或 摆 手 坪 跳 摆 手 舞 , 唱 摆 手 歌 。 在除夕之夜就把初一的饭做好,叫做“压年饭”,预示来年丰收,吉庆有余。 藏族在除夕这天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 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 新,祛邪降福。 参考文献: 【1】尔雅【M】,卷六释天第八,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 【2】刘尚慈,春秋公羊传译注【M】,中华书局,2010 年 5 月 【3】刘安,淮南子【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