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社区别_第1页
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社区别_第2页
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社区别_第3页
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社区别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互助组 是我国劳动农民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劳 农业生产互助组 力、耕畜、农具缺乏的困难,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劳动互助组织。它一般由几户 至或十几户组成,实行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 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量一般高于个 体农户。农业生产互助组分季节性的临时互助组和长年互助组两种。有的长年互助组还积 累了少量的公共财产。由于互助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互助组织,它带有半社会主义的萌 芽。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互助组进一步发展成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特征:临时互助组。由几户农民在农忙季节组织起来,进行换工互助,农忙过 后,即行解散。常年互助组。是农业生产互助组的高级形式,其规模比临时互助组大一 些,一般七八户或十几户,组员之间除全年在主要农事活动上进行换工互助外,还在工副 业和小型水利方面进行互助合作,组内有简单的生产计划和初步的分工分业,有的还有小 量的公共财产,比临时互助组有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与个体农户相比 在生产技术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上劳 力、畜力和农具不足的困难,协作产生了新的生产力,农产品产量一般高于个体农户;并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租土地、雇工剥削等现象的发展。但是,它没有改变农民的生产资 料私有制,特别是土地私有制,依然是狭小的分散经营,因此,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阻 止农民两极分化方面有其局限性。 农业劳动互助组织,在中国有较长的历史。本来是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的一种形 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已经开始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劳动 互助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积极领导和支持,农业 劳动互助组织有了更快的发展。1950 年有 272 万个互助组,到 1954 年最高达到 993 万个。 互助组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到 1957 年互助组全部转入农业生产合作。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以个体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它的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实行统一经营;社员参加集体劳动,劳 动产品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之后,按照社员的劳动数量和 质量及入社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多少进行分配。编辑本段发展状况 以主要生产资料私 有制为基础的农民合作的经济组织,简称“初级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的地区 开始试办。1953 年发展到 15053 个,参加的农户 27.2 万户。最多时(1956 年 1 月) ,达到 139.4 万个,参加的农户 5903.4 万户。以后,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大量转变为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1956 年底,全国 75.6 万个农业合作社中,还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1.6 万个, 到 1957 年仅存 3.6 万个。 入股土地折股办法:按照土地在平常年景可能达到的产量(根据土地实际产量和 土地好坏、耕作难易、位置远近等条件评定)折合成标准亩数计股;按照当年的实际产 量折合为标准亩数计股;按照查田定产的税收负担亩数计股;按照土地自然亩数计股。 入社土地中,已投入农业生产的,均可取得报酬;附属于土地的私有生产设施(如水利设 施)亦可通过土地报酬形式得到补偿(或单独补偿) ;交合作社开垦的社员私有荒地,两三 年后可取得土地报酬。土地报酬的数量一般由合作社议定固定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农业 劳动的报酬。在土地产量不稳定,难于议定土地报酬的固定数量时,则采取分成报酬的办 法或其他办法。社员的其他生产资料,如役畜(耕种用的马、牛、骡、驴等) 、大型农具 (犁、新式犁、马拉农具、水车、风车、抽水机等) 、农业运输工具(车、船等) 、成片林 木、成群的牧畜等,一般都交由合作社统一使用或经营。 对入社的耕畜采用三种办法: 私有、私养、公用,即社员私有,私养,由合作社租用;私有、公养、公用,即社员 私有,由合作社统一喂养、统一使用,给畜主以适当的报酬;共有、公养、公用,即由 合作社作价收买,转为公共所有。对社员私有的大型农具和运输工具,由合作社租用或折 价归社。对社员成片林木,如果园、茶园、桑园、桐山、竹林等,交合作社统一经营,但 仍保留私人所有权,由合作社付给合理报酬。对社员大型非农业工具和设备,合作社根据 农业生产需要而租用的,付给所有者合理报酬。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 是生产队。生产队之下多按生产需要再划分若干临时性生产组。有些规模很小的合作社不 设生产队,只设生产组。生产队在组织上多为常年固定性的,除了劳动力相对稳定外,牲 畜、农具和土地一般也常年固定。社员除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外,还可经营家庭副业。家庭 副业生产工具、零星树木、畜禽和生活资料等归社员私有。 分配方式 合作社每年的收入实行统一分配,扣除当年生产费用外,还要提取一定 比例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社员消费部分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并对社员入股的土地和尚未公 有化的其他生产资料付给报酬。分配次序为:交纳农业税;扣除生产费;提取公积 金、公益金;支付社员土地、林木、牧畜报酬和租种土地的租金;扣除前四顶支出后 的剩余部分,按劳动日分配给社员。 管理机制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最高管理机关是社员大会。 农业生产合作社示 范章程草案规定:社员大会行使以下职权:通过和修改合作社章程;选举和罢免合 作社主任、管理委员会委员、监察委员会主任和委员;决定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入社的 报酬、股份基金的征集、全年收入的分配;决定生产计划和预算、各种工作定额和各种 工作定额所应得的劳动日、对外签订的重要合同等;审查和批准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 会的工作报告;通过新社员入社;决定对社员的重大奖励和处分,决定开除社员; 决定合作社的其他重大事务。社员大会选出的管理委员会管理社务,并选出社主任负责日 常工作。 高级农业合作社 按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划分,农业社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完 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两种。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亦称土地合作社,简称初级社。它建立在主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社员将土地作 价入股,统一经营;耕畜与大中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归社统一使用;社员参加社内劳动。初 级社的总收入,在扣除当年生产费用、税金、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后,所余部分分给社员, 作为社员的劳动报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报酬。社员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劳动报 酬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采取劳动工分的形式。社员除参加社内劳动外,还可以耕种自留地和 经营其他家庭副业,社员家庭副业的生产工具、零星树木、家畜、家禽以及生活资料等归社 员所有。初级社实行民主管理,最高管理机关是社员大会。社员大会选出管理委员会管理 社务,选出监察委员会监察社务。初级社同农业生产互助组相比,有很大不同。虽然土地 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仍是私有的,但由于实行统一经营,并且积累了公共财产,因此具有 相当多的社会主义因素,具有了半社会主义性质。它是合作农业经济的一种形式,是中国 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定性步骤。初级社的进一步发展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简称高级社。它实现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 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社员私有的耕畜、大中型农机具则按合理价格由社 收买,或为集体财产。社员的生活资料和零星树木、家畜、家禽、小农具以及家庭副业所 需要的工具等,仍属社员私有。高级社在有计划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组织社员参加社内的 劳动。高级社的总收入在扣除税金、生产费、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后,剩余部分根据按劳分 配原则在社员之间进行分配。高级社实行民主管理,最高领导机关是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 大会。它选出管理委员会管理社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