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职业分类_第1页
我国现代职业分类_第2页
我国现代职业分类_第3页
我国现代职业分类_第4页
我国现代职业分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 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随着职业的发展变化,要求社 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职业分类的产生 与发展。所谓职业分类即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 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 的划分与归类。它是一个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 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对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 要的指导意义,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分类都影响并制约着其国民经济 各部门管理活动的成效。 我国自 50 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普 查以及劳动人事规划指导等方面的需求,根据我国国情,开展了大量 的职业分类调查研究工作,并制定了有关职业分类的标准与政策,在 职业分类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先后制定了职业分 类和代码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并根据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修订了职业分类和代码国家标推,在此基础 上,组织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使得我国的职业 分类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职业分类和代码(GB-6565)是 1985 年由原国家标准局和国家统 计局为适应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等需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制的,目的在 于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等作出及时、客观、全面的信息统计,从 而有效规范和准确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职业分类和代码 作为我国职业分类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其划分职业的依据是以在业人 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同一性进行职业分类。这种分类不考虑从业 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属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还是个体经营者 或其它所有制:不考虑其用工形式是固定工或是临时工:也不考虑其 行政隶属。对于脑力劳动者,一般要考虑其所具备的技能、学识、经 历以及职务上所承担的责任:对于体力劳动者,一般要考虑其劳动作 业程序、使用的工具设备及原料、生产的产品、提供服务的种类及服 务的类型等。职业分类和代码将全闰的职业分为大类、中类和小 类三个层次:其中包括 8 个大类,63 个中类及 303 个小类。8 个大类 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 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不便 分类的其它劳动者均列入第八大类。职业分类和代码加勺特点是结 构简单,并且落实到每个从业者。 80 年代末期,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将企业真正发展为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核心。随着 企业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客观上要求国家必须在加强劳动力有序化管理、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的同时,做好工种划分工作,改变以往工种划分过细的状况,对工种 名称与内容相同,操作技术与工艺相近,使用设备、工具相似的工种 要进行调整、合并和简化。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1988 年原国家劳动部 会同国务院各行业部委,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在广 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过 4 年时间,编制完成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工种是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 的性质和工艺技术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工种的划分以大多数企 业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的基本现状为依据,从当时行业、企业生产技 术和劳动管理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和 劳动组织改革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的饱 满程度等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将我国的工种划分 为 46 类,47oo 个。每一个工种都包括编码、工种名称、工种定义、适 用范围、等级线、学徒期及熟练期等内容。 进入 90 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 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 新的要求。劳动力市场快速发育和完善,相应的对劳动力社会化管理 市场机制所需的科学、规范的标准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全面提高劳 动者素质,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得到政 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此,国家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 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井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 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因此,依据法律 的规定,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职业分类理 论研究与实践,编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从而 形成了我国的职业分类体系。我国职业分类体系的建立是人力资源管 理工作迈向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等一系列举措,将促进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我国现有的职业结构划分为 8 个大类、66 个 中类、413 个小类和 1838 个细类(职业)。除去起延续功能的“其他” 职业,实际职业总量为 1496 个,分属“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 单位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 “商业及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生产、运输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以及“不便分类的其他人 员”8 个大类。其中,除未分类的“军人”以及“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 外,职业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运输人员及有关人员”,共计 1119 个 职业,占实际职业总量的 748,职业数量最少的是“国家机关、党 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计 25 个职业,占实际职业总量的 167。 从我国现有职业结构看,职业的分布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技术 型与技能型职业占主导。占实际职业总量 748的职业分布在“生产、 运输人员及有关人员”大类,这一大类的职业分属我国工业生产的各 个主要领域,从这类职业的工作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是以技术型和 技能型操作为主;第二,第三产业职业比重较小。三大产业中的职业 分布以第二产业的职业比重最大,广义的第三产业的职业仅占实际职 业总量的 10左右;第三,知识型与高新技术型职业过少。现有职业 结构中,属于知识型与高技术型的职业数量不足实际职业总量的 3, 即使考虑到受保密因素等影响,这一比例仍然很低。 上述我国职业现状的分析虽基于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或许因分类原则 及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但从总体上,它客观地 显现出我国职业发展的轮廓。 职业结构的现状客观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正经历由低水准向高水 准的过渡,产业结构的变化正由第一产业占优势的比重逐渐向第二、 第三产业占优势的比重演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向技术、知识密 集型产业的比重转化,制造初级产品产业占优势的比重向制造中间产 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的比重发展。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职业分类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早在 1958 年就出版了供各国参考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并于 1968 年和 1988 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美国、加拿大、英国、德 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