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_第1页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_第2页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_第3页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_第4页
临床实习--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 2010 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1、 摘要:怀着兴奋却又不安的心情,我于 2010 年 7 月 19 日 走进了广州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系统性的见 习,时间一共是一个月。说是见习,但是带教医生已经把我们当成 了一名实习医生,所以也可以说,这是我提前经历的实习体验。说 兴奋,是因为我们已经乖乖地呆在教室里看了捧着书本看了三年了, 终于提前盼来了难得的实习机会。大学三年过去了,一大半的临床 理论知识已经学完了,究竟掌握的如何,如今的见习正是一个试金 石,就让医生、老师、病人来检验我吧(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 到了医学生誓言,想起了大一时入学时我们一起在国旗下宣读她的 情景,不禁热血沸腾起来) ;说不安,是因为我知道我离成为一名合 格的医生还有很长的距离,我的临床经验几乎为零,就这样匆匆地 走上临床,我能适应临床的千变万化吗? 关键词:见习 试金石 临床经验 二、正文: 2010.7.19 星期一 带教医生 因为是第一天上班,我和一同在消化内实习的陈思同学早上 7 点半就赶到了消化内住院部的办公室,径直找到了消化内科的住院 总李霆医生,由他分配所有实习见习生去跟哪一位带教医生。结果 我被分给了一位叫“郝博”的医生,开始我以为他的名字就叫郝博, 后来才知道他原来叫做郝勇,二军大博士生毕业,故科里所有的医 生都叫他郝博,包括主任副主任,以示对其的尊重。我的带教医生 郝博现在还是一名主治医师,这个月正准备考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现在有两位主任医师,两位副主任医师,四位本科室 的主治医师,每位主治医师下面跟有一位来这里进修的进修医生, 这些医生也基本上都是主治医师了,然后每位主治医生下面再跟有 若干位实习医生或者见习医生。 郝博下面跟的进修医生是来自惠州市某驻地部队的医生,名叫 王波,长得挺像陈佩斯的,如果不穿军装,你很难想像他是一名军 人,他本科毕业四年了,这次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来进修一年。另外, 郝博下面还有一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这里实习一个 月。之前提到过郝博这段时间在忙着考副主任医师,因而他下面的 十多个病人基本上都是由王波医生负责管理。而我呢,大部分时间 都是在跟着王医生,不懂的地方我大都问他了。而他呢,对我也挺 好的,我问的问题他知道的都会像我解释,不知道绝不会装作知道。 2010.7.27 星期二 抢救与死亡 来了一周有余了,对这所医院的电脑操作系统已经熟悉了。每 天上午交班完之后就是郝博带领我们查房,周二和周四还有副主任 和主任查房,平时主要是帮王医生跑跑腿,把化验单交给护士站, 或者是拿着胃肠镜的申请单给病人家属签字。偶尔王医生也让我开 药了,不过都是消化内的普通常规用药,例如抑酸药和幽门螺杆菌 的三联用药等。一周以来,印象最深的是看了一次腹腔穿刺和若干 次胃肠镜。 这几天下班回到宿舍还在和舍友讨论,我们实习的这一个月会 不会碰上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呢?如果有的话,那么上个学期学的 人工心肺复苏也能派上用场啦。哪个科最有可能碰上这样的情况呢? 最后我们的结论是,急诊科估计天天都有抢救,练手的机会大把大 把的。遗憾的是这个暑假我们没有在急诊科实习的同学,要是有的 话,听他讲讲整个抢救下来的程序我们也都心满意足啦。 可是没想到今天上午消化内科出“情况”了。 “有医生在吗,+5 床正在进行抢救,请有空的医生马上来帮忙! ”接近 11 点的时候,医生办公室里的对讲器里传来护士的呼叫声, 我也不顾自己还是个见习医生的身份了,放下手上的病历本,第一 个拔腿奔出医生办公室跑向+5 床的病房。 进到病房看见马医生正在给+5 床那位老人家进行胸外按压,马 医生脸上是一副紧张吃力的表情,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她已经坚 持按压了很久,因为我发现脸上皮肤清秀白净的她那时脸都憋红了, 这时刘医生戴上手套马上上前接过了马医生的工作,继续做胸外按 压。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抢救情形,之前只是在实习医生格蕾或 者其他电视剧里面看到过这样争分夺秒的抢救画面,因此虽然我是 第三个冲进病房的,但是我只能无动于衷的站在那里,不知该做什 么,也不敢做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医生们一边做着胸外按压,一 边凝神盯着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心跳、血压、血氧分压、呼吸, 这些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数据,此时在医生们的眼睛里是那么的重要 和被期待。 王医生看我无动于衷,吩咐我戴上手套和口罩,他凑到我耳边 轻声问我会胸外按压吗,我也不管自己从来没在真人身上做过这回 事了,也顾不上自己只是在仅有的两节人工心肺复苏课上练习过几 次而已了,勇敢而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我的眼睛一直死死地盯着 正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刘老师,手法:交叉;位置:剑突上两横指; 手臂:要伸直,要垂直患者身体,要靠身体下压的力量而不是手的 力量;嘴里要念叨:1001、1002、1003、 、 、 、 、以此来掌握节律,我 能想到的就这些了,王医生还在我耳边继续叮嘱我手臂要垂直,力 度别太大以防按断肋骨,这时刘医生累了,我略带不安与紧张的走 向了病人,这时,孙主任也在旁边,但是我无所谓紧张,我当时担 心的只是怕自己掌握不好力度,真的不小心就把患者的肋骨弄断了。 从肋弓下依循着肋弓滑至剑突上两横指,手交叉,我开始按压了, 1001、1002、1003、 、 、 、 、 、我感觉自己的力度应该比刘医生小,因为 我不敢太用力,我先得试探下怎样的力度才算合适,一点点的加力 度才更符合我的情况。 ICU 会诊的来了,经得家属同意,ICU 开始给患者插管了,会诊 的医生要求我加快按压速率,我稍微加大了点按压力度,却听到了 一点点轻微的卡嚓声,感觉是有根肋骨裂开了一点,我的心扑通一 声,我不敢再加大力度了,马上叫刘医生接替我来做。 再一次观察刘医生按压,我发现刘医生的手比我大,按压力度 也比我大一些,因此我再加大些力度应该没事的,在刘医生的按压 下,患者的心率上升到了 110,看着刘医生累了,我赶紧接过刘医 生的活接着干,我琢磨着刘医生的力度调整自己的力度,就这样稳 步地按压起来。这时候,ICU 的插管也搞定了,我们接着按压,突 然 ICU 的老师叫我别按压了,他看着心电监护仪告诉我患者好像恢 复了自主心跳,我停下手上的活期望地听着心电监护仪,患者自主 心跳真的恢复了! 但是患者自主呼吸却始终没有回来,即使我和我的同学陈思坚 持用球囊按压给患者进行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的人工辅助呼吸。 下午 1 点多钟,患者自己叫来了当地医院的救护车,按照当地 风俗,接回家再停止生命维持。 晚上回来睡在床上我想,以后按压要逐渐加大按压力度,加大 力度的时间可以缩小,但是不可一上手就施加太大的力度,至于使 用多大的力度,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譬如说今天这位 78 岁的老人家就不可能施加太大的力度,因为这位老人家重度营养不 良,皮下脂肪几乎没有了,以后胖一点的病人当然可以重一点力量。 我以实习医生的身份第一次看到一个生命这样逝去,整个下午, 回忆起当时点点滴滴,我的眼泪几次都到了眼眶,但是都强忍住了 没流出来。