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减刑制度研究定稿_第1页
刑法减刑制度研究定稿_第2页
刑法减刑制度研究定稿_第3页
刑法减刑制度研究定稿_第4页
刑法减刑制度研究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 10 月北京大学自学法律本 科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刑法减刑制度研究 姓 名: 张 珊 学 号: 45 准考证号: 080108101932 指导老师: 王世洲教授 2 内 容 摘 要 减刑是刑罚执行过程中一项刑事司法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 刑事政策,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重要手段。 监狱法的颁布、 刑法的修 订让减刑制度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所涉及的法律体系已日 趋完善。然而我国现有的减刑制度还未成熟,特别是在立法和减刑程序方 面存在不少亟待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减刑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 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拙见,希望对我 国减刑制度的完善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减刑制度 存在的问题 完善 目 录 序 言 .1 一 、刑罚的目的 .1 二 、我国减刑制度概述 .3 (一) 减刑的含义 3 (二) 减刑的条件 3 (三) 减刑的程序 4 ( 四)减刑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5 三、 刑八中对减刑制度的修改 .5 (一) 刑八中修改的内容 5 (二) 刑八修改的意义 6 四、我国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7 (一)立法方面的缺陷 7 (二)司法方面的缺馅 8 五、进一步完善减刑制度的几点建议 .10 (一)立法方面的改善 10 (二)加强减刑程序的改革 11 (三)加强社会监督 13 结 语 .14 参 考 文 献 .15 致 谢 .17 1 刑法减刑制度研究 序 言 近代之前各国的刑罚以死刑、肉刑、流刑为主,独立的剥夺自由刑很少。 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以自由刑为中心的现代刑罚制 度和专门执行剥夺自由刑、矫正罪犯的现代监狱,据此派生出减刑、假释等 行刑制度。 作为近代刑制改革的产物,减刑在我国是自由刑执行中最常见的刑罚变 更方式,也是在押犯比较关注的刑事奖励措施。它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 执行制度,是监狱机关和其他刑罚执行机关及检察机关工作的重要环节,在 教育改造罪犯的司法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罪犯 改造和稳定监狱秩序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亦是保障罪犯人权的极其重要的 途径和程序保障。实践也证明,我国的减刑制度在促进罪犯改造自新方面发 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几十年来,我国在实行减刑为主假释为辅的行刑 制度的司法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国现行行刑制度的一些问题,本文希望 通过对我国减刑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探讨,从 而为健全完善这一重要行刑制度提供一点思路和方法。 2 一 、 刑罚的目的 减刑是我国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从我国长期改造罪犯的实践中探索 出来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根据 地,并得到了 1979 年刑法典的确认,在 1997 刑法典中有对减刑制度进行了 更为具体的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惩办与宽大、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政 策,对实现刑罚目的有重要意义。 关于刑罚的目的,国内的学者也是众说纷纭。在刑罚目的问题上,长期 以 来存在报应刑论与预防刑论之争。后又出现报应与预防的统一(刑罚目的二 元论) ,陈兴良教授对二元论做过精辟的分析 1。近年又有学者主张法益说, 主张刑罚目的是法益的折衷调和。 2 笔者比较赞同刑罚目的层次说的观点,刑罚目的是一个分层次性递进运 动的概念,而不是并列静止的,但这个层次性并不是有时间阶段的先后,是 一种递进式逐步深入的,我国刑罚的目的,第一层次是惩罚,第二层次是矫 正,第三层次是秩序,三者前后连接,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惩罚和矫正主 要针对犯罪人,秩序是惩罚和矫正的后果,主要针对社会。刑罚的目的绝不 是单一的,它应是个完整的整体,是层次性的统一。惩罚是刑罚的本质属性 和基本特征,否则惩罚刑罚也将无从谈起;矫正是现代刑罚理念不可或缺的 因子,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呼应;良好的秩序是统治者和国民的切实愿望,也 是刑罚的终极目的,没有了秩序的保障法律的其他价值只能是空中楼阁。他 们三者相互衔接,逐步 推进,相得益彰,三者相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保持了刑罚目的的平衡和谐。 1参见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 ,载法学论坛 ,2001 年第 3 期。 2参见黄义华:“刑罚目的理性思辩以法益为视点解读双层目的模式” ,载牡丹江大学学报2006 年第 7 期。 3 二 、我国减刑制度概述 (一) 减刑的含义 我国刑法学界普遍认为,减刑的概念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由于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 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从而得以减轻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3 (二) 减刑的条件 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减刑。