请允许我向这位给予我机会练习人工心肺复苏的老人家 深深鞠一躬,以表达我的尊敬和感激。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2010.7.30 星期五 消化道出血,欠费 今天郝博从急诊科收治入院一个初步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以及 腹腔淋巴瘤的病人。之前消化内科的另外两个医生已经去急诊科会 诊过这个病人了,但是都没收,一是没钱,二是病重。 郝博去到急诊科会诊这个病人时我也跟过去了,当时的情况是 病人已经拉出柏油样血便两次了,皮肤黏膜苍白。郝博问了问病人 情况后便直截了当地跟在一旁的家属说:想转消化科的话,先交 2 万元钱。家属见终于有医生肯收病人了,马上答应了郝博的要求。 回到科里的路上,郝博平淡地跟我说,像这样消化道大出血的 病人呢,不用太害怕,他只要有钱治疗,交到我手上我就不会再让 他出血。我走在他的身边,觉得他说这话的语气同他跟病人要医疗 费时一样冰冷、淡定。但愿这全是来自他行医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病人被收到科里来了,下病重通知书,马上给予输血、抑酸、 抗感染、低流量给氧、急查肝肾功、输血前 7 项、凝血 4 项、 、 、 、 、 、 我站在郝博身后,看他熟练地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医嘱,而我则拿 着一大堆的化验单交给护士站,又把输血同意书拿给家属签字。 第一个晚上,病人病情稳定,没有再拉出血便。 第二天上午,病人开始出现呕血,家属努力用一个脸盆接住病 人呕出的血,但是病房的地上还是溅满了血,脸盆里清晰地能看到 若干块血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量的呕血,病人的嘴角、鼻 孔竟然全都是血。郝博到病房看了看病人的情况,脸色严峻。医嘱, 继续加压输血,给予急诊胃镜。 上午的胃镜竟然没找到出血点! 第二天下午刚上班,病人家属把郝博拉到病房里的厕所,我紧 跟着过去了,见到了病人正蹲在那里解大便,但更确切一点的说法 是,病人在拉柏油样大便,而我也终于第一次见到了那似乎还泛着 油光的的柏油样大便,如果说与真正的柏油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的 话,我觉得柏油样大便还带点熟透了的红枣的那种深红色。病人开 始出现烦躁不安、自言自语、谵妄、皮肤粘膜苍白等休克症状。此 时郝博依旧坚持给予病人内科治疗,因为病人账号上剩下的钱不多 了。ICU 的医生过来会诊做深静脉插管,以检测病人的中心静脉压。 插管时,我们把一直在病人身边照顾病人的妻子叫出了病房,我看 到她在病房走廊上哭得好伤心,他们的儿子筹钱去了,她一个人是 那么的无助,我好想走上前去安慰她几句。彼时,郝博已经跟病人 的妻子说了,病人此时处于危重状态,随时可能出现死亡。 这天晚上,不是郝博值班,而我也没去。第 3 天上班,才知道 昨晚凌晨病人被拉去做了介入。交班完之后,昨晚的值班医生跟郝 博说了下病人的情况,原来昨晚做介入时,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不 予合作,因此栓塞在血管里的弹簧并不稳定,随时有继续出血的危 险。 郝博又开始催促病人家属交钱了,经过昨晚那么一折腾,病人 的账上已经欠钱了,而现在病人依旧处于病重状态,继续治疗需要 更多的钱。 第 4 天上午,病人再次出现呕血,拉柏油样大便,郝博跟主任 申请再次尝试做一次急诊胃镜,我和病人家属把他的病床推进胃镜 室,做胃镜时,烦躁不安的病人极度不合作,我和病人家属一起按 住病人才能使胃镜得以进行下去。我当时想,这次如果再找不到出 血点,病人可能就不行了。 谢天谢地,这次找到出血点了,上了两个钛夹。回到病房,继 续坚持内科治疗。 第 5 天,病人病情开始稳定,休克状态得到纠正。郝博继续催 促病人交钱。但是病人账号上没见有加钱的动静。 第 6 天,还是没动静。科室里的医生开始议论起来了。因为消 化内科现在还有一个外逃的病人,欠下消化内科 3 万元余。因此我 发觉消化内科的医生对病人欠钱似乎很敏感,后来才知道原来消化 内科规定病人欠钱逃走的,欠下的钱由主管医生自己付。 第 7 天,病人账号仍然显示欠款 1 万元余。郝博开始给病人减 药,白蛋白早就不敢给了,转而叮嘱病人多喝些牛奶。另外病人的 淋巴瘤暂时也没办法给予治疗,一是病人欠钱,二是病人之前在别 的医院做的病理报告家属一直没找到,因此我们不能给病人下腹腔 淋巴瘤的最后诊断。而病人家属见病人情况好转很多,脸上气色也 好多了,也就没有前几日那样往办公室跑得勤了。这不得不让郝博 警觉起来,这周新来的一个见习生,第一天来科里就被郝博吩咐搬 了张凳子坐在办公室门口观察这个病人的一举一动,还要拿着本书 装作认真地看书。这个病人的床位就在办公室对面。 第 8 天,郝博出门诊,但是 10 点左右的时候,他竟然大汗淋漓 地跑回了住院部的办公室,原来护士站通知他这个病人不见了,厕 所也没见人影,这才把郝博急得小跑了回来。后来证明这只是场误 会,病人只是因为身体情况好了点,出去散步了。这天结束,病人 账号上还欠 2000 元余。 第 9 天,病人出院,顺便把欠费全交齐了。病人已无力治疗 腹腔淋巴瘤了,虽然我们还不确认病人是否真的有淋巴瘤。但出院 时,我还是见到病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毕竟出血的危急状况已经解 决,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郝博叮嘱病人回家注意营养,不能吃硬 的食物,必要时要复查、 、 、 、 、 、郝博能做的也就这些了,我能看得出 他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感情。原来做医生也是如此地让内心煎熬,明 明知道你可以把他的病治好,你却只能看着他眼睁睁地选择放弃治 疗。狠心与善心,一个医生要治疗多少个病人之后才能好好地把握 两者之间的分寸啊。 2010.8.11 星期三 医生的乐观 我的同学陈思那组的一个 82 岁的病人今天也突然去世了,之前 虽然这位老人家精神状态比较差,但是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连病 重都没下,但却没想到突然走了。老人家原发病是肝癌,已卧床近 3 个月,由于缺少运动,老人家的肌力基本上已经到了 1 或者 2 级 水平,每天经过病房都能看见他的子女在帮老人家活动四肢。今天 病人突然发生呼吸骤停,他的主管医生事后给我们分析可能是因为 痰液阻塞了气管造成了呼吸窘迫,加上患者长期卧床造成呼吸肌无 力,最终导致呼吸骤停。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高 龄,加上长期卧床,形成深静脉血栓,从而造成了肺栓塞,导致呼 吸骤停。 由于之前已经经历过几次抢救病人了,我和同学陈思在面对这 样的情况时沉着多了。上心电监护、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再看医 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医嘱,一步步按部就班的来。 最后患者的自主心跳回来了,但是自主呼吸却一直没回来,我和陈 思轮流给病人进行球囊按压,等着病人家属到齐。听主管医生说, 病人家属要求全力抢救,因此我们还通知了 ICU 科的医生过来会诊。 一个多小时后,病人的所有家属都赶到了医院,进到病房里, 他们看到全身布满静脉通道以及嘴里还插着管的病人,一个个都黯 然神伤,有的已经潸然泪下。几分钟后,家属决定放弃抢救。我们 轻轻地把老人家的眼睛闭上,他那散大的瞳孔已经被我们观察了无 数次,对光反射早已消失。老人家一路走好! 尽管已经经历过几次这样失败的抢救了,但是我和我的同学依 旧会为每一个生命的结束而感到哀伤,这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当想起 抢救过程中的每一幅情景,都觉得会被一种淡淡的惆怅所笼罩,我 觉得有时候医生能做的也就只有那么多了,有些东西医生也没法改 变,也无力改变。 然而我却发现,与我们这些实习生不同,消化内科的医生们仿 佛早已习惯这样的抢救和这样的死亡。就拿今天的抢救来说,一共 有三名主治医生在一旁指导整个抢救过程,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三 位主治医生却表现得想当的镇静自若,他们甚至互相开起玩笑来: 难道是我们昨晚吃了太多寿司,杀生太多,今天就有了报应?在场 的实习医生都知道,昨晚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