根据刑法第 78 条的规定,减刑需要具备两个基 本条件: 1、基本条件 只能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这是 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共同前提条件。这里只有刑种的限制没有刑期的限制没 有犯罪性质的限制。首先,对于死缓依法减为无期徒刑或者减为有期徒刑的, 虽然实质减轻了刑罚,但不是刑法 78 条规定的减刑。其次,附加刑的减轻也 不是刑法 78 条的减轻。最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确 有突出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可以参照刑法 78 条的规定,对原判刑罚予以减轻, 同时相应地缩短其考验期限。对缓刑考验期限的缩短,虽然不是刑法 78 条规 定的减刑,但缩短缓刑考验期限的前提是对原判刑罚予以减轻。 2、实质条件 可以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 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具体的说,在下列两种情形下, 可以减刑:(1)犯罪人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 表现的。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伏法;认真 3参见王世洲著:现代刑法学(总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321 页。 4 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 完成生产任务。 (2)有立功表现的“立功表现”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检 举揭发监内外犯罪活动的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阻止他 人犯罪活动的;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在抢险救灾或者 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 应当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根 据刑法 78 条的规定,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1)有其他 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 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 己就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 对国家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4 (三) 减刑的程序 为了保证减刑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避免减刑制度的错用与滥用,维护刑 法与判决的权威与严肃性,我国刑法规定了减刑的程序: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判 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执行机关应当提出经省、自治区、 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建议书;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包括减 为有期徒刑的) 、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执行机关应当提出减刑建议书; 被宣告减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确有重大立功表现,需要予以减刑, 并相应缩短缓刑考验期限的,应当由负责考察的公安派出所会同罪犯所在单 位或者基层组织提出书面意见,由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于公安机关看 守所监管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的看守所提出意见,并由中级人民法院 依法裁定由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人民法院受理减刑案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移送的材料是否包括下列内 容:(1) 减刑建议书; (2)终审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制 件;(3) 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的书面证明材料; 4 参见张明楷:刑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69 页。 5 (4)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等。经审查,如果上述材料齐备的,应当收 案;材料不齐备的,应当通知提请减刑的执行机关补送。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 议书起 1 个月内审理完毕作出裁定;对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括减为有 期徒刑)的减刑案件,由于案件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 1 个月。 减刑的裁定,应当及时送达执行机关、同级人民检察院以及罪犯本人。 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减刑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 20 日内, 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收到书面纠正意见后,应当重新组 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在 1 个月内作出最终裁定。 (四) 减刑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减刑制度的功能是指减刑制度在行刑司法实践中对刑罚目的的实现过程。 总的来说减刑制度具有激励功能、变更功能、评价功能、秩序维持功能和经 济功能等五大功能.。 5 减刑制度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是监 狱机关刑罚执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改造罪犯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监狱机关的管理人员应自觉认识减刑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减刑 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减刑的行刑功能,通过正确地执 行减刑制度,做到严格公正的执法,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 三、刑八中对减刑制度的修改 (一)刑八中修改的内容 刑法修正案(八) 6第 15 条规定,将刑法典第 78 条第 2 款修改为: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 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十三年;( 三) 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 5参见张全仁主编:.监狱行刑学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3.年版,第 64 页。 6 刑法修正案(八) 6 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 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其中对于无 期徒刑犯和特殊死缓犯的减刑条件进行了修改,并注意了与其他法条之间的 协调一致。 7 归纳一下, 刑法修正法(八) 对本款的修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 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由原来的 10 年改为 13 年,增加了无期徒刑 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二是结合修正案对刑法典第 50 条的修订,增加了第 3 项内容,即被判处死缓的累犯和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 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减刑 后实际执行的规定。 (二) 刑八修改的意义 一是,修改了减刑的限制条件,进一步严格了无期徒刑和特殊死缓犯的 减刑条件,有利于减少减刑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和实践中的权力滥用。 二是, 刑八对减刑制度的这一修订,与刑罚体系改革“合理调整生刑” 的整体方向和趋势一致,体现了加重生刑的倾向 8,有利于缓解死刑过重而生 刑过轻的弊端,更好地保证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最低刑期由原来的 10 年提高到了 13 年, 而对被判处死缓的累犯及 8 类特定暴力犯罪人的减刑,则规定了更为严格的 条件。 三是,实现了法条之间的协调。修改后的刑法典第 78 条第 2 款与修改后的 刑法典第 50 条第 2 款(死缓犯的减刑) 、第 69 条(数罪并罚制度)和第 81 条(假释制度)均保持了法条之间的协调一致,对刑法第 78 条第 2 款的理解 和适用亦涉及到相关法条的修订。 刑法修正案(八) 第 4 条规定了减刑制度 完善,其第 2 款规定, “对被判处死缓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 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 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进行限制 7 参见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正案(八) 理解与适用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28 页。 8 参见赵秉志:“刑法修正案(八)热点问题研讨 ,载于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2010 年第 4 卷, 第 31-32 页。 7 减刑。 ”可以看出,刑法对于特定的死缓犯予以减刑制度上的严格规定,即对 累犯和故意杀人等 8 类严重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可以决定 对其限制减刑。对此类犯罪分子,在其适用减刑时,应当与其他犯罪分子有 所区分,这既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也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 9 四、我国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方面的缺陷 减刑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刑罚执行制度,在犯罪的刑罚过程中发挥着积 极的作用,对于减刑的适用,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均 作出了比较系统、明确的规定,对司法实践起到了指导及规范作用。但是, 笔者认为我国的减刑制度在立法方面尚有许多不足及需要完善之处。 1、减刑制度在程序上的缺陷 于 2003 年 5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 ,弥补 了法律对减刑、假释工作中实体具体、程序原则上的不足,规范了监狱提请 减刑、假释工作的程序,促进了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按照该规定,各监狱 在办理建议减刑案件时,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分监区在每年的十二月份制定 下一年的年度罪犯减刑计划,干警集体讨论通过后报监区,监区制定监区下 一年度的监区年度犯罪减刑计划。监区集体讨论通过后,报提请减刑建议书 并将全部减刑材料上报中级以上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核后,在监狱开庭, 宣布减刑裁定。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操作还存在着一些程序缺位,如罪 犯在减刑、假释的程序中存在着忽略了罪犯的权利保障。从减刑、假释材料 到呈报给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每一个环节都是监狱包办的,这种包办体现出 的是一种行政命令式的意志。依据监狱法的规定,获得减刑和假释是罪 犯的法定权利 10,但是并没有法定的必经程序来保障罪犯主张权利。比如, 罪犯应该获得什么幅度的减刑,其他罪犯对该项减刑假释决定提出异议要如 何行使权利,对于前一次被驳回的申请,犯罪可否提出复议,或者隔多久才 9 参见赵秉志:刑法修正案(八)理解与适用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29 页。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 29 条. 8 能重新将其列入计划之内等等。这些都还有待改进。 2、对于特殊对象缺乏适当的考虑 减刑对于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对象如:病残犯、未成年犯、累犯、 老年犯,却缺乏适当的考虑。病残犯是指丧失作案能力,监狱内不能治愈或 生活不能自理的罪犯。未成年犯是指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呈报减刑、假释 时仍未满二十周岁的罪犯 11。累犯是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 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而对老年犯的 界定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一般来讲指的是,达到一定年龄的在押犯人。 但笔者认为不能只是以犯罪的年龄为唯一依据,应综合考虑犯罪的身体情况 来界定。然而对于老年、身体有残疾的罪犯和未成年的减刑问题, 刑法 、 监狱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使得监狱的减刑 工作十分尴尬。 (二)司法方面的缺馅 目前我国的减刑制度在几十年的司法实践过程中逐渐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 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例制度的缺陷 我国许多地方法规或人民法院单方面规定监狱减刑比例的现象较为普遍。 不同地方规定各有不同,一般是 20%-30%之间。比如 1993 年 2 月福建省高院、 省检察院、司法厅联合下文规定,各监狱每年减刑、假释比例必须控制在押 犯数的 25%以内。由于减刑比例的限制,有的监狱将减刑办成了“轮流坐庄” 的形式,有的罪犯符合减刑条件却在比例之外,只能排队等待。从监狱近几 年实践来年看,罪犯达到减刑、假释条件的大约占全监押犯数的 35%左右, 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 10%的罪犯因比例问题而失去减刑的机会。这样的做法 违背了刑法的减刑规定和立法精神的,减刑的立法目的在于通过减轻罪犯的 宣告刑来激发和调动罪犯接受教育和改造的积极性,促进其早日实现预防其 再次犯罪的特殊预防的目的。规定减刑比例本意防止相关权利机关滥用权利,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逐渐使减刑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降低了减刑的效果,也不 11 参见王伟:对减刑性质和程序的理论思考及对策建议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8 页。 9 符合矫正工作的规律。 12 2、减刑权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减刑审批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当然在我国的司法理论和实践 中关于减刑权的归属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议和看法。但是在实际司法实践过 程中,由于人民法院不是具体执行机关,无法直接掌握犯罪的改造实际情况, 仅仅凭执行机关呈报的材料进行审理,大部分流于形式,同时也助长了造假 之风,极大的损伤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并未达到改造的目的。 3、量化考核制度的弊端 现行减刑标准的五要素是:所获奖励、原判刑罚、服刑时间、呈报减刑 时考虑的刑期结垢和减刑间隔时间。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减刑幅度参照表,以 “以分计奖,以分折刑”为依据的启动减刑建议的做法,虽有将“确有悔改 表现”具体化、形象化、客观化,并能较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优点,但 容易导致“为分是举” 。过于量化的计分评定容易流于形式,容易助长罪犯的 功利性心理。因而,单纯的计分评定并不能全面反映罪犯的改造成绩,也不 足以表明罪犯的犯罪意识是否淡化,人身危险性是否降低。这样简单的用分 数作为唯一标准未免有点以偏概全,因此也是不可取的。 4、减刑撤销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犯罪分子通过学习改造,认识到所犯罪行 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从而积极改造,并有悔改或者立功等善行表现,继而达 到适用减刑的条件而被依法适用减刑。还有少部分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抗拒 改造违反监规,不认罪伏法,甚至重新犯罪,对这样的罪犯法律不给予其减 刑奖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表面上认罪伏法, 遵守监规监纪,暗地里却抗拒或者消极改造,这种伪装改造现象在监狱中并 不少见。另外,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出于某些目的,故意隐瞒犯罪分子的改造 表现,伪造、编造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的材料,使这些伪装改 造的犯罪分子最终“符合”减刑,从而达到减刑的目的的条件。如果在减刑 适用中,对这类不应减刑的罪犯给予减刑,必然会导致减刑适用不当,造成 对罪犯的放纵,使人民法院的裁定丧失公信度。因此本着有错必究的原则, 12 参见朱怀义:“减刑、假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检察日报 ,2005 年第 8 期。 10 对不当减刑通过法定,程序予以撤销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对不当减刑裁定依法 撤销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其一,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监狱 及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依法予以监督 13;其二,人民法院在对罪犯做出减刑 裁定并发生法律效力以后,如果发现该减刑裁定在认证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 确有错误,在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 第 205 条的规定,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依法撤销原减刑裁定后重新作出减刑裁 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检察机关对监狱的具体情况不熟悉,靠他 们来提出异议的撤销程序用的比较少,同样的人民法院的自我纠错在实践中 很难使用,因此有的时候也形同虚设,因此减刑撤销程序在司法实践过程中 并没有有效的利用。 五、进一步完善减刑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立法方面的改善 所谓财产刑是被判处自由刑附加判处罚金及没收财产的罪犯。财产刑罪 犯目前占监狱服刑犯相当大的比重,然而这些财产刑大部分都没有得到执行, 市人民法院判决的财产刑形同虚设,从而使法律丧失其固有的严肃性和公正 性。那么,对财产刑罪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是否主动履行原判决财产刑,是 否应当作为减刑适用的条件之一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因为减刑适用的条 件之一是认罪服法,认罪服法包括认罪和服法两个方面罪犯在刑罚执行过程 中虽然对主刑认罪服法,但是作为法院依法判处刑罚之一罪犯如果对财产并 未主动履行,即使其认罪,也不应视为服法,因此,从理论上讲,对在服刑 期间不能够执行原判刑罚的罪犯,应视为不认罪服法的表现。但是,对于财 产刑是否执行而作为罪犯是否认罪服法的具体表现不应视主观、片面的加以 适用,而应当根据财产刑罪犯的执行能力来确定起是否认罪服法。 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 刑以及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附加缩减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 13 中国法制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222 条。 11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 定中也明确规定,在有期徒刑减刑时,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可以酌 减。除此之外,对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以及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刑 法尚无明确规定,因为无论是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还是单处剥夺政治权利 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罪犯将被持续、连接不断的剥夺政治权利,是出于一 种动态的状态,即其本身是一个持续、接连不断的行刑过程与状态,在这一 期间,罪犯是否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期间进行考察,从 而确定其是否符合减刑的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对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及单 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的减刑适用应作如下规定:“对管制罪犯减刑时,其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可以酌减。 ”“对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如果符 合减刑条件,可以减刑,减刑期限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1/2”。 (二)加强减刑程序的改革 赋予罪犯以程序参与权,罪犯是减刑、假释程序的对象,与之有切身利 益,罪犯参与到程序中来,享有法定的参与权,不但有利于发现事实,罪犯 的改造也有利于最终实现程序公正,切实保障人权。当然,罪犯的参与权应 当包括:主动申请权、知悉权、要求公开审判权、申请回避权、获得法律帮 助权等。 1、 取消比例制度同时健全监督机制 前面提到过比例制度的种种缺点,而且减刑比例也缺乏科学依据。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减刑的分数和要求不一致,各监狱减刑的比例不一样,就是 同一监狱不同监区的罪犯减刑的分数和要求也不一致。减刑的标准实际上是 不明确的。这一制度可能使具备减刑条件的罪犯因为比例和名额的限制得不 到减刑,也可能使不符合条件的罪犯因为名额“富余”而获得减刑。面对监 狱内各种在押罪犯的复杂情况,按比例减刑不具科学性。因此,应严格按照 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中有多少罪犯达到减刑标准就应当对多少罪犯减刑, 减少和杜绝行刑人治。 2、 重新设置减刑权 笔者认为减刑是一种执行刑,因此笔者比较赞同减刑不属于刑事审判范 12 畴,而是属于执行刑罚阶段的法律事务,是刑事执行制度的一种。因而减刑 的审批权应属执行刑罚的机关。减刑权应当由监狱机关行使是符合理论与实 践要求的。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在承担执行刑罚任务的同时,也 理应承担由执行刑罚而发生的包括减刑在内的法律事务,这亦是刑事诉讼本 身的要求。同时减刑权由监狱机关行使还具有相当的优势,不仅能够简化程 序,降低行刑成本,还能够快捷及时,提高行刑效益。 14 3、 完善计分考核制度,建立多元考核模式 目前,我国监狱普遍使用的“百分考核制度”是对减刑条件的分解化。 这一制度作为狱政管理的基本措施是基本合理的。但是,在考核指标的分解、 分值的设定、综合测评的手段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尚不能客观反映罪犯改造 的成绩。思想的转化、行为的矫正与单纯的完成任务在反映一个犯罪的改造 成果上是有差别的,因为改造过程中限制罪犯自由促使其劳动只是手段,而 转化思想,矫正恶习以社会普遍行为准则约束其行为才是目的。建议司法部 监狱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罪犯计分考核制度基础上,合理设立考核项目,恰当 确定各个项目的分数,从而形成具有较高科学性、权威性的罪犯考核制度。 当然什么都“唯分是举”也是不可取的,建议监狱系统建立一套全面的考核 模式,不仅仅限于计分考核,增加考核的弹性,真正考核到罪犯的思想方面。 4、设置减刑考验期以补充减刑撤销制度的不足 前面提到过,由于种种原因减刑撤销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对减刑 的撤销,国外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借鉴:在法国有在给予减刑的年度时, 被关押的罪犯具有不良的行为,有征求了刑罚实施委员会的意见后,刑罚执 行法官可以全部或部分恢复被减掉的刑期的规定 15。鉴于此,笔者建议对我 国的减刑适用应当设置减刑考验期制度,以保证罪犯被减刑以后继续保持其 善行行为。所谓减刑考验期,就是罪犯达到法律所规定的减刑条件的,监狱 按规定给予呈报,人民法院在宣布裁定的同时,附带设立一定的考验期,能 够继续保持其善行,则考验期届满后,其减刑裁定生效;如果罪犯在考验期 14 陆向前:“论我国的减刑假释制度” ,载法律适用 ,2005 年第 4 期。 15 余叔通、谢朝华: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721 条。 13 限内,违反减刑的条件并由不良之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则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行刑机关的建议撤销其所减刑期,恢复执行原有的刑期。关于考验期的期限, 笔者认为可把减刑宣告后的三个月至一年定为考验期,如果考验期过短,则 有利于对罪犯的考察,如果设置过长,则可能对罪犯的积极改造造成负面的 影响。 (三)加强社会监督 前面虽然提到完善监督程序的方面,但笔者认为在人民法律意识逐渐提 高的今天,群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有必要重申一下监督方面。 尽快填补立法空白,在刑事执行法中要具体规定检察机关享有诸如 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一样的减刑监督权。改革方式,变单一的静态的监 督为多方位的动态的监督,从日常量化考核到罪犯行政奖励都要纳入检察机 关的计算机系统联网;实现现场监督与网上监督的同步。必须加大监督的力 度,使应该减刑的罪犯务必得到减刑不应该减刑的罪犯难以混水摸鱼从而保 证减刑的效果。同时应考虑减刑监督的社会化,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 闻媒体以及有关社会人士都可进入减刑监督机制,确保减刑权的正确行使。 14 结 语 总之,我国刑法中的减刑制度,是建国以来在改造工作中创立和发展起 来的,是惩罚与宽大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我国同刑事罪犯作斗争的重要经 验,具体我国的特色和独创性。减刑制度从确立以来,给服刑罪犯指出了一 条改掉恶习、重新做人的光明之路,对罪犯改过自新、认真改造起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使得罪犯在消除了人身危险性后能早日回归社会,不再以社会为 敌,正确、积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得罪犯在消除了人身危险性能早起 回归社会,不在以社会为敌,以正确、积极的心态投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如 果没有减刑制度,服刑的罪犯就看不到光明,心中没有一丝希望的话,等于 把罪犯往死里逼。罪犯所产生悲观、绝望的心态只会让他们不服从改造,不 接受教育,抵抗到底。可见,减刑制度作用于意义。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 十全十美的制度,我国减刑制度也有它的不完善的地方,就中国国情来看, 既然刑法明文规定了减刑制度,当务之急,我国的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完 善它,让它更好的为服刑罪犯指出一条更加光明的大道,也为中国法制建设 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本文对减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对于完善现有的减刑 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5 参 考 文 献 一、著作类: 1、张明楷著:刑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2、王世洲著:现代刑法学(总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 4、赵秉志著:刑法修正案(八)理解与适用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年版。 5、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教程(第 3 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6、张康著: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7、黄晓亮著:暴力犯罪死刑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版。 8、王伟著:对减刑性质和程序理论思考与对策建议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 9、 中国法制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年版。 10、杨殿升主编:监狱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1、陈兴良主编:刑种通论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版。 12、陈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